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实践研究的理论设计出发,将传统舞蹈教学模式与SPOC教学模式进行结合,针对师范类舞蹈教学的特殊性,提出SPOC模式下能够实际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为SPOC在舞蹈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借鉴。
关键词:师范类;舞蹈教学;SPOC;学前教育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师范类舞蹈教学中SPOC的设计与应用”(XJK18CTW027)终结性成果。
一、设计流程
二、實证案例
基于SPOC教学模式、《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三者相融合,借鉴联结学习理论和混合学习理论基础,设计出古典舞身韵元素课程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第一,大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经过系统舞蹈训练,身体处于未开发的自然状态,对舞蹈审美缺乏感知,因此入学时要从基础的坐姿和站姿开始练习。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基础的幼儿艺术教育知识和人文素养,能够在幼儿园或幼教机构从事幼教工作的专业人才。第二,舞蹈基础课程为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开课时间为第一、二、三、四学期。本案例古典舞身韵元素课程为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该阶段的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舞蹈基础20多节课(第一学期18节课),有基本的身体直立感、协调能力、节奏感,但在美感意识和表演意识方面仍需加强。
(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课程中的古典舞身韵元素包含有基本坐姿、手型手位、提与沉、冲与靠、含与腆、横移几个知识点,其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使其体会古典舞的美感,提高学生意识。身韵是身法和韵律的统称。其中身法属于外在形态的范畴,韵律则是内在的神态与风采,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和精髓所在。
(三)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了解古典舞的历史、背后的文化以及动作“圆”的内涵;第二,能力目标,掌握基本姿态、手位、七大元素;第三,情感目标,体会古典舞形、神、劲、律的美感,提高审美意识。
(四)教学过程
1.课前线上阶段
一是欣赏感受:播放SPOC视频。首先,播放古典舞身韵单一动作视频。其次,要求学生观摩并总结坐姿的要求、手型的要求、节奏有多少个八拍。二是动作感知:SPOC视频学习。首先,播放第一张分解图片,提示坐姿要求,即双腿盘坐,双手背手位,立腰,拔背。其次,播放第二张分解图片,提示手型要求,即手型为兰花手,大拇指与中指指根捏住并以此为着力点向外推出,除大拇指其余四指靠拢、上翘,形如兰花。最后,播放第三张分解图片,提示手位要求,即双手兰花手型背在臀部上(注意不是腰上),指尖冲斜下。三是动作模仿:播放动作分解视频,要求学生模仿自学,并总结规律。四是讨论梳理:学生分组讨论,分组练习。
(2)课中线下阶段教学过程
一是汇报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并提出学习中的动作难点和问题。
二是教师点评:点评学生完成情况,讲解并示范抠练重、难点。
三是学生研讨:相互观摩,相互点评,并研讨抠练难点。研讨难点一:提、沉与含、腆的区别?研讨难点二:冲与横移的区别?
四是教师答疑:教师为学生解惑。提、沉与含、腆的区别:提、沉身体动势是沿着身体重心轴上下运动;含、腆是前后运动,且腆的动作身体往里包,并未完全放松。冲与横移的区别:冲是斜方向的,横移是横向的。
(2)学习内容与要求
坐姿要求:
古典舞身韵元素课程的坐姿要求为双腿盘坐,双手背手位,立腰,拔背,眼睛平视前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手型要求,即兰花手,拇指伸直与中指靠拢,中指与手掌之间的掌指关节要挺、腆,尽量使中指的第二指关节上跷,力量的感觉延伸至指尖,其余手指向中指靠拢。同时,教师还要强调手位要求,即双手兰花手型背在臀部上(注意不是腰上),指尖冲斜下。
古典舞身韵提、沉元素:
准备:面朝一点盘坐,双手背手。动作:在身体完全松弛的基础上,提气同时吸气,以均匀的吸气和呼气来体现动作的柔美和线条美[1],脊椎由下至上一节一节拉长拔高,直至完全伸直;沉气的同时要吐气,以腹部为中心,脊椎由下至上一节一节下沉放松。要求:提、沉时身体要求一节一节拉长或放松,但一定要气息流畅,不能憋气或者断节。
古典舞身韵冲、靠元素:
准备:面朝一点盘坐,双手背手。动作:提气后,重心向胸的一侧前移,略出腮,眼睛看斜方向,为冲;沉的同时,后背向一侧后移,肩膀略收,眼看斜方向,为靠。要求:做冲、靠时,眼要跟随身体的方向看。
古典舞身韵含、腆元素:
准备:面朝一点盘坐,双手背手。动作:提气后,身体向正后方靠住,后背凸起,头略低,吐气,为含;提气后,胸腰打开重心向前,仰头,为腆。要求:含的时候,身体是向里包住的,并未完全放松,要和沉区别开来。
古典舞身韵横移元素:
准备:面朝一点盘坐,双手背手。动作:提气后,由肩部带动重心向旁移动,整个身体在一个横截面上,两肩放平,略出腮。要求:横移元素要与冲元素区分开来。
3.课后线上阶段
