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初,记者走进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村民马德明家的庭院,大牛、小牛在牛棚里“哞哞哞”叫得欢,院子里用来喂牛的玉米秸秆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两座砖瓦房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相比前几年的一片沉寂,整个家热闹了许多,马德明老两口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
马德明今年61岁,是从同心县豫旺镇搬迁到旱天岭村的,女儿几年前出嫁,家里只剩他和老伴两人。老两口年纪大了,没能力出去打工,只能靠着养羊过日子。
谈到生活的变化,马德明一个劲儿地对记者说:“是自治区人大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帮了大忙,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了!”
旱天岭村位于同心县河西镇。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仅为200多毫米,年蒸发量却达到2300毫米,是国家级贫困村。
2013年自治区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进驻旱天岭村,确定了以养牛产业为龙头,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四年巩固提高,五年脱贫的脱贫富民计划。
帮扶的思路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定项目。旱天岭村村民有传统的养殖习惯,村子的交通也较为便利,距离同心县城只有12公里,很适合发展养殖业。但以往村民都习惯养羊,羊产品市场价格起伏较大,饲养成本高,收益少。相比起来,牛产品的价格更为稳定,对规模养殖饲料的质量要求也较低,一头小牛只要养成了,不愁卖不上好价钱。可要想形成规模化养殖,还需大量资金带动,村民自己又没有能力筹集足够的资金,怎么办?
2014年底,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领导的沟通协调下,自治区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争取到自治区财政厅扶贫支农资金100万元,并以此为保证金,向同心县农业银行申请到了支农贴息贷款1000万元,用于发展养牛业。然而,农行规定的正常贷款期限只有一年,贷款周期过短,再加上养牛本身就有风险,村民无法在一年内盈利,得不偿失。扶贫工作组经过多方协调,将贷款期限延长为两年,最大限度地为村民争取了时间。
资金有了,项目定了,不但让旱天岭村有了新的发展出路,更是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
4年来,全村养牛存栏数从最初2013年的6头增长到了现在的2600余头,全年饲养量超过5000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3年的2850元增长到2017年的6984元。
4年来,为了摸清情况,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漏掉一户,扶贫工作组走家串户,拍照登记造册,了解民意民情;为了让村民尽早脱贫,他们四处奔波,争资金跑项目。因为他们工作热情、作风扎实、办事公正,成了村民的知心人。
许多村民已经记不清他们来家有多少次了,但每一次来都要问一问村民家里有什么困难,看一看村民家的牛养得好不好。在旱天岭村,村民的事就是扶贫工作组的事,村民的困难就是扶贫工作组的困难。
“我的孙女能顺顺利利上大学,全靠扶贫工作组的同志!”村民马自国感激地对记者说。
十几年前,马自国的儿子进了监狱,儿媳有病去世,只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孙女,大的两岁、小的才5个多月。老两口辛辛苦苦把孙女拉扯大,孙女也很争气,先后考上了大学,可学费却让一家子犯了愁。
就在马自国一筹莫展的时候,扶贫工作组走进了他的家门。当了解到马自国的困难后,扶贫工作组马上找到自治区团委和燕宝基金会,为他的孙女马双双争取到了助学金,解决了他们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在旱天岭村,像马自国的孙女一样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共有16名,资助金额达25万元。
“扶贫工作组为我们村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怕我家今年过冬取暖有困难,前不久又为我家拉来了2吨煤。我们一定努力把日子过好,让孩子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是党给了我们关怀和温暖。”马自国深情地对记者说。
4年来,自治区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把他们最大的热情、最真挚的情感都给了这个小村庄,2800余名村民的疾苦,始终让他们深深牵挂。
旱天岭村原有养殖圈棚1368座,但一半未建顶棚,还有许多是用来养羊的,不适用于养牛。扶贫工作组多方协调,联系同心县农牧局对养殖圈棚进行了修缮,补建了顶棚,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村里仅有的一条道路多年没有路灯,村民夜晚出行非常不方便,扶贫工作组多方联系,由自治区民委出资对道路进行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70座,价值70余万元。
针对村里空巢老人较多的情况,扶贫工作组多方努力,在自治区民政厅的支持下,建成老年幸福院一座,让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联系自治区联通公司,为全村养殖示范户和部分贫困户免费发放40部扶贫智能手机,价值4万余元,并现场培训村民操作使用方法。
通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自筹以及与相关部门多方争取,为村委会解决电脑、音响、打印机、旧桌凳等办公设备,价值4万余元,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
每逢节假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向贫困户送去衣物、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村民丁洁民告诉记者:“就连买什么牛、去哪儿买,都是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带队外出考察了20多天才定下来的!”
2015年初,为了买到品种优、价格低的好牛,自治区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带领部分村组干部和养牛积极性高的村民,利用冬闲时间先后来到甘肃正宁、灵台、平泉和陕西宁县、乾县、长武等地,考察牛的品种和市场行情。
饿了,啃一口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喝一口矿泉水;有些养牛的村子在深山里,车开不进去,大家一起步行过去……“经过多方比较,我们最终确定购买甘肃平泉一带的秦川牛,这一品种的牛耐寒性强,能够很好地适应我们村的养殖条件。”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丁建华对记者说。
一桩桩、一件件脚踏实地的行动,促成了旱天岭村一点一滴的可喜变化,而背后则是自治区人大常委會机关把扶贫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做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劲头。
责任编辑:何青芳
马德明今年61岁,是从同心县豫旺镇搬迁到旱天岭村的,女儿几年前出嫁,家里只剩他和老伴两人。老两口年纪大了,没能力出去打工,只能靠着养羊过日子。
谈到生活的变化,马德明一个劲儿地对记者说:“是自治区人大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帮了大忙,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了!”
