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际,制定高职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构建高职院校自己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体系,对学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参考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构建自己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并有所收获。
  【关键词】大众化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标准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32-03
  自1998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彰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功能;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满足了高校扩招的需要,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高职教育的高教性功能。2002年,全国高校招生毛入学率达到15%;2011年,普通本专科年招生人数达681万,毛入学率为26.9%,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与规模的快速扩张相比,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提高并不快,为此,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了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在16号文件精神指导下,我们对在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有了一定认识和体会,初步构建起了适合我校实际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规格、层次要求,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编写相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教学基本要求,由此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构建质量体系。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能采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大众教育的质量。而必须有和大众教育相适应的质量体系。这个质量体系的建立的依据,应该符合培养目标。而既然到了大众化时代,就必须适应大众的需求,而不是精英的需求,今年全国高考录取率达75%以上,个别地区甚至高达90%以上,但本科教育录取率约为38%,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在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上,录取率是不一样的,高等教育的录取率的提高,其实主要是高职教育的贡献。那么,在培养目标定位中,就必须区别出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既要有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尖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又要有针对不能成为科学家的学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不能一刀切。用一把尺子去要求所有的培养对象,对不同智力类型、不同方向的培养对象,提出相同的要求,这显然不符合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因此,就必须区别不同的培养对象,制订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高职教育具有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既然是高等教育,就必须体现“高等”的内涵;同时作为职业教育,又要反映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如何定位?就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视角来看,研究生教育应该定位为精英教育,培养拔尖人才,普通本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在最后批次录取,生源质量早无“拔尖”意义可言,而只能是从大而众的角度,即要充分考虑面向人人,为满足最广大群众期望得到高等教育的需求服务;而就其职业性而言,就要充分考虑到职业的多样性,培养目标的多元性。按照这个前提,去设计我们的质量体系,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即在职业个性化的前提下,寻求职业教育的共性特点。在通识能力上,特别是研究能力上,应该降低要求;而在应用能力上,特别是动作能力的培养上,应该提高要求,这样才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
  质量工程体系,包括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其核心是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只有标准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对其实施过程监督和保障才有实际意义。而这个标准,必须和培养目标相吻合,只有这样,标准的建立和评价,才有依据,才有可信度和说服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总体思维框架,应该是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一、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确定的依据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合格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在1998年,确定为: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2000年表述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反映了对于职业教育的本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是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一个标志性文件,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鲁昕部长在2011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
  不管哪种定位,都有一点是共同的,也是一贯的和明确的,即培养的是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用人单位对一线员工的素质要求,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照点,也是职教工作者从教育外部审视、评价职业教育的重要依据。自然也就成为我们制订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依据之所在。高职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概念,从宏观上来说,应该是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受教育者学有所成,充分就业。而从微观上说,从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则是使毕业生的质量满足宏观目标的要求。本文重点研究内部管理机制,实际上侧重于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订与评价,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 基金项目:漯河食品职业学院2012年基金项目(编号:LSJ2012028)   二、质量标准实现的关键因素
  谈到教育质量,对一所学校而言,其实是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师资质量、生源质量、教材质量和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条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高职教育来说,高考基本上已失去选拔的功能,生源质量基本上无法选择。在总分为750分的情况下,高职对口升学录取分数线为130分,高招录取分数线为150分,这就意味着,100分的成绩,你只要考到十几分或是二十几分,就能上高职,面对这样的生源,那么,如何通过提高教师质量和教材质量,有效利用好教育教学资源来进行弥补,这应是我们研究思考的核心问题。更是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高职教育要满足广大群众上大学的愿望,就必须保证学历教育层次的高教性,也就是在人文素质教育上,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保证学生高素质的健全的人格,完成学生的成人教育;在职业能力上,保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完成学生的成才教育。不能因为生源质量差,就降低教学质量标准,而必须保证达到“合格”的要求,只有生产者和管理者质量合格,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合格。而在决定教学质量的四要素中,关键是人的因素,而当生源质量限定在以后,其实,核心要素就是教师了。所以,本文主要涉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方法的确定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等。而将教材质量和教学基础设施作为辅助因素,界定为保证条件来考虑。
  三、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设计
  1.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各级指标的设立的依据
  面对大众化背景下的生源情况,还必须保证毕业生合格的标准要求,在学校层面的整体设计,我们是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2008方案)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内容融合到一起,原则上参照其关键评估因素设计一级指标体系,而参照重点考核内容设计二级指标体系,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设计的。对三级指标体系,我们采用倒逼的推演方式,由企业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反演学生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教学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分解教学任务,作为相应质量标准。在具体设计中,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形成,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三种能力在具体的职业情境中,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方法能力是培养的重点,因为方法能力是个人对职业和公共活动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作出解释、思考和评价,并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特色所在。
