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否思否,自适大师“遗言”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大师之实、坚辞大师之名的学界与文坛大家,驾鹤而游时几乎都有“遗言”传颂。这“遗言”,不是安排家事、后嗣的临终嘱咐,不是夕阳残照那闪亮的一抹——绝笔之作,甚至还属健在时的一二感慨或悟道,但一经发出,或如石破天惊的“启蒙”,或似如雷贯耳的警示。如钱学森先生安详辞世,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但人们更愿意把老人关于教育的话看成他的遗愿,“钱学森之间”遂成“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如巴金贯穿在他那沧桑之怀、苍老之手,一字一句写就的《随感录》,以凡42万言、150篇告诫文坛的“遗嘱”:“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时下,博名逐利之邪胜似熏风之烈,熏风中,笔者看到著名东方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十年忌日(2009年7月11日)与108岁诞辰(1911年8月6日),不禁回想起季老生前三辞桂冠的佳话与撰文留下的“遗言”,如近赏清水风荷,心头自有一番清凉——
  季先生卧病的2007年1月,便在自己刚刚出版的新著《病榻杂记》中,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学界(术)泰斗”“国宝”三项桂冠摘下来……
  据称,季先生戴这三顶桂冠多达二十几年,已“既成事实”了。此时,是否名实相符,如他的专业领域并不是国学,而是东方学,云云;或者如季先生坦陈:“我自己被戴上了这一顶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都已“无伤大雅”,尤其是身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际。
  笔者要说,当此名欲横流之际,季先生如此“石破天惊”地“廓清”——辞去三顶桂冠,更显先生之可敬、可贵与可爱。
  先生是可爱的。他桃李满园不论,著作等身不说,实绩也斐然,却时常“一听照相就觳觫不安,趕快把双手藏在背后,还得勉强笑一笑哩”。
  先生是可贵的。他在国外教书十年,在国内五十七年,在今日“大师满天下”之时,这位与辛亥革命同龄的文化老人,戴上“国学大师”之冠算甚?然而,他却在病榻上“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词)!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先生又是可敬的,垂暮之年,仍敢于“反潮流”,决然舍弃三大桂冠,舍弃多年的荣誉,婉拒蜂拥而至的鲜花与采访镜头,此洋洋乎美德,绝大多数人都戛戛乎难矣哉!笔者开篇所言“石破天惊”,是并不为过的。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感于季先生自摘桂冠而“遗言”,笔者以为,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需要先生这种“廓清”精神,这种“反潮流”的气度。
  其实,当下之域中,真是亟待解决“朴素”与“骄奢”的问题。何谓“骄奢”?拿报端的明星来说,唱一两首歌,就已“著名”,拍一两部剧,就已“杰出”,一些演员,往往被尊称为“著名大师”……似乎我们真处于“人人皆可为大师”的时代,说尽大话不打嗝,吹破牛皮不脸红成了“走红的利器”。尤其是网络小世界,更是人人自我感觉特好,你做“行业大师”,我就当“xx学泰斗”!而如季先生者,甚至送上“国宝”之尊。这“骄奢”之冠,是不是戴得轻易了些?
  细想想,真理是朴素的,人生是朴素的,生活也应是朴素的。这“朴素”,就是踏踏实实,不枝不蔓,不添油加醋,不浪掷虚名!
  明人冯梦龙以“三言”名世,“三言”者,《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也,拿来正可示众,诸位大家的“遗言”多“喻世”“醒世”,一代代后学与新人,可曾晓喻?
