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换天地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元谋县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启动以来,在元谋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11255名汉、彝、傈僳等各族移民群众和近千名干部职工勠力同心,在元谋这块人类发祥地的沃土上为建设大国重器作出了将被历史铭记的贡献,而世居金沙江元谋段沿岸的直过民族群众也从此一跃千年,通过搬迁,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金沙江畔的傈僳族村寨以进嘎村风景如画,但受金沙江的桎梏,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村民都有一个搬迁的梦想。
  从江边乡龙街码头登船,一路顺江而下,村寨星罗棋布散落在沿江两岸,丙弄村委会以进嘎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以进嘎村离江边乡集镇约30公里,村庄环山临水,村民杨会莲一家和其他40多户傈僳人家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金沙江景色迷人,美丽的高山峡谷却成了村民致富奔小康道路上的拦路虎,即便土地富饶、宽广,交通却制约了物产的外运。村里种植的洋葱、豆子等绿色蔬菜,如果用车外运,一路颠簸,往往因卖相不好而价格低廉,如果用船运输,几经转运,菜的成本又被拉高了,遇到菜价不好的时节,还不如拿去喂牲畜。村民杨祭家里就种了蔬菜,他深有体会,“交通不方便,绿色蔬菜种出来,拉出去外面卖,都盘成肉价钱了。”
  滚滚江水、巍巍高山阻隔的,还有孩子的求学梦。村里没有学校,杨会莲的两个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就到30多公里外的江边小学上寄宿制学校。“在村子里面,交通不方便,小娃娃读书下雨天也是老火得很,路直接就断了。”
  隔山绕水也给当地群众就医看病带来了难以诉说的艰辛,用在丙弄村卫生室已经工作了29年的乡村医生李成兰的话来说,全村25岁以下的孩子基本都是由她接生的。“走四五个小时都要去(患者家里),晚上都要去跑,就一村一村去接生,去看病、打针,附近村子里二十多岁的小孩都是我接生的。”
  杨会莲家既有年岁已高的老人,又有在求学路上追梦的少年儿童,因此,在大山之外,造一座新镇,建一座新村,盖一座新房,成了杨会莲的一个梦想。在得知由于国家建设乌东德水电站全村需搬迁时,杨会莲非常高兴,她说,虽然故土难离,但搬迁是好事,既支持了国家建设,又实现了祖祖辈辈搬出大山的夙愿,“我们从小在这个地方生活,有感情,也舍不得。这次有这个机会搬出去,小娃娃读书这些就比较方便,这次搬出去我们也是非常的高兴。”
  因此,杨会莲不论是签搬迁协议、资金补偿协议,还是建盖新房,她都带头走在前面,用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助力乌东德水电移民搬迁工作,“我和家人都非常支持(搬迁),合同已经签好了,只是还没有开工。”
  搬迁对于村民来说是好事,然而,提到搬迁,总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顺利推进移民搬迁工作,村民和移民干部勠力同心,为实现移民搬迁梦不懈努力。
  大部分群众愿意搬迁走出大山,可少部分老人却舍不得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虽然偏僻,但在老人的眼里,家乡有自己难以割舍的情怀,那里有他们的根,有他们难以忘却的牵挂,离开了村庄,将会成为漂泊在外的游子。杨明春的想法就很有代表性,“在这点长大,在了52年了,对这个地方相当有感情的。”
  为打消父老乡亲心中的丝丝顾虑,杨会莲就和挂包单位县委老干局、县审计局的工作人员上门和大家交心谈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慢慢地用心用情打开群众的心扉。经过反复做工作,村民最终决定搬迁,杨明春说:“不管想不想得通,都要支持的嘛,我们赞成的,建房协议,每一样协议,我们还是提前完成的。”
  移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支持配合水电移民工作,移民干部勇担责任,干群合力加快推进工作进程。2018年1月,以进嘎村全面完成搬迁协议签订工作;2月,以进嘎村通过抽签完成宅基地分配;4月,被列为乌东德移民搬迁安置8个试点村之一的以进嘎村民房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这个时候,杨会莲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比如民房质量安全问题,筹措建房资金,遥遥搬家路等等。干群一条心,其利断金,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挂包工作人员认真落实移民搬迁“十包责任制”,一线工作法,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措施和解决的时间节点。甘塘水电移民安置点指挥部工作人员陈正富一直奋战在工作一线,只要群众有困难找到他,他总会想千方设百计帮群众解决,不符合政策或暂时解决不了的,他会耐心仔细的解答,直到群众清楚明白为止,“群众有哪样诉求,现场就跟他们解决,让我们傈僳族移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他们搬得出,留得住,住得高兴,我们各族移民群众的生活只会过得越来越好。”