一是延伸欣赏:教师播放古典舞身韵综合视频,其重点在身韵七大元素的运用,难点在于新的拓展知识,即手眼动作。请同学们观摩并思考:第一,眼睛还和单一组合里一样平视前方吗?增加了什么内容?第二,七大元素在刚才视频中如何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 二是探究分析:手眼动作——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2],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3]这一口诀形象、准确地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三是理论延展: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动作连接线路。神,即神韵,起主导支配作用。劲,是力度,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是节奏、韵律。这四大要素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开先合”“欲合先开”[4]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四是深度练学:理解应用。首先,学生自学视频,分组练习。其次,学生录制视频,教师评阅作为平时成绩。
(五)教学反思
相较于传统模式,SPOC的确加大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但也加大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和验证。
通过SPOC平台,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并延展理论知识,提出研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有利于建立深度学习,并利用所学进一步地进行探讨和练习,展开深度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芳榕.中国古典舞气息运用的特点[J].当代音乐,2016(14):56-57.
[2]唐虎.浅析舞蹈表演中眼神的运用[J].当代音乐,2015(9):121-122.
[3]张卉.回味舞剧《青衣》[J].当代音乐,2018(3):110-111.
[4]张爽.探析中国古典舞云手的形态特征[J].当代音乐,2019(10):136-137.
作者单位: 长沙师范学院
关键词:师范类;舞蹈教学;SPOC;学前教育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师范类舞蹈教学中SPOC的设计与应用”(XJK18CTW027)终结性成果。
一、设计流程
二、實证案例
基于SPOC教学模式、《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三者相融合,借鉴联结学习理论和混合学习理论基础,设计出古典舞身韵元素课程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第一,大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经过系统舞蹈训练,身体处于未开发的自然状态,对舞蹈审美缺乏感知,因此入学时要从基础的坐姿和站姿开始练习。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基础的幼儿艺术教育知识和人文素养,能够在幼儿园或幼教机构从事幼教工作的专业人才。第二,舞蹈基础课程为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开课时间为第一、二、三、四学期。本案例古典舞身韵元素课程为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该阶段的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舞蹈基础20多节课(第一学期18节课),有基本的身体直立感、协调能力、节奏感,但在美感意识和表演意识方面仍需加强。
(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课程中的古典舞身韵元素包含有基本坐姿、手型手位、提与沉、冲与靠、含与腆、横移几个知识点,其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使其体会古典舞的美感,提高学生意识。身韵是身法和韵律的统称。其中身法属于外在形态的范畴,韵律则是内在的神态与风采,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和精髓所在。
(三)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了解古典舞的历史、背后的文化以及动作“圆”的内涵;第二,能力目标,掌握基本姿态、手位、七大元素;第三,情感目标,体会古典舞形、神、劲、律的美感,提高审美意识。
(四)教学过程
1.课前线上阶段
一是欣赏感受:播放SPOC视频。首先,播放古典舞身韵单一动作视频。其次,要求学生观摩并总结坐姿的要求、手型的要求、节奏有多少个八拍。二是动作感知:SPOC视频学习。首先,播放第一张分解图片,提示坐姿要求,即双腿盘坐,双手背手位,立腰,拔背。其次,播放第二张分解图片,提示手型要求,即手型为兰花手,大拇指与中指指根捏住并以此为着力点向外推出,除大拇指其余四指靠拢、上翘,形如兰花。最后,播放第三张分解图片,提示手位要求,即双手兰花手型背在臀部上(注意不是腰上),指尖冲斜下。三是动作模仿:播放动作分解视频,要求学生模仿自学,并总结规律。四是讨论梳理:学生分组讨论,分组练习。
(2)课中线下阶段教学过程
一是汇报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并提出学习中的动作难点和问题。
二是教师点评:点评学生完成情况,讲解并示范抠练重、难点。
三是学生研讨:相互观摩,相互点评,并研讨抠练难点。研讨难点一:提、沉与含、腆的区别?研讨难点二:冲与横移的区别?
