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地理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教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使学生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影响学生进一步获得新知识,但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因材施教。
【关键词】 中学地理 教学 因材施教
一、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记忆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记忆并能清晰准确地回忆再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过于集中且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编歌诀或顺口溜。地理歌诀概括性强、朗朗上口,可让学生轻松地记忆住大量的地理知识。例如,中国34个行政区编成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海内重台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饮(阴)喝(贺)八(巴)缸(冈)。又如二十四节气歌等。(2)给予材料特殊意义。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轨道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成灰烬。(3)加强横向联系。地理学科文理兼容,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强。教学中广泛引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记忆上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喀斯特地貌的学习中,学生常有以下疑问:CaCO3(石灰岩)微溶于水,为什么会产生大面积的溶蚀作用?针对这个疑问,若不引入化学知识很难讲清楚。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中,CaCO3并不直接溶于水,而是水中先溶解一定量的CO2,形成这种呈酸性的碳酸溶液。CaCO3可以溶解在这种酸性溶液中。CO2在水中溶解越多,酸性越强,对CaCO3的溶解能力越强。
二、抽象性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规律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教师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
抽象性难点的化解方法有:(1)例证法。高中地理讲“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富含哲理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举例子的办法让学生明白其内涵。建国以来以来,科学工作者开始了整治山东低湿地的研究。他们“因洼制宜”,借鉴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模式,采用鱼塘一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植物等,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主体开发,综合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2)实验法。演示实验可化平面为立体、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例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区别,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用课本当教具,让学生把书本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课本两侧,分别使课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对折,请学生观察课本一端中心和两翼书页的构成,学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构造的能力。(3)联系法。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解释;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4)比喻法。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例如,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比喻为自西向东下楼梯;将地球内部三个一级圈层比喻为一个半生不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等。这些比喻都能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功效。
三、综合性强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因涉及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较多,而且因果关系、主次地位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故而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
例如有关气候类型的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气候类型分布规律若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若按海陆位置又可分为大陆东岸、西岸和中部,以及靠近大陆东、西两岸的岛屿和大洋中部的岛屿。气候因素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等。各知识要点的主从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大气环流是一地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所谓“地高天寒”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是难以掌握的。
四、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运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难度,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如讲完“日界线”后,学生很难理解和运用日界线的计算方法,若不解决这一难点,学生就会失去信心,考试中就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如这时教师巧编故事,效果就大不一样。说有一只前进中的轮船上,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姐姐的生日是6月1日,妹妹的生日是5月31日,试问她们出生在什么地区,为什么?故事一讲完,学生兴趣马上来了,通过这一故事的讲解,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 教学有法,但亦无定法。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因材施教。选择难点教学方法总的原则是直观、形象、灵活和富有启发意义。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自主地解决教学难点这一学习上的障碍。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
【关键词】 中学地理 教学 因材施教
一、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记忆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记忆并能清晰准确地回忆再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过于集中且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编歌诀或顺口溜。地理歌诀概括性强、朗朗上口,可让学生轻松地记忆住大量的地理知识。例如,中国34个行政区编成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海内重台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饮(阴)喝(贺)八(巴)缸(冈)。又如二十四节气歌等。(2)给予材料特殊意义。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轨道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成灰烬。(3)加强横向联系。地理学科文理兼容,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强。教学中广泛引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记忆上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喀斯特地貌的学习中,学生常有以下疑问:CaCO3(石灰岩)微溶于水,为什么会产生大面积的溶蚀作用?针对这个疑问,若不引入化学知识很难讲清楚。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中,CaCO3并不直接溶于水,而是水中先溶解一定量的CO2,形成这种呈酸性的碳酸溶液。CaCO3可以溶解在这种酸性溶液中。CO2在水中溶解越多,酸性越强,对CaCO3的溶解能力越强。
二、抽象性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规律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教师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
抽象性难点的化解方法有:(1)例证法。高中地理讲“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富含哲理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举例子的办法让学生明白其内涵。建国以来以来,科学工作者开始了整治山东低湿地的研究。他们“因洼制宜”,借鉴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模式,采用鱼塘一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植物等,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主体开发,综合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2)实验法。演示实验可化平面为立体、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例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区别,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用课本当教具,让学生把书本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课本两侧,分别使课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对折,请学生观察课本一端中心和两翼书页的构成,学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构造的能力。(3)联系法。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解释;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4)比喻法。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例如,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比喻为自西向东下楼梯;将地球内部三个一级圈层比喻为一个半生不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等。这些比喻都能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功效。
三、综合性强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因涉及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较多,而且因果关系、主次地位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故而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
例如有关气候类型的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气候类型分布规律若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若按海陆位置又可分为大陆东岸、西岸和中部,以及靠近大陆东、西两岸的岛屿和大洋中部的岛屿。气候因素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等。各知识要点的主从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大气环流是一地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所谓“地高天寒”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是难以掌握的。
四、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运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难度,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如讲完“日界线”后,学生很难理解和运用日界线的计算方法,若不解决这一难点,学生就会失去信心,考试中就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如这时教师巧编故事,效果就大不一样。说有一只前进中的轮船上,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姐姐的生日是6月1日,妹妹的生日是5月31日,试问她们出生在什么地区,为什么?故事一讲完,学生兴趣马上来了,通过这一故事的讲解,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 教学有法,但亦无定法。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因材施教。选择难点教学方法总的原则是直观、形象、灵活和富有启发意义。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自主地解决教学难点这一学习上的障碍。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