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大学校园,大学生宿舍集中垃圾堆放处理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在学校这一封闭环境内寻求一种垃圾处理的有效行为系统以改善周围的环境,调研从垃圾异味的各项影响因素出发,采用客观调查和主观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垃圾回收制度、人员行为、垃圾类别、垃圾设施等因素对垃圾异味的影响程度,为减少垃圾异味提供依据。最后提出一种新型垃圾桶方案以期通过垃圾设施的改善使垃圾异味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垃圾异味,垃圾回收,人员行为,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TH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2-0000-01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除臭是保证空气品质的重要内容。垃圾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异味源,各建筑也依据其具体的功能及形式积极寻求处理异味的有效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人口密度大、使用者作息时间规律的宿舍等地,垃圾的回收处理方式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此产生的垃圾堆积、垃圾异味严重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不容小觑。
在调研过程中却发现,垃圾桶放置位置主要有宿舍楼门口空地集中堆积、宿舍楼层分层放置和宿舍底楼楼梯间放置。据了解,各宿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垃圾异味的问题,但学校并没有对相关给予足够的重视。调研主要以重庆大学A、B两个校区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宿舍楼的垃圾桶的摆放形式、数量、摆放位置、清运频率等进行客观调查。同时针对重庆大学采取网上问卷形式对相应高校学生进行主观调查。
1、数据分析
1.1 客观调查数据
1.1.1 重庆大学垃圾分布情况
根据客观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大学A区的一舍到八舍、ABC舍和B区一舍的垃圾筒都是在宿舍里内部,而其余其他宿舍的垃圾筒都处于寝室楼以外。对于A区一二三四五八舍以及B区一舍采取的是每层设置垃圾桶,而其余宿舍内部均是在一层出口处设置多个垃圾箱。室外垃圾箱的分布比较集中,一般采取在宿舍楼出口不远处设置多个垃圾箱。除B区十二舍以外,其余室外垃圾箱设置在宽敞场地,而十二舍在临近出口附近密集摆放若干垃圾桶。
1.1.2 垃圾桶数量
在重庆大学A区一二三四五八舍以及B区一舍垃圾桶分布处,由于采用的是楼层均布的方式,每层1到2个,而楼层的通风效果差,但是垃圾异味明显。一舍用于收集集中垃圾的垃圾桶位于一层洗衣房,湿度较大且空气不流通,造成异味尤为明显;而B区十二舍是垃圾异味最明显的,由于宿舍人数多,垃圾桶数量为5个,数量相对较少,垃圾桶设置场地比较局促,可以看到垃圾箱溢满,垃圾箱周围也分布为数较多的垃圾袋,垃圾箱盖长时间处于常开状态。其他宿舍由于垃圾箱数量足够及通风状况良好,异味并不明显。
1.1.3 垃圾桶附近风场情况
从数据显示,重庆大学A区一舍到八舍以及B区1舍室内空气流动速度较低,通风状况恶劣,根据主观判断可以明显感到大部分宿舍的异味明显。对于其他室外垃圾设施,空气流速较高,可以形成良好的通风状况。而B区12舍由于场地局促且由于当地风向和建筑遮挡,空气流速明显低于其他室外空气流速。可以看出空气流速对于异味的流动是相一致的。
1.1.4 垃圾产生时间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选择在早上扔垃圾,较少的人选择在中午和晚上扔垃圾。现在学生的作息,一般是早上出门,这个时候也会顺手带上垃圾;而中午和晚上这个时间段都是回寝室的人较多,所以很少有人专程再下楼扔一次垃圾。
1.1.5 扔垃圾频率
根据问卷调研结果,小型垃圾桶的容积为14L进行计算,500人女生宿舍平均垃圾日产量最高可达8-10桶。500人男生寝室平均垃圾日产量最高可达4-5桶。
1.1.6 垃圾清运频率
通过走访调查,一般宿舍楼的清运频率为1~2次每天,固定在早上10点和下午4点由清洁车进行垃圾运输。这与早晨8点左右的扔垃圾高峰时间段相适应。
1.2 主观感受调查
1.2.1 扔垃圾的习惯
从问卷结果上看,对于是否选择封闭易腐败有异味的垃圾,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单独打包密封后再丢弃的习惯。为从源头处理异味的一个方法,绝大部分同学虽然觉察到垃圾集中堆放时严重的异味问题,但单独处理异味垃圾较为麻烦,而表现出不愿意去实施的态度。
1.2.2 期望垃圾桶摆放位置
對于垃圾桶的位置,大部分人都希望摆放在每层的楼梯间,一方面方便将产生的垃圾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集中堆放的异味感。据实际的调研观察,的确大部分寝室居住人员都会将自己的一部分生活垃圾先暂时放在自己的寝室门口。
2.结论与讨论
2.1 整改措施的探讨
