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阳关三叠》是由唐代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编且谱写而成,歌曲虽短却把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歌曲中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在这首歌曲中也体现出了惜别的伤感之情。《阳关三叠》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的一首经典性的古诗词歌曲,歌曲一直流传至今。本文通过对《阳关三叠》的分析从中寻觅出古诗词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艺术创作特征;阳关三叠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简称为古曲,以抒情见长。《阳关三叠》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经典之作,歌曲中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不仅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一、《阳关三叠》的艺术创作背景及结构特征
(一) 创作背景
《阳关三叠》产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根据著名诗人和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改编和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作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是中国古代汉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这首歌曲产生于唐代,唐代不仅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音乐空前繁荣时期。唐人好乐,从帝王将相到士庶黎民,从文人墨客到青楼歌妓,从边塞征人到山林隐者,无不参与到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之中。酷爱音乐的唐玄宗不仅设立梨园,扩充教坊。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画技高超,是一位精通诗、乐、画的天才。而《阳关三叠》就是王维先生的一首很伤感歌曲的代表作,它的曲调深情感人,诗与音乐珠联璧合。
(二) 曲式结构
阳关三叠全曲分三大段,采用4/4拍,行板,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一叠A、B小段除了个别音的变动外基本相同,B叠在A叠的基础上,加上了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C叠与B叠的差别在于加入了一个从羽调式转为商调式的小段落,这个小段落,不仅是由新鲜而形象生动的乐句构成,而且突出其节奏变化,让人听上去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到达最顶点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怀,将全曲推向高潮,其韵味更深远而悠长。此曲在每叠中都有羽调式的变化部分,除了强调羽调式以主音羽音之外,又常用它的属音与下层音。作为有些樂句的尾音,以帮助羽调式的确立,然而羽调式又是商调式的属调式,这在一方面产生调式上的对比作用的同时。
(三) 伴奏织体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十分重要,钢琴伴奏能起到烘托情感、渲染气氛以及表达作品内涵等的作用。所以对伴奏织体的分析十分必要,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伴奏织体是以怎么样的形态来协助演唱的,演唱者与伴奏完美的合作能使整首歌曲意境美得到精彩的体现。在大多数古诗词歌曲演唱中,其情感的铺垫都是在前奏中就体现出来了,有的是通过简单的音符和节奏准备,有的则是通过一段较长的旋律演奏。“阳关三叠”一开始就是以整曲的一个动机作为前奏,尤其是它的节奏,在整个曲子当中出现的尤为频繁,并且在一开始出现就在低音区,可以看出是模仿古琴的声音特色。
二、《阳关三叠》的艺术特征
(一) 浓郁情感形成的意境美
音乐或者说艺术源于一个“情”字,倘若没有了情感,不管多么优美的声线、多么成熟的演唱技巧失去了演唱的意义。一首古诗词短短几十个字描写的就可能是一段凄美的故事,其内涵远比字面意义要深远的多,而一首古诗词歌曲的艺术表达,只有了解其内涵我们才有可能准确地去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阳关三叠》这首曲子描写的是当时许多人为了守卫边疆而远走边关,诗人的好友元二也将西出阳关,于是为友人送行,直至渭城才停下了送别的脚步,与友人在此把酒惜别。仅仅把握了歌曲的情感基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理解去抒发情感。
(二) 咬字与重复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特色是在汉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语的咬字在声乐演唱中较之于意大利文或是德文更难,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是对演唱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重要特征,表现了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腔词律调和精气神韵。再者,古诗词歌曲的歌词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相差较大,古诗词歌曲用很少的字来表达深奥的寓意,这就更显得每一个字的重要性。因为可能一个字就能表达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所以咬字清晰、发声圆润不含糊十分重要,如在《阳关三叠》中的,“轻尘”、“青青”、“新”等字前后鼻音的发音。
(三) 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所发出的声音是由气息推动声带而自然发声的,气息在声乐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歌唱声音的质量。《阳关三叠》速度偏慢,换气大多以一个歌词中的标点符号为准,因此对于演唱者来说需要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此曲共三叠,且旋律相似,为表现其区别以及情感的推动,在这三段中气息的运用就十分重要了。
综上所述,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精湛的艺术素养是演唱古诗词歌曲必备的两种修养,具体包括文学的、历史的、美学的知识和音乐基本素质方面的知识。因为声乐作品的形成集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阳关三叠》这首曲子进行分析,只有我们追根溯源,才能了解这一首古曲的来源以及它的发展,以及这首诗或者词是古人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作的,表达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最大可能地表现这首歌曲所应该呈现的意义和情感。
