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散煤治理有防治雾霾污染,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乡服务一体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多重功效,但家庭能源使用结构变化的同时也给家庭关系和乡村社会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Y村散煤治理的经验表明,农村家庭“煤改气”工程既能推动农民家庭生活现代化和关系个体化,也会产生能源设施安全隐患、农业废弃物垃圾化等环境风险,以及家庭能源结构“去煤化”的非持续性问题。在充分肯定农村散煤治理提升农民获得感和现代生活质量的同时,既需要重构家庭交往结构以弥合家庭关系碎片化,也需要通过安全与环境教育、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激发农民主体性等举措,实现农村清洁能源的生活嵌入和乡村契合。
[关键词]农村散煤治理;清洁能源;环境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3年以来,持续大规模的雾霾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已经影响了中国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和约6亿人口的生活,其中京津冀地区所受污染尤为严重。国家环保部门和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有7个API污染指数排全国前10位,这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仅为37.5%。①燃煤作为导致雾霾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工业燃煤和集中燃煤治理不断取得突破后,散煤污染治理逐渐凸显出来。
散煤是指未经入洗和深度加工而直接用于分散式燃烧的煤炭类型。散煤使用范围很广,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农业生产生活的用煤,即农村地区用于厨炊、取暖的散煤。农村散煤燃烧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冬季家家户户烧煤取暖,会排放大量PM2.5和二氧化硫,所以农村散煤治理成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中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多项雾霾治理政策,②强调“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新任务,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新标志。
学界在肯定散煤治理的积极意义和实践成就的同时,也对散煤治理过程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了反思。总的来说,当前农村散煤治理面临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按相关主体可将其划分为:政府部门政策倡导不彻底及责任划分不完善,监管部门不健全,村民受收入水平、心理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无法接受新能源,等等。学者别凡、武晓娟等人总结认为,职责体系不完善、监管难度大、政府补贴难以持续是中国散煤治理的主要难点。① 邢飞龙则指出散煤治理真正的难点在于综合施治,只有通过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使得散煤治理更加专业化。②魏国强等学者在分析京津冀各地治理经验时,不仅指出散煤污染控制中遇到的困难是综合性的,而且重点指出清洁能源在推广上受到阻力,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价格。③洁净型煤、成型秸秆和新能源推广依赖政府补贴,补贴后其价格仍高于散煤价格,影响了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的推广。此外,学者刘贤春等人指出,目前农村散煤治理主要难在农村使用清洁能源燃料的条件还不够。④
针对上述学者探讨的散煤治理的困境,学界也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举措。环境社会学专家洪大用、李阳基于某地农村洁净型生活用煤推广的实地调查,指出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不能简单依靠传统形式的号召和动员,需要构建专家、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机制,要更加注重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科学化。⑤此外,环境政治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学科对空气污染治理的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郇庆治从环境政治学的角度考察认为,雾霾治理需要政治社会动员。⑥张世秋通过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损害的研究指出,空气污染治理应该关注污染的社会经济损失与治理效益,同时需要关注策略和路径选择。⑦柴发合、薛志刚等学者则在分析中国典型地区农村居民散煤燃烧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气污染形势以及新版《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大气十条”的相关规定,提出综合施治、多措并举、分步推进的散煤燃烧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思路。⑧赵津津指出,应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支持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激活资金要素,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加强部门决策、执行和督察工作,以及健全法治机制,多措并举建立起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⑨
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农村散煤治理的必要性、存在問题、应对之策等方面开展,对倡导和优化农村散煤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关于农村散煤问题的系统性经验研究相对较少,就其分析维度和研究指向而言,在对农村散煤治理的生活影响进行深入考察,以及对农村散煤治理过程所产生的意外后果进行反思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我们既要看到散煤治理的正面与显性影响,也应及时分析其隐性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山东省滨州市Y村①“燃煤禁燃区”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的考察,分析说明农村散煤治理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及其导致的非预期性后果。
二、滨州市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实施