大学校园垃圾异味的改善能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本项目充分了解了重庆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垃圾处理现状和对垃圾异味的态度,得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垃圾处理知识宣传
(1)事先密封垃圾袋。
对于有异味的垃圾,可以事先讲垃圾袋口封好,再扔到垃圾桶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因为暴露在外面所散发的异味。
(2)均匀选择扔垃圾时间。
由于大多数人选择早上扔垃圾,这样势必会让一天当中垃圾堆放满的情况提前发生,如果可以选择在中午和晚上扔垃圾则会减缓垃圾堆放的速度,从而异味也会迟些产生。
(3)增加扔垃圾的頻率,减少每次扔垃圾的量。
可以选择在还比较少量的时候扔掉,这样就既可以增大频率,又不会增大清运负担。
(二)改善垃圾处理设施
(1)改变垃圾分布地点,形成良好的通风状况。
本文建议将室内垃圾设施改换在室外开阔场地集中分布或分散布置在各楼层通风较好处,以期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使垃圾异味尽快分散,营造舒适良好的宿舍环境。
(2)综合考量宿舍人数和性别改变垃圾桶的数量
可以在男生宿舍和人数较少的女生宿舍(多为大四女生宿舍)减少1到2个垃圾桶数量,在人数较多的女生宿舍(一般为大三女生宿舍)多设置2到3个垃圾桶。
(3)改进垃圾桶的开启形式
应尽可能采用脚踏开启式垃圾桶。且应避免由垃圾桶洁净度不佳带来的垃圾不入桶及垃圾桶本身异味散发严重的问题。
(三)健全校园垃圾回收处理模式
应当在宿舍、教学楼、食堂等易产生垃圾异味恶劣影响的学校内公共建筑之间建立良性的垃圾清运和管理体制。
(1)合理制定垃圾清运时间和清运频率
根据数据显示500人男生宿舍的清运频率至少需要达到2次/天,500人女生宿舍的清运频率至少需要达到3次/天。且在垃圾产生较多的时间段适当增加回收次数。
(2)建立监督和奖励机制
合理回收垃圾并将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对垃圾处理表现优秀的宿舍楼进行奖励。
(3)垃圾桶位置的优化
首先,建筑在设计之初将垃圾处理作为建筑及周围区域应该承担的功能;其次,应当考虑垃圾桶的摆放位置避开湿度大、空气不流通、人员密集的进出口等地。
2.2 结论
本文就垃圾异味的问题在几所大学进行了调研,并重点在重庆大学A、B区进行实地调查。本文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从垃圾堆放本身情况和人的行为习惯以及垃圾桶的改造等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垃圾桶周围的环境。本文对垃圾堆放地点周围异味提出的效应意见,理论上可以减轻垃圾堆放地周围的异味问题。
作者简介
王英琳,女,天津蓟县人,(1996~)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刘昕悦,女,黑龙江哈尔滨人,(1995~)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李文婧,女,四川南充人,(1996~)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关键词]垃圾异味,垃圾回收,人员行为,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TH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2-0000-01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除臭是保证空气品质的重要内容。垃圾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异味源,各建筑也依据其具体的功能及形式积极寻求处理异味的有效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人口密度大、使用者作息时间规律的宿舍等地,垃圾的回收处理方式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此产生的垃圾堆积、垃圾异味严重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不容小觑。
在调研过程中却发现,垃圾桶放置位置主要有宿舍楼门口空地集中堆积、宿舍楼层分层放置和宿舍底楼楼梯间放置。据了解,各宿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垃圾异味的问题,但学校并没有对相关给予足够的重视。调研主要以重庆大学A、B两个校区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宿舍楼的垃圾桶的摆放形式、数量、摆放位置、清运频率等进行客观调查。同时针对重庆大学采取网上问卷形式对相应高校学生进行主观调查。
1、数据分析
1.1 客观调查数据
1.1.1 重庆大学垃圾分布情况
根据客观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大学A区的一舍到八舍、ABC舍和B区一舍的垃圾筒都是在宿舍里内部,而其余其他宿舍的垃圾筒都处于寝室楼以外。对于A区一二三四五八舍以及B区一舍采取的是每层设置垃圾桶,而其余宿舍内部均是在一层出口处设置多个垃圾箱。室外垃圾箱的分布比较集中,一般采取在宿舍楼出口不远处设置多个垃圾箱。除B区十二舍以外,其余室外垃圾箱设置在宽敞场地,而十二舍在临近出口附近密集摆放若干垃圾桶。
1.1.2 垃圾桶数量
