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diffuse leptomeningeal glioneuronal tumo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术后及病理会诊确诊的5例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5例患者中2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2~53岁(中位年龄11岁),其中小于16岁患者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或肢体无力。磁共振成像(MRI)均提示颅内和椎管内弥漫性结节性软脑膜增厚和强化,部分囊性变,伴或不伴脑实质受累。临床诊断炎性病变3例,描述性占位性病变2例。光镜下,肿瘤在软脑膜内呈弥漫性或巢团状生长,5例中3例表现为低或中等密度的形态单一的少突胶质细胞样肿瘤细胞,未见坏死和核分裂象;2例细胞密度较高,轻-中度异型,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可见,并见肾小球样微血管增生。免疫表型:5例肿瘤均突触素、Olig2阳性,IDH1、H3 K27M阴性;4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局灶阳性,1例NeuN部分阳性,Ki-67阳性指数1%~35%。分子遗传学显示:4例BRAF融合基因阳性,2例染色体1p缺失、19q完整,3例未见到1p及19q杂合性共缺失。5例患者术后随访13~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1例患者27个月后死亡,余4例患者无肿瘤进展证据。

结论

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罕见,且极易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炎性病变相混淆,应结合临床影像学、形态学、相应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以避免误诊耽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相关的控制措施。方法按数字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0例尿液检验样本,对比分析尿液样本的检验过程以及结果,找出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且提供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结果1200例尿液检验标本中,有140例误差较大的标本,总误差率为11.67%。其中,误差率的影响因素占比由大到小分别为:采集因素、个体差异、检验误差、保存因素、用药因素、人员仪器误差因素。结论加强培养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检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规范意识,认真做好质控措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9例中枢神经系统MCS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NCOA2基因重排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1~59岁(中位年龄31岁)。6例位于颅内,3例位
目的探讨胰头的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169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切缘(断端切缘、门静脉沟切缘、后切缘、钩突切缘)、阳性淋巴结数目、区域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术后有关指标与预后相关(P<0.05)。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直接侵犯程度、
目的观察突发性聋患者内耳钆造影表现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的21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6~76岁,中位年龄50岁,病程1~19 d,平均5.5 d。患者分别进行听力学、静脉注射内耳钆造影(每例患者均进行2次磁共振3D-FLAIR序列扫描:静脉注射钆剂前扫描1次,注射钆剂后4.5~6.0 h再扫描1
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老年男性气管切开术后的气管无名动脉瘘。患者男,60岁,因“意识下降5 d”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查头颅CT示脑积水、小脑出血术后,为求进一步诊治于7月20日至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治疗。住院过程中发生气管切开造瘘口大出血,于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伤口探查术与血管造影术,见头臂干中段上壁造影剂溢出,证实出血原因为气管无名动脉瘘,予以压迫填塞后再次造影见头臂干血流通
期刊
目的探讨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共12例脊索样胶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9岁)。患者多以视力下降或头痛起病。影像学提示病变均位于鞍上第三脑室区,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均显示有异常强化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
目的探究骶神经磁刺激(S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徐州市康复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57例PN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膀胱功能训练、觉醒训练和生活与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基于以上方法增加SMS对PNE患儿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通过遗尿程度(正常、轻度、中度、重
目的探讨溶血尿毒综合征合并IgA肾病患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2例溶血尿毒综合征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穿刺标本的病理组织形态(光镜、免疫荧光、透射电镜)、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损害三联征伴血尿、蛋白尿,抗H因子抗体阳性。病理形态同时具备溶血尿毒综合征肾损伤和Ig
目的探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平均39.6岁(27~54岁);左足5例,右足7例。术中应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固定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及跖跗关节不稳,若合并其他跖跗关节损伤则同时行背侧切口复位固定。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记录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骨及软组织小圆细胞肉瘤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不同检测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72例原发于骨及软组织的小圆细胞肉瘤,对其病理形态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13例疑难病例行二代测序检测。结果本组病例年龄分布在4~55岁,以男性为主,其中尤文肉瘤及小细胞骨肉瘤好发于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