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研究基于移动终端的碎片化学习研究。首先分析了碎片化学习产生的原因,然后从碎片化学习对教学方式的影响、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碎片化学习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移动终端;微学习
一、前言
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通讯、学习、娱乐工具。微时代下,各种新媒体、信息的产生,使得学习者获取的知识是比较零散、无序、互不关联的知识碎片,由此形成碎片化学习的趋势。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深入研究碎片化学习有利于学习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完善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和学习碎片化。知识碎片化是指知识由整体分裂成多个小部分的状态。也就是说,整体性知识与部分性知识之间被切断,从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也随之减弱。碎片化知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网页链接、微信、微博、微课等短小快速的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网络的碎片化导致了知识传播的碎片化。时间碎片化是指整大段时间分为较小的时间段,这是由于多项任务连续处理和快节奏的生活所导致的。迫于如今的生活压力,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里,人们都努力工作来充实自己或是过上更好的生活,从而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干自己的事,只能在有限的、短小的时间内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由于知识碎片化和时间碎片化,导致了学习碎片化,需要在零散的时间里学习分散的知识,这就要求时间的短小和知识的精炼。有限的时间里学习的知识量并不多,如果知识内容是经过整理的,那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碎片化会导致学习到的知识过于分散,无法系统化,前后联系不大,从而也就容易忘记。
二、碎片化学习产生的原因
1.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量的增大
当今社会,各种变化越来越快,更新速率非常快。人们在生活忙碌的同时无法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但又想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只能在零碎的时间里充实自己。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在一些发达城市已经是常见的现象,人们经常刷微博、聊微信、看各种奇闻轶事,从而忽略了读书看报,越来越偏离系统化学习,这样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拼凑,而不是系统性的。同时,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庞大。但在庞大的信息量中,有些是需要的信息,而有些是无用的信息,人们总是希望能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人们需要有用的信息,但不需要多余的信息。
2.移动设备的普及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和手持移动设备端的日新月异,加快了碎片化学习的趋势。在公交或地铁上,人们手持移动设备,有的在刷微博、转发和评论,有的微信语音聊天,有的看微信订阅的文章。这些现象的出现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移动端设备和 APP的更新换代,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
三、碎片化学习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碎片化学习具有灵活度更高、针对性更高和吸收率更高的特点。在分割学习内容后,每个碎片的学习时间变得更可控,提高了学生掌握学习时间的灵活度。在分割学习内容后,学生可重点学习对自己更有帮助或启发的那部分内容。在分割学习内容后,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保障了学习兴趣,在学习成效上对于知识的吸收率会有所提升。
1.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靠老师讲授课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微时代的碎片化特征强调个体的主体性,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考虑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将大学生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体系、讲授方式,还要调查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碎片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学生开始习惯于碎片化地获取信息。因此,高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
2.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碎片化学习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将教学总目标烂熟于心,并具备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式分解,从而构建以主题为单元的碎片式学习资源。要想使教学课程在碎片化的教学单元里能够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面,适当的心理学知识。因此,只有随着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实现。
3.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高科技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手机的应用,占据了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学习时间。高校时间的碎片化主要表现为课上、路上、车上、饭桌上,大多数人加入了“低头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本来就是有限的,再加上智能手机的应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信息所吸引,从而导致不能完整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时,信息的碎片化,大学生所面临的信息更多的是网络数字化信息。而网络信息日益微型化,通常是一个符号、一个图片、一段视频,甚至一个表情,隐喻着一个碎片化的信息,即很难呈现出完整、全面的信息。再次,由于知识的碎片化,当今社会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为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知识的碎片化可以使大学生在进行系统化学习后,對于没及时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学习的碎片化,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广泛弥漫于零碎的时间中,可随时借助移动智能通信工具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韩秀凤. 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碎片化学习对策研究[J]. 学理论, 2016(1):189-190.
[2]刘赛娜. 微时代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18):137-139.
[3]刘超, 熊世阳. 碎片化应用背景下微学习环境构建研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6(5):74-76.
[4]陈鑫. 浅析基于移动终端的碎片化学习[J]. 教育现代化, 2018(3).
[5]于海燕, 吴磊. 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微模式教学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9):134-136.
[6]姜强, 赵蔚, 王朋娇. 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4(1):37-42.
