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下的枪声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donal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圳下村。
  远远近近的枪炮声渐渐稀落了,山坡上,大片松林被炮弹炸得七零八落,地面的松针、茅草燃着熊熊火焰。伤员的呻吟声,到处横飞的血肉和断肢残臂,横七竖八躺着的尸体,证实着残酷的战斗还未结束。
  曾大春害怕得发抖,牙齿忍不住咯咯作响。他昨天刚刚入伍,今天就迎来一场恶战。要不是军令如山,真想屁股一抬,摸下山去。毕竟,人的命只有一条,能活着谁都不想死。
  “曾大春,伤着没?”伍大姐不知从哪冒了出来,沿着壕沟爬到曾大春身边,关切地问。
  曾大春咬紧牙关,摇摇头。他死要面子,担心一张口,伍大姐听到他牙齿打架的声音。
  “第一次参加战斗,怕不怕?”
  曾大春又摇摇头,两眼目视前方,他有些心虚,不敢正视伍大姐的眼睛。
  这时,张排长匍匐过来,对伍大姐说:“大春不怂,刚才我俩撂倒了七八个白狗子。”
  “好样的。”伍大姐帮大春正了正戴得有些歪的红军帽,“白狗子马上又要进攻了,隐蔽好自己,瞅准机会狠狠打击敌人。”
  “是。”曾大春使劲点头。伍大姐的鼓励像阵暖风,吹散了他内心的阴霾,让他充满力量。
  攻击他们的是国民党军刘士毅的两个团。
  1929年1月,朱德和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转移,途经江西寻乌时,圳下村成了红四军指挥部临时驻地。2月2日临晨,指挥部突然被尾随而来的国民党军刘士毅部包围,形势非常危急,警卫营立即投入战斗,沉睡的村庄刹那间枪声大作。为了掩护朱德和毛泽东、陈毅等人安全突围,伍大姐急中生智,率警卫一连夺取了后山制高点攻击敌人,将火力引向自己。
  “轰、轰——”沉闷的迫击炮声,拉开了新一轮鏖战的序幕。
  山下的敌人进攻了,阵地前方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守在前沿的伍大姐他们开始了猛烈的还击。
  曾大春略微抬头看了看山下,一颗子弹便擦着头发飞了过来。“好悬!”曾大春忙把头低了下去。他看到了,山下都是蚂蚁一般密密麻麻的敌人,他们躬著腰,不要命地往山上冲。
  曾大春举起枪,瞄准了一颗山下晃动的人头,扣动了扳机,随着一声“叭——”,只见那个家伙便一个“狗吃屎”栽了下去。
  来吧,白狗子!曾大春激动得浑身发抖。退膛,上弹,他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又瞄准一个敌人,扣动扳机。
  正杀得痛快淋漓的时候,突然传来伍大姐的命令。命令是张排长传达过来的:“曾大春,你立刻下山,去报告朱军长,往东突围。”
  “不行,我一走,人不是更少了吗?”想起牺牲的战友,曾大春红了眼。
  排长大吼一声:“少废话,执行命令!马上下山!”
  曾大春不得不向山顶跑,边跑边回过头喊:“排长,你们保重啊!”
  翻过山顶,枪炮声似乎变得有些遥远了。
  曾大春是山里的猎户,一草一木他都熟悉。他找了条偏僻的小路下山。跑啊,跑啊,曾大春拿出发狠的劲头,在崎岖的山路上朝着村子方向拼命跑。鞋跑丢了,裤子被荆棘撕扯破了,胳膊上、腿肚子上被锯齿一样锋利的茅草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他顾不上疼痛,只想尽快完成任务,然后返回阵地打白狗子。
  拐个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曾大春被红军的警戒哨截住了,几个战士举枪对着他,大声喝:“站住,干什么的?”
  曾大春一下软瘫在地上,喘着粗气,歇斯底里狂吼着:“快,快报告朱军长,我有重要情况!”
  朱德听完曾大春的报告,果断地对警卫员说:“传令各部,往东突围!”
  曾大春口干舌燥,顾不上喝水,心急火燎地说:“首长,快去救伍大姐吧,她被白狗子包围了。”
  朱德迟疑了一下。警卫员说:“来不及了,指挥部得马上转移。”
  曾大春急了:“都说红军队伍官兵平等,战友亲如兄弟姐妹,说得好听!伍大姐真的是你亲人,会丢下她不管吗?你们不救,我一个人救!”说完一瘸一拐地往外走,他的脚底板早已磨得血肉模糊了。
  朱德脸色一沉,大喊:“截住他!”
