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新型的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还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 键 词] 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01-01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心智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下面两层含义:
(一)实行启发式教学法必须因势利导,把握火候
当学生对问题心知肚明,却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时,教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因势利导,学生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兴趣最高,而且迫切希望能够掌握。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法应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启发式教学法的创始人孔子说:“循循然善诱人。”意思是说,教师要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事情的学习方法,乃至“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教师授课要突出重点,在学生理解不了的时候旁敲侧击,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
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作为施教的主要目标。下面拟从三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一)启发式教学法提倡学生自主自觉,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轻松随意的自主学习模式,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枯燥感,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二)启发式教学法旨在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启发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生动形象和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还要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还要对学生加强兴趣、爱好、情感和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启发式教學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式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比背诵现成答案更有意义。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既要培养学生敏捷、深刻、正确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和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模式与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犹如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思考,从而获得转化的外因。
(一)传授学习方法, 培养质疑精神
学生不应被看作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和执行者,而应该是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比如,在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孤立地死记硬背,而是应教给他们科学的记忆方法。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要让学生学习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要让他们了解课文的框架结构,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活课堂教学
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活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适当地插入故事、音乐和电影等,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熏陶。教师风趣的语言和优美的姿势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三)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潜能
教师的着眼点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宠儿。对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重视体验过程,提高道德修养
学习是消化、吸收、创造的过程,体验的过程是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示自我的过程。在这个闪亮的舞台上,学生可以发表独特见解,张扬个性,获得发现问题的喜悦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使创新的思维发出耀眼的火花。
四、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法弘扬了古今中外教育家躬行教育实践的精神,探索了在做中玩、玩中学的快乐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受到感悟。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探求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2]王大凯,郭欣.讨论式教学的几点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1(3).
[3]胡冬铭.让学生学会创造[J].教育艺术,2002(4).
[关 键 词] 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01-01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心智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下面两层含义:
(一)实行启发式教学法必须因势利导,把握火候
当学生对问题心知肚明,却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时,教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因势利导,学生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兴趣最高,而且迫切希望能够掌握。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法应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启发式教学法的创始人孔子说:“循循然善诱人。”意思是说,教师要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事情的学习方法,乃至“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教师授课要突出重点,在学生理解不了的时候旁敲侧击,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
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作为施教的主要目标。下面拟从三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一)启发式教学法提倡学生自主自觉,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轻松随意的自主学习模式,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枯燥感,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二)启发式教学法旨在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启发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生动形象和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还要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还要对学生加强兴趣、爱好、情感和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启发式教學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式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比背诵现成答案更有意义。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既要培养学生敏捷、深刻、正确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和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模式与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犹如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思考,从而获得转化的外因。
(一)传授学习方法, 培养质疑精神
学生不应被看作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和执行者,而应该是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比如,在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孤立地死记硬背,而是应教给他们科学的记忆方法。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要让学生学习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要让他们了解课文的框架结构,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活课堂教学
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活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适当地插入故事、音乐和电影等,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熏陶。教师风趣的语言和优美的姿势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三)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潜能
教师的着眼点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宠儿。对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重视体验过程,提高道德修养
学习是消化、吸收、创造的过程,体验的过程是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示自我的过程。在这个闪亮的舞台上,学生可以发表独特见解,张扬个性,获得发现问题的喜悦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使创新的思维发出耀眼的火花。
四、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法弘扬了古今中外教育家躬行教育实践的精神,探索了在做中玩、玩中学的快乐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受到感悟。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探求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2]王大凯,郭欣.讨论式教学的几点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1(3).
[3]胡冬铭.让学生学会创造[J].教育艺术,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