  挂包工作人员的努力与付出,杨会莲和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挂包单位真的是不容易,路又難走,你们没去过我们老家,真的那种路,走一次都是害怕一次,他们工作这些也非常地认真,到这个新的安置点,他们又是付出的更多,什么都管。”
  在团结奋进和勠力同心面前,所有的困难迎刃而解,以进嘎村的民房建设推进迅速。
  经过移民干部和群众一年多的奋战,以进嘎村48户傈僳族移民户全部搬迁到县城附近的甘塘安置点,村民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现如今,杨会莲一家五口搬到离县城仅几公里的甘塘水电移民安置点,住进了27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
  她家美好新生活的美丽篇章也由此拉开序幕,丈夫在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上开着卡车四处找货、拉货,变得越来越便捷;大女儿在附近的清和中学学习,小女儿就在家门口新建的、配备了先进的标准化教学设备设施的甘塘小学就读;杨会莲则和孩子的奶奶在家操持家务,如有个头疼脑热,几分钟就可以来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元马镇卫生院甘塘分院问诊看病。梦想照进现实,美梦成真,杨会莲也是深有感触,“喜欢这个房子的,满意的,小孩读书方便,老人去甘塘卫生院,检查仔细,打针等服务周到的,几分钟的路就到了;小孩也是早上七点钟送去学校,六、七分钟就到了,朝前搬进来也是朝前享受,我们在这些地方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努力,以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感谢党。”
  无论走到哪里,乡愁总会萦绕在心间,不经意间从心里窜出来,虽故土难离却是新生活的开始,走进甘塘安置点,一幢幢小楼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硬化道路通向村庄、学校、医院和远方,翻山涉水的求学路已成为历史,医生李成兰的接生技术用的机会应该越来越少,以进嘎村48户傈僳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步实现。村民杨金华对未来信心满满,“有信心、有决心要搬上来以后能发展,要稳得住,能致富,我有信心有决心要战胜一切困难。”
  元谋县委领导在和杨会莲一家人座谈时表示,为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元谋县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结合安置点环境气候和民族民居特色,精心打造傈僳族特色风貌新村和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最终实现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目标,“我们规划是把这个甘塘打造成傈僳族第一村,把我们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毕,还要培训大家做文化旅游产业,将来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客人来我们这个地方旅游,他们一来了以后呢,就可以带动我们经济的发展……”
  步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元谋县二十余万各族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今天的元谋,为坚决完成打造乌东德水电站大国重器这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各族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抢抓机遇,勠力同心完成了元谋史无前例的大迁徙,用理解、支持和同舟共济谱写了将被载入元谋发展史册的华美乐章。
  责任编辑:李军学
其他文献
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在精神哲学的多个领域中,黑格尔都力图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并且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黑格尔的美学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我们知道柏拉图最早提出“美是理念”的观点。与此相反,鲍姆嘉登等人则提出“美是感觉”的看法。正是针对这