四是教师答疑:教师为学生解惑。提、沉与含、腆的区别:提、沉身体动势是沿着身体重心轴上下运动;含、腆是前后运动,且腆的动作身体往里包,并未完全放松。冲与横移的区别:冲是斜方向的,横移是横向的。
(2)学习内容与要求
坐姿要求:
古典舞身韵元素课程的坐姿要求为双腿盘坐,双手背手位,立腰,拔背,眼睛平视前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手型要求,即兰花手,拇指伸直与中指靠拢,中指与手掌之间的掌指关节要挺、腆,尽量使中指的第二指关节上跷,力量的感觉延伸至指尖,其余手指向中指靠拢。同时,教师还要强调手位要求,即双手兰花手型背在臀部上(注意不是腰上),指尖冲斜下。
古典舞身韵提、沉元素:
准备:面朝一点盘坐,双手背手。动作:在身体完全松弛的基础上,提气同时吸气,以均匀的吸气和呼气来体现动作的柔美和线条美[1],脊椎由下至上一节一节拉长拔高,直至完全伸直;沉气的同时要吐气,以腹部为中心,脊椎由下至上一节一节下沉放松。要求:提、沉时身体要求一节一节拉长或放松,但一定要气息流畅,不能憋气或者断节。
古典舞身韵冲、靠元素:
准备:面朝一点盘坐,双手背手。动作:提气后,重心向胸的一侧前移,略出腮,眼睛看斜方向,为冲;沉的同时,后背向一侧后移,肩膀略收,眼看斜方向,为靠。要求:做冲、靠时,眼要跟随身体的方向看。
古典舞身韵含、腆元素:
准备:面朝一点盘坐,双手背手。动作:提气后,身体向正后方靠住,后背凸起,头略低,吐气,为含;提气后,胸腰打开重心向前,仰头,为腆。要求:含的时候,身体是向里包住的,并未完全放松,要和沉区别开来。
古典舞身韵横移元素:
准备:面朝一点盘坐,双手背手。动作:提气后,由肩部带动重心向旁移动,整个身体在一个横截面上,两肩放平,略出腮。要求:横移元素要与冲元素区分开来。
3.课后线上阶段
一是延伸欣赏:教师播放古典舞身韵综合视频,其重点在身韵七大元素的运用,难点在于新的拓展知识,即手眼动作。请同学们观摩并思考:第一,眼睛还和单一组合里一样平视前方吗?增加了什么内容?第二,七大元素在刚才视频中如何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 二是探究分析:手眼动作——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2],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3]这一口诀形象、准确地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三是理论延展: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动作连接线路。神,即神韵,起主导支配作用。劲,是力度,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是节奏、韵律。这四大要素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开先合”“欲合先开”[4]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四是深度练学:理解应用。首先,学生自学视频,分组练习。其次,学生录制视频,教师评阅作为平时成绩。
(五)教学反思
相较于传统模式,SPOC的确加大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但也加大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和验证。
通过SPOC平台,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并延展理论知识,提出研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有利于建立深度学习,并利用所学进一步地进行探讨和练习,展开深度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芳榕.中国古典舞气息运用的特点[J].当代音乐,2016(14):56-57.
[2]唐虎.浅析舞蹈表演中眼神的运用[J].当代音乐,2015(9):121-122.
[3]张卉.回味舞剧《青衣》[J].当代音乐,2018(3):110-111.
[4]张爽.探析中国古典舞云手的形态特征[J].当代音乐,2019(10):136-137.
作者单位: 长沙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