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巧用诵读教学法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灵活互动性与新颖趣味性的重要措施,也对高中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及人际交往能力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诵读教学法的必要性,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新建议来提高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诵读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传统高中语文诵读教学以高中生自由或定向阅读为主,阅读教材也侧重于高中作文类书籍、语文教材,无形之中加剧了语文朗读教学的盲目随意性与表面局限性,因此,老师应创新诵读教学法运用策略,从方向目标、方法手段等层面来提高其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的积极影响力。
一、快速泛读
高中生在阅读之前应了解其即将阅读书籍的基本信息,比如,类型、主题、作者及创作年代等,通过查看章节目录的方式来了解阅读作品的大致内容及初步确定阅读计划,对阅读作品形成初步的认知与了解。随后,高中生采用默读或朗读的方式来快速阅读全文,让高中生了解阅读作品的故事轮廓、人物角色及线索脉络等,提高高中生阅读认知水平。老师传授高中生快速泛读方法技巧,鼓励高中生根据阅读作品类型及难易度来调整其泛读次数与泛读速度。对于语言文字晦涩难懂的作品,高中生可以适当的增加泛读次数,加深其对阅读作品的理解,提高朗读的整体性与流畅性。同时,老师还应引导高中生筛选并标记出其认为较为重点的章节段落,进行反复泛读,要求高中生标记出其产生阅读思维冲突或感悟的内容,为后续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老师给予高中生5到10分钟的时间来快速阅读文章内容,初步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以及发生的事情,给予高中生更为直接与感性的认知,从而为高中生深一步的了解林黛玉的性格及心理情感的变化等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研读
研读是泛读的深化,此时的高中生已经了解文章整体框架及思想情感,老师应引导高中生认真分析不同段落语句的涵义,了解文章语言结构、写作风格,形成与文章内容相契合的语境,引导高中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拓展思考与想象创造,这不仅提高了高中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也帮助高中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同时,老师还应引导高中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与反思,鼓励高中生一边思考一边朗读,必要时可以在文章段落旁边添加相关的注释或提出相应的问题,锻炼了高中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了高中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延伸性。
例如,在朗读《北京的春节》一文时,老师让高中生详细阅读文章内容,一边高声朗读一遍标记出重点内容,找出文章核心段落或每一段的中心语句,也可以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帮助高中生了解文章核心内容与主旨思想。同时,老师还应引导高中生从整体出发来把握文章主要框架,文章中频繁出现关于时间的词语,“腊八”、“小年”、“除夕”、“元旦”等等,因此,高中生可以将时间看做其写作的顺序。同时,文章语言较为朴实与形象,给人一种温馨、平易近人及欢乐祥和的感觉,给予高中生更为愉悦与真实的阅读感受。
三、注重深度阅读
大多数朗读教学活动停留在流畅朗读与语文文字分析层面,很少对文章主题思想进行感性或理性思考,降低了其对高中生文章鉴赏能力的培养作用。老师既可以组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式来让高中生分享自己阅读心得体会,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与高中生全面准确的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角色的关系、故事线索的变化、文章结构特色等等,加快了高中生对文章涉及知识内容的内化速度。此时的高中生比较适合精细化阅读,适当的放慢阅读速度,一字一句的朗读并思考,主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情感的互动。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语句转化、文章删减、故事续编等活动,引导高中生运用不同的语句或风格来描述文章中的事物,分析自己创作与文章语句的差异,对文章核心思想提出质疑,从而提高了高中生阅读思考与质疑反思能力。
四、创新朗讀形式
以往朗读教学以高中生自我朗读、老师示范朗读为主,很少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混合朗读,降低了朗读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因此,老师既可以让高中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模拟朗读,也可以让高中生根据文章内容改编成情景剧,更可以让高中生进行依次依段的朗读,有效的提高了朗读教学活动的多元性及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最后,老师还可以播放与阅读文章相对应的音频或视频,提高了高中生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悟能力。
例如,在朗读《西游记》片段时,老师可以让高中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角色对话,大多数高中生都曾经观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或电影,也早已对孙悟空等重要角色形成初步认知,鼓励高中生在结合其以往经验与认知的基础上来组织排练情景剧,大多数高中生会认真揣摩不同角色所说每一句话的语气及内心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中生朗读效果,也活跃了朗读教学氛围,提升了朗读教学质量。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西游记片段,让高中生重温经典之后再次详细朗读文章,引导高中生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容。
五、丰富朗读内容
老师可以对高中生进行阅读专题测试,了解高中生阅读理解知识框架的薄弱之处,并在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来调整朗读文章的类型、主题,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高中生兴趣爱好、阅读理解水平等调整阅读作品类型领域,适当的添加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作品,根据高中生学习文章的类型来灵活选择小说、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另外,老师也可以让高中生自由选择其阅读书籍的类型与主题,让高中生从其罗列出的众多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有助于激发高中生阅读热情。
例如,老师罗列出《西游记》、《红楼梦》等多本优秀书籍,鼓励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书籍,引导高中生形成天天朗读与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结
正视传统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快速泛读、深度阅读、创新朗读形式及补充朗读内容等途径来提高诵读教学效果,培养高中生阅读习惯,为实现高中生及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康龙.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9).
[2]孙艳辉,李志刚.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7):101-101.
