精心预设,求真求简求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wenw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向学生传授真知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在一个真实的课堂,学生会永远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真实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那么“真”的英语课堂是怎样的?
  一、精心预设,求真
  王鉴先生认为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预案的设计是先进理念在课堂教学预设的呈现。教学预案撰写,要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原有知识储备,了解其学科的教学特点;要把握好教材的难点、重点、特点,前后教材知识的联系点,教材与学生知识的连接点,增长点,思维的生发点,课堂内外的延伸点。这样钻研教材,设计教学预案,就能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理念,心中有学生,才能使英语课出现期待的亮点。
  2010年4月,我有幸赴南京参加了《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听了许多精彩的英语课,其中林丽老师的课给我印象颇深。林老师在执教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一课时,用“Today I’ll tell you a story about a caterpillar.”“Do you like the caterpillar?”“Why or why not?”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来说一说自己对毛毛虫的认识。
  老师继续问:“Let’s give the story a name.”学生一听都兴趣盎然,纷纷“献计”。老师随即打出课题:“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hungry caterpillar?”在老师看似不经意的提问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侃侃而谈,一下提出了多个问题:Why is he hungry?Why not to have fruit?Does he find any food?What is he going to do?What food does he like?What’s his name?...
  一节课在老师精心的预设下上得紧紧凑凑,快快乐乐。对比传统的讲授方式,这节课鲜活了许多。更让学生感受到英语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点出了“预设”的重要性。那么怎样进行预设?预设什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一节课,他是一辈子都在备课。在课前可多准备些有备无患的各种应急预案,少些粗疏随意的所谓“以逸待劳”。
  二、创设情境,求本
  闻一多先生对诗歌作过如此比喻:诗歌本来是自由美妙的内心流淌,可是因为有了诗体形式的限制,诗歌就成了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我套用闻一多先生对诗歌的比喻,将英语学科也比作“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因为英语之所以是英语,在于它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真实语境下的语言特征。我们在强调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时不能忘记英语的本原,也就是英语的自然语境。忽视了英语的个性特征,戴着英语这副“镣铐”跳舞,英语课就不是英语课了。
  日常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然语境。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每当老师开始上课时,通常是一边走向讲台,一边说“Class begins”,然后,班长喊“Stand up”,一番形式上的“Good morning”问候后,在老师的“Sit down.”命令下,学生规矩就座,宣告一节课在老师精心的设计下正式开始。这就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贯的序幕。其实这个场景就是学生习得英语的最佳自然语境,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很好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景谈谈天气、日期等随手拈来的话题选择开场白。如果刚过了一个周末,那么师生就应该在亲切的、自然的“How are you?”问候后,随意地谈谈周末的见闻或经历。或者由于这些真实的、有意义的、自然的情景,学生完全可以投入其中,在和教师的“聊天”中习得英语。当然这些话题一定要基于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避免汉语式的英语。这样学生在交际中不仅可以习得语言,而且可以习得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助于他们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一次听课中,老师所讲主题为“Seasons”。因当时正值秋季,一阵阵秋风吹过,讲台上老师准备的卡片被风吹到地上,老师急忙弯下腰去拾卡片,坐在前排的学生也帮忙去拾,其他学生一阵大笑。整个过程老师一句话都没有说,捡完卡片后,这位老师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接着按他的教学计划讲课。其实“秋风吹落卡片”难道不是最自然的情境吗?如果老师在风吹掉卡片时就势向学生谈论“秋天”天气的特征,再导入新授,谈论其他季节的天气特征,并自然地向帮他捡卡片的学生道谢,那么这些情境本身就会激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见,自然语境就在教学进程中。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抓住生活、教学中的“契机”,学生学习英语就会轻松、愉快,学习兴趣和效率也会明显提高了。
  三、走进生活,求简
  聆听特级教师的课我们都被他们的简洁、真实、幽默所折服。其实真正的好课也都很简洁,简洁的教法同样能成就课堂“收成”的丰富,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牛津小学英语》4B Uint 6 Let’s Go by Taxi的核心教学内容是“邀请别人外出”。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有关地点和交通工具的名词,并在一定的情境下能正确使用“Let’s go to...Shall we go...by/on...?”进行交谈。为达成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多种策略来开展教学活动,使“有限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无限空间”。上这课时,我在Free talk中由“Let’s go to...,Shall we go there by...”顺势引出了新授的单词supermarket,library,on foot,theatre,taxi,minibus,station,然后选用了学生较熟悉的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公交线路B1路(武进公交中心站[B]—武进汽车客运站[B]—信息学院[B]—机电学院[B]—轻工学院[B]—滆湖路[B]—淹城公交中心站[B])和302路(大学城—乐购—红星剧院—路桥市场—中华恐龙园),来教授句型“Is this bus for...?”,并采用了“坐公交车”的游戏来操练新授的句型,整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进行培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勤于动脑、善于动手对于一个正在成长、需要学习和发现的孩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看到,看似简单的课的背后却也饱含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四、知识迁移,求细
  “细节决定成败”。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教学是由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藏智慧;看似简单,简单中孕育深刻。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重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
  在教授Asking the way这一话题时,我发现传统的课堂布局很难突破“How can I get to...?”这一知识难点,所以我调整了课堂布局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将若干课桌拼在一起,给其中一名学生一块写有“THE BANK OF CHINA”的牌子,将该区域人为化定为“中国银行”,另外再定义好“HOSPITAL”区域、“W.C.”区域、“POST OFFICE”区域、“KFC”区域,等等,并且精心设计好每个区域之间的路线,便于学生运用好“Go straight”,“Turn left”,“Then turn right”等句子。如此区域化的课堂,为孩子创设了比较真实的语言空间。这好比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就是其中一个个“公民”,正常地在其中用英语活动,用英语实践。