Y村在山东省滨州市杜店办事处辖区内,全村共有村民242户,679人。其中,享受低保政策的共有8户,约24人;60岁及以上有136人,占总人数的21.8%。全村耕地已被征用607亩,剩余400多亩。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补偿款,年收入约33万,人均年收入约8000元。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及回乡种田。围绕农村散煤治理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及其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这一主题,笔者通过访谈、参与观察以及文档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方式在该村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2017年2月至4月,笔者通过协助动员村民以及跟随工作队入户安装等方式,参与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实施现场,有针对性地对村两委干部、参与煤改村民、未参与煤改村民、用气安全员等20余人进行了访谈;二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就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背景、运行状况和成效、存在问题等,对Y村所属社区的分管工作人员、村支书及燃气公司工作人员等进行了访谈;三是通过网络查阅及现场索取等方式,收集了Y村有关散煤治理的文件、通知、协议书、宣传单等材料作为文本分析对象。 据调查,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期:政策宣传与部门对接。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滨州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印发〈滨州市“煤改气”工程燃气壁挂炉第一批参考名录〉的通知》(滨建城字〔2017〕1116号)等政策文件规定,以及国家、省、市、县等行政机关的统一部署和相关要求,禁燃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运输、存储和使用散煤,并全面实施“煤改气”清洁能源改造工程,以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各乡镇成立“煤改气”清洁能源改造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与基层社区和燃气公司对接。各基层社区干部根据上级规定,以村两委成员为主,成立基层社区“煤改气”工作小组,为下一步“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行政基础。
(2)实施期:协议签订与安装实施。在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后,乡镇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监督和指导基层社区的工作。基层社区“煤改气”工作小组采取广播、入户、会议等方式加以宣传动员,与意向村民签订安装协议,并对接壁挂炉厂家,按照择优自主选型的原则,与拟用壁挂炉生产厂家签订购置安装合同。因虑及日后产品维护问题,每村限选一个品牌。品牌选定后,由乡镇领导小组组织改造户缴纳购置壁挂炉相应款项。社区工作小组统一雇佣专业人员安装,并协助不符合安装条件的改造户进行整改并安装。按照政策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取暖设施要与壁挂炉同步安装、同步验收。通过竣工验收后,各基层社区凭厂家所开发票兑付相应壁挂炉补贴款。
(3)启动期:安全质检与责任划分。在“煤改气”清洁取暖设施安装完成验收后的初步启动阶段,乡镇领导小组对基层社区工作小组以监督为主,并与燃气公司达成补贴过程中的具体落实流程,与壁挂炉厂家工作人员保持沟通洽谈,不定期对基层社区的实施进行检查,以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壁挂炉取暖实效的可持续性。基层社区工作小组中的工程安全员承担了主要职责,一方面与壁挂炉厂家工作人员保持联系,以确保设备的及时维修及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做好安全宣传工作,以确保居民用气取暖安全,减少安全隐患。此外,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也需要与基层社区安全员保持联系,定期做好居民的取暖用气记录,为年度取暖用气补贴款的下发准备资料。
(4)完善期:补贴落实与平稳运行。截至2019年4月,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已实施两年。两年中,随着不断协调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基层社区、以壁挂炉工厂和燃气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不断进行责任明细划分,形成政-企-社三方协同合作机制,不断优化取暖补贴款的优惠金额及补贴流程,建立健全用气安全责任划分,为社区村民在用气安全、设备维修、疑难解惑等方面提供服务,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政策执行监督、资源统筹优势,企业的专业技能及资源优势,以及基层社区的密切联系群众、平台协调优势。
三、农村散煤治理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家庭现代化与关系个体化
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实施不仅代表着村民取暖配套设施的升级换代,更体现了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散煤治理改变了村民家庭能源使用结构并促进家庭关系的变化转型。这不仅体现为家庭生活现代化的显性影响,也出现了家庭关系个体化的伴生性问题,表现为家庭关系疏离的隐性影响。
(一)家庭现代化:农民生活空间清洁
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为村民扩大取暖范围、简化家务劳动、保证饮食卫生及起居便捷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扩大了村民家庭的取暖范围,并使家务劳动简约化,节省了时间成本。用煤炭取暖的最大特点是取暖温度高,但取暖范围局限于安装煤炉的房间。采取天然气取暖,其取暖范围由单个房间升级到全屋,扩大了取暖空间。正如访谈时Y村安全员所说:
以前生炉子都是那一间屋暖和,就算是温度比现在高,但是其他屋还是不行。
另外,由于时间成本在现代社会对于个人发展越来越重要,随着天然气的使用,被家务劳动中生炉子、处理煤渣等原始取暖工序所束缚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得到解放。村民们能有更多余暇追求个人发展,实现其社会价值。在访谈中村民A(女士)表示:
其實这个就算比以前多花点钱也挺好。咱以前生炉子多麻烦啊,过几分钟就得上炭,不然它就灭了,出个门用不了多久还得回家来看看炉子。现在愿意出去多久就出去多久。
二是促使村民家庭饮食更加卫生,起居更为便捷,生活空间更加整洁。传统煤炉不仅用于取暖,还用来烧水、做饭。采用清洁能源后,村民使用燃气灶、电器等设备烹制食物,可以减少煤炭、黑烟等污染,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而且,壁挂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水可供二次使用。经访谈得知,Y村95%的居民都会将壁挂炉放出来的热水用来洗澡、洗衣物等,冬日生活更加便利。此外,燃煤取暖很容易污染居住环境,煤炭粉末以及燃煤产生的黑烟会熏黑墙壁及相关生活用品,造成整体生活空间的污染。正如Y村村民B所述:
以前家里得有地方放炭,肯定到处都挺脏。这些东西,每天都得打扫。生炉子的屋子墙上都熏得黢黑,很脏!
现在采用天然气取暖,不仅在宏观上大气环境得到改善,而且在微观上Y村居民生活环境整洁度显著上升,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二)关系个体化:自我生活空间形塑
“煤改气”工程不仅对村民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影响到村民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Y村村民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网,以及家庭外部的社交关系网均受到煤改工程的影响。
清洁取暖工程促使家庭成员个人空间增加,更好地保障了个人对于隐私权的追求;但与此同时也减少了家庭成员的交流频率,家庭内部关系由整体化向个体化转变。此前,农村靠燃煤取暖,其温暖范围只局限于单个密闭狭小的房间。在闲暇时间,家庭成员一般都聚集于此,由此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家庭成员相互理解。正如Y村村民C所述: 以前冬天俺和闺女都坐在一个屋里,没事还聊聊,说说她的朋友、学校有啥好玩的事,现在她直接吃了饭就去自己屋里,因为那屋里也暖和了啊。
相反,青少年群体在访谈中却表示出对煤改气促使个人空间扩大的喜悦。他们认为,煤改气工程的实施为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创造了条件。正如村民C15岁的女儿所述:
谁不想在自己屋里呆着啊,以前是因为屋里太冷了不想去。谁都不想被管着,长大了都有自己的小秘密!
