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又称楠竹。是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其生长发育不同于一般乔木树种,它是由地下部分的鞭、根、芽和地上部分的秆、枝、叶组成的有机体。根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同时,毛竹鞭根发达,纵横交错,栽植在江堤、湖岸有固土防治作用。竹林四季常青,挺拔秀丽,是绿化和环境保护的优良树种。本文根据我县多年来的毛竹生产实践,就如何提高毛竹产量在栽培与管理技术方面做个总结,为群众在今后的生产提供参考。
一、毛竹林的营造
1、选地:毛竹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能良好、保水能力强、不积水、酸碱度适中(ph值为45--7.0)、背风向阳、土壤深度在50cm以上的山坡中下部或平缓的山谷地带。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mm。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
2、整地: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cm,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点挖栽植穴。
3、挖穴: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垦整地,坡度较大(15—20度)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则采用块状整地。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带宽带距视坡度缓陡及栽植密度而定,一般为3m左右。整地带上先劈除杂草灌木,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40cm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块状整地是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m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植点挖穴。无论那整地方式,都须在挖栽植穴前确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打穴规格: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m或4×5m;栽植穴的规格穴是长1.5m,宽0.8m,深0.5m左右。
二、母竹的选择、挖掘与运输
1 母竹选择:母竹以竹龄2—3年生(以二年生为主)、胸径3—6cm、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新竹为宜。
2,母竹的挖掘与运输:挖掘时应先判断好竹鞭的走向(一般与母竹秆基椭圆形的长边方向平行),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竹鞭。竹鞭来鞭去鞭的识别,来鞭既前一株母竹延伸出来的鞭出的新竹,鞭芽朝新竹的鞭对新竹来说为来鞭,从新竹新发展出来的,鞭芽向外的称为新竹的去鞭这对挖母竹具有重要的作用。来鞭留3.0--4.0cm截断;去鞭留4.0-5.0cm截断,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挖取时要多带宿土,做到不伤鞭根,不伤笋芽,不伤“螺丝钉”(竹秆与竹鞭连接处),不伤母竹。挖出后,留5—7盘枝,砍去竹尾。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运输时必须包扎好,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
三、毛竹的种植:种植时间春节前后遇雨或土壤湿透后,种植时间要求最迟在春分前种植完成。种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10--15cm,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使鞭根与土壤紧密结合,踩踏时后注意不要太用力,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根水”。栽后天晴应浇定根水,再覆盖松土至高出地面5-10cm,表面盖上茅草,然后用支架支撑固定母竹秆,防止风吹摇动,影响成活。
四、毛竹的幼林抚育管理
1、幼竹的养护:新种毛竹第一次萌发新竹株,可能萌发数量较多的小竹笋,此时应及时除去细小竹笋,每株留下2--3个粗壮竹笋形成新竹株,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竹林内严禁放牧。
2、除草松土:新造竹林每年安排锄草、松土2次,5月和9月各一次,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竹林生长。
3、水肥管理:新竹种植后久旱不雨要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对低洼山谷地,还要注意防止积水,避免烂鞭、烂笋,影响成活。施肥一般在锄草、松土后施用土杂肥或化肥,第一次在5—6月,每株施尿素100--200g,可采取环沟施或用水冲施;第二次在9-10月,这时可施有机肥或化肥,每株可施放有机肥3—5kg或化肥200—300g。
4、林地套种:坡度平缓的林地内,可直接套种巴西豇豆,饭豆科杂一号、二号等固氮作物,以增加短期收入,改善土壤肥力。
五、毛竹成林的抚育管理
1、调整竹林结构:材用竹林合理的立竹密度为3000—3600株/顷,毛竹林合理的竹龄结构由一、二、三、四度竹组成,其比例应为3:3:3:1;同时建立毛竹与其它树种特别是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防治病虫害,促进竹林生长。
2、科学的经营管理
劈杂垦复:一般选择在11月至翌年1月休眠期,先劈草、劈杂,后由下坡向上坡进行全面深翻,平缓山地翻土深度为20--30cm,翻土时尽量把杂草压入土中,土块一块压一块,不要敲碎,边翻边捡去林中石块,挖除老竹蔸,死竹鞭、老鞭、树头等杂物:坡度陡的山地采取带状或块状深翻,翻土深度为10--20cm,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劈杂一般每年一次,全面垦复深翻4—5年一次。
锄草松土:培育丰产毛竹林,最好每年进行锄草松土2次,分别在5月和9月。
毛竹林施肥:丰产毛竹林一年应施4次肥,第一次在早春2月施速效肥,促进春笋的早发和生长,也称长笋肥,每公倾可施尿素375kg,采用环沟施放法。第二次应在5—6月施速效肥,此期间,春笋已挖完,留养新竹。开始抽枝展叶,地下开始行鞭,也称发鞭肥,每公倾可施尿素375kg,可结合锄草松土进行,方法是除草后撒施,然后松土覆盖,也可将肥料直接施放于砍伐后的竹蔸内,先打通竹蔸内的竹节。施后复土。第三次应在9月进行,这时毛竹鞭根笋芽开始分化孕笋,也称发芽孕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毛竹专用肥)225kg,施肥方法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应在11—12月施一次有机肥,也称发笋肥,此次可施放土杂肥、牛粪肥或堆肥,每公顷施肥7500kg,可结合挖冬笋时施放,也可用撒施后翻土覆盖。
科学的采伐合理留养母竹:采伐时间一般在竹林休眠期,对象一般是五度以上老龄竹或病虫危害的竹子,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3000--3600株/公顷和合理的竹龄组成:1度、2度、3度各占30%,镀占10%。