  危急关头,毛泽东、朱德沉着指挥战斗,率红四军指战员往东突围,杀出一条血路,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半个月后,曾大春惊闻伍大姐在圳下村中弹被俘,于2月12日在赣州英勇就义的噩耗,悲痛不已。他一头撞进朱德的指挥室,看见朱德手里捧着伍大姐的照片,面容沉痛,大颗大颗的泪水涌出眼眶,砸在地上啪嗒有声。
  曾大春张了张嘴,刚要说话。警卫员阻止了他,悄声告诉他,伍大姐正是朱军长的妻子伍若兰。
  曾大春惊呆了,像根木桩杵在地上,这情况他万万没想到!泪水,一下子模糊了他的双眼。
  (后记: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在她战斗过的赣南寻乌,有一种兰花,人们唤为井冈兰。1962年,朱德委员长来到赣南革命老区,在伍若兰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挖走了一棵怒放的井冈兰。)
  点评:
  小说是一篇纪实性的作品,从一个新战士的视角,写出了伟大的革命家朱德和他的妻子的英勇不屈、大义凛然,让我们再一次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坚定把革命坚持到底的信念。小说写得大气磅礴。
其他文献
风吹过你的身旁  你曾经走过的日子  不惧也无憾  有过春风  有过春暖花开的季节  那天  你的身边聚滿了鲜花  周遭还有嗡嗡私语的蜂蝶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  艳阳在静待中消褪  茶香微暖  湖风流淌  那时  你正在悄悄准备  抑或在天光云影中等待  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期刊
亲爱的 沙塘庵小学  十八年的风雨洗涤了我的心灵  那些微笑 太阳般的明亮  那些美好 亲人似的温暖  在一起的时光稍纵即逝  来不及问候你   你振翅高飞 我的人生  平添几缕忧伤 我知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  人生没有回头路  这个暑假 空空的回廊  注定我的悲哀  一纸决定 打碎了我的梦想  那天我站在二楼过道的尽头  抽了三支烟 想了很多很久  这么些年来  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愁绪飞
期刊
春 起  这是旧时江南一带寻常而多见的一处庭院式建筑,隐匿于数百年的深巷青瓦之中。斜坡式的屋顶,围合成开放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型井口,汇四方之水归入塘中,形成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故取名“天井”。  那一地的鹅卵石布满苔绿,与磨得光亮的青石板相依,踩得点点梅花绿印痕。院落的一角,零星地生着绿意,开着小小的花。天上的水,自屋檐滴落,源源不断,“四水归堂”,便从这里滋润了井内的一树树花开。  你来了,
期刊
从窗外传来楼底下的嗔笑颠狂,  那是一个白天的深刻总结。  我把耳朵笔直地探出成绝壁,  希望能看穿远方。  因为我总是生长了孤独,  来来往往的远方里  声音总是失传。  一個人的寂寞,在窗口的井壁里,  会点亮一束幽光,在长夜漫漫。
期刊
编者按:  时间过得很快,《金山》第五期高研班学习马上要告一个段落了。本期发表的作品,就是五期学习班同学们的成果,他们的作品和刚参加学习时的相比,可以看出明显的进步。同学们学习非常刻苦,并能严格按照老师的指导写作,认真地进行修改,因此提高很快。他们正按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前行。展望未来,我们的前途无比光明。  娘来电话说要来看我。  “别来了,忙着呢。”我赶紧拦着。  “都快两年没见着你了,过年也没
期刊
“我要飞啦”  字节好似升压药  屏住呼吸,看了下时间  思绪追随到天边  “明年再见喽”  泪水又一次冲刷着眼帘  儿行千里  分分秒秒都是母親的熬煎  “人世光阴如电”  相信你,老诚的少年  愿鲲鹏展翅,在崭新天地间  不负期许,抒写家国诗篇
期刊
1924年,曹锟贿选当上大总统的消息,着实惹恼了豫西南山区的乡村文人张柏园。  张柏园双手发抖,拿出一张《京报》对夫人说:“新任总统竟然是贿选当上的,这侮辱中华民国的法律啊,这背离总理的建国大纲啊!”  夫人是个识文断字的女人,听后,淡淡地对他说:“曹锟贿选,那是贿赂了593个议员,这些议员可都是全中国的头面人物,都比你读书多,他们收受曹锟的5000大洋,何曾想到了国家?你一介草民,不自量力啊!”
期刊
到上海探亲,给同事们带什么纪念品呢?太贵的经济承受不了,太便宜的又不太能拿得出手。  最后一天,晓丽去了趟城隍庙。看见有一家卖一种咖啡猫形状的旅游纪念牌,一块上面写着一个姓, 背景是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背面写着“上海”的字样。五元的价格,乘上同事的个数,总额还能接受。既实惠,又有纪念意义,正中晓丽的心怀。  将工作群调出来,按照本组同事的姓名,每人买了一块。生怕漏掉了谁,晓丽数了一遍又一遍,确
期刊
撬边模子是上海话,北方话叫托儿。  戴大妈退休了,儿子虽老大不小了,可还没成家。那点退休金只能补贴点家用,现在这年纪挣不了大钱,还是要找点小钱给儿子存着。  赚钱成了戴大妈退休后的唯一目的。棚户区有棚户区的好处,不像高楼内住几年都不知道对门姓啥。这一个弄堂内都是从小一起和泥长大的,知根知底,谁家的情况,都一清二楚。  三毛是“黄牛”,虽没有正经的工作,但脑子灵光,这些年钱也没少赚。戴大妈常见三毛带
期刊
从年的佳肴里抬起头  玉兰花越过窗户对我微笑  顿时有了邀伴的理由  小草探出了脑袋  鹅黄点点在柳枝上摇晃  茶花,三色堇——它们身边  不见蜜蜂和蝴蝶来访  我跃上春风的翅膀  随它去拽出桃花的羞紅  牵出梨花的洁白  唤醒冬眠中所有的生命  让绿叶重写枝头的故事  让百花出来洗洗脸、晒晒太阳  让小河回到轻松节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