期刊
2020年1月,早春时节,随着“绿巨人”呼啸过元谋热坝,祖国西南边疆的偏僻小县也进入了“动车时代”。  成昆铁路通车不久,当公社干部的父亲给我们几姊妹讲火车的奇妙:“提一桶水放在火车上,开得再快都不会泼出来。”听得我们恨不得马上坐上火车。当时的公路是灰土路,汽车开起来,颠颠簸簸,不要说一桶水会摇晃得泼出来,就是人都坐不稳,会被甩出去。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汽车不是今天的宝马、奥迪,是解放牌大汽车、大拖
期刊
编者按:楚雄州文化璀璨多姿、底蕴深厚,蕴藏着丰富的“四大走廊”文化:一是以记述这生命起源的生命走廊,如禄丰恐龙、元谋猿人、三叶虫化石等;二是记述地球沧桑巨变的奇山异水走廊,如己衣大裂谷、元谋土林等;三是记述中原文化、古滇文化、民族文化、边陲文化相互激荡、交相辉映的古镇文化走廊;四是记述彝族古老神奇历史的优秀彝族文化走廊、服饰文化等。  为深入全面挖掘、阐释楚雄州“四大走廊”内涵,助推楚雄州文化旅游
期刊
入秋后,稻草人的使命在雨中瓦解  在割完稻子后,横尸荒野  棕色的骨头、黄色的皮肤在烈日灼后  褪去了颜色,悲悯的结局  是不该被人记住的  季节的反常性,让万物有了喘息  的机会  母亲坟头的野草,忘了衰败的时令  像稻草人挡住了尘世的悲喜  麻痹起母親对外物的情感  黄土的压力、生活的忧虑、子女  的惦念  在秋天,解释着悲伤  母亲多雨之秋,我在床上给你写信  写父亲从矿井到小城的工地  写
期刊
每到春天,我就想起故乡摘花的往事,想起了苦刺花,想起了采摘苦刺花的母亲,缕缕暗香萦绕心头。  今年的春天特别冷,来得也特别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家蜗居太久,竟不知道春风来叩门窗,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突然发现久违的庄稼地,农人已经开始耕作。有的地方庄稼已经绿了起来。  疫情形势渐渐减缓,复工复产的通知在网上也陆续发布,尽管还需戴着口罩,但街上的人渐渐多了。已经一个多月没出城了,突然想到城外走走
期刊
我的命得以在  石碑山脚,绿汁江边的某一间  土掌房里落地  是大红公鸡叫的魂  把我镶嵌在了这片土地之上  为了让我走出大山,过好生活  我的祖父祖母父親母亲  日出始耕,直面皇天后土  他们的每一滴汗水  都加速了我的肉身离开这里的脚步  关于石碑,关于山  关于某一条河流的故事  却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甚至有人说过  在绿汁江妖怪洞里烧一堆火  火烟会从石碑山的马缨花林冒出来  神从来没
期刊
戏剧总是轰轰烈烈的上演  我静坐草地中央  看天空蔚蓝,白云逍遥  游客在花丛中赏花或采摘  几个女子在摆拍,自说自话  和鲜花比娇妍,晒彼此的太阳  总想攀高枝是多么危险  三千繁华不过弹指刹那  我以春风为马  我以花瓣养鸟  把勤劳汗水献给土地  把忠贞赤诚献给爱人  把美丽善良留给自己  终究圆成一个好梦  几粒现实主义的鸟鸣淋下来  我在菩提树下顿悟  蚂蚁卑微,蜜蜂勤劳,蝴蝶多情  我
期刊
阳光晒透企盼的日子  撷一季浓秋  寄给远方的你  痴痴地等待  忘不了  你一往情深的双眼  不安而兴奋地放飞了风筝  原想一定会落在你的手心  眼前三百六十五个祝福  也圆不了我甜美的梦  心事沉重  载不动飞跃的情感  钟声已响  想必你  又误了行程  你撒播的春雨  随着洁净的邮票  进驻我的土地  种子早已备好  很快就会冒芽  长高,开花,结果  让风儿吹  让阳光浴  让雨水淋  
期刊
几日来淅淅沥沥的几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也渐渐冲淡了今年令我心有余悸的旱情。想想今年抗旱的场景和扶贫路上的人和事,心路历程的变迁仿佛一年当作十年过,哎,真的长大了……  弹指一挥间,我到村委会工作已有6个年头了,实打实参与扶贫工作已有5年了,“认几个穷亲戚,交几个穷朋友”是我5年来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扶贫路上的辛酸与困惑不知侵染了多少华发?催生了多少次英雄壮志不言愁的豪情?争过、吵过、泪流过、绝
期刊
全国上下不乏优秀的年轻作家,他们赋诗作文,给读者以愉悦的视觉欣赏盛宴。而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则盛产少数民族作家,不同民族的作家笔下的世界往往体现着别样的真与美。作为云南彝族作家代表,米切若张以写散文独具特色而为人所知晓。彝族人喜火,米切若张就似熊熊燃烧的火焰,在新时代的文学领域燃起了自己的一片火海,激情创作不断,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得到了当代文坛的高度赏识。  米切若张,云南武定人,彝族作家。汉名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