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曲《阳关三叠》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分析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阳关三叠》是由唐代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编且谱写而成,歌曲虽短却把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歌曲中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在这首歌曲中也体现出了惜别的伤感之情。《阳关三叠》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的一首经典性的古诗词歌曲,歌曲一直流传至今。本文通过对《阳关三叠》的分析从中寻觅出古诗词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艺术创作特征;阳关三叠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简称为古曲,以抒情见长。《阳关三叠》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经典之作,歌曲中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不仅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一、《阳关三叠》的艺术创作背景及结构特征
  (一) 创作背景
  《阳关三叠》产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根据著名诗人和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改编和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作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是中国古代汉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这首歌曲产生于唐代,唐代不仅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音乐空前繁荣时期。唐人好乐,从帝王将相到士庶黎民,从文人墨客到青楼歌妓,从边塞征人到山林隐者,无不参与到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之中。酷爱音乐的唐玄宗不仅设立梨园,扩充教坊。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画技高超,是一位精通诗、乐、画的天才。而《阳关三叠》就是王维先生的一首很伤感歌曲的代表作,它的曲调深情感人,诗与音乐珠联璧合。
  (二) 曲式结构
  阳关三叠全曲分三大段,采用4/4拍,行板,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一叠A、B小段除了个别音的变动外基本相同,B叠在A叠的基础上,加上了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C叠与B叠的差别在于加入了一个从羽调式转为商调式的小段落,这个小段落,不仅是由新鲜而形象生动的乐句构成,而且突出其节奏变化,让人听上去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到达最顶点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怀,将全曲推向高潮,其韵味更深远而悠长。此曲在每叠中都有羽调式的变化部分,除了强调羽调式以主音羽音之外,又常用它的属音与下层音。作为有些樂句的尾音,以帮助羽调式的确立,然而羽调式又是商调式的属调式,这在一方面产生调式上的对比作用的同时。
  (三) 伴奏织体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十分重要,钢琴伴奏能起到烘托情感、渲染气氛以及表达作品内涵等的作用。所以对伴奏织体的分析十分必要,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伴奏织体是以怎么样的形态来协助演唱的,演唱者与伴奏完美的合作能使整首歌曲意境美得到精彩的体现。在大多数古诗词歌曲演唱中,其情感的铺垫都是在前奏中就体现出来了,有的是通过简单的音符和节奏准备,有的则是通过一段较长的旋律演奏。“阳关三叠”一开始就是以整曲的一个动机作为前奏,尤其是它的节奏,在整个曲子当中出现的尤为频繁,并且在一开始出现就在低音区,可以看出是模仿古琴的声音特色。
  二、《阳关三叠》的艺术特征
  (一) 浓郁情感形成的意境美
  音乐或者说艺术源于一个“情”字,倘若没有了情感,不管多么优美的声线、多么成熟的演唱技巧失去了演唱的意义。一首古诗词短短几十个字描写的就可能是一段凄美的故事,其内涵远比字面意义要深远的多,而一首古诗词歌曲的艺术表达,只有了解其内涵我们才有可能准确地去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阳关三叠》这首曲子描写的是当时许多人为了守卫边疆而远走边关,诗人的好友元二也将西出阳关,于是为友人送行,直至渭城才停下了送别的脚步,与友人在此把酒惜别。仅仅把握了歌曲的情感基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理解去抒发情感。
  (二) 咬字与重复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特色是在汉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语的咬字在声乐演唱中较之于意大利文或是德文更难,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是对演唱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重要特征,表现了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腔词律调和精气神韵。再者,古诗词歌曲的歌词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相差较大,古诗词歌曲用很少的字来表达深奥的寓意,这就更显得每一个字的重要性。因为可能一个字就能表达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所以咬字清晰、发声圆润不含糊十分重要,如在《阳关三叠》中的,“轻尘”、“青青”、“新”等字前后鼻音的发音。
  (三) 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所发出的声音是由气息推动声带而自然发声的,气息在声乐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歌唱声音的质量。《阳关三叠》速度偏慢,换气大多以一个歌词中的标点符号为准,因此对于演唱者来说需要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此曲共三叠,且旋律相似,为表现其区别以及情感的推动,在这三段中气息的运用就十分重要了。
  综上所述,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精湛的艺术素养是演唱古诗词歌曲必备的两种修养,具体包括文学的、历史的、美学的知识和音乐基本素质方面的知识。因为声乐作品的形成集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阳关三叠》这首曲子进行分析,只有我们追根溯源,才能了解这一首古曲的来源以及它的发展,以及这首诗或者词是古人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作的,表达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最大可能地表现这首歌曲所应该呈现的意义和情感。