其他文献
形式主义到底算个啥,人言啧啧,花说柳说。在老百姓看来,这玩意就是“虚”字挂帅、“假”字当头、“空”在其中之谓也,实为“杳无”“断无”“绝无”代名词,纯属“乌有”“莫须有”“似有若无”同义语。但在热衷形式主义辈心目中,它却是一张可资遮羞掩丑的窗纸,时不时能借以闹出点动静、搞出些名堂.弄出个“政绩式改革”“口号式创新”“海市蜃楼式景观”  形式主义这东西虽然徒有其表,劳民伤财,但看来花团锦簇——悦目,
期刊
有人总结说: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需要从领导班子做起。话算说到了点子上。虽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却是先有官僚主义,后有形式主义;管住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才会失去市场,没有了“用武之地”。不治本只治标,形式主义永远不会绝迹。  形式主义一般都是为了官僚主义而生。因为官僚主义需要形式主义,因为形式主义在满足官僚主义需要时得到了好处,二者才情同“手心手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
期刊
生活中。常见有些人——  没吃的时候,饿得什么都想吃,有塊窝窝头也当宝贝;有吃的时候,又说吃什么都不香不甜,白面馒头扔掉也不可惜。  不出名的时候,想出名想得都快发疯了;出了名又怕出名,一出门还要把自己弄得不像自己。  愈说他胖,他愈能喘,牛X哄哄吹破天;愈抬举他。他愈摆谱,当真把自己当成一盘菜。  你比他强,他踢你咬你嫉妒你;你不如他,他又歪眼斜眼看不起你  。  你敬他宠他,他反而把你当“二小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与日俱增。在大饱眼福,尽情欣赏异国他乡独特景观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去滚滚财源。因而,中国游客受欢迎的程度日渐提升。在国外机场、景区、酒店,甚至介绍景观的小册子上,随处可见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不时听到亲亲切切的中国话。出国旅游,既是观光,也是学习。因此,有个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的问题,这是我近期出国旅游的深切体会。   金秋十月,应友人之邀,欣然报名参加“2
期刊
“吹哨”,是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简称。  “吹哨”,是喻说,即街道、乡镇用电话或信函告知上边有关部门来基层解决环保、民生问题……那真是一声“哨响”,应者云集,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如此“吹哨”,非一蹴而就,很有个探索、扩展、升级、升华的过程。  “吹哨”的首开先河,始自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在这儿,破坏生态造成极大安全隐患的盗挖、盗采金矿问题,曾屡禁不止。原因是乡镇一线对盗挖最容易发现,却
期刊
科尔马,是位于法国东部阿尔萨斯地区的小镇,她和德国接壤,像一名秀外慧中的少女,拥有鲜花盛开、青春奔放的风情。   游走在小镇的羊肠小道上,风吹鲜花,如五彩河奔流,似七彩虹炫丽。木筋屋的窗台,各种花草点缀其上,似古典派新娘娇羞而低垂的眼睛。   “人头屋”,建于1609年初文艺复兴时期。橘黄色的建筑上,1O5个人面雕刻表情各异。我不知这些漫画般的头像有无原型,但从他们夸张的神态里,我猜想他们都是善良
期刊
打开网页,看见关于一档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这档节目叫“话聊”。不用说,脑子里立即想起的是那个医学上的名词,进而还想到医院里那些让人悲戚的角落。和角落里让人生死疲劳的故事。  能够想象得到创意者的自鸣得意。这词儿多响,多容易记住。可我就想问,参加节目的你怕不怕?  主持人甲:欢迎大家来到hua liao(化疗)现场。  嘉宾:让我们一起hualiao——此处可以有汪峰“一起摇摆”的乐感。  主持人乙
期刊
岁数一大就喜静,远离闹市选了一个幽静的小区入住。第一天的晚上,听着室外的蛙声虫鸣狗吠,欣喜地畅想着在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中睡到自然醒,惬意地入眠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突然被一声接一声的“倒车、倒车、请注意”声惊醒,伴随着这个响声的,是机器的轰鸣。心里想着这么早小区就进来了施工车辆,门口值班的保安自会干预,打算着等响声停了再睡个回笼觉。没成想这个“倒车”声和轰鸣声一直不停,起床拉开窗帘顺着声源寻去,
期刊
对事业有成的人,我一向是非常钦佩的。在我看来,一个人想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两个前提必不可少,一是吃得苦,二是眼光独到。吃不得苦,就算有无限机会,你也很难碰到;眼光太浅,碰到了机会,你也可能失之交臂。但光有这两点还不够,我们的事业要做得长久,还应该正视两盏红灯:脸面、生命。  学校附近有个卖水果的,嘴巴很甜,我每次经过,她总要嘘寒问暖。我是个心软的人,看到人家这样“友好”,总要回答几句,有时还会在她的
期刊
骑自行车外出,忽然听到背后传来吵闹声。回头一看,是两个男人在争执。  一人道:“你还像个人吗?”  另一人反驳:“我怎么就不像个人了?”  “你看看你做的那些缺德事吧!”  “我做什么缺德事了?”  因有急事,“好戏”没有看下去。  回家后“倒叙”一下刚才的一幕。感到颇令人深思。  只要是长着一双手、两条腿、五官齐全,会说话,会使用工具……都被称作人,当然也包括那些天生有所缺陷的,也是我们人类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