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淮南市为例,研究了淮南市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城市灾害的特性,以及在不同的灾害中,绿地所承担的防灾减灾功能。并且根据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体系,针对不同的绿地,明确出其避灾功能,归纳总结出淮南避灾绿地概念体系,让城市绿地不仅具有避灾功能,而且能突出其疏散、救灾、医疗救护、物资集散以及重建等综合性功能。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防灾避险 城市灾害
   Research on the Disaster-Shelter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with the planning of disaster-shelter urban green space of Huainan as an example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city safety problems faced by Huainan, we have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as the city Huainan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of open space of Huainan, we defined the functions of green space, to infer from the disaster-shelter system of urban green space. A brief summary of some of the relevant concepts on the system of disaster-shelter of urban green space is presented, and highlight the functions of material evacuation, disaster relief, and restored .
   正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渐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海啸、地震等各种灾害持续发生,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和社會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在现代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城市灾难中,城市公共绿地充分的发挥了防灾避险的重要作用。汶川大地震时,逃难市民大都集中在公园及广场等城市公共绿地上,上海延中绿地、陆家嘴绿地等大型公共绿地都成为了市民避难的场所。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研究从而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关于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的研究与规划设计已经有了不少案例的积累,人们对城市绿地的认识和重视正在逐步提高。
   城市公共绿地为城市防灾避险提供了场所,有序的规划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其防灾、避灾功能,平时又不影响其他的功能使用。本文就淮南市为例,就不同类型城市绿地防灾避险的功能以及布局要点进行如下探讨。
  1城市主要灾害分析
  1.1城市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1.1.1城市灾害的概念
   城市灾害是指发生在城市内部的,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或两者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对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生命财产等带来的一系列危害性后果的事件。城市灾害一般以城市为载体,越是高密度的城市安全越敏感越脆弱,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1.1.2城市灾害的特性
   城市灾害的最大特征就以城市为承载体的灾害。由于承载体——城市是由社会、经济和自然复合而成的人工系统,人口、建筑密度、生产生活活动高度集中,空旷地区稀少、危险源分布广泛等特征。因此,当城市发生灾害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将会更加严重。
   城市的人口、财富、科技技术高度集中,让城市灾害也具有“一触即发、一发即惨”的鲜明的特性。小灾若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发展成大灾害。而对于大灾害,若不能进行有效抗灾救灾,将会引发众多的次生灾害。其中国家首都、金融中心城市,一旦发生了灾难性的破坏,其破坏的影响不仅涉及该城市本身,甚至可以波及整个国家,乃至世界。
  1.1.3城市主要灾害类型
   由于城市鲜明的特征,城市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涝、台风、海啸、火灾、滑坡、工业灾害、流行疫病、战争灾难等几种类型。它们共同的特点均为易发生次生灾害。
  1.2淮南市主要城市灾害
  1.2.1淮南市城市概况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市域属淮河流域,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地区,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为平坦的淮北平原。
  1.2.2淮南市主要城市灾害
   1、地震灾害
   淮南市境位于华北地块南缘,淮南-许昌地震带东端,为边缘褶皱断裂发育、内部宽缓起伏的北西西向复向斜构造,东部经定远与剡庐断裂带斜接。
   2、洪水灾害
   淮南紧邻淮河,洪涝灾害频发,更是需积极预防淮河洪水灾害。淮南防洪措施主要是筑堤防洪,市区从西到东沿淮河南岸建有五段防洪堤。
   3、火灾
   随着淮南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尤其是在老城区,人口密集,高层建筑多,人均用地面积偏少,易发生火灾。
  2淮南市防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淮南市防灾现状
  2.1.1淮南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
   在《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30》中将淮南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一心、三脉、四轴、六叶”,多核网状的绿地结构模式。
   “一心”:由十涧湖、淮西湖、二道河形成绿心
   “三脉”:由瓦埠湖—淮河绿廊、淮河南岸沿河绿廊、东部高塘湖绿廊,三条主要绿廊(带)纵横交叉,有机联系城市外部基质与城市内部绿化斑块
   “四轴”:以四条景观大道组成“井”字型的绿轴
   “六叶”: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瓦埠湖、高塘湖、淮河。
  2.1.2淮南市绿地系统各类绿地规划
   1、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城市公园的规划充分结合现有水系的改造利用,分市级和区级两级配置。其中市级综合性公园13座,规划市级专项公园5座,规划区级公园22座。
   2、带状公园:规划带状公园共31个,总面积135.75公顷。
   3、街旁绿地及滨河绿带:淮南中心城区规划街头绿地50个;滨河绿地12处,规划总面积为190.40公顷。
   4、生产绿地:淮南市中心城区生产绿地规划总面积为672.56公顷
   5、防护绿地:防护绿地规划总面积为1590.57公顷,包括:公路、铁路防护林带、水系防护林带、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市政设施周围防护绿带、工矿企业周围防护绿带
   6、附属绿地:规划附属绿地总面积3520.57公顷。其中居住区附属绿地规划总面积为1027.70公顷,单位附属绿地规划总面积为1552.17公顷,道路附属绿地规划总面积为940.7公顷。
   7、风景林地:风景林规划总面积为9862.13公顷。
  2.2淮南市防灾现状优势分析
   1、淮南市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现有大部分绿地都可以作为防灾绿地,结合未来规划的各类绿地,绿量充足,具备构建完善防灾避险体系的基础。
   2、淮南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构建了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其道路红线宽度、道路两侧绿化带在规划之初充分考虑了防灾避险因素,利于避灾和救灾通道的构建。
   3、淮南煤矿塌陷修复区以及周边的八公山、舜耕山等风景名胜区是天然的缓冲隔离带,大面积的绿地虽然不能作为避灾场所,但能有效的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2.3淮南市城市绿地避险场所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2.3.1 区域避灾绿地资源不均衡
   淮南城市中心城区结构为“三组团,多中心”,即东部城区组团、西部城区组团和南部城区组团,其中东部城区组团大中小型绿地分布较广,面积较大,但人口众多,中心防灾绿地和固定防灾避险的绿地容量稍嫌不足;西部城区组团城区面积较大,人口密集,采煤沉陷区影响的范围较大,沉陷区生态恢复绿地无法作为有效的避灾绿地,面积较小,分布不均;南部城区组团为正在新建的舜耕山南侧新城区,面积较大,绿地和水系众多,分布均匀,基础条件优越。
  2.3.2 近期避灾绿地指标不足
   根据淮南市近期中心城区防灾绿地计算,固定和中心防灾绿地有效面积达到187.38公顷,按照人均2平方米的疏散面积及20%的用地考虑作为救援设备用地,可初步估算疏散人口达74.95万人,而淮南市总体规划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23万人。因此,仅依据防灾绿地避难不能满足疏散要求,需要补充考虑室外广场、体育用地及操场等其他避灾场所。
  2.3.3 防灾避险配套设施匮乏
   目前,淮南市大部分绿地防灾避险设施严重匮乏,有部分公园广场配备有应急供水、供电、排污、厕所等应急避险设施,但设施普遍承载能力不足。另外,城市绿地内的普通设施一般未考虑平灾结合、平灾转换的需要,使用功能较为简单。
  3城市公共绿地防灾避险功能分析
  3.1 城市避灾绿地体系构建研究
   北林地景提出的城市避灾体系主要由两级避灾据点、避灾通道和救灾通道构成。其中一级避灾据点是灾害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也可称为紧急避难场所,二级避灾据点是灾后相当时间内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避灾通道以城市次干道及支路为主,连接紧急和长期避难场所,形成避灾体系,救灾通道则以城市主干道和部分次干道为主,保证灾害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和城市自救。
  3.2避难疏散行为研究
   当大规模灾害发生后,建筑物的破坏,人员的伤亡及交通混乱随即产生,然而最大的灾害常出现在灾后的三至五小时期间。针对灾后的6个时序,即发震期、混乱期、避难行动期、避难救援期、避难生活期及残留重建期所产生的现象和对应行动,分析各时期所衍生的避难疏散机能需求及其对应的避难绿地。下面以地震发生的时序为例, 研究避难疏散救援活动的开展。
  
