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连续两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后,中央电视台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终于关注到学生“幸福”这个主题,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习以为常且形成固定模式的“入学教育”“开学第一课”,都集中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或伦理道德教育上,今年大谈特谈“幸福”,虽然仍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但已经不是以往那种爱国爱校爱师的“宏大叙事”,而是触动人生真谛与心灵深处的“日常生活”。所以,今天上午特地通过网络收看了“2011开学第一课”。
央视是用心、用功的:派出了撒贝宁、董卿、王小丫三位名主持;请出了成龙、李娜、邓亚萍、郎朗、杨利伟这些成功人士,让他们现身说法;精心安排林妙可、陆小艺和豆豆三位童星扮演班长,还有于丹、卢勤、张怡筠、李希贵这些名人发表精彩演讲。当然,最点睛、最切题的是重庆笃坪乡小学师生们共同创造的“幸福教育”。
这节课的主题是幸福,主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幸福在哪里;第二,如何去找到或创造幸福。
这节课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革命先辈说:幸福是为光明国家而奋斗!
盲童刘浩说:幸福就是发展自己的兴趣,当一个优秀的钢琴家!
成龙大哥说:绝不放弃才能成功!
网冠李娜说: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就会成功!
邓亚萍说:相信自己,你就一定能成功!
……
正如本课最后的《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中所表達的,幸福是合作,是分享,是感恩,是帮助,是奉献,是宽容,是自信,是赞美,是辛勤的汗水,是闪光的智慧。这些答案,无一例外地都是从正面、美好、积极的一面来回答幸福,肯定幸福。
当然,作为开学第一课,最应该回答的问题是:幸福的学生、幸福的老师、幸福的学校是怎样的?重庆的王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故事说明,用心与学生相处,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带他们进入到新的精神世界,才能使学生幸福。而他的学生用眼泪告诉大家:真正幸福的老师是让学生“舍不得”的老师,是学生“千年等一回”的老师!李希贵校长说,好玩的学校,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才是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幸福成长!还有于丹老师的演讲所表达的现代教育观念: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总之,2011年开学第一课开了一个好头,把师生乃至大众的注意力从考试、分数、升学、竞争的应试教育文化转移到教育主体的幸福上来,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可喜可贺的转变!
不过,看完、听完“第一课”,我还有几点疑惑:
第一,幸福能够定义吗?
第二,成功就是幸福吗?
第三,现在的中小学生们没有痛苦或不幸吗?
其实,幸福可以说明,可以用很多的幸福人、幸福事来例证,但不可以定义。幸福问题之所以是伦理学上一个自古以来的难题,就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它不是一个知识问题,而是一个生活问题、态度问题、价值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重要的是去体验、去践行、去创造、去享受。我很担心,通过本课一遍一遍的提问与演绎,会不会使中小学生误以为幸福问题是一个书本上的知识问题,可以像1+1=2那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我也担心,这些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固然都是个人的亲身经验,其真理性、可靠性不容怀疑。但由于他们已经功成名就,所以,人们更关注的是他们是如何去成功的,而不是他们是如何幸福的。事实上,他们所谈的也确实是如何才能成功,而不是怎样生活才能幸福。那么,这会不会引导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误以为只有成功才能幸福呢?或者,不成功的人就不会幸福呢?如果这样,重在人生智慧的幸福教育,岂不就变成了教人“点石成金”的实利教育么!
我还有一点“苛刻”的批评,就是这堂课讲了那么多人那么多方面的幸福(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对现实学校教育中的普通学生的幸福关注得太少。两节课90分钟的时间,只有重庆的王老师及其学生们,另外两个重点关注的学生,一个是盲童,一个是孤儿,属于特殊群体。为什么没有更多地反映那些在学校正常学习的普通中小学生的幸福状况呢!尤其是没有关注他们是不是有痛苦。如果他们有痛苦或不幸,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如何去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由于“第一课”没有触及到这些问题,就使得这堂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思想高度,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思想启蒙作用。
而且,不得不提的是,这堂课还存在“败笔”。一处是,《你是我的眼》这首歌,其悲伤、低沉甚至有点哀愁的旋律,与刘浩所表现出来的自信、自豪是根本矛盾的。另一处是,让几个少不经事、半生不熟的青涩歌手来演唱《壮志在我胸》,与经历了人生风浪、成熟苍桑的成龙大哥相比,确实滑稽可笑。此外,有的名人在回答问题时,急着表明态度,而完全不讲逻辑;有的演讲,似乎不是讲给中小学生听的,其可接受性值得再考虑。
尽管有这样一些遗憾,但“2011年开学第一课”是一堂好课,值得喝彩!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习以为常且形成固定模式的“入学教育”“开学第一课”,都集中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或伦理道德教育上,今年大谈特谈“幸福”,虽然仍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但已经不是以往那种爱国爱校爱师的“宏大叙事”,而是触动人生真谛与心灵深处的“日常生活”。所以,今天上午特地通过网络收看了“2011开学第一课”。
央视是用心、用功的:派出了撒贝宁、董卿、王小丫三位名主持;请出了成龙、李娜、邓亚萍、郎朗、杨利伟这些成功人士,让他们现身说法;精心安排林妙可、陆小艺和豆豆三位童星扮演班长,还有于丹、卢勤、张怡筠、李希贵这些名人发表精彩演讲。当然,最点睛、最切题的是重庆笃坪乡小学师生们共同创造的“幸福教育”。
这节课的主题是幸福,主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幸福在哪里;第二,如何去找到或创造幸福。
这节课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革命先辈说:幸福是为光明国家而奋斗!
