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此次调查是为了了解儋州市农村金融的需求情况和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而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202-01
为了解儋州市农村金融的需求情况和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探求农村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路径,笔者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农户问卷60份、农村企业问卷20份、农村金融机构问卷12份。
一、当前农村金融的需求情况的特点
1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
调查反映农户在办理贷款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利率高、贷款手续过于烦琐、担保难、期限短、额度小、评估抵押费用高、上门服务少等,其中反映手续烦琐和担保难的近50%,73%的农户希望提供信用贷款,20%的农户希望提供消费贷款,表明了广大农户对信用贷款和消费贷款的迫切期待。另外需要结合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通存通兑。
2 农村信贷用途消费化
由单一的生产需求向生产需求与消费需求并举的方向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借贷用途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借贷多是“借钱生钱”的生产经营需要,目前出现了消费性借贷,如受教育、建房在农村已比较普遍。随着农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当一部分农户急需贷款来支付子女在本地或外地求学的费用。调查显示,生产经营性投资、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在农村贷款需求中最主要的。
3 农村信贷需求“粗短”化
随着农贷资金需求的额度的增加,农民贷款数额也在不断增加,由过去的几百元至几千元左右,到现在几千元、上万元,甚至5万元之多,同时贷款期限以一年内的居多,呈现出“金额大、期限短”的“粗短”型信贷需求。调查显示,65%以上的农户信贷金额需求为5000元以上,55%的贷款期限为1年以内。
4 农村信用社仍是金融服务主力军
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支农主力军,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外,还根据新时期的业务发展需要,适时创新推出公务员担保、公司 农户模式担保、自然人担保等贷款,以及企业库存商品、应收账款、仓储单、林权抵押等十多种贷款新品种,满足了不同主体的信贷需求,使信贷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经济的各个层面,突破制约涉农贷款担保难的“瓶颈”。同时,农村信用社还成立了小额信贷发展部门,积极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审批效率,信贷管理实行电子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制度化,以优质的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二、农村金融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1 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贷款利率高。农民普遍感觉,贷款利率过高,对于偿贷的能力不能确定。
2 小额信用贷款不能满足农户需要。农户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这些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量较大,生产周期也较长,有的要三、五年,初期投入多、风险大。而农户小额信贷,一是还款期短,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与林业、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不适应;二是额度太小,一般在5000元以下,高的也不超过1万元,因为通常大额贷款都需要担保或抵押,而农民既没什么可担保的物品,更缺乏可抵押品。而从实际需求看,大部分每户要2-4万元。
3 现行贷款制度和担保制度严重制约了涉农贷款的发放。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由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产品和经营周期有其特殊性,土地承包权抵押存在很大的难度,农民缺乏其他的抵押品,又没有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为农户提供担保。尽管部分农民得到了银行的授信额度,也往往由于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和担保而得不到银行资金的尽力支持。
4 农业保险制度严重落后。当地的农业经济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的脆弱经济。由于没有农业保险,一遇到自然灾害,就有大批农民和农业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无力归还贷款,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农民和农业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5 农村特别是农户信贷有其特点:一是信贷需求主体数量大,高度分散,经营规模小。二是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受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大。三是农民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户均拥有的财富和抵押品严重不足。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都很高。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整体上看,已经不适应农村信贷的特点和农民的金融需求,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1 发展适合农村特点、满足其需求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
2 更好的发挥农业银行的作用。农业银行作为商业性银行,植根于农村,下一步,应当承担为农业、农村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的任务。农村是有巨大金融需求的,而这需求就是一个市场。农业银行产品要不断创新,满足这种需求,特别是相关政策,要鼓励农业银行发放更多的农业贷款和农村贷款。
3 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小额信贷虽然利润较低,但可以有力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民摆脱资金困境,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值得开发的。
4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除了作为订单农业支撑的农业气候性、病虫害等农业生产性保险外,符合农村和农民需求的健康、人寿、财产等各险种也应在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加快发展。
5 积极支持发展民间金融组织。民间金融虽属非正规金融,但具有正规金融所不具备的四个优势:一是制度优势。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有时会受到行政力量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而民间融资中的借贷行为和利率都是市场化的。二是信息优势。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而民间融资中的当事人彼此之间比较了解,与融资相关的信息极易获得且高度透明。三是成本优势。在民间融资过程中,融资前的信息搜寻成本和融资后的管理成本很低,一般也不需要对融资方“公关”而支付“寻租”成本。四是速度优势。民間融资无繁琐的交易手续,交易过程快捷,融资效率高,能尽快达成交易。民间金融的这些独特优势,是其能够和正规金融长期共存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对寿宁县农村金融供求情况的调查》,金融统计分析报告,2008
