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 余姚是一座生活节奏缓慢的小城,这一点,从大清早就开始跳交谊舞的人群、面馆门前排长队等着吃一碗早面的市民、河边数座古朴结实的石桥以及老模老样的车站候车大厅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我现在长期生活的城市—深圳,仿佛没有清晨,起码对绝大多数需要赶早高峰出行的人们来说是这样的。深圳的清晨,地铁出站口外,早点摊儿的摊主们早都预先打包好包子、玉米、白粥和炒粉等,人们扫码支付后拎了就走,没时间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余姚是一座生活节奏缓慢的小城,这一点,从大清早就开始跳交谊舞的人群、面馆门前排长队等着吃一碗早面的市民、河边数座古朴结实的石桥以及老模老样的车站候车大厅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我现在长期生活的城市—深圳,仿佛没有清晨,起码对绝大多数需要赶早高峰出行的人们来说是这样的。深圳的清晨,地铁出站口外,早点摊儿的摊主们早都预先打包好包子、玉米、白粥和炒粉等,人们扫码支付后拎了就走,没时间犹豫,塑料袋捂出的水汽扼杀了一切对美味的想象。
余姚的清晨却很不同,它显然是热腾腾的:霉干菜烧饼要现烤,裹着油条的粢饭团要现握,咸豆浆要现冲,馄饨要现包……“给我拿根新炸的油条,能等,我能等。”瘦高个儿小伙子拎着头盔探身朝后厨喊道。吵嚷的市井声和语调短促的吴语又助长了这份清晨的热气,让它袅袅腾腾的,飘得到处都是。
没见过这么吃早饭的,这哪儿是早饭啊,分明是“早范儿”:黄鱼、鳝鱼、明虾,收拾好存在水里;小排、大排、肝子,码齐整摆在盘中;年糕、粉干、面条,预备好盛在盆里;白的蒜、绿的葱、黄的姜、红的辣子,随点随做,单碗单锅,忙中有序,一丝不苟。没见谁催单,也没见谁不耐烦地敲桌子,人们跷着二郎腿津津有味地瞅着别人呼噜呼噜地吃面,慢悠悠地等待专属于自己的那一碗。等面上桌,也是呼噜呼噜吃,再被跷着二郎腿的后来人津津有味地看。
人们点得最多的是黄鱼面和鳝丝面。好家伙,吃这两种面的人真是不着急啊!黄鱼和鳝丝都有小细刺,裹在白净的面条里,更是不容易分得清。然而吃的人真就不緊不慢地剔着刺,鱼鲜、汤浓、面韧,“啧—啧—”,这碗里有一份从容的厚味。
咸豆浆也很出挑,像晃荡了太久的北方豆腐脑,但没有芡,也没有韭菜花。它只是咸,混合着酱油和豆香气的咸,咸得很是专注。余姚当地人还吃一款“牛肉豆浆”:把牛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小丁,与豆浆同煮,口感奇特,别有一番风味。
二
缓慢的余姚见证着历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它也留有自己的刻痕。站在位于城郊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稻谷堆积层、碳化米粒、骨耜、陶盉、石磨盘、骨针、苇席……古人类的遗存与我只有一层玻璃的距离,上下数千年,历史忽然有了具体的形状。
余姚市区内,历史悠久的火车站候车大厅沿用至今。放在今天,余姚的火车站显得很特别,然而将时光倒回20多年前,它恐怕又是最不特别的那一款。一切仍是我童年记忆中的模样:高而宽大的候车大厅,像四四方方的老式切片面包,将空间利用到了极致;硕大的窗口使阳光完整地透射进来,使得室内宽敞而明亮;两旁的商店仍然执着地使用着玻璃柜台,售卖着从脸盆、马扎、行李箱到鸡腿、泡面、茶叶蛋等一切在旅途中可能用得上的生活物资。一瞬间,我甚至有些恍惚,如果墙上忽然冒出来一幅巨大的、由马赛克瓷砖拼贴而成的万里长城或是黄山迎客松,我一定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时光旅行者。
余姚临水,因而有许多座桥,又许是因为它的节奏很慢,这些桥被幸运地保存下来,令人惊喜。对于这样的石桥,我总是看不够,远远眺望还不行,一定要上去走一走、摸一摸,把桥栏杆拍遍才算满意。和我去过的拉丁桥、赵州桥相比,这里的桥并没有什么名气,然而它们作为时光的见证者被封存在了这里,老迈、深沉,让我肃然起敬。我在余姚江边坐了一会儿,水草随风舞着,好温柔啊。有几个人躲在不远处的草丛里放着山歌,拍着短视频,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很好听。
百里姚江,千年积淀,缓慢的余姚同时也是灵动的、富有生气的。
作为历代望县,这里人才辈出:汉代的高士严子陵,晋代的天文学家虞喜,“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元代的名医滑寿……到了明清时期,余姚更是成了浙东文化界之翘楚。梁启超曾说:“余姚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仅明朝一代,余姚就有进士387人,更有心学大师王阳明、被日本奉为“胜国宾师”的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舜水、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黄梨洲等人,可谓群星闪耀。
站在王阳明故居的正厅前,题匾上“吾心光明”四个大字,让我的内心宁静而澄明。这四个字取自王阳明的临终遗言“吾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又何尝不是余姚整座城市的写照?阳光透过树梢,丝丝缕缕地照进来,清风飒飒、鸟鸣寂寂,缓慢的余姚厚重而绵长,坚守着内在的平衡与从容。我在余姚的所听、所见、所感,不正是王阳明所言的“高歌度与清风去,幽意自随流水春”“吾侪是处皆行乐”吗?
