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块自由耕种的土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语文教学一直是“戴着镣铐跳舞”,在以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探讨中,很多人对语文教学提出异议。的确,语文学科在传承民族文化,在提高国民的素养、重建民族性格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单薄,正如汉服逐渐让位于西装牛仔服一样。学生谈论更多的是好莱坞大片,是网络,是韩剧,而《论语》、《诗经》及其他传统名著却不为学生知晓。
  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我们民族不仅有很多优秀的名篇佳作,更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基于如此好的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职语文课堂的天空会更蔚蓝。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恢复作品真面目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先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在把每一部分分成几个层次。每层里再分析句子,甚至字词乃至一个标点。语文教师就像拿手术刀的医生,把本来形体如一的文章一块块解剖给学生看。这样尽管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无法拼接出文章原本的美,更不用说受到美的感染。久而久之,学生面对文章,犹如屠夫面对案板上的肉,就丝毫不想它从前是怎样活泼的生命,只管麻木地分割。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的感觉肯定是乏味的。
  在教学中,我曾做过以下尝试:每讲解一篇文章,先让学生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让学生体味作者的丰富的感情,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朗读是深入文本的需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其实就是理解文章的过程。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感受文章的内容,从而理解文章中的主旨。
  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说的习惯。语言就是表达自我思想的工具,是与人交流信息的媒介,让学生读完禁不住产生说的欲望。有的说,敢于说,并且善于说,也是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的充分阅读,是说的基础,但是平时要养成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从文章的结构、文章的修辞、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的抒发等,从词句的选择与运用到主题的深度与广度,任选一角度出发,学生的话题打开了,教师便可以稳站讲台“排兵布阵”。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质疑、探究、反思,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就文章情节安排“人物内心独白”,可以就实际问题进行“课堂辩论”,也可以对情节比较集中的文章编排课本剧,融欣赏、表演、评论为一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仅参与了,而且有所收获。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喜欢,学生主动,教师何乐而不为?
  二、注重课文与现实的链接,实行“大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表达思想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语文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了解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实现多元对话,达到融会贯通的过程。有人提出了“大语文”的概念,社会也是语文,了解社会是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应以“立人”为本。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文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是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语文教育中排除了文学,语文就变成枯燥乏味的单纯的语言形式的“训练”,学习语文,必须是在接受内容情意的同时,掌握语文这个工具,那么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意的兴趣,即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才是语文学习内在的也是最有效、最长远的动机。上述爱因斯坦所说“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对美和道德的善的鲜明的辨识力”,其真理性即在于此。
  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实现多元对话,让学生了解杜甫对天下寒士的殷殷关切,感受舒婷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体味徐文长的不幸与悲哀……我在上这些课的同时,让学生将所学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为了分析他们性格的异同点,我让学生模拟现场,走进作品,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让他们爱之深,恨之切,悯其苦,悲其不幸。这样就构建了一个贯通古今的舞台。既让他们了解社会,又增长知识。
  培养一个合格的人,大写的人,是教育的目的。一个人个性的形成,人格的完善,离不开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训练。很难设想,一个心灵狭隘、情感枯竭的人,会是一个有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人。个性、人格、情趣,这些人性的因素,与文学审美的关系至为密切,而文学审美又需一定的现实情境,即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既给我们提供了挑战,又给我们提供了便捷了解社会的窗口。音像制品等多媒体冲击人们的视野,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加大了,人们经常忽视思考。文学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文学的目的,在学习文学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文学了解周围的事物也可以提升人、塑造人、净化心灵。我们相信,在情感的氛围、艺术的环境中,无论是语文学习中思想教育的目的,还是掌握工具的目的都更易于实现。
  三、加强课文教学与写作指导的联系,发挥经典课文的典范作用
  中职语文老师应当明确的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感受和运用,我认为在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很有必要。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色,确定写作指导的侧重点,如:在教学舒婷的《致橡树》时,为了让学生体味作者运用短诗句的作用,我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句子的仿写及运用。首先让学生摘出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可以在写作中借鉴的诗句,读一读,说说它可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再启发学生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看看可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有学生写了一首《致父母》,反映对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只注重言语上的教化,却不注意自身的行为,如打麻将等恶习。
  总之,在一次次生动的练习及引导中,学生创作出一个又一个优美的语句,体验当作家的成功感,不知不觉地减轻作文时的“头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
  四、创设现实情境,鼓励学生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创新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那种促使人们产生新颖、独特想法的思维。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重视创设谈话情境,追求和谐的谈话氛围,在这种情境中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的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这是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不加以限制,孔子鼓励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在一次阅读课中,我让学生分析《阿Q正传》中阿Q的人物形象。问:“你们喜欢小说里面的阿Q吗?”很多学生都摇头,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个学生提到阿Q精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可缺少,说他的性格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点。听到这样的答案,我像在课堂上发现了钻石,带头为他鼓起掌来,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鼓励了他的这种思维创新。
  总之,要教好中职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块自由耕种的土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探究问题的全过程,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学生较难理解,将微课、多媒体课件、模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逐个突破重要点,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减数分裂 微课资源 模型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是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的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遗传与进化的重点内容,而且是整个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之一[1]。它是继有丝分裂
摘 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因为教学模式、教师固有知识及教学理念、学生思维的定势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作者结合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实践,结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复习课,谈谈如何打破思维定势,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 中学历史 思维定势 单元复习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因为教学模式、教师固有知识及教学理念、学生思维的定势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育
摘 要: 导入生活,延伸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实施中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从生物学角度解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有效性探究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上,教师主要参考学生生活和思想进行设计,导入生活,延伸课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1]。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生
摘 要: 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修辞格的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英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考验。对偶和顶真是《内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种修辞格,本文总结了对偶、顶真两种修辞格的英译研究方法,认为《内经》修辞格英译尤其对偶及顶真英譯的广度与深度研究仍具有较大的空间和不容忽视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对偶 顶真 英译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
摘 要: 本文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任务就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精神为指导,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实用翻译》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角度讨论翻译课程建设问题,提出翻译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注重过程的教学模式,努力把传统的课堂转变为翻译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在讨论与互动中提高翻译能力和英语水平。  关键词: 英语实用翻译 精品课程 教学理念 教学模
学习动力,是指孩子参与学习过程的学习动机,包括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它对孩子的学习有激励和维持的作用。梦想是孩子的奋斗目标,有梦想的孩子能够为实现梦想付出自己的努力。梦想是孩子的想象,不一定会实现,但会成为一种动力,激励孩子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拼搏和努力。很多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一旦有了动力,就会主动地学习,而不用父母时刻督促。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唤醒孩子心中
捷尔任斯基说:“爱,这是一切善,崇高,力量,温暖,快乐的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富有爱心是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做好幼教工作的重要条件。孩子的世界单纯而善良,所以只有在这个世界里营造良好的充满爱的氛围,才会使学生产生安全、轻松、愉悦、积极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他们才会更愿意在幼儿园生活,才会同样用爱心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因此,教师有责任用自己无私的爱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摘 要: 课程改革日趋深入,基层教研组活化体育教学,用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把体育课堂上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为学生创造唱主角戏的课堂舞台,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活跃 互动教学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理念逐渐转化为教学行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自己的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体育课堂如何“活”起来,经过
摘 要: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完成这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牢固树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观念,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造就大批各级各类合格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受陈旧教育观念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长期以来,对教师、学生、家长影响甚深。只有消除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错误认识,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
摘 要: 语文知识内容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奠基”,那些写作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作文能力的持续发展也就缺乏“后劲”。本文就如何引领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展开论述。  关键词: 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