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1-0141-01
美术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感悟能力,也能积极的激发出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根本目的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不断的交流创作,最终起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1.核心素养的含义
素养通常指的是人们的品格以及能力,而核心素养则是指一个人所必备的品格与重要能力,其主要要求的不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行问题解决的熟练度与灵活度。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是体现在图像识读、造型表现、创新能力、审美态度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小学的美术教学应当更加重视起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激发创造欲望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新型的教学思路,从而将基础的色彩、点、线、面等课程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懂得其表达方法与方式,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识图能力,最终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或者展示具体绘画作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从听到看,再到做,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画纸上表现出自身的想法与见闻,然后说出自身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或者过程,系统的进行后可以加深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认知,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天然的斑纹》这一美术课程时,教师在课前可以事先收集准备好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自然纹路,进行拍照或者实物带回,像石头、木材、树叶、布料等常见物品。教师可以在这之中挑选纹理特征较为明显的物品带回课堂中,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和感受自然界中不同事物的不同纹理。另外,教师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搜索并下载不同质地不同纹路和不同色彩分布的照片,用PPT的形式展示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各种事物纹理的认知。并且在课后,依据学生们的喜好可以将带来的树叶、石头等物品赠送给学生,然后布置相应的绘画作业,通过在画本上,用水彩笔或者铅笔等不同的工具描绘出自身对该物品的理解与真实感受。
(2)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在切合实际的教材与课题的情况下,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情景体验,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同样以《天然的斑纹》这一课为例,当教师讲解完所有的课程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名为“小专家走进课堂”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其中自行选择扮演布料或者木材,也可以选择扮演地质方面的专家,学生应当在活动布置前收集好相应的辅助资料,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总结与整合,最终形成一份适合学生理解和相对专业的素材资料,用以辅助扮演者本人灵活的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与自身学过的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对肌理纹理认知所欠缺的地方,在活动过后,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请教,最终通过已学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实现一个良性循环,这样也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感知。
(3)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通常会存在基础的美术知识理论说明,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论性太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很容易的接受,所以教师应当适当的使用一些不同的教学技巧,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分阶段性的将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将美术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传授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魔幻的颜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事先准备好的PPT,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基本色彩的学习,之后可以进行分组,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一些生活图片,让学生直观的在其中学习寻找色彩的应用关系,然后在电脑上通过色彩增减和不同的色彩搭配,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学习色彩变换,在抽象与交错中提高对美术色彩构图的理解。
3.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造型表现培养、情景创设以及多媒体技术运用这三方面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作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俞艳.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12):24-25
[2]潘慧灵.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8(23):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