  在组织学生进行Guessing colours游戏时,如果教师单纯地指着某物问:“What colour is it?”这样会使学生感觉“明知故问”,兴趣索然。而如果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变色魔术游戏,则会大大吸引学生。
  在教衣物单词时,如果只是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衣服、裤子或裙子就算完成游戏,而不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那学生所学的语言就得不到真正的实践了。所以,教师在布置小组活动时,应充分给予学生活动需要的时间,尽可能删繁就简,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同时让他们互换角色,让每个学生都能有问与答的机会,避免某些学生只会问或只会答。
  应该说,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着能增彩添色的教学细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这些细节,根据学生的需要,依据教学的原则,我们要及时分析这些细节,运用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细节,让细节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滴水原本可藏海,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而要真正做到这“三实”,教师需要捧出一颗对教育的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
  真,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我们提倡英语学课堂的朴素真实,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追寻儒实课堂中逐渐失落的“真实”,上出“真”的儒实英语课。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丛书编写组.新课堂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案例分析丛书·小学卷(下册).
  [2]田春娣.一次意外激发创作灵感.中国美术教育,2005,(6).
  [3]叶刚.上出“真”的语文课.http://www.sybgxx.com.
  [4]英语课程标准研究组编写.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束定芳,庄智象著.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 周记不但可以练笔,提高文字表达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写周记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还有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关心班级,关心社会的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为写作文打好基础。  关键词: 周记 厌烦心理 有心人    我校是一所以体育训练为主的体校,学生在体育方面比较出色。因为他们大都是由其他学校转学而来的体育特长生,但比起其他学校
“老师,小东又迟到了”“小佳作业又没交”“小华,小鲍,小杰上课乱说话,又被老师批了”,每天,值日班长向我汇报的总是那么几个,一些事情在班上的那些学困生身上不可避免地重演着:经常迟到的学生又迟到了;拖拉作业的学生又没按时完成作业;课上爱做小动作、讲话的学生又在课堂上重复着他们的动作。这时,班主任会伤心、失望,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怎么办?是顺其自然还是循循善诱,用真诚和爱感化学生?  初中学生正处于道德
摘 要: 本文对民族落后地区唐诗宋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唐诗宋词的跨文化教学进行了阐述,文中对直接阐释等教学方法结合白居易等著名诗词进行阐释,提出了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教师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唐诗宋词课程 教学方法    民族地区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唐诗宋词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广泛重视,原因在于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唐诗宋词的意境和韵味。我们
摘 要: 英语焦虑学习是阻碍职高生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一焦虑不但会降低职高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交际等问题。本文从学生、课堂、教师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降低职高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增添职高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关键词: 职高生 英语学习焦虑 自信心 策略    在多数的职高英语课堂中,当学生跟读时,学生的声音都挺响亮,跟读不错。学生齐答时,也能听到整齐的声音。但在操练后让学生自己举手站
摘 要: 职业学校里有很多学习成绩很差,各方面问题比较多,教育起来比较棘手的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应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及时转化矛盾,培养新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学校 “问题
创新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朱广潜,《论美》)  不作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对这一点,国际上已达成共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一  我们在把握“平常的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不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几年来,许多中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已成为现实。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我们发现课堂上随着教师不断地敲击鼠标,学生被“牵”着鼻子走,教师
摘 要: 技校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过程。作者认为培养的要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民主鼓励,有话敢讲;曲径通幽,乐讲不疲;交际得体,言之有“礼”。  关键词: 技校生 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需要通过相互协作以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因此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需要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与全球化关系的分析,对跨文化交际方式的论述,以及对一些现实状况的阐释,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采取新儒学的文化观,以我为主,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新儒学 跨文化交际 全球化 启示    一、什么是新儒学    简而言之,新儒学是一种文化观。所谓新儒学,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外张力的肯定,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不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它的精髓是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它的最终目标是在不断丰富、变化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下,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的多翼展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