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真情实感,是新课程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应努力创设愉快学习的最佳心理情感氛围,重视选用多样灵活的朗读方法,使学生在学中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紧扣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就像乐章的序曲一样,能使学生一上课就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它不仅自然和谐地导入了新课,而且极富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产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如: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我这样设计导语:“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天上有无数颗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这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夜空美景,播放歌曲《小小的船》)教师的激情导入,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生,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二、加强范读,激发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朗读对他们是陌生的,教师大可不必对他们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而应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条件,适当地范读课文,让学生读有榜样。这样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小鱼的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眼听录音朗读,感受文章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然后,教师再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让学生觉得“老师真厉害,跟录音朗读的一样好听”,从而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自然而然地就会模仿起来 ,同时也对朗读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扶读”下,就能够把课文朗读得更好。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以其丰富的感情積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
在教学《想飞的乌龟》时,我说:“今天,教师带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一下吗?”“想”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我出示乌龟图、小鸟图讲述了它们之间的故事。“谁愿意来做做乌龟呢?”学生的读书热情一下子高涨了,学生读来津津有味,大家争着要上台来为大家表演。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将学生置身于角色之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寓教于乐,乐中求知。
四、评价鼓励,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确,童年的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教师的评价用语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如:“你真像一名小小的朗读家”,“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很好”,“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表现一下自己吗?”,“你读得真不错,要是能把这个词读得再重一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时,老师还可以说:“你读得比我还好呢?”以激励的语言、欣赏的态度、尊重的口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目中有儿童。老师送给学生一声肯定、一句表扬,使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朗读的兴趣。
五、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例如: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放录音听故事,让学生体会语言艺术的韵律美、节奏美,浓烈的感情色彩感染他们,引起其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朗读欲望;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的检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的快乐。
六、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分组朗读。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的注意力就要相对集中,分组朗读是一种无形中的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动作表演式朗读。如《早操》一课中,分别写了小露珠、小鸟儿、 小蜜蜂、小学生,做早操的动作。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我安排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接力读。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抢读。先指定一个同学读,读的过程中如果有错或者打磕绊,其他同学可抢读,依次类推。这种读法,比赛的气氛更浓,同学的积极性更高。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始终处于朗读的兴奋状态。从而达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的兴趣,能满足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性,成功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让我们以“趣”为本,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中,享受朗读所带给他们的乐趣。
【作者单位:石狮市凤里宽仁小学 福建】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紧扣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就像乐章的序曲一样,能使学生一上课就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它不仅自然和谐地导入了新课,而且极富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产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如: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我这样设计导语:“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天上有无数颗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这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夜空美景,播放歌曲《小小的船》)教师的激情导入,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生,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二、加强范读,激发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朗读对他们是陌生的,教师大可不必对他们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而应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条件,适当地范读课文,让学生读有榜样。这样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小鱼的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眼听录音朗读,感受文章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然后,教师再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让学生觉得“老师真厉害,跟录音朗读的一样好听”,从而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自然而然地就会模仿起来 ,同时也对朗读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扶读”下,就能够把课文朗读得更好。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以其丰富的感情積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
在教学《想飞的乌龟》时,我说:“今天,教师带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一下吗?”“想”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我出示乌龟图、小鸟图讲述了它们之间的故事。“谁愿意来做做乌龟呢?”学生的读书热情一下子高涨了,学生读来津津有味,大家争着要上台来为大家表演。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将学生置身于角色之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寓教于乐,乐中求知。
四、评价鼓励,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确,童年的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教师的评价用语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如:“你真像一名小小的朗读家”,“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很好”,“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表现一下自己吗?”,“你读得真不错,要是能把这个词读得再重一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时,老师还可以说:“你读得比我还好呢?”以激励的语言、欣赏的态度、尊重的口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目中有儿童。老师送给学生一声肯定、一句表扬,使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朗读的兴趣。
五、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例如: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放录音听故事,让学生体会语言艺术的韵律美、节奏美,浓烈的感情色彩感染他们,引起其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朗读欲望;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的检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的快乐。
六、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分组朗读。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的注意力就要相对集中,分组朗读是一种无形中的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动作表演式朗读。如《早操》一课中,分别写了小露珠、小鸟儿、 小蜜蜂、小学生,做早操的动作。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我安排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接力读。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抢读。先指定一个同学读,读的过程中如果有错或者打磕绊,其他同学可抢读,依次类推。这种读法,比赛的气氛更浓,同学的积极性更高。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始终处于朗读的兴奋状态。从而达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的兴趣,能满足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性,成功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让我们以“趣”为本,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中,享受朗读所带给他们的乐趣。
【作者单位:石狮市凤里宽仁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