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云时代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基本的在校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而且对老师和学生来说线下的教学和指导效率过低,教学资源云平台的出现可以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高效、简洁的在线学习和办公的平台,既提高了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也为老师减轻了课后教学答疑的压力。该项目网络服务器使用 Tomcat 6.0,采用 Dreamweaver 8 网页设计可视化工具来美化网页,前台以及后台使用Java Web以及JavaScript脚本语言进行编写。本系统基于 JSP 技术,后台使用 MySQL 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同时在后台使用了云储存,也加入了Web 2.0技术可以让云存储跨平台使用。
【关键词】云平台;Dreamweaver 8;Web 2.0;跨平台;高效
引言
(1)背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学的教学模式也变得多样化,各个高校开始更多的为学生提供线下资源。经过详细的调查,目前我国各类高等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提供资源的方式还停留在学生自我查找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够完全跟得上如今的教育发展脚步,其管理方法将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的学习资源方法必然会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方法相结合。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在日常搜索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课前预习、课后自主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茫然的现象,在自己未涉及过的知识领域无从下手。这样会导致课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会打消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课上老师会花过多的时间来解决学生各自不同的问题,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基于此背景本文中的“大学生教学资源共享云平台”应运而生。
(2)目的及意义。随着软件系统的开发进步,云时代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的教学资源有着更多的需求。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资源分享的平台,让教师发现的好的资源,能够及时与学生共享,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平台的建立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为教师节约了课上的宝贵时间和减轻了课下辅导答疑的压力,也满足了在校大学生想要跨专业自学新知识的需求。
在当前网络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正在日益取代传统线下学习,而且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教学,线上学习更高效且多样化,也是目前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所在。
1.需求分析
1.1业务需求
近年来教育教学的发展从原来的课堂多媒体到现在的“互联网+”教育,教育教学的模式一直在随着网络的进步发展着,线上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苦于教学资源查找难度大,资源较散不集中,跨专业学习难度大等问题,老师苦于课上有效的教学时间不充足,课下知识辅导与知识补充分享难度大的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大学生教学资源共享云平台就应用而生了。
1.2业务流程
该项目主要面向于各个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号及对应密码进行使用,可以在界面选择自己的院系和专业,选择和自己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也可以通过选取其他院系来跨专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在校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工号和对应密码登录,在对应课程的云存储空间内发布教师分享的内容以供学生学习参考。
2.系统设计
2.1使用技术
该平台使用了Java编程语言,可以使系统运行于Linux、FreeBSD、OpenBSD、Solaris Unix、AIX、Darwin、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同时支持多种主流与非主流的数据库,如:Adabas D、DBA、dBase、dbm、filePro、Informix、InterBase、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Sybase、ODBC、oracle、oracle 8、PostgreSQL等。通过PHP4实现了完整的加密。另外加入了CDN内容分发、P2P技术、数据压缩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同时,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为了跨平台的使用我们还引入了Web 2.0技术,通过Web 2.0技术,云存储的使用者才有可能通过PC、手机、移动多媒体等多种设备,实现数据、文档、图片和视频音频等内容的集中存储和资料共享。
2.2领域模型
2.3顺序图
2.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描述如下,学生表包括:学号、密码、姓名、性别、院系、专业班级。教师表包括:教师工号、密码、任课专业班级。管理员表包括:账号、密码。
3.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现代互联网时代下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分析了当代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方法。
本文按照软件工程的流程,依次进行了功能性需求分析,概要分析,详细分析,编码,测试等階段。使用了UML建模初步设计了一个系统模型。其功能基本符合需求分析中所提出的需求。根据MVC框架模型对网站进行整体架构搭建,使用PHP4实现完整的加密,Web2.0的加入也让该系统的跨平台性更胜一筹,通过这些技术和框架的协同作用,构建了一个稳定、省时、多样化且安全的资源共享云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新晓, 陈殿兵, 赵雷洪. “互联网+教育”视角下的教与学[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000(006):24-27.