关键词:农村金融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202-01
为了解儋州市农村金融的需求情况和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探求农村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路径,笔者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农户问卷60份、农村企业问卷20份、农村金融机构问卷12份。
一、当前农村金融的需求情况的特点
1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
调查反映农户在办理贷款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利率高、贷款手续过于烦琐、担保难、期限短、额度小、评估抵押费用高、上门服务少等,其中反映手续烦琐和担保难的近50%,73%的农户希望提供信用贷款,20%的农户希望提供消费贷款,表明了广大农户对信用贷款和消费贷款的迫切期待。另外需要结合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通存通兑。
2 农村信贷用途消费化
由单一的生产需求向生产需求与消费需求并举的方向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借贷用途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借贷多是“借钱生钱”的生产经营需要,目前出现了消费性借贷,如受教育、建房在农村已比较普遍。随着农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当一部分农户急需贷款来支付子女在本地或外地求学的费用。调查显示,生产经营性投资、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在农村贷款需求中最主要的。
3 农村信贷需求“粗短”化
随着农贷资金需求的额度的增加,农民贷款数额也在不断增加,由过去的几百元至几千元左右,到现在几千元、上万元,甚至5万元之多,同时贷款期限以一年内的居多,呈现出“金额大、期限短”的“粗短”型信贷需求。调查显示,65%以上的农户信贷金额需求为5000元以上,55%的贷款期限为1年以内。
4 农村信用社仍是金融服务主力军
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支农主力军,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外,还根据新时期的业务发展需要,适时创新推出公务员担保、公司 农户模式担保、自然人担保等贷款,以及企业库存商品、应收账款、仓储单、林权抵押等十多种贷款新品种,满足了不同主体的信贷需求,使信贷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经济的各个层面,突破制约涉农贷款担保难的“瓶颈”。同时,农村信用社还成立了小额信贷发展部门,积极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审批效率,信贷管理实行电子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制度化,以优质的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二、农村金融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1 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贷款利率高。农民普遍感觉,贷款利率过高,对于偿贷的能力不能确定。
2 小额信用贷款不能满足农户需要。农户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这些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量较大,生产周期也较长,有的要三、五年,初期投入多、风险大。而农户小额信贷,一是还款期短,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与林业、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不适应;二是额度太小,一般在5000元以下,高的也不超过1万元,因为通常大额贷款都需要担保或抵押,而农民既没什么可担保的物品,更缺乏可抵押品。而从实际需求看,大部分每户要2-4万元。
3 现行贷款制度和担保制度严重制约了涉农贷款的发放。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由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产品和经营周期有其特殊性,土地承包权抵押存在很大的难度,农民缺乏其他的抵押品,又没有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为农户提供担保。尽管部分农民得到了银行的授信额度,也往往由于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和担保而得不到银行资金的尽力支持。
4 农业保险制度严重落后。当地的农业经济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的脆弱经济。由于没有农业保险,一遇到自然灾害,就有大批农民和农业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无力归还贷款,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农民和农业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5 农村特别是农户信贷有其特点:一是信贷需求主体数量大,高度分散,经营规模小。二是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受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大。三是农民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户均拥有的财富和抵押品严重不足。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都很高。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整体上看,已经不适应农村信贷的特点和农民的金融需求,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1 发展适合农村特点、满足其需求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
2 更好的发挥农业银行的作用。农业银行作为商业性银行,植根于农村,下一步,应当承担为农业、农村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的任务。农村是有巨大金融需求的,而这需求就是一个市场。农业银行产品要不断创新,满足这种需求,特别是相关政策,要鼓励农业银行发放更多的农业贷款和农村贷款。
3 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小额信贷虽然利润较低,但可以有力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民摆脱资金困境,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值得开发的。
4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除了作为订单农业支撑的农业气候性、病虫害等农业生产性保险外,符合农村和农民需求的健康、人寿、财产等各险种也应在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加快发展。
5 积极支持发展民间金融组织。民间金融虽属非正规金融,但具有正规金融所不具备的四个优势:一是制度优势。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有时会受到行政力量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而民间融资中的借贷行为和利率都是市场化的。二是信息优势。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而民间融资中的当事人彼此之间比较了解,与融资相关的信息极易获得且高度透明。三是成本优势。在民间融资过程中,融资前的信息搜寻成本和融资后的管理成本很低,一般也不需要对融资方“公关”而支付“寻租”成本。四是速度优势。民間融资无繁琐的交易手续,交易过程快捷,融资效率高,能尽快达成交易。民间金融的这些独特优势,是其能够和正规金融长期共存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对寿宁县农村金融供求情况的调查》,金融统计分析报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