新型取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在更好地保障个人隐私的同时也压缩了家庭成员交流感情、融洽关系的空间与时间。
在家庭外部,闲暇娱乐地点由固定化、单一化向流动化、多元化转变,且愈来愈多的居民外出娱乐的频率降低,更倾向于在家庭场域活动。调查发现,Y村村民冬季娱乐方式以打牌、闲聊为主。在调查过程中村民D说到:
当然是谁家暖和去谁家,不然这么冷怎么玩啊。要是很冷的话不就是去受罪嘛!
在众多影响娱乐地点选择的因素中,谁家煤炉取暖效果最佳成为关键。正如村民E所述:
以前出去是又能玩又能少烧点儿炭,不都那样吗?现在家里都挺暖和的,还出去跑啥,不如在家歇歇呢。他们打扑克打不起来了,有时候就叫我去凑合凑合,平常也不怎么自己出去了。
多位村民都表示更愿意呆在自己家中进行个体性活动,而参与集体性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四、农村散煤治理的环境风险防范
Y村从“煤改气”清洁取暖政策出台到目前平稳运行已两年有余,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检验,各相关主体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升级,取得了丰富经验及显著效益。但同时,在散煤治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风险也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风险是指能损害环境质量或者通过环境质量的下降,对人体及社会财富造成损害的由自然或人为活动引发的不确定事件。①Y村散煤治理的环境风险不仅表现为农业废弃物垃圾化的自然环境风险,也表现为新型清洁能源使用可持续性问题,即政策失效可能带来的“复煤化”的社会环境风险。此外,新型清洁能源在农村的推行也面临着亟需注意的用气安全问题。
(一)农业废弃物垃圾化:非预期性环境风险问题
在散煤治理进程中衍生的环境风险通过环境问题表现出来,对农村人居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产生危害。农业废弃物垃圾化既能损害农村人居环境,亦可通过环境质量下降对人体及社会资源财富的二次回收利用造成阻碍。从农村社区本土性发展视角出发,原有散煤取暖环境下Y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利用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如秸秆、残株、落叶、树枝等作为取暖材料。正如村民C所述:
以前咱们也不是光用煤,地里的那些玉米秸秆、烂树枝子都可以点炉子。
随着清洁取暖能源的使用,社区居民无法更加自主地循环利用这些废弃物,只能随处堆积或丢弃,导致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的难度加大。正如村民B以及村保洁员所述:
以前还能在炉子里烧点秸秆、树枝啥的,现在用这个壁挂炉,咱放在家里也用不上只能丢了,没办法,真是浪费!
你说这些东西(树枝、秸秆等),原来家里能用上都不扔,现在都知道浪费,可是不扔也没用啊。唉,打扫卫生挺麻烦!
可見,对于农村废弃物的垃圾化,村民还仅停留在“浪费”“心疼”等认识层次,对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认识较为不足。因此,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及环境治理过程中,一味考虑两者的一致性而忽略主体差异性,会日益显现诸多类似的环境风险后果。
(二)可持续性问题:“去煤化”政策失效风险
在散煤治理及清洁能源的推广过程中,Y村能够顺畅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政府的补贴力度较大,减轻了村民的费用压力。按照《滨州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规定:“自2017年起,对用户在采暖季(每年11月15日至翌年3月20日)按照取暖用气每立方补贴1.5元,每户最高补贴用气量1200立方米(即每户每年最高补贴1800元),补贴时间暂定3年。”在这3年内,采取清洁能源天然气取暖的费用支出与采取散煤取暖费用支出相差较小,其支出仍在村民能够接受的阈限之内,如表1所示。
截至2020年3月20日补贴期满,政府补贴结束,访谈中97%的村民表示无补贴情况下的清洁能源取暖费用已超出家庭可承受阈限,冬季不会再采取该方式取暖。正如以下村民所述:
要是真不补贴的话,俺家应该还是会生炉子吧。费用太高了,老百姓肯定用不起啊。(村民C,37岁)
现在都是孩子拿钱,我也不懂啊。现在我问他,他说和用炭差不多钱,没有补贴肯定贵啊,不用不用,得省钱!挣钱不容易啊。(村民G,65岁)
在自己屋里,不用被我爸妈监视着,是挺好的,但是这种事他们肯定不会听我的啊,而且我听大人们说以后不补贴了就都没几个用的。(村民H,15岁)
通过访谈可以了解到Y村村民在补贴结束后态度有所变化。年轻人态度较为强烈,表示无补贴情况下的费用难以接受,不想再用天然气取暖;老年人表示并不懂具体的政策内容,现在的使用完全是在子女以及村委干部协助下的举措,但总体感觉到补贴结束后花钱针多,他们表示本着省钱的原则会听取子女意见,很少会再采取天然气取暖。青少年群体表示,虽然享受新型取暖措施带来独立的隐私空间,但对于家庭重大事件的决策并无实质性权力,且还表示应该以家庭财产的合理化消费与支出为首要考虑因素。整体来说,该村村民虽然在态度与行动上有所差异,但是对补贴与否都十分在意。散煤治理体制下清洁能源取暖补贴政策产生的高额费用,无疑会给政府带来较大的财政压力,而该补贴的可持续性也受到质疑。总之,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可以发现,若没有更完善的政策措施对接财政补贴举措,农民重新选择燃煤取暖的可能性极高。这种潜在的“复煤化”环境风险不容忽视,它不仅关系到清洁取暖工程的长期成效,更与农村环境的绿色发展和农民现代化生活方式塑造密切关联。 (三)能源设施安全隐患问题
Y村对于取暖用气安全隐患主要通过两种措施加以防范:一是社区安全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安全知识;二是燃气公司和壁挂炉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和社区安全员建立稳定的沟通机制,采取不定期抽查、及时预防、问题整治等方式进行安全隐患的预防。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能源设施安全问题是社区居民关心的首要问题。虽然在主观意识层面,各方主体均有较强关注;但在客观具体知识普及以及安全隐患预防层面,各主体的能力参差不齐。正如Y村72岁的居民F所述:
我这么大年纪了,那些东西咋用我也不会,他们教了我好几遍我也记不住,肯定很危险啊,万一出点啥事怎么办?
