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变,国家电网发展逐渐转向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的平台,物资集约化工作模式能有效提升整个电网企业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并且能有效地运用其现有资源,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物资集约化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性地分析了国内以及国际电力企业发展趋势之后率先提出并所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对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强的参考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电网物资;集约化;计划管理
物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核心资源,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大量的物资,这也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在当前形势下,建立并进一步深化改革电网企业的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统筹集约等理念来更新现有的物资管理方式,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中,一定要保持长期的统一高效原则,确保业务流程的规范性,让所有电网工业都在健康稳定的状态下不断发展。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体系改革以来,“物资集约化”进一步深化,通过创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了物资的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分类编码、统一型号种类、统一技术参数、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技术接口”,并在此基础上按照采购标准及集中采购目录,根据物资类别的不同,由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各个省公司在ERP系统及电子商务平台上按照“一级管控平台、两级集中采购”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实施年度需求计划预测、批次计划申报与采购。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逐渐构建起集团化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运作模式,确保公司拥有的各类资源能得到有效运用,并使物资管理工作更为集中、高效、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物资集约化管理对全国电网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参考及借鉴作用。
1 合理计划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方案
尽管提出了物资集约化管理的理念,就应当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执行。整个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易于理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构建一系列有较高标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工作体系,来达到整个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在这种工作方式中,物资以分批次集中申报、集中购买的方式获得,并且采购、配送、监管直到最后的结算工作都有详细的规范,不会出现由于规范化程度不高而导致的管理问题,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完善、智能并且工作高效的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当前国家电网各个分公司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提升物资集约化工作模式的质量,建立起完善高效的物资管理系统,通过提升整个企业系统规模,避免在物资采购上消耗过多的资金。处于体系中的各个公司也能实现自我提升,不断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在种类繁多的物资集约化工作当中,良好的计划能力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运作效率,通过到位的计划能够直接为后继的工作铺平道路。中国有句老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这种理念在物资集约化管理当中得到了应证。严谨高效的工作方式,步步到位的发展理念,将整个企业系统推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物资集约化管理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物资计划为企业的相关工作带来了有效帮助,物资由“按项目进行管理”转变为“按物资类别进行管理”,各项目部门提前进行项目储备,将物资计划与综合计划及财务预算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年度计划的编制使得物资部门能全面掌握本单位全年大致需求数量及工程开、竣工时间,在批次计划申报时督促各项目部门根据物资类别的不同,按照拟定交货期提前进行物资需求计划的申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发展计划来制定工作方式,灵活调动手头现有的财力、人力资源,确保企业物资消耗在适当的地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2 电网物资集约化计划管理实行中的不足与改进
通过长时间的实际调研与学习之后我们发现,由于国家电网的物资集约化工作开展较早,无论是经验还是技巧上都比地方电力公司更资深,地方电力公司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2.1提升有关物资需求的信息关注度,确保能够全面且高效的处理得到的物资信息,并及时对其作出反应。在以往老旧的物资管理方式当中,很多部门的物资需求工作效果较差,甚至出现了项目开始之后才进行物资编报工作的情况,给项目的顺利进行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对信息的掌握程度较低,编制出来的物资表格没有针对性,很难满足企业日常工作实际需求。
2.2由于没有认识到物资集约化管理工作的基本含义,很多单位的内部物资管理都没有形成良好的标准,难以实现物资的统一购买与采用。甚至连项目主管都不了解整个集约化管理的内容,难以贯彻落实应有的管理方案,严重影响了电网企业的正常发展。
2.3没有构建起对ERP信息化管理方案的认识,导致工作水平较低,难以有效应用原有的理念。企业对员工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培训员工,导致员工不了解ERP系统,不会操作系统,不会灵活根据系统环境来调整工作方式,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 改善电网物资集约化计划管理的措施
3.1在物资集约化管理体系当中,主要由各级物资部门作为核心来协同其他部门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这种工作方法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进一步提升整个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效果与质量,就必须要采取新的管理模式。由此,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通过ERP系统上线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物资集约化改革。由于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丰富的集约化管理经验,建立了各级综合计划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各项目管理部门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用以统筹规划各级部门的资源。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整个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效率,避免出现过多的管理漏洞。而重中之重就在于整个管理工作的计划,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能避免不同单位之间出现配合失误,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与效率。
3.2在一个物资集约化工作体系当中往往涵盖了多个单位,不同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成为整个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实际的管理工作要尽量分清不同角色的职能,将职责落到确定的人上,各个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出现问题之后也能迅速找到责任人。在以往的物资管理工作当中,出现过很多由于各部门各员工之间配合不到位的情况,有时由于物资需求上报不当而使得物资采购出现混乱,由于技术不过关而出现招标工作延误,或是企业项目部门反复甚至是重复采购。【3】这些工作失误的出现都是由于物资集约化管理体系建立不到位所导致的,不同部门之间缺少交流而难以承担自己的责任,或者是责任不到位,使得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初衷没有达到。然而,由于设立的规则太多落下了物资计划上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给相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所以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更加细化的管理制度,确保下级部门中的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建立起常态化的物资需求计划上报体系。
在意识到了以往的失误之后,将员工对自己职责的贯彻能力纳入了其绩效评比当中,难以完成职责内任务的员工绩效评分较低,一般会直接影响其奖金以及其他福利的发放,用这种方法来监督员工落实自己的工作任务,能够保障物资集约化管理目标落到实处。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整个管理团队有暇关注下级部门的任务贯彻情况,进一步提升我国电网企业的物资集约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建辉.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应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6):89-89
[2]应鸿.配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探讨[J].浙江电力,2011,30(4):16-18