3、病虫害防治:随时观察毛竹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生及时采取药物防治。
一、毛竹林的营造
1、选地:毛竹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能良好、保水能力强、不积水、酸碱度适中(ph值为45--7.0)、背风向阳、土壤深度在50cm以上的山坡中下部或平缓的山谷地带。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mm。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
2、整地: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cm,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点挖栽植穴。
3、挖穴: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垦整地,坡度较大(15—20度)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则采用块状整地。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带宽带距视坡度缓陡及栽植密度而定,一般为3m左右。整地带上先劈除杂草灌木,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40cm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块状整地是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m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植点挖穴。无论那整地方式,都须在挖栽植穴前确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打穴规格: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m或4×5m;栽植穴的规格穴是长1.5m,宽0.8m,深0.5m左右。
二、母竹的选择、挖掘与运输
1 母竹选择:母竹以竹龄2—3年生(以二年生为主)、胸径3—6cm、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新竹为宜。
2,母竹的挖掘与运输:挖掘时应先判断好竹鞭的走向(一般与母竹秆基椭圆形的长边方向平行),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竹鞭。竹鞭来鞭去鞭的识别,来鞭既前一株母竹延伸出来的鞭出的新竹,鞭芽朝新竹的鞭对新竹来说为来鞭,从新竹新发展出来的,鞭芽向外的称为新竹的去鞭这对挖母竹具有重要的作用。来鞭留3.0--4.0cm截断;去鞭留4.0-5.0cm截断,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挖取时要多带宿土,做到不伤鞭根,不伤笋芽,不伤“螺丝钉”(竹秆与竹鞭连接处),不伤母竹。挖出后,留5—7盘枝,砍去竹尾。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运输时必须包扎好,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
三、毛竹的种植:种植时间春节前后遇雨或土壤湿透后,种植时间要求最迟在春分前种植完成。种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10--15cm,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使鞭根与土壤紧密结合,踩踏时后注意不要太用力,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根水”。栽后天晴应浇定根水,再覆盖松土至高出地面5-10cm,表面盖上茅草,然后用支架支撑固定母竹秆,防止风吹摇动,影响成活。
四、毛竹的幼林抚育管理
1、幼竹的养护:新种毛竹第一次萌发新竹株,可能萌发数量较多的小竹笋,此时应及时除去细小竹笋,每株留下2--3个粗壮竹笋形成新竹株,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竹林内严禁放牧。
2、除草松土:新造竹林每年安排锄草、松土2次,5月和9月各一次,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竹林生长。
3、水肥管理:新竹种植后久旱不雨要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对低洼山谷地,还要注意防止积水,避免烂鞭、烂笋,影响成活。施肥一般在锄草、松土后施用土杂肥或化肥,第一次在5—6月,每株施尿素100--200g,可采取环沟施或用水冲施;第二次在9-10月,这时可施有机肥或化肥,每株可施放有机肥3—5kg或化肥200—300g。
4、林地套种:坡度平缓的林地内,可直接套种巴西豇豆,饭豆科杂一号、二号等固氮作物,以增加短期收入,改善土壤肥力。
五、毛竹成林的抚育管理
1、调整竹林结构:材用竹林合理的立竹密度为3000—3600株/顷,毛竹林合理的竹龄结构由一、二、三、四度竹组成,其比例应为3:3:3:1;同时建立毛竹与其它树种特别是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防治病虫害,促进竹林生长。
2、科学的经营管理
劈杂垦复:一般选择在11月至翌年1月休眠期,先劈草、劈杂,后由下坡向上坡进行全面深翻,平缓山地翻土深度为20--30cm,翻土时尽量把杂草压入土中,土块一块压一块,不要敲碎,边翻边捡去林中石块,挖除老竹蔸,死竹鞭、老鞭、树头等杂物:坡度陡的山地采取带状或块状深翻,翻土深度为10--20cm,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劈杂一般每年一次,全面垦复深翻4—5年一次。
锄草松土:培育丰产毛竹林,最好每年进行锄草松土2次,分别在5月和9月。
毛竹林施肥:丰产毛竹林一年应施4次肥,第一次在早春2月施速效肥,促进春笋的早发和生长,也称长笋肥,每公倾可施尿素375kg,采用环沟施放法。第二次应在5—6月施速效肥,此期间,春笋已挖完,留养新竹。开始抽枝展叶,地下开始行鞭,也称发鞭肥,每公倾可施尿素375kg,可结合锄草松土进行,方法是除草后撒施,然后松土覆盖,也可将肥料直接施放于砍伐后的竹蔸内,先打通竹蔸内的竹节。施后复土。第三次应在9月进行,这时毛竹鞭根笋芽开始分化孕笋,也称发芽孕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毛竹专用肥)225kg,施肥方法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应在11—12月施一次有机肥,也称发笋肥,此次可施放土杂肥、牛粪肥或堆肥,每公顷施肥7500kg,可结合挖冬笋时施放,也可用撒施后翻土覆盖。
科学的采伐合理留养母竹:采伐时间一般在竹林休眠期,对象一般是五度以上老龄竹或病虫危害的竹子,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3000--3600株/公顷和合理的竹龄组成:1度、2度、3度各占30%,镀占10%。
3、病虫害防治:随时观察毛竹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生及时采取药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