盲童刘浩说:幸福就是发展自己的兴趣,当一个优秀的钢琴家!
成龙大哥说:绝不放弃才能成功!
网冠李娜说: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就会成功!
邓亚萍说:相信自己,你就一定能成功!
……
正如本课最后的《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中所表達的,幸福是合作,是分享,是感恩,是帮助,是奉献,是宽容,是自信,是赞美,是辛勤的汗水,是闪光的智慧。这些答案,无一例外地都是从正面、美好、积极的一面来回答幸福,肯定幸福。
当然,作为开学第一课,最应该回答的问题是:幸福的学生、幸福的老师、幸福的学校是怎样的?重庆的王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故事说明,用心与学生相处,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带他们进入到新的精神世界,才能使学生幸福。而他的学生用眼泪告诉大家:真正幸福的老师是让学生“舍不得”的老师,是学生“千年等一回”的老师!李希贵校长说,好玩的学校,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才是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幸福成长!还有于丹老师的演讲所表达的现代教育观念: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总之,2011年开学第一课开了一个好头,把师生乃至大众的注意力从考试、分数、升学、竞争的应试教育文化转移到教育主体的幸福上来,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可喜可贺的转变!
不过,看完、听完“第一课”,我还有几点疑惑:
第一,幸福能够定义吗?
第二,成功就是幸福吗?
第三,现在的中小学生们没有痛苦或不幸吗?
其实,幸福可以说明,可以用很多的幸福人、幸福事来例证,但不可以定义。幸福问题之所以是伦理学上一个自古以来的难题,就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它不是一个知识问题,而是一个生活问题、态度问题、价值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重要的是去体验、去践行、去创造、去享受。我很担心,通过本课一遍一遍的提问与演绎,会不会使中小学生误以为幸福问题是一个书本上的知识问题,可以像1+1=2那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我也担心,这些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固然都是个人的亲身经验,其真理性、可靠性不容怀疑。但由于他们已经功成名就,所以,人们更关注的是他们是如何去成功的,而不是他们是如何幸福的。事实上,他们所谈的也确实是如何才能成功,而不是怎样生活才能幸福。那么,这会不会引导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误以为只有成功才能幸福呢?或者,不成功的人就不会幸福呢?如果这样,重在人生智慧的幸福教育,岂不就变成了教人“点石成金”的实利教育么!
我还有一点“苛刻”的批评,就是这堂课讲了那么多人那么多方面的幸福(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对现实学校教育中的普通学生的幸福关注得太少。两节课90分钟的时间,只有重庆的王老师及其学生们,另外两个重点关注的学生,一个是盲童,一个是孤儿,属于特殊群体。为什么没有更多地反映那些在学校正常学习的普通中小学生的幸福状况呢!尤其是没有关注他们是不是有痛苦。如果他们有痛苦或不幸,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如何去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由于“第一课”没有触及到这些问题,就使得这堂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思想高度,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思想启蒙作用。
而且,不得不提的是,这堂课还存在“败笔”。一处是,《你是我的眼》这首歌,其悲伤、低沉甚至有点哀愁的旋律,与刘浩所表现出来的自信、自豪是根本矛盾的。另一处是,让几个少不经事、半生不熟的青涩歌手来演唱《壮志在我胸》,与经历了人生风浪、成熟苍桑的成龙大哥相比,确实滑稽可笑。此外,有的名人在回答问题时,急着表明态度,而完全不讲逻辑;有的演讲,似乎不是讲给中小学生听的,其可接受性值得再考虑。
尽管有这样一些遗憾,但“2011年开学第一课”是一堂好课,值得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