旱天岭村位于同心县河西镇。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仅为200多毫米,年蒸发量却达到2300毫米,是国家级贫困村。
2013年自治区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进驻旱天岭村,确定了以养牛产业为龙头,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四年巩固提高,五年脱贫的脱贫富民计划。
帮扶的思路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定项目。旱天岭村村民有传统的养殖习惯,村子的交通也较为便利,距离同心县城只有12公里,很适合发展养殖业。但以往村民都习惯养羊,羊产品市场价格起伏较大,饲养成本高,收益少。相比起来,牛产品的价格更为稳定,对规模养殖饲料的质量要求也较低,一头小牛只要养成了,不愁卖不上好价钱。可要想形成规模化养殖,还需大量资金带动,村民自己又没有能力筹集足够的资金,怎么办?
2014年底,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领导的沟通协调下,自治区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争取到自治区财政厅扶贫支农资金100万元,并以此为保证金,向同心县农业银行申请到了支农贴息贷款1000万元,用于发展养牛业。然而,农行规定的正常贷款期限只有一年,贷款周期过短,再加上养牛本身就有风险,村民无法在一年内盈利,得不偿失。扶贫工作组经过多方协调,将贷款期限延长为两年,最大限度地为村民争取了时间。
资金有了,项目定了,不但让旱天岭村有了新的发展出路,更是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
4年来,全村养牛存栏数从最初2013年的6头增长到了现在的2600余头,全年饲养量超过5000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3年的2850元增长到2017年的6984元。
4年来,为了摸清情况,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漏掉一户,扶贫工作组走家串户,拍照登记造册,了解民意民情;为了让村民尽早脱贫,他们四处奔波,争资金跑项目。因为他们工作热情、作风扎实、办事公正,成了村民的知心人。
许多村民已经记不清他们来家有多少次了,但每一次来都要问一问村民家里有什么困难,看一看村民家的牛养得好不好。在旱天岭村,村民的事就是扶贫工作组的事,村民的困难就是扶贫工作组的困难。
“我的孙女能顺顺利利上大学,全靠扶贫工作组的同志!”村民马自国感激地对记者说。
十几年前,马自国的儿子进了监狱,儿媳有病去世,只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孙女,大的两岁、小的才5个多月。老两口辛辛苦苦把孙女拉扯大,孙女也很争气,先后考上了大学,可学费却让一家子犯了愁。
就在马自国一筹莫展的时候,扶贫工作组走进了他的家门。当了解到马自国的困难后,扶贫工作组马上找到自治区团委和燕宝基金会,为他的孙女马双双争取到了助学金,解决了他们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在旱天岭村,像马自国的孙女一样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共有16名,资助金额达25万元。
“扶贫工作组为我们村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怕我家今年过冬取暖有困难,前不久又为我家拉来了2吨煤。我们一定努力把日子过好,让孩子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是党给了我们关怀和温暖。”马自国深情地对记者说。
4年来,自治区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把他们最大的热情、最真挚的情感都给了这个小村庄,2800余名村民的疾苦,始终让他们深深牵挂。
旱天岭村原有养殖圈棚1368座,但一半未建顶棚,还有许多是用来养羊的,不适用于养牛。扶贫工作组多方协调,联系同心县农牧局对养殖圈棚进行了修缮,补建了顶棚,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村里仅有的一条道路多年没有路灯,村民夜晚出行非常不方便,扶贫工作组多方联系,由自治区民委出资对道路进行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70座,价值70余万元。
针对村里空巢老人较多的情况,扶贫工作组多方努力,在自治区民政厅的支持下,建成老年幸福院一座,让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联系自治区联通公司,为全村养殖示范户和部分贫困户免费发放40部扶贫智能手机,价值4万余元,并现场培训村民操作使用方法。
通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自筹以及与相关部门多方争取,为村委会解决电脑、音响、打印机、旧桌凳等办公设备,价值4万余元,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
每逢节假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向贫困户送去衣物、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村民丁洁民告诉记者:“就连买什么牛、去哪儿买,都是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带队外出考察了20多天才定下来的!”
2015年初,为了买到品种优、价格低的好牛,自治区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带领部分村组干部和养牛积极性高的村民,利用冬闲时间先后来到甘肃正宁、灵台、平泉和陕西宁县、乾县、长武等地,考察牛的品种和市场行情。
饿了,啃一口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喝一口矿泉水;有些养牛的村子在深山里,车开不进去,大家一起步行过去……“经过多方比较,我们最终确定购买甘肃平泉一带的秦川牛,这一品种的牛耐寒性强,能够很好地适应我们村的养殖条件。”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丁建华对记者说。
一桩桩、一件件脚踏实地的行动,促成了旱天岭村一点一滴的可喜变化,而背后则是自治区人大常委會机关把扶贫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做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劲头。
责任编辑:何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