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文本的强会话特征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借助“当代诗歌语料库”,利用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探讨了诗歌文本的会话性特征。研究表明,诗歌文本具有强会话性,具体通过会话的序列结构、言说动词、第二人称代词、疑问句等四种语言手段实现。文章还对这四种语言手段在诗歌与散文中的出现频率进行了定量比较。数据显示,诗歌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个人的独白,而是一种会话性特征很强的语体,其会话性特点明显高于散文语体。
其他文献
本文对引起硝基苯精馏生产装置爆炸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措施。
分别采用萃取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气相色谱法、蒸馏法对膨化剂P中甲基萘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简要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一、解读文学类文本的策略思考1.寻点突破,一线贯之。切入点可以是作者、课题、句子、词语、标点、插图、课后问题等等。比如《我的早年生活》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初读课文,你
马六甲英华书院是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创办的第一所教会学校,也是第一所中文学校。为实现培养来华传教士这一最终目标,书院从创办伊始便在制度保障、资源配备、师资力量、教学
文章对“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基本信息库(机构及师资)”项目调研中获得的与教师科研相关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从研究领域、研究成果、教师对最新科研动态的
阅读体验近年来越来越被语文教学重视,其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的重要性也日见彰显。阅读体验具体包括:对文学样式的初步理解,在阅读作品过程中获得的社会认知,对作品中蕴涵的情感
-、组织单位,主办单位:语文报社,协办单位:华夏万卷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单位:《语文报.书法版》编辑部,学术支持: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二、网媒支持。中华语文网、
1942年深秋,一支国民党武装部队从全椒县的程家市,开进了当时还属于淮南路西区党委领导的江(浦)和(县)全(椒)工委所在地八大禁地区,受到了新四军七师含和独立团团长马长炎的接待。这支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古诗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