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必要且重要的环节。可是备好课不单纯取决于你的认真态度,不能自认为地充分备课了,就能把握好课堂教学了。记得刚刚踏入教学岗位的我,即使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地准备研究,可是教学效果仍然达不到预期。我想即使我的态度是认真的,可是我却没有做到有效备课。经过不断的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反复验证中,我找到了原因,我在备课的一环节就没做到位,那就是读懂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将教材读懂、读透,才能为后面的备课环节打好坚实的基础,为课堂教学提供殷实可靠的依据。所以我在这里要强调的不是读教材而是讀懂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读懂教材是每一位老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只有读懂教材,才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才可以充分地备好每一节课,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读懂教材,需要教师用整体联系的观点
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是数学这门学科的显著特点,各个知识点紧密联系,甚至环环相扣。我们在研读教材时,首先要站在高处进行整体解读,既要读单册书单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更要读多册书上与同一知识内容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为了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提升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效率,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掌握到数学的整个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了解各个知识体系,带着整体联系的观点去研读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研读时我们必须要有思考,每个知识在不同的阶段要达到的什么教学目标,要用什么教学方法,设计什么教学活动来达到这个目标,同时还要明确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样整体读了,整体思考了,也就读懂了。
二、读懂教材,需要教师持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应用的北师大版本的教材内容的设置与编排无不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我们更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这些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质数、合数》这一内容,教材里安排的是找出1-20各数的因数,并找出规律。如果我们直接把教材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机械地数字教学,能有多少学生有兴趣学习,又有多少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可想而知。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提倡让学生主动地学。如何让学生能主动地学呢?这关系到是否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带着这个理念去读教材,读懂后再来将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如果将这20个数字设计到可操作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会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也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读懂教材,需要教师有质疑好问的态度
当读教材时,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一些问题。读中问,问中思,教材呈现了什么,我怎样理解,教材的编排是否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情,如何挖掘教材提供的素材的价值、教材这样选材的出发点、意义和实践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思考和质疑。
例如《倍数与因数》这一内容,拿到教材我首先会问什么是倍数和因数?教材是怎样引出的?教材为什么这样引出?作为老师,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如何引导孩子理解?怎样帮助孩子认识小数的倍数和因数?只有把教材读懂了,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处理课堂上随时生成的问题,并能驾驭自如。此外,我们还要将自己学生的学情考虑进去,根据自己的学生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创造。做到以质疑好问的态度读教材,秉持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用教材。
四、读懂教材,需要教师抓住数学的本质
数学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研究数、形以及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模式的科学。正如课标中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我们数学老师在备每一学段、每一天、每一节课时,都要读懂教材,弄清楚这节数学课的本质。上课时要讲的是什么,要向学生分享什么样的数学方法,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哪些规律和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五、读懂教材,需要教师读懂每一个内容
读懂问题情境,这个情境引发的是什么数学问题,带来的是什么新的数学知识。读懂每一道习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梯度。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呈现,可不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所创新,如何设计才能更贴切新课程理念,更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教材这样的体现是要提醒什么,要如何向生传达,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只有读懂了这些内容,我们才不会上无准备的课。
近年逐渐更换成的北师大版本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情境图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大多数教材是卡通、漫画、图片、表格和短文本。它满足了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但同时也给教师更多的学习材料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科书中的每一幅画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和目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彻底阅读它。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踏入从教生涯的第一天,我就深知备课的重要性,更知道备课的第一步是读教材,但经过四年来的不断研究实践,我才明白读懂教材才是教师备一堂好课的基础。读未必懂,沈仲是一位特殊的教师,曾说过:“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这也是许多教育专家和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略的阅读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读教材时,我们应把心沉下来,走进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只有通过阅读课本,我们才能理解教材。只有掌握教材,才能活用教材。只有灵活运用教材,才能有效地备课,实现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将教材读懂、读透,才能为后面的备课环节打好坚实的基础,为课堂教学提供殷实可靠的依据。所以我在这里要强调的不是读教材而是讀懂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读懂教材是每一位老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只有读懂教材,才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才可以充分地备好每一节课,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读懂教材,需要教师用整体联系的观点
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是数学这门学科的显著特点,各个知识点紧密联系,甚至环环相扣。我们在研读教材时,首先要站在高处进行整体解读,既要读单册书单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更要读多册书上与同一知识内容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为了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提升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效率,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掌握到数学的整个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了解各个知识体系,带着整体联系的观点去研读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研读时我们必须要有思考,每个知识在不同的阶段要达到的什么教学目标,要用什么教学方法,设计什么教学活动来达到这个目标,同时还要明确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样整体读了,整体思考了,也就读懂了。
二、读懂教材,需要教师持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应用的北师大版本的教材内容的设置与编排无不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我们更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这些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质数、合数》这一内容,教材里安排的是找出1-20各数的因数,并找出规律。如果我们直接把教材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机械地数字教学,能有多少学生有兴趣学习,又有多少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可想而知。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提倡让学生主动地学。如何让学生能主动地学呢?这关系到是否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带着这个理念去读教材,读懂后再来将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如果将这20个数字设计到可操作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会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也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读懂教材,需要教师有质疑好问的态度
当读教材时,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一些问题。读中问,问中思,教材呈现了什么,我怎样理解,教材的编排是否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情,如何挖掘教材提供的素材的价值、教材这样选材的出发点、意义和实践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思考和质疑。
例如《倍数与因数》这一内容,拿到教材我首先会问什么是倍数和因数?教材是怎样引出的?教材为什么这样引出?作为老师,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如何引导孩子理解?怎样帮助孩子认识小数的倍数和因数?只有把教材读懂了,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处理课堂上随时生成的问题,并能驾驭自如。此外,我们还要将自己学生的学情考虑进去,根据自己的学生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创造。做到以质疑好问的态度读教材,秉持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用教材。
四、读懂教材,需要教师抓住数学的本质
数学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研究数、形以及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模式的科学。正如课标中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我们数学老师在备每一学段、每一天、每一节课时,都要读懂教材,弄清楚这节数学课的本质。上课时要讲的是什么,要向学生分享什么样的数学方法,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哪些规律和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五、读懂教材,需要教师读懂每一个内容
读懂问题情境,这个情境引发的是什么数学问题,带来的是什么新的数学知识。读懂每一道习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梯度。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呈现,可不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所创新,如何设计才能更贴切新课程理念,更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教材这样的体现是要提醒什么,要如何向生传达,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只有读懂了这些内容,我们才不会上无准备的课。
近年逐渐更换成的北师大版本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情境图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大多数教材是卡通、漫画、图片、表格和短文本。它满足了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但同时也给教师更多的学习材料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科书中的每一幅画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和目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彻底阅读它。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踏入从教生涯的第一天,我就深知备课的重要性,更知道备课的第一步是读教材,但经过四年来的不断研究实践,我才明白读懂教材才是教师备一堂好课的基础。读未必懂,沈仲是一位特殊的教师,曾说过:“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这也是许多教育专家和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略的阅读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读教材时,我们应把心沉下来,走进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只有通过阅读课本,我们才能理解教材。只有掌握教材,才能活用教材。只有灵活运用教材,才能有效地备课,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