对于安全隐患的担忧正是农村老年人拒绝参与清洁取暖工程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村民诉说也可得知,他们由于用气知识缺乏而造成心理层面的不安全感。正如村民D所述:
我看见微信群里发的有爆炸的,看着太吓人了,这和俺们用煤不一样啊,生炉子大家都有经验,用着心里就踏实多了。
五、结论与讨论
“煤改气”清洁能源取暖工程使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趋同化能源的供给和服务,对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现代化产生积极效应。农村散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气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借助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基层政府、企业、村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各方多元分工与合作。但散煤治理实施成效仍面临诸如能源设施安全隐患、农业废弃物垃圾化等环境风险以及家庭能源结构“去煤化”的非持续性等问题。要改变散煤治理工程的环境风险后果,既需要重构家庭交往结构以弥合家庭关系碎片化,也需要通过安全与环境教育、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激发农民主体性等举措,使农村散煤治理工程建立在坚固的土地上而不是在流沙上,从而实现农村清洁能源的生活嵌入和乡村契合。
一是加强散煤防治法制化建设。针对散煤防治进程中呈现出的隐性影响以及环境风险,需要进一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及实践成效。英国在1956年颁布的《大气清洁防治法》,通过设置“无烟区”、改进锅炉、清洁燃料替代等方式来进行散煤治理。①美国、德国、日本等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坚持把散煤污染防治法制化以及集中供暖、房屋保温等处理技术作为农村散煤治理的有效方式。②发达国家在进行散煤治理进程中体现出政策先行的特色以及注重法制化建设的路径。因此,中国在散煤治理进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散煤防治法制化建设,为治理逻辑以及治理行径提供制度保障以及政策基础。
二是重视安全与环境教育。针对上文提及的能源设施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参与各方的协同努力及科学规划,才能更好地做到防微杜渐和防患于未然。作为政策制定者,政府部门在推动相关政策文件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關于用气安全及环境保护条款的设置。作为取暖设备制造者,企业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例如,壁挂炉厂家应加强专业研发,消除现有设备安全隐患。能源研发部门应加强科技投入,探索新型清洁能源,以减少环境污染。作为沟通上下的桥梁,基层社区应密切联系群众,在充分考虑村民主体性及其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宣传环境保护及安全教育形式及活动。作为能源使用的主体,村民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用气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
三是完善费用补贴机制。针对目前散煤治理进程中面临的因政策补贴结束而“复煤化”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增加多元增补举措。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基层社区等多元主体发挥作用让度必要空间,缩小城乡差距并充分发挥市场活力。譬如,可采取城市取暖降低2℃—3℃的办法,以支持农村清洁能源革命,并建立工业用气和民生用气协调机制,推动工业用气给生活用气让路。另一方面,基层社区应加强自身主观能动性建设,主动引进域外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加强在取暖费用补贴中的责任承担。
四是重塑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村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不仅应该与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格局相协调,还要适应农村环境治理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系统均衡发展。针对散煤治理造成的农业生产废弃物成为垃圾,堵塞资源二次利用渠道等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农村社区的特质,适应村民生活生产方式,提升取暖设施与农村社区的契合度。譬如,大力发展生物能,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既可以减少环境公害,又可以增加能源。在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适度保持城乡差异,实施差异化取暖举措,有助于促进农村社区本土性和内生性力量的发展。
五是重构家庭交往结构。针对清洁取暖工程下农村家庭场域出现的家庭关系个体化以及家人关系疏离的隐性影响,一方面需要国家、社会加强观念倡导与宣传,在家庭场域营造代际平等沟通的融洽氛围,加强代际文化观念的包容度,弥合代际价值观念鸿沟化趋势,使子代在主观意识上更愿向父代袒露心声,父代也以平等包容的态度理解子代亚文化;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在充分适应空间距离扩大的同时,增进线上交流频率与线下接触密度。此外,社区可引进家庭教育、社工等资源,为村民提供关于家庭交往结构及家庭和谐关系的讲座及活动。
责任编辑:徐 敏
[关键词]农村散煤治理;清洁能源;环境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3年以来,持续大规模的雾霾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已经影响了中国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和约6亿人口的生活,其中京津冀地区所受污染尤为严重。国家环保部门和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有7个API污染指数排全国前10位,这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仅为37.5%。①燃煤作为导致雾霾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工业燃煤和集中燃煤治理不断取得突破后,散煤污染治理逐渐凸显出来。