[3]厚玉娜. 对话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诗词诵读教学法研究--以《雨霖铃》教学为例[D]. 华中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白云英(1990- ),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大学本科,单位:聊城第一中学,职务:高中语文教师
关键词:诵读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传统高中语文诵读教学以高中生自由或定向阅读为主,阅读教材也侧重于高中作文类书籍、语文教材,无形之中加剧了语文朗读教学的盲目随意性与表面局限性,因此,老师应创新诵读教学法运用策略,从方向目标、方法手段等层面来提高其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的积极影响力。
一、快速泛读
高中生在阅读之前应了解其即将阅读书籍的基本信息,比如,类型、主题、作者及创作年代等,通过查看章节目录的方式来了解阅读作品的大致内容及初步确定阅读计划,对阅读作品形成初步的认知与了解。随后,高中生采用默读或朗读的方式来快速阅读全文,让高中生了解阅读作品的故事轮廓、人物角色及线索脉络等,提高高中生阅读认知水平。老师传授高中生快速泛读方法技巧,鼓励高中生根据阅读作品类型及难易度来调整其泛读次数与泛读速度。对于语言文字晦涩难懂的作品,高中生可以适当的增加泛读次数,加深其对阅读作品的理解,提高朗读的整体性与流畅性。同时,老师还应引导高中生筛选并标记出其认为较为重点的章节段落,进行反复泛读,要求高中生标记出其产生阅读思维冲突或感悟的内容,为后续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老师给予高中生5到10分钟的时间来快速阅读文章内容,初步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以及发生的事情,给予高中生更为直接与感性的认知,从而为高中生深一步的了解林黛玉的性格及心理情感的变化等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研读
研读是泛读的深化,此时的高中生已经了解文章整体框架及思想情感,老师应引导高中生认真分析不同段落语句的涵义,了解文章语言结构、写作风格,形成与文章内容相契合的语境,引导高中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拓展思考与想象创造,这不仅提高了高中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也帮助高中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同时,老师还应引导高中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与反思,鼓励高中生一边思考一边朗读,必要时可以在文章段落旁边添加相关的注释或提出相应的问题,锻炼了高中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了高中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延伸性。
例如,在朗读《北京的春节》一文时,老师让高中生详细阅读文章内容,一边高声朗读一遍标记出重点内容,找出文章核心段落或每一段的中心语句,也可以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帮助高中生了解文章核心内容与主旨思想。同时,老师还应引导高中生从整体出发来把握文章主要框架,文章中频繁出现关于时间的词语,“腊八”、“小年”、“除夕”、“元旦”等等,因此,高中生可以将时间看做其写作的顺序。同时,文章语言较为朴实与形象,给人一种温馨、平易近人及欢乐祥和的感觉,给予高中生更为愉悦与真实的阅读感受。
三、注重深度阅读
大多数朗读教学活动停留在流畅朗读与语文文字分析层面,很少对文章主题思想进行感性或理性思考,降低了其对高中生文章鉴赏能力的培养作用。老师既可以组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式来让高中生分享自己阅读心得体会,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与高中生全面准确的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角色的关系、故事线索的变化、文章结构特色等等,加快了高中生对文章涉及知识内容的内化速度。此时的高中生比较适合精细化阅读,适当的放慢阅读速度,一字一句的朗读并思考,主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情感的互动。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语句转化、文章删减、故事续编等活动,引导高中生运用不同的语句或风格来描述文章中的事物,分析自己创作与文章语句的差异,对文章核心思想提出质疑,从而提高了高中生阅读思考与质疑反思能力。
四、创新朗讀形式
以往朗读教学以高中生自我朗读、老师示范朗读为主,很少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混合朗读,降低了朗读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因此,老师既可以让高中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模拟朗读,也可以让高中生根据文章内容改编成情景剧,更可以让高中生进行依次依段的朗读,有效的提高了朗读教学活动的多元性及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最后,老师还可以播放与阅读文章相对应的音频或视频,提高了高中生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悟能力。
例如,在朗读《西游记》片段时,老师可以让高中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角色对话,大多数高中生都曾经观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或电影,也早已对孙悟空等重要角色形成初步认知,鼓励高中生在结合其以往经验与认知的基础上来组织排练情景剧,大多数高中生会认真揣摩不同角色所说每一句话的语气及内心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中生朗读效果,也活跃了朗读教学氛围,提升了朗读教学质量。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西游记片段,让高中生重温经典之后再次详细朗读文章,引导高中生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容。
五、丰富朗读内容
老师可以对高中生进行阅读专题测试,了解高中生阅读理解知识框架的薄弱之处,并在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来调整朗读文章的类型、主题,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高中生兴趣爱好、阅读理解水平等调整阅读作品类型领域,适当的添加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作品,根据高中生学习文章的类型来灵活选择小说、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另外,老师也可以让高中生自由选择其阅读书籍的类型与主题,让高中生从其罗列出的众多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有助于激发高中生阅读热情。
例如,老师罗列出《西游记》、《红楼梦》等多本优秀书籍,鼓励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书籍,引导高中生形成天天朗读与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结
正视传统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快速泛读、深度阅读、创新朗读形式及补充朗读内容等途径来提高诵读教学效果,培养高中生阅读习惯,为实现高中生及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康龙.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9).
[2]孙艳辉,李志刚.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7):101-101.
[3]厚玉娜. 对话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诗词诵读教学法研究--以《雨霖铃》教学为例[D]. 华中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白云英(1990- ),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大学本科,单位:聊城第一中学,职务:高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