项目名称:《古典诗词歌曲分类及演唱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
课题编号:2017B090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艺术创作特征;阳关三叠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简称为古曲,以抒情见长。《阳关三叠》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经典之作,歌曲中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不仅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一、《阳关三叠》的艺术创作背景及结构特征
(一) 创作背景
《阳关三叠》产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根据著名诗人和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改编和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作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是中国古代汉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这首歌曲产生于唐代,唐代不仅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音乐空前繁荣时期。唐人好乐,从帝王将相到士庶黎民,从文人墨客到青楼歌妓,从边塞征人到山林隐者,无不参与到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之中。酷爱音乐的唐玄宗不仅设立梨园,扩充教坊。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画技高超,是一位精通诗、乐、画的天才。而《阳关三叠》就是王维先生的一首很伤感歌曲的代表作,它的曲调深情感人,诗与音乐珠联璧合。
(二) 曲式结构
阳关三叠全曲分三大段,采用4/4拍,行板,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一叠A、B小段除了个别音的变动外基本相同,B叠在A叠的基础上,加上了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C叠与B叠的差别在于加入了一个从羽调式转为商调式的小段落,这个小段落,不仅是由新鲜而形象生动的乐句构成,而且突出其节奏变化,让人听上去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到达最顶点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怀,将全曲推向高潮,其韵味更深远而悠长。此曲在每叠中都有羽调式的变化部分,除了强调羽调式以主音羽音之外,又常用它的属音与下层音。作为有些樂句的尾音,以帮助羽调式的确立,然而羽调式又是商调式的属调式,这在一方面产生调式上的对比作用的同时。
(三) 伴奏织体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十分重要,钢琴伴奏能起到烘托情感、渲染气氛以及表达作品内涵等的作用。所以对伴奏织体的分析十分必要,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伴奏织体是以怎么样的形态来协助演唱的,演唱者与伴奏完美的合作能使整首歌曲意境美得到精彩的体现。在大多数古诗词歌曲演唱中,其情感的铺垫都是在前奏中就体现出来了,有的是通过简单的音符和节奏准备,有的则是通过一段较长的旋律演奏。“阳关三叠”一开始就是以整曲的一个动机作为前奏,尤其是它的节奏,在整个曲子当中出现的尤为频繁,并且在一开始出现就在低音区,可以看出是模仿古琴的声音特色。
二、《阳关三叠》的艺术特征
(一) 浓郁情感形成的意境美
音乐或者说艺术源于一个“情”字,倘若没有了情感,不管多么优美的声线、多么成熟的演唱技巧失去了演唱的意义。一首古诗词短短几十个字描写的就可能是一段凄美的故事,其内涵远比字面意义要深远的多,而一首古诗词歌曲的艺术表达,只有了解其内涵我们才有可能准确地去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阳关三叠》这首曲子描写的是当时许多人为了守卫边疆而远走边关,诗人的好友元二也将西出阳关,于是为友人送行,直至渭城才停下了送别的脚步,与友人在此把酒惜别。仅仅把握了歌曲的情感基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理解去抒发情感。
(二) 咬字与重复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特色是在汉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语的咬字在声乐演唱中较之于意大利文或是德文更难,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是对演唱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重要特征,表现了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腔词律调和精气神韵。再者,古诗词歌曲的歌词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相差较大,古诗词歌曲用很少的字来表达深奥的寓意,这就更显得每一个字的重要性。因为可能一个字就能表达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所以咬字清晰、发声圆润不含糊十分重要,如在《阳关三叠》中的,“轻尘”、“青青”、“新”等字前后鼻音的发音。
(三) 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所发出的声音是由气息推动声带而自然发声的,气息在声乐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歌唱声音的质量。《阳关三叠》速度偏慢,换气大多以一个歌词中的标点符号为准,因此对于演唱者来说需要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此曲共三叠,且旋律相似,为表现其区别以及情感的推动,在这三段中气息的运用就十分重要了。
综上所述,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精湛的艺术素养是演唱古诗词歌曲必备的两种修养,具体包括文学的、历史的、美学的知识和音乐基本素质方面的知识。因为声乐作品的形成集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阳关三叠》这首曲子进行分析,只有我们追根溯源,才能了解这一首古曲的来源以及它的发展,以及这首诗或者词是古人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作的,表达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最大可能地表现这首歌曲所应该呈现的意义和情感。
项目名称:《古典诗词歌曲分类及演唱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
课题编号:2017B090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