散煤是指未经入洗和深度加工而直接用于分散式燃烧的煤炭类型。散煤使用范围很广,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农业生产生活的用煤,即农村地区用于厨炊、取暖的散煤。农村散煤燃烧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冬季家家户户烧煤取暖,会排放大量PM2.5和二氧化硫,所以农村散煤治理成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中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多项雾霾治理政策,②强调“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新任务,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新标志。
学界在肯定散煤治理的积极意义和实践成就的同时,也对散煤治理过程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了反思。总的来说,当前农村散煤治理面临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按相关主体可将其划分为:政府部门政策倡导不彻底及责任划分不完善,监管部门不健全,村民受收入水平、心理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无法接受新能源,等等。学者别凡、武晓娟等人总结认为,职责体系不完善、监管难度大、政府补贴难以持续是中国散煤治理的主要难点。① 邢飞龙则指出散煤治理真正的难点在于综合施治,只有通过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使得散煤治理更加专业化。②魏国强等学者在分析京津冀各地治理经验时,不仅指出散煤污染控制中遇到的困难是综合性的,而且重点指出清洁能源在推广上受到阻力,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价格。③洁净型煤、成型秸秆和新能源推广依赖政府补贴,补贴后其价格仍高于散煤价格,影响了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的推广。此外,学者刘贤春等人指出,目前农村散煤治理主要难在农村使用清洁能源燃料的条件还不够。④
针对上述学者探讨的散煤治理的困境,学界也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举措。环境社会学专家洪大用、李阳基于某地农村洁净型生活用煤推广的实地调查,指出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不能简单依靠传统形式的号召和动员,需要构建专家、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机制,要更加注重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科学化。⑤此外,环境政治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学科对空气污染治理的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郇庆治从环境政治学的角度考察认为,雾霾治理需要政治社会动员。⑥张世秋通过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损害的研究指出,空气污染治理应该关注污染的社会经济损失与治理效益,同时需要关注策略和路径选择。⑦柴发合、薛志刚等学者则在分析中国典型地区农村居民散煤燃烧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气污染形势以及新版《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大气十条”的相关规定,提出综合施治、多措并举、分步推进的散煤燃烧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思路。⑧赵津津指出,应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支持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激活资金要素,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加强部门决策、执行和督察工作,以及健全法治机制,多措并举建立起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⑨
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农村散煤治理的必要性、存在問题、应对之策等方面开展,对倡导和优化农村散煤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关于农村散煤问题的系统性经验研究相对较少,就其分析维度和研究指向而言,在对农村散煤治理的生活影响进行深入考察,以及对农村散煤治理过程所产生的意外后果进行反思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我们既要看到散煤治理的正面与显性影响,也应及时分析其隐性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山东省滨州市Y村①“燃煤禁燃区”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的考察,分析说明农村散煤治理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及其导致的非预期性后果。
二、滨州市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实施
Y村在山东省滨州市杜店办事处辖区内,全村共有村民242户,679人。其中,享受低保政策的共有8户,约24人;60岁及以上有136人,占总人数的21.8%。全村耕地已被征用607亩,剩余400多亩。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补偿款,年收入约33万,人均年收入约8000元。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及回乡种田。围绕农村散煤治理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及其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这一主题,笔者通过访谈、参与观察以及文档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方式在该村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2017年2月至4月,笔者通过协助动员村民以及跟随工作队入户安装等方式,参与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实施现场,有针对性地对村两委干部、参与煤改村民、未参与煤改村民、用气安全员等20余人进行了访谈;二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就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背景、运行状况和成效、存在问题等,对Y村所属社区的分管工作人员、村支书及燃气公司工作人员等进行了访谈;三是通过网络查阅及现场索取等方式,收集了Y村有关散煤治理的文件、通知、协议书、宣传单等材料作为文本分析对象。 据调查,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期:政策宣传与部门对接。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滨州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印发〈滨州市“煤改气”工程燃气壁挂炉第一批参考名录〉的通知》(滨建城字〔2017〕1116号)等政策文件规定,以及国家、省、市、县等行政机关的统一部署和相关要求,禁燃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运输、存储和使用散煤,并全面实施“煤改气”清洁能源改造工程,以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各乡镇成立“煤改气”清洁能源改造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与基层社区和燃气公司对接。各基层社区干部根据上级规定,以村两委成员为主,成立基层社区“煤改气”工作小组,为下一步“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行政基础。