其他文献
一 周末早上带孩子出去,习惯性地来到便利店买鲜奶和纸巾。付款时,孩子看着货架上的泡泡水迈不开腿。换了个地方,价格就不一样了—这里有牌子的泡泡水比旁边杂货店的贵一倍,除了把手上多了个图案,看不出什么差别。 “我想买这个。”孩子小声说。 “回去兑点儿洗洁精,可以一直玩儿。”收银员笑着开口道。 都是每天见面的熟人,我也笑道:“只怕不行吧,洗洁精兑出的泡泡吹起来应该不一样。” 孩子高兴了,付完款
从小我就爱看人做饭,无论是我家对门建筑公司食堂的李爷爷蒸馒头,家门口汤圆摊儿的黄婆婆揉汤圆,还是隔壁的陈红姐姐扯面疙瘩,小食店上班的幺伯做荞面,抑或是善施桥边易大娘炸油豌豆,城门洞口大肚子厨师煮烩面,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这当然有守着锅边,想混点儿吃的下嘴的原始冲动。做饭的人大多有展示欲望,一旦好吃的起锅,除了自己尝一嘴之外,忍不住会给观者来上一点儿。这有点儿像画家画完一幅作品,总忍不住想给人展示
昨天中午和彦祖去吃小笼包。等着上菜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一个工作上的电话,表情瞬间从放松变得严肃,认真地跟电话那边的人说着什么。当时我正在刷微博,刷到一条“18岁喜欢的人,28岁还在身边”,于是抬头看了看他。 画面和19岁的他慢慢重叠了。 那时候我俩刚谈恋爱。他面庞青涩,体型瘦削,经常在和我吃饭的时候,打电话给同学兴高采烈地讨论游戏的玩法、暑假要去哪个网吧包夜、要去那家开了 13年的夜宵店撸串儿…
晚饭后,我爸翻到一条我之前发的跟人吵架的微博,看了几遍以后打电话给我,语重心长地劝我不要跟人计较,把心放宽。他说:“不招人妒是庸才,你看你妈,她就跟別人处得很好,谁都不嫉恨她……” 刚才他用楼下的公用电话打过来,说我妈把他赶出来了,让他今晚去睡公园的椅子,让我和弟弟帮他说说情。 我妈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敷面膜,就是那种黑色的火山泥面膜。 我爸看自己没人陪了,就无聊地开始找碴儿,挨着我妈坐下来,
我要向地球上爱吃爆米花的孩子 道一声对不起 我仅仅快了一步 在银河里发现一颗爆米花星 金黄灿烂,香味浓郁 平常,爆米花星安安静静的 安安静静地闪烁 直到我启动开关 拉一拉那根专属于我的闪电藤 只听“嘭”的一声 爆米花星流星飞溅 星云弥漫 来自星星的爆米花开始降落 一串串 一阵阵 一堆堆 有适应地球人的经典老口味 更少不了宇宙流行的時尚新口味 怪诞多元味则让人尖叫
春节假期后返工第一天,我的作息一如往常:7点半起床、洗漱、吃饭,8点半出门。只是今天我选择走路去公司,预计3个小时后能在公司楼下“打卡”。 任性吗?其实并不。年前我向领导提出辞职,元宵节是正式离职的日子。今天开始,我进入了“预备离职期”。 把“我不想干了”的想法变成“我不干了”的事实,花费了4个月。这大概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得知我即将离职,公司同事们流露出的羡慕多过不舍,羡慕我年轻,羡慕我自在
慢慢心懒。慢慢,就不喜了那些急管繁弦的浓烈与热闹。 多年前陪孩子看电视剧《西游记》,看到孙悟空重回三星洞,寻找师父菩提祖师的情景。一别再回来,眼前已是人去楼空,蛛网破败。孙悟空一句又一句地喊着“师父”,只是不复相见。那一刻,我泪湿脸颊,因为成年人才会明了:聚之后,便是长久的离散。 孙悟空寻师父不见的悲伤,想来孩子那时也未必能懂。这样的悲伤,戏里也没有急管繁弦地去用力表现,只有悠扬的箫管之音,衬
变脸是川剧一大绝技。凡是剧情到了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便有了用武之地。表演者灵活运用抹脸、吹脸、扯脸3种技法,一抬手一拂袖一甩头之间,便可变换出五花八门的面目来,有时还伴以吐火、藏刀等绝活儿,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早期的变脸用的是纸壳面具,不仅表演速度慢,还要借助披衫使障眼法,每幕戏顶多只能变三四次。川剧表演大师欧阳荣华花费数十年时间潜心摸索,将面具改良为草纸绘制的脸谱,表演时以烟火或折扇
诗人叶申仕写过一首诗《省下一半》: 省下我的一半人生 赠给正在死去的病人 和被正义的枪口顶住脑袋的罪人 他们的余生将时常忏悔 关于信仰、理想和爱与被爱 死神的椅子已经为我省下一半的位置 正等着我坐过去,谈论天气和欲念的关系 谈话的最后,他赐予我一双诗人的手 在墓碑上刻下,我的虚构的 另一半人生 敢于把自己的一半都奉献出去,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慷慨!当这份慷慨从灵魂里淌出来,那就
熊峰: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当年,我驻村的地方贫穷落后,有的村民说我吃不了这里的苦,早晚会去大城市。顶着流言蜚语,我和村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铺设了几千米的自来水管,完成了电网改造;村里道路也进行了硬化,路旁装上了明亮的路灯;保洁员每天清扫街道;村里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迅速。昔日脏乱差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美丽的家园,我内心为自己的坚持而骄傲!党的光辉鼓舞着我们扎根基层、奉献热忱、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