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邢台县北小庄乡中心学校 河北 邢台 054000)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纵观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令人深思:作文内容出现一是“假”,学生写作时说假话,写假文,“习作是一套,内心是一套。”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二是“大”,学生习作内容吃大,语言成人化,缺乏童心童趣;三是“空”,即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四是“抄袭”,不愿动脑,为了应付上交作业从一些相关的作文书籍、参考资料上抄别人的习作,改头换尾。那么,如何改变学生习作现状,最终达到使学生“乐于习作、学会习作、善于习作”,用'我手写我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的目的呢?
1. 注重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对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习作的动力。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培养起来,就会注意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就会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习作。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做法。
1.1 通过观察,培养兴趣。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1)根据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好胜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使学生乐于观察,培养习作兴趣。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名男同学围着校园的地雷花捉蜗牛,我很奇怪。课下找到几名学生了解情况,他们有的说:“捉蜗牛是想观察蜗牛是怎样爬行的。”有的说:“捉到蜗牛后把它放到花盆里,蜗牛就会爬上花叶,然后静静地呆着。”……知道这些情况后,我想,学生对蜗牛这样感兴趣,何不因势利导,让他们认真地去观察,了解蜗牛的有关知识呢?于是我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去观察蜗牛是如何爬行的和蜗牛的生活习性。。这个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天,我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班中进行交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七嘴八舌,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一股脑地说了出来。接着,我让学生自命题目进行习作练习,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2)及时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现象、话题作为练笔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熟悉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我要求自己抓住写作契机,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每次遇到偶发事件,我就“计上心来”,不失时机地、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观察、练笔,力争使学生写出一篇篇真实、自然、朴实、清新的文章。
有一次我的墨水盖儿拧不开了。上课了,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我灵机一动,有了想法。等同学们都安静下来,我说:“同学们,老师课下没顾上打墨水,我先打点墨水可以吗?”然后我使劲拧了几下瓶盖,拧不开。这时几个男同学主动上来帮我拧,第一个没拧开,第二个接着来,还没拧开,第三个接着又拧。这时,全班同学都认真地看着,从表情上也能看出他们心里也在着急,直到第四个同学才把盖儿拧开了。我让同学们说说刚才这几个同学的动作、表情,当时自己在想什么,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大家纷纷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然后我让学生把这件事记述下来。批阅时我发现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叙述准确,条理清楚,不仅有的写,并写出了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成功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换来的。
1.2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初学写作的小学生,看到一个习作题目后总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笔,不知该写什么,因为他们的感性材料的积累还很贫乏,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
(2)从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入手诱发兴趣。 对于传统简单的命题作文,学生往往感到缺乏材料,无话可说,对于教师呆板的指导,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内在需求,提供作文素材,在指导写《记一次有趣的游戏》时我们便组织学生到操场,让他们自由组合做喜欢的游戏,如跳绳比赛、丢手绢、画鼻子、老鹰捉小鸡、贴人儿、击鼓传花等,以游戏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敏锐的想象力,以游戏的兴趣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
做游戏前,我们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注意观察游戏的经过是怎样的,大家都有什么动作、表情如何……
由于我把游戏引入课堂,同学们积极性异常高涨,写作时能言之有物,真情实感流露于字里行间。在写《画鼻子》这篇作文时,就把当时画鼻子同学的动作以及自己的心情及周围同学的反映都真实生动地反映出来。如“某某被蒙上眼睛了,开始往前走。呀!不好,只见他伸着两只胳膊慢慢向脸盆走去了,我心里很担心,真怕他给脸盆画个鼻子,多让男生没面子呀……”“——比赛结束了,大头娃娃的鼻子画哪儿的都有,有画脸外的,有画耳朵上的,有画腮帮子上的,我们都大笑起来,'画鼻子'游戏可真好玩!”......
(3)大胆想象,自由表达、激发兴趣。 兴趣还有赖于“不拘形式”的题材变化,如果只单调地训练“写实”类的习作,久而久之,会弱化兴趣的增长。跨越时空、遨游在神奇世界里的想象对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变化。三年级的学生,正是思维比较活跃、自由表达的时候,在文体上也没有具体的束缚,只要是学生通过想象后的话,都是很珍贵的。只要学生有创意,就应该极力鼓励。比如:在三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成语故事,我们就引导学生联系原故事,在故事的具体情节、含义等方面作一些修改,手法上加以修饰,让学生编写新故事。这样,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一下子大了不少,也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们就根据不同的成语自由新编成语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如:新编《揠苗助长》故事给我们讲述了农民把大部分等待的时间放在了除草、施肥上,来年他还得了一个“新型农民”的称号,还把这个故事命名为《吃一堑 长一智》,真是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纵观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令人深思:作文内容出现一是“假”,学生写作时说假话,写假文,“习作是一套,内心是一套。”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二是“大”,学生习作内容吃大,语言成人化,缺乏童心童趣;三是“空”,即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四是“抄袭”,不愿动脑,为了应付上交作业从一些相关的作文书籍、参考资料上抄别人的习作,改头换尾。那么,如何改变学生习作现状,最终达到使学生“乐于习作、学会习作、善于习作”,用'我手写我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的目的呢?
