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成功是人人渴望的,成功的愉悦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起,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因而学习信心倍增,进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逐渐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一、整合三维目标,体验成功乐趣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要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纳入了教学目标,其目的是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的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习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课堂的生命力来自对事件、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对问题的敏感和好奇,来自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和直觉,来自不同观点的碰撞、启迪和认同。
二、挖掘人文化学,体验成功乐趣
所谓人文,不仅仅是文化的、文学的,更是以人为本的,而以人为本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它一定也包括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如学习卤代烃时,讲到研究人员首次在当地路桥区域的农田土壤中检测到二恶英类剧毒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其污染影响范围已达几十平方公里。在污染区采集的稻米、蔬菜、鱼、鸡、鸭等食物样品中,也出现了二恶英类物质,并结合当地医院路桥院区癌症发病率升高的事实,以及某些老百姓关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等现象。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为报道这一事件,请写一篇简短的新闻,并给读者解释一下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从以上的化学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感到与传统化学作业的巨大区别和别出心裁,通过模仿、体验、想象、评论等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和活动,表达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化学在应用中的两重性,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体验成功愉悦。
三、营造和谐氛围,体验成功乐趣
一直以来,教师基本上是站在讲台上,用俯视的目光给下面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仰视老师也成了习惯。然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学习的共同体,为此我时常明知故犯,表现出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姿态,以学习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营造和谐的氛围。
例如:在介绍了溴乙烷的水解后,我提出问题:如何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想到了用NaOH和AgNO3溶液,于是我向溴乙烷中先加入NaOH,反应之后直接加入AgNO3,让学生观察。结果没有观察到预期的淡黄色沉淀,看到的是黑色沉淀。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学生此时的求知欲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故意表现出惊讶,并问:“怎么会是这样呢?难道我哪里做错了?”这就激起了学生挑战老师的欲望,学生都变得很兴奋,都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最后通过讨论和学生的主动探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加AgNO3之前还要加HNO3以中和过量的NaOH,否则会生成黑色的Ag2O沉淀,干扰了正常的实验现象。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使学习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的过程。
四、加强科学探究,体验成功乐趣
科学探究原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研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将科学探究引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置身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不再只是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且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五、改变评价观念,体验成功乐趣
我国传统的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法仅注重量化,评价手段仅局限于封闭的书面笔试。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奋力夺取成功。例如一次习题课上有这样一道题;将质量均为w克的H2和CO分别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并将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后,固体增重多少克?通过引导学生不为解题而解题,等学生发现规律后对题目进行改变,若气体换成w克的H2和CO的混合气体,结果固体增重多少克?此时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激发,很快得出了答案。然后再设计成更具代表性和能力提高的题目:把H2或CO换成CH3OH、HCHO、CH3COOH、CH3CH(OH)COOH或是它们的混合物,结果固体增重又会如何?联系以上增重,学生总结归纳出了分子组成满足(CO)m(H2)n[m、n为正整数]的有机物均符合题中条件。每一步我都给予肯定和欣赏,并表示我由衷的赞扬。通过教师的点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努力价值的尊重,学生从中得到了欣慰和鼓舞。
在走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表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创设探究氛围,培养挑战意识,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那发自肺腑的愉悦,在成功的欢愉中奋进。
一、整合三维目标,体验成功乐趣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要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纳入了教学目标,其目的是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的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习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课堂的生命力来自对事件、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对问题的敏感和好奇,来自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和直觉,来自不同观点的碰撞、启迪和认同。
二、挖掘人文化学,体验成功乐趣
所谓人文,不仅仅是文化的、文学的,更是以人为本的,而以人为本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它一定也包括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如学习卤代烃时,讲到研究人员首次在当地路桥区域的农田土壤中检测到二恶英类剧毒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其污染影响范围已达几十平方公里。在污染区采集的稻米、蔬菜、鱼、鸡、鸭等食物样品中,也出现了二恶英类物质,并结合当地医院路桥院区癌症发病率升高的事实,以及某些老百姓关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等现象。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为报道这一事件,请写一篇简短的新闻,并给读者解释一下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从以上的化学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感到与传统化学作业的巨大区别和别出心裁,通过模仿、体验、想象、评论等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和活动,表达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化学在应用中的两重性,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体验成功愉悦。
三、营造和谐氛围,体验成功乐趣
一直以来,教师基本上是站在讲台上,用俯视的目光给下面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仰视老师也成了习惯。然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学习的共同体,为此我时常明知故犯,表现出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姿态,以学习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营造和谐的氛围。
例如:在介绍了溴乙烷的水解后,我提出问题:如何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想到了用NaOH和AgNO3溶液,于是我向溴乙烷中先加入NaOH,反应之后直接加入AgNO3,让学生观察。结果没有观察到预期的淡黄色沉淀,看到的是黑色沉淀。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学生此时的求知欲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故意表现出惊讶,并问:“怎么会是这样呢?难道我哪里做错了?”这就激起了学生挑战老师的欲望,学生都变得很兴奋,都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最后通过讨论和学生的主动探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加AgNO3之前还要加HNO3以中和过量的NaOH,否则会生成黑色的Ag2O沉淀,干扰了正常的实验现象。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使学习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的过程。
四、加强科学探究,体验成功乐趣
科学探究原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研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将科学探究引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置身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不再只是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且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五、改变评价观念,体验成功乐趣
我国传统的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法仅注重量化,评价手段仅局限于封闭的书面笔试。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奋力夺取成功。例如一次习题课上有这样一道题;将质量均为w克的H2和CO分别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并将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后,固体增重多少克?通过引导学生不为解题而解题,等学生发现规律后对题目进行改变,若气体换成w克的H2和CO的混合气体,结果固体增重多少克?此时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激发,很快得出了答案。然后再设计成更具代表性和能力提高的题目:把H2或CO换成CH3OH、HCHO、CH3COOH、CH3CH(OH)COOH或是它们的混合物,结果固体增重又会如何?联系以上增重,学生总结归纳出了分子组成满足(CO)m(H2)n[m、n为正整数]的有机物均符合题中条件。每一步我都给予肯定和欣赏,并表示我由衷的赞扬。通过教师的点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努力价值的尊重,学生从中得到了欣慰和鼓舞。
在走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表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创设探究氛围,培养挑战意识,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那发自肺腑的愉悦,在成功的欢愉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