(2)实施期:协议签订与安装实施。在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后,乡镇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监督和指导基层社区的工作。基层社区“煤改气”工作小组采取广播、入户、会议等方式加以宣传动员,与意向村民签订安装协议,并对接壁挂炉厂家,按照择优自主选型的原则,与拟用壁挂炉生产厂家签订购置安装合同。因虑及日后产品维护问题,每村限选一个品牌。品牌选定后,由乡镇领导小组组织改造户缴纳购置壁挂炉相应款项。社区工作小组统一雇佣专业人员安装,并协助不符合安装条件的改造户进行整改并安装。按照政策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取暖设施要与壁挂炉同步安装、同步验收。通过竣工验收后,各基层社区凭厂家所开发票兑付相应壁挂炉补贴款。
(3)启动期:安全质检与责任划分。在“煤改气”清洁取暖设施安装完成验收后的初步启动阶段,乡镇领导小组对基层社区工作小组以监督为主,并与燃气公司达成补贴过程中的具体落实流程,与壁挂炉厂家工作人员保持沟通洽谈,不定期对基层社区的实施进行检查,以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壁挂炉取暖实效的可持续性。基层社区工作小组中的工程安全员承担了主要职责,一方面与壁挂炉厂家工作人员保持联系,以确保设备的及时维修及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做好安全宣传工作,以确保居民用气取暖安全,减少安全隐患。此外,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也需要与基层社区安全员保持联系,定期做好居民的取暖用气记录,为年度取暖用气补贴款的下发准备资料。
(4)完善期:补贴落实与平稳运行。截至2019年4月,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已实施两年。两年中,随着不断协调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基层社区、以壁挂炉工厂和燃气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不断进行责任明细划分,形成政-企-社三方协同合作机制,不断优化取暖补贴款的优惠金额及补贴流程,建立健全用气安全责任划分,为社区村民在用气安全、设备维修、疑难解惑等方面提供服务,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政策执行监督、资源统筹优势,企业的专业技能及资源优势,以及基层社区的密切联系群众、平台协调优势。
三、农村散煤治理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家庭现代化与关系个体化
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实施不仅代表着村民取暖配套设施的升级换代,更体现了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散煤治理改变了村民家庭能源使用结构并促进家庭关系的变化转型。这不仅体现为家庭生活现代化的显性影响,也出现了家庭关系个体化的伴生性问题,表现为家庭关系疏离的隐性影响。
(一)家庭现代化:农民生活空间清洁
Y村“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为村民扩大取暖范围、简化家务劳动、保证饮食卫生及起居便捷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扩大了村民家庭的取暖范围,并使家务劳动简约化,节省了时间成本。用煤炭取暖的最大特点是取暖温度高,但取暖范围局限于安装煤炉的房间。采取天然气取暖,其取暖范围由单个房间升级到全屋,扩大了取暖空间。正如访谈时Y村安全员所说:
以前生炉子都是那一间屋暖和,就算是温度比现在高,但是其他屋还是不行。
另外,由于时间成本在现代社会对于个人发展越来越重要,随着天然气的使用,被家务劳动中生炉子、处理煤渣等原始取暖工序所束缚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得到解放。村民们能有更多余暇追求个人发展,实现其社会价值。在访谈中村民A(女士)表示:
其實这个就算比以前多花点钱也挺好。咱以前生炉子多麻烦啊,过几分钟就得上炭,不然它就灭了,出个门用不了多久还得回家来看看炉子。现在愿意出去多久就出去多久。
二是促使村民家庭饮食更加卫生,起居更为便捷,生活空间更加整洁。传统煤炉不仅用于取暖,还用来烧水、做饭。采用清洁能源后,村民使用燃气灶、电器等设备烹制食物,可以减少煤炭、黑烟等污染,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而且,壁挂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水可供二次使用。经访谈得知,Y村95%的居民都会将壁挂炉放出来的热水用来洗澡、洗衣物等,冬日生活更加便利。此外,燃煤取暖很容易污染居住环境,煤炭粉末以及燃煤产生的黑烟会熏黑墙壁及相关生活用品,造成整体生活空间的污染。正如Y村村民B所述:
以前家里得有地方放炭,肯定到处都挺脏。这些东西,每天都得打扫。生炉子的屋子墙上都熏得黢黑,很脏!
现在采用天然气取暖,不仅在宏观上大气环境得到改善,而且在微观上Y村居民生活环境整洁度显著上升,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二)关系个体化:自我生活空间形塑
“煤改气”工程不仅对村民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影响到村民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Y村村民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网,以及家庭外部的社交关系网均受到煤改工程的影响。
清洁取暖工程促使家庭成员个人空间增加,更好地保障了个人对于隐私权的追求;但与此同时也减少了家庭成员的交流频率,家庭内部关系由整体化向个体化转变。此前,农村靠燃煤取暖,其温暖范围只局限于单个密闭狭小的房间。在闲暇时间,家庭成员一般都聚集于此,由此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家庭成员相互理解。正如Y村村民C所述: 以前冬天俺和闺女都坐在一个屋里,没事还聊聊,说说她的朋友、学校有啥好玩的事,现在她直接吃了饭就去自己屋里,因为那屋里也暖和了啊。
相反,青少年群体在访谈中却表示出对煤改气促使个人空间扩大的喜悦。他们认为,煤改气工程的实施为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创造了条件。正如村民C15岁的女儿所述:
谁不想在自己屋里呆着啊,以前是因为屋里太冷了不想去。谁都不想被管着,长大了都有自己的小秘密!