  有企业经历的教师都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在大学学的东西,在企业真正能用上的,不足三分之一,而用得上的知识却又明显不够。所以,我们必须针对本专业的实际,认真筛选出专业主干课程,特别是本专业限定于3~5门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这些课程学好了,学生就合格了,学不好,其他课程学得再好,对本专业而言,也是不合格的。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我们认为,拿我们目前学生的实际,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肯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借鉴职业教育“中德班”的经验,根据学校实际校情和学情,设计标准化教学模块和标准化管理模块,实现有效教学,借助先进理念和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可能。
  2.建立科学可行的质量监控体系
  重视质量管理,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为质量体系建设提供政策引导;规范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一门课程的科学完整教学过程包括传授知识、应用知识和探求未知知识三个环节,及其配套的训练和考核。因此,必须在课程教学中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教学过程,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认真完成传授知识、应用知识和探求未知知识的三个环节。规范的教学过程,实现各教学环节的统一,并将结果落实到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方案中。
  建立质量监控机构,保障教学质量过程和结果的一致性、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的互补性。为此,学校在学生中建立了教学信息员,学校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在教务处设立了督导室,将信息员评价和全体学生的评价一并考虑,将督导室的随机现场听课和专家及领导听评课意见一并考虑,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帮助,保障教学工作高质、高效运行。
  但在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的权重设计上,认识分歧较大,有部分管理人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加大学生评价的权重,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培养的对象,教学质量,学生是“消费者”。也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学生的评价多局限于课堂管理、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层面,对于教师的学术造诣、知识能力层面的认识、理解有限,不易加大学生评价的权重,这样会导致误导,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技巧和学生套近乎方面,而不是在学识能力和学术造诣上,不利于教师的成长进步,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提升,这样的教师发展下去,不可能成为专业骨干和专业带头人,而可能只是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学生对于社会来说,是“产品”而不是“消费者”。
  根据我们的经验,作为一个专业教师,他要真正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他必须对于本专业的各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吃透,如果一个教师对这些问题弄不清,那就是对本专业没有深入研究和思考,对本专业的实质不了解,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有限,教学内容的处理就会出现问题,对于教学规范的掌控也会存在偏差,很难教会学生把握专业核心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这些问题、学生评价,是很难发现的,所以,我们是不主张过分加大学生评价的权重的。并且,要求辅导员和专任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要求教师,以严谨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去关爱学生,不要在“爱”的名义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造成伤害。这对学生、对教师,也是一种思想道德的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对于教学中心地位的认识
  各个学校对保障教学中心地位,都有明确的规定,但运行中的到位情况则有很大差距。而这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履职情况也有很大关系。由于生源危机,各校很容易把招生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首位。这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学生,就不能称其为学校,而只有有了学生,才能谈得上教学质量问题。职业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对学生一要招得进,二要留得住,三要送得出。当然这一切全靠教育教学质量作支撑,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在其他分管领导那里,就可能会变成“软”任务,而被弱化。作为教学的分管领导,首先必须看到自己在领导集体中的弱势地位,要不断加强和其他领导的沟通,经常宣传教学中心地位的管理理念,特别是要加强对核心领导成员的影响力,只有核心领导的重视,才会有教学的中心地位,相关的政策措施才能落到实处。问题更多的不在于你嘴上说“中心地位”,而在于你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只有全体领导成员,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质量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才可能到位。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刘明照.高校院系专业结构调整与认证及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
  5 赵志群.促进全面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J].职教论坛,2009(6)
  6 吴菲、徐朔.职业能力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7 王小明.关于提高职业教育科研现实针对性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8 杨宗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能力——浅谈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其他文献
对现代建筑建设来说,建筑不仅需要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还需要同时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具备一定的美感.本文结合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与创新的具体步骤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结构设
【摘 要】本文探究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这一模式体系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28-03  自2001年开始,独立学院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且确立了培养应用
公文的主旨,即写作主体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表现出来的一种贯穿全文的基本观点与中心思想,一般包括:原委、背景、依据与行文目的三个要素。所谓“显旨”,即公文主旨的外露问
十二时辰最早记载于《汉书·翼奉传》,沿用至今,是根据太阳每昼夜绕北极运转一周,对应经过天穹的十二个方位,将昼夜的循环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并且以地支命名,称为十二时辰.十
期刊
【摘要】本项目位于风景秀丽的泰晤士小镇,业主要求对原有建筑进行全新的改造,新改造的餐厅应适应周边的环境及原有的建筑形态,使其功能与形式完美统一,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室内设计;地中海风格;蓝色;浪漫  地中海风格以其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及艳阳高照的纯美风光而闻名,其清新自然的风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目前室内设计中的流行元素。地中海风格的特点就是:不矫揉造作,本色呈现,其
【摘 要】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成长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法学专业课堂教学应转向启发式教学模式。从《商法学》课堂教学来看,教师要从认识学生入手,通过课前准备、课堂中的引导和课后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关键词】法学专业 课堂教学改革 商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通过制定这部行政许可法,我想将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将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计划文书,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现步骤等而作出的预测和设想,并把这些设想写成系统化、条理化的书面材料。这类文书虽未列为国家正式公文,但党政机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发展,在具体建筑设计实践中,应将绿色节能理念落实到建筑设计当中,利用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持一致、自然环境保护、建筑环境舒适以及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从节能目标的实践以及建筑设计细节中体现绿色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文章针对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原则下,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