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tom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演示实验;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重视实验的差异性与冲突性;重视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重视实验装置改进与创新;重视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实验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提高学生物理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物理实验教学做如下深入思考。
  一、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创设物理情景,引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积极思维。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探究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实验的启发性与趣味性。演示的形式不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多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观察体验和操作中,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
  二、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
  探究的核心是“以思维为中心”,即教师课堂上所用到的手段和方法都应该服务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即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思维与能力的训练。如果教学中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就容易使探究流于形式。如果教师能自觉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把教师自己看作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或学习者,并把科学探究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同时,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满足他们的实践需求。学生只有主动地亲身参与实验教学,才能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才能学会主动交流与合作,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重视实验的差异性与冲突性
  差异性实验是指那些呈现的现象和结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与一般人的“常识”有很大差异的实验,具有趣味性和强烈的认知冲突。例如,在“内接法与外接法测电阻”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别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同一只大电阻,学生以为同一只电阻的测量值应当相同。但分别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同样,测量小电阻也有很大差别。学生困惑:为什么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同一只电阻,会产生如此悬殊的结果?这种对比测量结果产生了很强的差异性,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和认知失衡。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内接法和外接法的教学就会水到渠成,而且学生印象特别深刻。
  四、重视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有的老师不喜欢实验,不是怕实验准备麻烦,而是怕实验过程出现意外,影响教学过程,实际上有些实验即使出现意外,它也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对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中出现实验数据不准、实验现象偏差,甚至实验失败。这些都是难免的,因为实验本来就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有许多影响实验的不确定因素难以控制。关键是我们老师如何面对实验的误差与失败。在许多的物理实验课堂中,出现了与“课堂要求”不符时,有些老师往往回避或用自身的权威刚性地把课堂进程按既定的方案进行,而将学生的感受放在一边。这种课堂教学看起来像是完整的、高效的,但实际上却丧失了许多有极高价值的课堂生成的资源,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五、重视实验装置改进与创新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解决具体问题。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敏锐的实验思维品质。实验设计正好迎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具有情景新、方法活的特点,既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实验设计正逐步成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新方式,很多教师改变过去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以问题情境为导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六、重视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我们的教材中涉及很多“课外小实验”,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个环节的教学。而课外小实验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实验往往来源于学生熟知的生活,或是生活中能经常见到的现象,这些生活化的小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究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这些小实验的探究习得基本的实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把塑料梳子用毛衣或毛料布块摩擦一下,用经过毛衣摩擦后的梳子来吸附小纸屑,从而证明塑料梳子经毛衣摩擦后产生了电荷。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好这几点是更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符合新课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等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教育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将来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幼儿教育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的幼儿教育新情况,随着多媒体等高科技的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教育技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就教育技术的革新对幼儿教育影响的表现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中图
【摘要】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是以图画的形式去展示配合英语的单词、句法学习,并丰富情感。在具体的使用中应该结合英语绘本巧妙进行单词教学;结合英语绘本情景进行语意教学;设计绘本契合教学目标等途径。通过这些途径的实施,让小学中低年级英语绘本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中低年级 英语绘本教学 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紧密,在全球范围内应用非常广泛的外语
【中图分类号】G633.6  传统的教育中的“数学后进生”以单一的数学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并按数学考试分数的高低将学生排队,据此给他们贴上优生或后进生的标签。但是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潜在的智能,只是互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各异,优势智能领域不同而已,考试成绩极差的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努力发现每个“数学后进生”的优势智能,就会找到教育转化他们的策略。  一、善于发现“数学后进生”的优
期刊
摘要:  如何改变多数学生“厌读书”、“读死书”的现状,让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潜能,变“我厌学”为“我要学”,然后教师"从旁指导",最后师生共同创设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勇于创新。  关键词:主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正文:  目前,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每年有大批的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就业压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