  项目名称:《古典诗词歌曲分类及演唱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
  课题编号:2017B090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其他文献
摘 要:肖邦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人誉为“钢琴诗人”。他的音乐充满了无限的魅力。让人沉沦,本文就是针对肖邦的四首谐谑曲中的第二首《降b小调谐谑曲Op.31》进行了整体性的作品分析与演奏研究。  关键词:肖邦;谐谑曲;演奏  1. 引言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他的出现对于这一时代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肖邦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钢琴所创作的作
期刊
摘 要: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随着建筑形式的不断增多,造成一些传统建筑技术得不到发挥,甚至出现古建筑逐渐消亡的现象。如何运用古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完美融合,发展具有文化气息的建筑项目是设计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从古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出发,探讨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分析有效融合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建筑设计;古建筑设计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建筑
期刊
摘 要:二胡曲《长城随想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完成的一部大型民族器乐协奏曲,被中国音乐界誉为“自刘天华以来二胡作品的又一里程碑。《长城随想曲》分为四个乐章,分别是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遥望篇。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第一乐章,从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使演奏者更为直观的感受作品的特点,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  关键词:创作风格;演奏技巧;二度创作  一、创作背景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用两部分介绍儒家文化对现当代舞蹈的影响,第一部分是儒家文化“仁”对现当代舞蹈的影响,从“仁爱”“杀身成仁”两点出发,以舞蹈剧目举例的方式来进行剖析,第二点则是从儒家的“中庸”“和谐”来介绍,儒家文化是如何在中国古典舞的圆的基础上体现的。  关键词:儒家文化;“仁爱”;“仁者爱人”;“中庸” “和谐”  一、儒家文化  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
期刊
摘 要:二胡作为一种典型的民族传统乐器,有着它本身所固有的艺术特征和风格表现,二胡本身独特的构造和发音结构,使得二胡的音色萧瑟缠绵、飞扬跳脱、挥洒流畅,表现力极强,因而二胡也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关键词:二胡 作品 情感表达 思考  1绪论  二胡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国粹,从起源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它是一种西域外来乐器。但是在长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逐渐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相融合,成为
期刊
摘 要: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英文字母符号已是典型的文化标志,而对英文字母的构图是美术绘画领域进行新的有益探索,在美术绘画英文字母的构图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在实目前布局中,需要运用独特的绘画方法和构思方式,对美学规律进行研究,才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艺术品。  关键词:美术英文;字母构图法;平面构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具有交互性和渗透性,英文在世界中的应用范围最广,且应用频率最高,在各行各
期刊
摘 要:声音大歌是在鼓楼对唱歌曲的时候中间穿插进去的比较有趣的插曲或是对唱歌唱大自然,模仿自然界而演唱的歌曲。一般情况下,声音大歌只有在人多的时候,或是遇到节日休闲的时候才会进行演唱。因为声音大歌是考验的是整个乐队的配合度,要想在演唱时发挥出整体水平需要对这首歌曲的每句歌词都非常了解,充分熟悉歌曲的旋律并且注意歌唱时的腔调。  关键词:广西;侗族大歌;声音大歌;艺术特色  1.引言  声音大歌的旋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吴宪生先生的《林风眠像》为例,来剖析吴宪生先生写意人物画的中西融合思想,进一步说明此画中运用的中西融合以及吴宪生的中西融合思想对现代写意人物画的意义。  第一部分,吴宪生《林风眠像》中的艺术特点,通过对作品中人物肖像的运用特点,造型以及画面构成来探讨吴宪生中西融合思想的融合点。第二部分,通过“拉开与吸收”的观点来说明中西融合对现代写意人物画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 吴宪生;中
期刊
摘 要:著名学者阿尔布劳曾讲到:“现代时代行将就木,全球时代已然开始。”在全球化的高度发达的今天,艺术也被搬上了国际的大舞台,而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艺术也在本土与国际之间不断地调整自己。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范畴也越来越广,表现形式也变得愈加多元,从绘画到装置,再到行为艺术等,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更加模糊,由此对于艺术的定义也变得宽广灵活。自文革结束以后,艺术便呈现出如井喷般发展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和服装企业传统模式都有着十分巨大的改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对于具备互联网思维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正在越来越被各界所重视。本文从我国服装行业和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着手,着重论述服装设计专业互联网思维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培养策略,希望给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互联网思维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常来讲,互联网信息技术,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