[3]李远景,李卓彦.基于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电网物资管理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1):144-147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变,国家电网发展逐渐转向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的平台,物资集约化工作模式能有效提升整个电网企业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并且能有效地运用其现有资源,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物资集约化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性地分析了国内以及国际电力企业发展趋势之后率先提出并所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对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强的参考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电网物资;集约化;计划管理
物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核心资源,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大量的物资,这也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在当前形势下,建立并进一步深化改革电网企业的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统筹集约等理念来更新现有的物资管理方式,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中,一定要保持长期的统一高效原则,确保业务流程的规范性,让所有电网工业都在健康稳定的状态下不断发展。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体系改革以来,“物资集约化”进一步深化,通过创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了物资的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分类编码、统一型号种类、统一技术参数、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技术接口”,并在此基础上按照采购标准及集中采购目录,根据物资类别的不同,由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各个省公司在ERP系统及电子商务平台上按照“一级管控平台、两级集中采购”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实施年度需求计划预测、批次计划申报与采购。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逐渐构建起集团化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运作模式,确保公司拥有的各类资源能得到有效运用,并使物资管理工作更为集中、高效、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物资集约化管理对全国电网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参考及借鉴作用。
1 合理计划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方案
尽管提出了物资集约化管理的理念,就应当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执行。整个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易于理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构建一系列有较高标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工作体系,来达到整个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在这种工作方式中,物资以分批次集中申报、集中购买的方式获得,并且采购、配送、监管直到最后的结算工作都有详细的规范,不会出现由于规范化程度不高而导致的管理问题,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完善、智能并且工作高效的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当前国家电网各个分公司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提升物资集约化工作模式的质量,建立起完善高效的物资管理系统,通过提升整个企业系统规模,避免在物资采购上消耗过多的资金。处于体系中的各个公司也能实现自我提升,不断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在种类繁多的物资集约化工作当中,良好的计划能力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运作效率,通过到位的计划能够直接为后继的工作铺平道路。中国有句老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这种理念在物资集约化管理当中得到了应证。严谨高效的工作方式,步步到位的发展理念,将整个企业系统推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物资集约化管理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物资计划为企业的相关工作带来了有效帮助,物资由“按项目进行管理”转变为“按物资类别进行管理”,各项目部门提前进行项目储备,将物资计划与综合计划及财务预算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年度计划的编制使得物资部门能全面掌握本单位全年大致需求数量及工程开、竣工时间,在批次计划申报时督促各项目部门根据物资类别的不同,按照拟定交货期提前进行物资需求计划的申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发展计划来制定工作方式,灵活调动手头现有的财力、人力资源,确保企业物资消耗在适当的地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2 电网物资集约化计划管理实行中的不足与改进
通过长时间的实际调研与学习之后我们发现,由于国家电网的物资集约化工作开展较早,无论是经验还是技巧上都比地方电力公司更资深,地方电力公司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2.1提升有关物资需求的信息关注度,确保能够全面且高效的处理得到的物资信息,并及时对其作出反应。在以往老旧的物资管理方式当中,很多部门的物资需求工作效果较差,甚至出现了项目开始之后才进行物资编报工作的情况,给项目的顺利进行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对信息的掌握程度较低,编制出来的物资表格没有针对性,很难满足企业日常工作实际需求。
2.2由于没有认识到物资集约化管理工作的基本含义,很多单位的内部物资管理都没有形成良好的标准,难以实现物资的统一购买与采用。甚至连项目主管都不了解整个集约化管理的内容,难以贯彻落实应有的管理方案,严重影响了电网企业的正常发展。
2.3没有构建起对ERP信息化管理方案的认识,导致工作水平较低,难以有效应用原有的理念。企业对员工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培训员工,导致员工不了解ERP系统,不会操作系统,不会灵活根据系统环境来调整工作方式,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 改善电网物资集约化计划管理的措施
3.1在物资集约化管理体系当中,主要由各级物资部门作为核心来协同其他部门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这种工作方法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进一步提升整个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效果与质量,就必须要采取新的管理模式。由此,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通过ERP系统上线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物资集约化改革。由于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丰富的集约化管理经验,建立了各级综合计划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各项目管理部门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用以统筹规划各级部门的资源。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整个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效率,避免出现过多的管理漏洞。而重中之重就在于整个管理工作的计划,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能避免不同单位之间出现配合失误,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与效率。
3.2在一个物资集约化工作体系当中往往涵盖了多个单位,不同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成为整个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实际的管理工作要尽量分清不同角色的职能,将职责落到确定的人上,各个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出现问题之后也能迅速找到责任人。在以往的物资管理工作当中,出现过很多由于各部门各员工之间配合不到位的情况,有时由于物资需求上报不当而使得物资采购出现混乱,由于技术不过关而出现招标工作延误,或是企业项目部门反复甚至是重复采购。【3】这些工作失误的出现都是由于物资集约化管理体系建立不到位所导致的,不同部门之间缺少交流而难以承担自己的责任,或者是责任不到位,使得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初衷没有达到。然而,由于设立的规则太多落下了物资计划上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给相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所以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更加细化的管理制度,确保下级部门中的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建立起常态化的物资需求计划上报体系。
在意识到了以往的失误之后,将员工对自己职责的贯彻能力纳入了其绩效评比当中,难以完成职责内任务的员工绩效评分较低,一般会直接影响其奖金以及其他福利的发放,用这种方法来监督员工落实自己的工作任务,能够保障物资集约化管理目标落到实处。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整个管理团队有暇关注下级部门的任务贯彻情况,进一步提升我国电网企业的物资集约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建辉.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应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6):89-89
[2]应鸿.配电网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探讨[J].浙江电力,2011,30(4):16-18
[3]李远景,李卓彦.基于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电网物资管理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1):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