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67条第1款,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负有协助调查取证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即构成妨碍举证.由于协助调查取证义务相当广泛,既包括诉讼中的提交或协助义务,也包括诉前在预计存在举证必要时形成或保存重要证据手段的义务,因此举证妨碍的适用范围亦相当广泛.然而,我国的举证妨碍规范存在重大疏漏,不仅未将过失或不作为的妨碍形态以及不可移动的证据标的物纳入其中,而且有关举证妨碍后果的规定亦不尽统一.在澄清举证妨碍的规范思想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第三人协助调查取证义务的适用范围,对于明确妨碍举证与妨害诉讼的关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67条第1款,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负有协助调查取证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即构成妨碍举证.由于协助调查取证义务相当广泛,既包括诉讼中的提交或协助义务,也包括诉前在预计存在举证必要时形成或保存重要证据手段的义务,因此举证妨碍的适用范围亦相当广泛.然而,我国的举证妨碍规范存在重大疏漏,不仅未将过失或不作为的妨碍形态以及不可移动的证据标的物纳入其中,而且有关举证妨碍后果的规定亦不尽统一.在澄清举证妨碍的规范思想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第三人协助调查取证义务的适用范围,对于明确妨碍举证与妨害诉讼的关系亦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大重要经验.1942年毛泽东为中央学习组详细讲解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一重大课题,系统地回答了研究党史的重大目的和方法,对党的领导干部学习、研究党史,从党的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解决革命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①今天研读该文献对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导我
从杜鲁门政府开始,冷战时期的美国各届政府为了争取意识形态的胜利,对外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宣传活动.其中,“特洛伊计划”是美国政府诉诸社会科学家进行冷战宣传的一次重要尝试.在这次颇具影响力的项目研究计划中,美国政府与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合流”,共同展开对外心理宣传政策的研究,并促成了心理战略委员会和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的建立,为美国以后的对外心理宣传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经验.“特洛伊计划”也成为美国冷战时期对外心理宣传战略的典型案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程更显朝气蓬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谱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以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推动历史车轮浩荡前行.
郭熙(约1000—1080年),字淳夫,今河南孟县人,北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其出身平民,于绘画自学成才,初法李成,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画艺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宣和画谱》赞道:“至摅发胸臆,则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郭熙奉诏进入宫廷画院,深受神宗恩宠,史书记载宫廷内“一殿专皆熙作”,且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论.
2020年1月20日,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旧址参观调研,对西南联大师生在抗战期间教书救国、读书报国,在艰苦条件下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光荣历史进行了高度评价,也为我们做好西南联大精神的价值传承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监察法》与《监察条例》通过“类型化+抽象化”的方式界定了职务违法,通过“类型化+具体化”的方式界定了职务犯罪,二者共同构成了违法所得中的“违法”,并实现了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认定标准从“身份”向“公权力”的转变.违法所得中的“所得”,共有三种类型:第一,原物型违法所得.其认定关键在于,通过判断行为人所指向的目的 财物——财物、孳息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来类型化地判断孳息的不同定位.第二,转化型违法所得.其认定难点在于循环的转化型违法所得,可以通过转化违法所得的行为性质以及排除违法所得的投资收益两个判断层次来合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对外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彰显了大国大党的气度风范,日益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
反思现已发现和纠正的冤假错案,虚假印证是导致事实认定偏离客观真相的重要原因.作为印证证明方法的内在风险源,虚假印证在司法实践中有诸多表现形式.理性分析虚假印证与冤假错案的关联,可以诊断刑事程序存在的深层问题,包括侦查取证缺乏必要的框架指引,非法取证方法难以有效规制,证据审查和质证程序易于虚化,以及排除合理怀疑的理解适用存在偏差等方面.基于基础融贯论的真理理论,有必要推动刑事程序改革创新,构建非法取证风险的程序隔离机制,完善审前程序的证据收集与审查规则,健全庭审程序的证据风险识别与解决机制.
在国际仲裁领域,越权无效原则被广泛提及但却多有误解.对越权无效原则的考察,应区分实体与程序两个维度.就实体维度而言,试图精确界定“越权”是徒劳的,是否构成“越权”须根据个案具体分析.为防止个案中对“越权”的恣意判断,应遵循有限性、严格性、客观性的认定标准.在程序方面,由于外部法律体系的差异,不同的仲裁类型在由谁判断“越权”、“越权”有何后果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脉络.商事仲裁解决私法争端,越权裁决须经有权法院审查决定是否予以撤销.投资仲裁处理公法性争端,以拓展当事方异议空间、强化裁决审查机制为改革方向.
欧盟法院为认定“向公众传播行为”而提出的“新公众标准”是误读《伯尔尼公约》和《伯尔尼公约指南》的结果,虽经欧盟法院的限缩性解释,也与国际条约不符.根据“新公众标准”为“深层链接”定性的做法,混淆了对传播权的保护和对技术措施的保护,也混淆了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界限.我国不应移植和参考“新公众标准”,而应以相关行为是否产生了新的“传播源”为标准,对各类传播行为做出精准的判断,特别是正确认定提供“深层链接”行为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