在重庆大学A区一二三四五八舍以及B区一舍垃圾桶分布处,由于采用的是楼层均布的方式,每层1到2个,而楼层的通风效果差,但是垃圾异味明显。一舍用于收集集中垃圾的垃圾桶位于一层洗衣房,湿度较大且空气不流通,造成异味尤为明显;而B区十二舍是垃圾异味最明显的,由于宿舍人数多,垃圾桶数量为5个,数量相对较少,垃圾桶设置场地比较局促,可以看到垃圾箱溢满,垃圾箱周围也分布为数较多的垃圾袋,垃圾箱盖长时间处于常开状态。其他宿舍由于垃圾箱数量足够及通风状况良好,异味并不明显。
1.1.3 垃圾桶附近风场情况
从数据显示,重庆大学A区一舍到八舍以及B区1舍室内空气流动速度较低,通风状况恶劣,根据主观判断可以明显感到大部分宿舍的异味明显。对于其他室外垃圾设施,空气流速较高,可以形成良好的通风状况。而B区12舍由于场地局促且由于当地风向和建筑遮挡,空气流速明显低于其他室外空气流速。可以看出空气流速对于异味的流动是相一致的。
1.1.4 垃圾产生时间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选择在早上扔垃圾,较少的人选择在中午和晚上扔垃圾。现在学生的作息,一般是早上出门,这个时候也会顺手带上垃圾;而中午和晚上这个时间段都是回寝室的人较多,所以很少有人专程再下楼扔一次垃圾。
1.1.5 扔垃圾频率
根据问卷调研结果,小型垃圾桶的容积为14L进行计算,500人女生宿舍平均垃圾日产量最高可达8-10桶。500人男生寝室平均垃圾日产量最高可达4-5桶。
1.1.6 垃圾清运频率
通过走访调查,一般宿舍楼的清运频率为1~2次每天,固定在早上10点和下午4点由清洁车进行垃圾运输。这与早晨8点左右的扔垃圾高峰时间段相适应。
1.2 主观感受调查
1.2.1 扔垃圾的习惯
从问卷结果上看,对于是否选择封闭易腐败有异味的垃圾,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单独打包密封后再丢弃的习惯。为从源头处理异味的一个方法,绝大部分同学虽然觉察到垃圾集中堆放时严重的异味问题,但单独处理异味垃圾较为麻烦,而表现出不愿意去实施的态度。
1.2.2 期望垃圾桶摆放位置
對于垃圾桶的位置,大部分人都希望摆放在每层的楼梯间,一方面方便将产生的垃圾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集中堆放的异味感。据实际的调研观察,的确大部分寝室居住人员都会将自己的一部分生活垃圾先暂时放在自己的寝室门口。
2.结论与讨论
2.1 整改措施的探讨
大学校园垃圾异味的改善能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本项目充分了解了重庆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垃圾处理现状和对垃圾异味的态度,得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垃圾处理知识宣传
(1)事先密封垃圾袋。
对于有异味的垃圾,可以事先讲垃圾袋口封好,再扔到垃圾桶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因为暴露在外面所散发的异味。
(2)均匀选择扔垃圾时间。
由于大多数人选择早上扔垃圾,这样势必会让一天当中垃圾堆放满的情况提前发生,如果可以选择在中午和晚上扔垃圾则会减缓垃圾堆放的速度,从而异味也会迟些产生。
(3)增加扔垃圾的頻率,减少每次扔垃圾的量。
可以选择在还比较少量的时候扔掉,这样就既可以增大频率,又不会增大清运负担。
(二)改善垃圾处理设施
(1)改变垃圾分布地点,形成良好的通风状况。
本文建议将室内垃圾设施改换在室外开阔场地集中分布或分散布置在各楼层通风较好处,以期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使垃圾异味尽快分散,营造舒适良好的宿舍环境。
(2)综合考量宿舍人数和性别改变垃圾桶的数量
可以在男生宿舍和人数较少的女生宿舍(多为大四女生宿舍)减少1到2个垃圾桶数量,在人数较多的女生宿舍(一般为大三女生宿舍)多设置2到3个垃圾桶。
(3)改进垃圾桶的开启形式
应尽可能采用脚踏开启式垃圾桶。且应避免由垃圾桶洁净度不佳带来的垃圾不入桶及垃圾桶本身异味散发严重的问题。
(三)健全校园垃圾回收处理模式
应当在宿舍、教学楼、食堂等易产生垃圾异味恶劣影响的学校内公共建筑之间建立良性的垃圾清运和管理体制。
(1)合理制定垃圾清运时间和清运频率
根据数据显示500人男生宿舍的清运频率至少需要达到2次/天,500人女生宿舍的清运频率至少需要达到3次/天。且在垃圾产生较多的时间段适当增加回收次数。
(2)建立监督和奖励机制
合理回收垃圾并将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对垃圾处理表现优秀的宿舍楼进行奖励。
(3)垃圾桶位置的优化
首先,建筑在设计之初将垃圾处理作为建筑及周围区域应该承担的功能;其次,应当考虑垃圾桶的摆放位置避开湿度大、空气不流通、人员密集的进出口等地。
2.2 结论
本文就垃圾异味的问题在几所大学进行了调研,并重点在重庆大学A、B区进行实地调查。本文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从垃圾堆放本身情况和人的行为习惯以及垃圾桶的改造等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垃圾桶周围的环境。本文对垃圾堆放地点周围异味提出的效应意见,理论上可以减轻垃圾堆放地周围的异味问题。
作者简介
王英琳,女,天津蓟县人,(1996~)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刘昕悦,女,黑龙江哈尔滨人,(1995~)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李文婧,女,四川南充人,(1996~)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