1. 注重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对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习作的动力。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培养起来,就会注意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就会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习作。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做法。
1.1 通过观察,培养兴趣。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1)根据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好胜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使学生乐于观察,培养习作兴趣。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名男同学围着校园的地雷花捉蜗牛,我很奇怪。课下找到几名学生了解情况,他们有的说:“捉蜗牛是想观察蜗牛是怎样爬行的。”有的说:“捉到蜗牛后把它放到花盆里,蜗牛就会爬上花叶,然后静静地呆着。”……知道这些情况后,我想,学生对蜗牛这样感兴趣,何不因势利导,让他们认真地去观察,了解蜗牛的有关知识呢?于是我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去观察蜗牛是如何爬行的和蜗牛的生活习性。。这个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天,我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班中进行交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七嘴八舌,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一股脑地说了出来。接着,我让学生自命题目进行习作练习,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2)及时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现象、话题作为练笔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熟悉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我要求自己抓住写作契机,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每次遇到偶发事件,我就“计上心来”,不失时机地、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观察、练笔,力争使学生写出一篇篇真实、自然、朴实、清新的文章。
有一次我的墨水盖儿拧不开了。上课了,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我灵机一动,有了想法。等同学们都安静下来,我说:“同学们,老师课下没顾上打墨水,我先打点墨水可以吗?”然后我使劲拧了几下瓶盖,拧不开。这时几个男同学主动上来帮我拧,第一个没拧开,第二个接着来,还没拧开,第三个接着又拧。这时,全班同学都认真地看着,从表情上也能看出他们心里也在着急,直到第四个同学才把盖儿拧开了。我让同学们说说刚才这几个同学的动作、表情,当时自己在想什么,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大家纷纷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然后我让学生把这件事记述下来。批阅时我发现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叙述准确,条理清楚,不仅有的写,并写出了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成功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换来的。
1.2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初学写作的小学生,看到一个习作题目后总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笔,不知该写什么,因为他们的感性材料的积累还很贫乏,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
(2)从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入手诱发兴趣。 对于传统简单的命题作文,学生往往感到缺乏材料,无话可说,对于教师呆板的指导,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内在需求,提供作文素材,在指导写《记一次有趣的游戏》时我们便组织学生到操场,让他们自由组合做喜欢的游戏,如跳绳比赛、丢手绢、画鼻子、老鹰捉小鸡、贴人儿、击鼓传花等,以游戏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敏锐的想象力,以游戏的兴趣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
做游戏前,我们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注意观察游戏的经过是怎样的,大家都有什么动作、表情如何……
由于我把游戏引入课堂,同学们积极性异常高涨,写作时能言之有物,真情实感流露于字里行间。在写《画鼻子》这篇作文时,就把当时画鼻子同学的动作以及自己的心情及周围同学的反映都真实生动地反映出来。如“某某被蒙上眼睛了,开始往前走。呀!不好,只见他伸着两只胳膊慢慢向脸盆走去了,我心里很担心,真怕他给脸盆画个鼻子,多让男生没面子呀……”“——比赛结束了,大头娃娃的鼻子画哪儿的都有,有画脸外的,有画耳朵上的,有画腮帮子上的,我们都大笑起来,'画鼻子'游戏可真好玩!”......
(3)大胆想象,自由表达、激发兴趣。 兴趣还有赖于“不拘形式”的题材变化,如果只单调地训练“写实”类的习作,久而久之,会弱化兴趣的增长。跨越时空、遨游在神奇世界里的想象对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变化。三年级的学生,正是思维比较活跃、自由表达的时候,在文体上也没有具体的束缚,只要是学生通过想象后的话,都是很珍贵的。只要学生有创意,就应该极力鼓励。比如:在三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成语故事,我们就引导学生联系原故事,在故事的具体情节、含义等方面作一些修改,手法上加以修饰,让学生编写新故事。这样,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一下子大了不少,也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们就根据不同的成语自由新编成语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如:新编《揠苗助长》故事给我们讲述了农民把大部分等待的时间放在了除草、施肥上,来年他还得了一个“新型农民”的称号,还把这个故事命名为《吃一堑 长一智》,真是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