新型取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在更好地保障个人隐私的同时也压缩了家庭成员交流感情、融洽关系的空间与时间。
在家庭外部,闲暇娱乐地点由固定化、单一化向流动化、多元化转变,且愈来愈多的居民外出娱乐的频率降低,更倾向于在家庭场域活动。调查发现,Y村村民冬季娱乐方式以打牌、闲聊为主。在调查过程中村民D说到:
当然是谁家暖和去谁家,不然这么冷怎么玩啊。要是很冷的话不就是去受罪嘛!
在众多影响娱乐地点选择的因素中,谁家煤炉取暖效果最佳成为关键。正如村民E所述:
以前出去是又能玩又能少烧点儿炭,不都那样吗?现在家里都挺暖和的,还出去跑啥,不如在家歇歇呢。他们打扑克打不起来了,有时候就叫我去凑合凑合,平常也不怎么自己出去了。
多位村民都表示更愿意呆在自己家中进行个体性活动,而参与集体性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四、农村散煤治理的环境风险防范
Y村从“煤改气”清洁取暖政策出台到目前平稳运行已两年有余,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检验,各相关主体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升级,取得了丰富经验及显著效益。但同时,在散煤治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风险也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风险是指能损害环境质量或者通过环境质量的下降,对人体及社会财富造成损害的由自然或人为活动引发的不确定事件。①Y村散煤治理的环境风险不仅表现为农业废弃物垃圾化的自然环境风险,也表现为新型清洁能源使用可持续性问题,即政策失效可能带来的“复煤化”的社会环境风险。此外,新型清洁能源在农村的推行也面临着亟需注意的用气安全问题。
(一)农业废弃物垃圾化:非预期性环境风险问题
在散煤治理进程中衍生的环境风险通过环境问题表现出来,对农村人居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产生危害。农业废弃物垃圾化既能损害农村人居环境,亦可通过环境质量下降对人体及社会资源财富的二次回收利用造成阻碍。从农村社区本土性发展视角出发,原有散煤取暖环境下Y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利用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如秸秆、残株、落叶、树枝等作为取暖材料。正如村民C所述:
以前咱们也不是光用煤,地里的那些玉米秸秆、烂树枝子都可以点炉子。
随着清洁取暖能源的使用,社区居民无法更加自主地循环利用这些废弃物,只能随处堆积或丢弃,导致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的难度加大。正如村民B以及村保洁员所述:
以前还能在炉子里烧点秸秆、树枝啥的,现在用这个壁挂炉,咱放在家里也用不上只能丢了,没办法,真是浪费!
你说这些东西(树枝、秸秆等),原来家里能用上都不扔,现在都知道浪费,可是不扔也没用啊。唉,打扫卫生挺麻烦!
可見,对于农村废弃物的垃圾化,村民还仅停留在“浪费”“心疼”等认识层次,对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认识较为不足。因此,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及环境治理过程中,一味考虑两者的一致性而忽略主体差异性,会日益显现诸多类似的环境风险后果。
(二)可持续性问题:“去煤化”政策失效风险
在散煤治理及清洁能源的推广过程中,Y村能够顺畅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政府的补贴力度较大,减轻了村民的费用压力。按照《滨州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规定:“自2017年起,对用户在采暖季(每年11月15日至翌年3月20日)按照取暖用气每立方补贴1.5元,每户最高补贴用气量1200立方米(即每户每年最高补贴1800元),补贴时间暂定3年。”在这3年内,采取清洁能源天然气取暖的费用支出与采取散煤取暖费用支出相差较小,其支出仍在村民能够接受的阈限之内,如表1所示。
截至2020年3月20日补贴期满,政府补贴结束,访谈中97%的村民表示无补贴情况下的清洁能源取暖费用已超出家庭可承受阈限,冬季不会再采取该方式取暖。正如以下村民所述:
要是真不补贴的话,俺家应该还是会生炉子吧。费用太高了,老百姓肯定用不起啊。(村民C,37岁)
现在都是孩子拿钱,我也不懂啊。现在我问他,他说和用炭差不多钱,没有补贴肯定贵啊,不用不用,得省钱!挣钱不容易啊。(村民G,65岁)
在自己屋里,不用被我爸妈监视着,是挺好的,但是这种事他们肯定不会听我的啊,而且我听大人们说以后不补贴了就都没几个用的。(村民H,15岁)
通过访谈可以了解到Y村村民在补贴结束后态度有所变化。年轻人态度较为强烈,表示无补贴情况下的费用难以接受,不想再用天然气取暖;老年人表示并不懂具体的政策内容,现在的使用完全是在子女以及村委干部协助下的举措,但总体感觉到补贴结束后花钱针多,他们表示本着省钱的原则会听取子女意见,很少会再采取天然气取暖。青少年群体表示,虽然享受新型取暖措施带来独立的隐私空间,但对于家庭重大事件的决策并无实质性权力,且还表示应该以家庭财产的合理化消费与支出为首要考虑因素。整体来说,该村村民虽然在态度与行动上有所差异,但是对补贴与否都十分在意。散煤治理体制下清洁能源取暖补贴政策产生的高额费用,无疑会给政府带来较大的财政压力,而该补贴的可持续性也受到质疑。总之,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可以发现,若没有更完善的政策措施对接财政补贴举措,农民重新选择燃煤取暖的可能性极高。这种潜在的“复煤化”环境风险不容忽视,它不仅关系到清洁取暖工程的长期成效,更与农村环境的绿色发展和农民现代化生活方式塑造密切关联。 (三)能源设施安全隐患问题
Y村对于取暖用气安全隐患主要通过两种措施加以防范:一是社区安全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安全知识;二是燃气公司和壁挂炉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和社区安全员建立稳定的沟通机制,采取不定期抽查、及时预防、问题整治等方式进行安全隐患的预防。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能源设施安全问题是社区居民关心的首要问题。虽然在主观意识层面,各方主体均有较强关注;但在客观具体知识普及以及安全隐患预防层面,各主体的能力参差不齐。正如Y村72岁的居民F所述:
我这么大年纪了,那些东西咋用我也不会,他们教了我好几遍我也记不住,肯定很危险啊,万一出点啥事怎么办?