[2]赵文辉. 网络存储技术[M]. 2005.
[3]张宇, 王映辉, 张翔南. 基于Spring的MVC框架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4):65-68.
[4]杨义先. 信息安全新技术[M]. 2002.
【关键词】云平台;Dreamweaver 8;Web 2.0;跨平台;高效
引言
(1)背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学的教学模式也变得多样化,各个高校开始更多的为学生提供线下资源。经过详细的调查,目前我国各类高等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提供资源的方式还停留在学生自我查找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够完全跟得上如今的教育发展脚步,其管理方法将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的学习资源方法必然会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方法相结合。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在日常搜索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课前预习、课后自主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茫然的现象,在自己未涉及过的知识领域无从下手。这样会导致课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会打消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课上老师会花过多的时间来解决学生各自不同的问题,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基于此背景本文中的“大学生教学资源共享云平台”应运而生。
(2)目的及意义。随着软件系统的开发进步,云时代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的教学资源有着更多的需求。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资源分享的平台,让教师发现的好的资源,能够及时与学生共享,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平台的建立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为教师节约了课上的宝贵时间和减轻了课下辅导答疑的压力,也满足了在校大学生想要跨专业自学新知识的需求。
在当前网络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正在日益取代传统线下学习,而且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教学,线上学习更高效且多样化,也是目前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所在。
1.需求分析
1.1业务需求
近年来教育教学的发展从原来的课堂多媒体到现在的“互联网+”教育,教育教学的模式一直在随着网络的进步发展着,线上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苦于教学资源查找难度大,资源较散不集中,跨专业学习难度大等问题,老师苦于课上有效的教学时间不充足,课下知识辅导与知识补充分享难度大的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大学生教学资源共享云平台就应用而生了。
1.2业务流程
该项目主要面向于各个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号及对应密码进行使用,可以在界面选择自己的院系和专业,选择和自己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也可以通过选取其他院系来跨专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在校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工号和对应密码登录,在对应课程的云存储空间内发布教师分享的内容以供学生学习参考。
2.系统设计
2.1使用技术
该平台使用了Java编程语言,可以使系统运行于Linux、FreeBSD、OpenBSD、Solaris Unix、AIX、Darwin、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同时支持多种主流与非主流的数据库,如:Adabas D、DBA、dBase、dbm、filePro、Informix、InterBase、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Sybase、ODBC、oracle、oracle 8、PostgreSQL等。通过PHP4实现了完整的加密。另外加入了CDN内容分发、P2P技术、数据压缩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同时,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为了跨平台的使用我们还引入了Web 2.0技术,通过Web 2.0技术,云存储的使用者才有可能通过PC、手机、移动多媒体等多种设备,实现数据、文档、图片和视频音频等内容的集中存储和资料共享。
2.2领域模型
2.3顺序图
2.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描述如下,学生表包括:学号、密码、姓名、性别、院系、专业班级。教师表包括:教师工号、密码、任课专业班级。管理员表包括:账号、密码。
3.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现代互联网时代下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分析了当代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方法。
本文按照软件工程的流程,依次进行了功能性需求分析,概要分析,详细分析,编码,测试等階段。使用了UML建模初步设计了一个系统模型。其功能基本符合需求分析中所提出的需求。根据MVC框架模型对网站进行整体架构搭建,使用PHP4实现完整的加密,Web2.0的加入也让该系统的跨平台性更胜一筹,通过这些技术和框架的协同作用,构建了一个稳定、省时、多样化且安全的资源共享云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新晓, 陈殿兵, 赵雷洪. “互联网+教育”视角下的教与学[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000(006):24-27.
[2]赵文辉. 网络存储技术[M]. 2005.
[3]张宇, 王映辉, 张翔南. 基于Spring的MVC框架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4):65-68.
[4]杨义先. 信息安全新技术[M].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