[7]王觅. 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8]王竹立. 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4):9-16.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移动终端;微学习
一、前言
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通讯、学习、娱乐工具。微时代下,各种新媒体、信息的产生,使得学习者获取的知识是比较零散、无序、互不关联的知识碎片,由此形成碎片化学习的趋势。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深入研究碎片化学习有利于学习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完善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和学习碎片化。知识碎片化是指知识由整体分裂成多个小部分的状态。也就是说,整体性知识与部分性知识之间被切断,从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也随之减弱。碎片化知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网页链接、微信、微博、微课等短小快速的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网络的碎片化导致了知识传播的碎片化。时间碎片化是指整大段时间分为较小的时间段,这是由于多项任务连续处理和快节奏的生活所导致的。迫于如今的生活压力,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里,人们都努力工作来充实自己或是过上更好的生活,从而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干自己的事,只能在有限的、短小的时间内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由于知识碎片化和时间碎片化,导致了学习碎片化,需要在零散的时间里学习分散的知识,这就要求时间的短小和知识的精炼。有限的时间里学习的知识量并不多,如果知识内容是经过整理的,那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碎片化会导致学习到的知识过于分散,无法系统化,前后联系不大,从而也就容易忘记。
二、碎片化学习产生的原因
1.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量的增大
当今社会,各种变化越来越快,更新速率非常快。人们在生活忙碌的同时无法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但又想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只能在零碎的时间里充实自己。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在一些发达城市已经是常见的现象,人们经常刷微博、聊微信、看各种奇闻轶事,从而忽略了读书看报,越来越偏离系统化学习,这样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拼凑,而不是系统性的。同时,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庞大。但在庞大的信息量中,有些是需要的信息,而有些是无用的信息,人们总是希望能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人们需要有用的信息,但不需要多余的信息。
2.移动设备的普及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和手持移动设备端的日新月异,加快了碎片化学习的趋势。在公交或地铁上,人们手持移动设备,有的在刷微博、转发和评论,有的微信语音聊天,有的看微信订阅的文章。这些现象的出现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移动端设备和 APP的更新换代,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
三、碎片化学习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碎片化学习具有灵活度更高、针对性更高和吸收率更高的特点。在分割学习内容后,每个碎片的学习时间变得更可控,提高了学生掌握学习时间的灵活度。在分割学习内容后,学生可重点学习对自己更有帮助或启发的那部分内容。在分割学习内容后,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保障了学习兴趣,在学习成效上对于知识的吸收率会有所提升。
1.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靠老师讲授课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微时代的碎片化特征强调个体的主体性,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考虑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将大学生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体系、讲授方式,还要调查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碎片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学生开始习惯于碎片化地获取信息。因此,高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
2.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碎片化学习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将教学总目标烂熟于心,并具备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式分解,从而构建以主题为单元的碎片式学习资源。要想使教学课程在碎片化的教学单元里能够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面,适当的心理学知识。因此,只有随着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实现。
3.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高科技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手机的应用,占据了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学习时间。高校时间的碎片化主要表现为课上、路上、车上、饭桌上,大多数人加入了“低头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本来就是有限的,再加上智能手机的应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信息所吸引,从而导致不能完整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时,信息的碎片化,大学生所面临的信息更多的是网络数字化信息。而网络信息日益微型化,通常是一个符号、一个图片、一段视频,甚至一个表情,隐喻着一个碎片化的信息,即很难呈现出完整、全面的信息。再次,由于知识的碎片化,当今社会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为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知识的碎片化可以使大学生在进行系统化学习后,對于没及时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学习的碎片化,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广泛弥漫于零碎的时间中,可随时借助移动智能通信工具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韩秀凤. 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碎片化学习对策研究[J]. 学理论, 2016(1):189-190.
[2]刘赛娜. 微时代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18):137-139.
[3]刘超, 熊世阳. 碎片化应用背景下微学习环境构建研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6(5):74-76.
[4]陈鑫. 浅析基于移动终端的碎片化学习[J]. 教育现代化, 2018(3).
[5]于海燕, 吴磊. 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微模式教学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9):134-136.
[6]姜强, 赵蔚, 王朋娇. 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4(1):37-42.
[7]王觅. 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8]王竹立. 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