对于安全隐患的担忧正是农村老年人拒绝参与清洁取暖工程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村民诉说也可得知,他们由于用气知识缺乏而造成心理层面的不安全感。正如村民D所述:
我看见微信群里发的有爆炸的,看着太吓人了,这和俺们用煤不一样啊,生炉子大家都有经验,用着心里就踏实多了。
五、结论与讨论
“煤改气”清洁能源取暖工程使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趋同化能源的供给和服务,对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现代化产生积极效应。农村散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气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借助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基层政府、企业、村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各方多元分工与合作。但散煤治理实施成效仍面临诸如能源设施安全隐患、农业废弃物垃圾化等环境风险以及家庭能源结构“去煤化”的非持续性等问题。要改变散煤治理工程的环境风险后果,既需要重构家庭交往结构以弥合家庭关系碎片化,也需要通过安全与环境教育、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激发农民主体性等举措,使农村散煤治理工程建立在坚固的土地上而不是在流沙上,从而实现农村清洁能源的生活嵌入和乡村契合。
一是加强散煤防治法制化建设。针对散煤防治进程中呈现出的隐性影响以及环境风险,需要进一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及实践成效。英国在1956年颁布的《大气清洁防治法》,通过设置“无烟区”、改进锅炉、清洁燃料替代等方式来进行散煤治理。①美国、德国、日本等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坚持把散煤污染防治法制化以及集中供暖、房屋保温等处理技术作为农村散煤治理的有效方式。②发达国家在进行散煤治理进程中体现出政策先行的特色以及注重法制化建设的路径。因此,中国在散煤治理进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散煤防治法制化建设,为治理逻辑以及治理行径提供制度保障以及政策基础。
二是重视安全与环境教育。针对上文提及的能源设施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参与各方的协同努力及科学规划,才能更好地做到防微杜渐和防患于未然。作为政策制定者,政府部门在推动相关政策文件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關于用气安全及环境保护条款的设置。作为取暖设备制造者,企业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例如,壁挂炉厂家应加强专业研发,消除现有设备安全隐患。能源研发部门应加强科技投入,探索新型清洁能源,以减少环境污染。作为沟通上下的桥梁,基层社区应密切联系群众,在充分考虑村民主体性及其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宣传环境保护及安全教育形式及活动。作为能源使用的主体,村民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用气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
三是完善费用补贴机制。针对目前散煤治理进程中面临的因政策补贴结束而“复煤化”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增加多元增补举措。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基层社区等多元主体发挥作用让度必要空间,缩小城乡差距并充分发挥市场活力。譬如,可采取城市取暖降低2℃—3℃的办法,以支持农村清洁能源革命,并建立工业用气和民生用气协调机制,推动工业用气给生活用气让路。另一方面,基层社区应加强自身主观能动性建设,主动引进域外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加强在取暖费用补贴中的责任承担。
四是重塑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村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不仅应该与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格局相协调,还要适应农村环境治理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系统均衡发展。针对散煤治理造成的农业生产废弃物成为垃圾,堵塞资源二次利用渠道等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农村社区的特质,适应村民生活生产方式,提升取暖设施与农村社区的契合度。譬如,大力发展生物能,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既可以减少环境公害,又可以增加能源。在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适度保持城乡差异,实施差异化取暖举措,有助于促进农村社区本土性和内生性力量的发展。
五是重构家庭交往结构。针对清洁取暖工程下农村家庭场域出现的家庭关系个体化以及家人关系疏离的隐性影响,一方面需要国家、社会加强观念倡导与宣传,在家庭场域营造代际平等沟通的融洽氛围,加强代际文化观念的包容度,弥合代际价值观念鸿沟化趋势,使子代在主观意识上更愿向父代袒露心声,父代也以平等包容的态度理解子代亚文化;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在充分适应空间距离扩大的同时,增进线上交流频率与线下接触密度。此外,社区可引进家庭教育、社工等资源,为村民提供关于家庭交往结构及家庭和谐关系的讲座及活动。
责任编辑: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