  
  
   (1)灾害发生时,往往分为四个时期。
   发震期和混乱期:居民就近选择临时避难空间进行紧急避难
   避难行动期:固定避难场地进行避难。这一时间段是危险因素高发期, 开始紧急救援活动
   避难救援期和避难生活期:救护活动持续开展,救灾物资缺乏,加强物资供给工作,灾区清理活动展开
   残留重整期:恢复重建。
   (2)可根据以上避难行为特点,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际规划,可以总结出淮南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结构体系构成。
   紧急避难绿地:满足居民就近紧急避难的需求,主要保证场地的安全性
   临时避难绿地:灾民相对集中,配置医疗设施等与紧急救援活动相对应的设施
   中长期避难场所(防灾公园):避难生活期和残留重建期灾民大规模聚集在一起,对场地的规模和设施配置上有较高的要求,该期间需要保障灾民长期生活的物资供应
   防灾缓冲隔离带:防止火灾以及灾后次生灾害蔓延的隔离区域
   疏散通道:分为避灾通道和救灾通道,其中救灾通道通道是指以城市主干道和部分次干道为主,保证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和城市自救。
  3.3避难绿地功能指标体系的归纳
   避灾场所类型、服务半径、规模等具体规划标准参数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在空间上对避灾绿地进行合理布局,综合国内外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淮南市绿地防灾场所现状调查,充分结合现有及规划的各类绿地分布情况,确立淮南避灾绿地规划采用的标准。
  表1 淮南市防灾避险绿地分级标准一览表
  
  
  
  4.淮南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设想
  4.1防灾空间结构设想
   淮南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应当合理配置各种类型的防灾绿地,配置中心防灾绿地和固定防灾绿地,合理布局并规划建设紧急避险绿地,结合具有生产防护功能的防灾绿地作为防灾隔离缓冲绿带。淮南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结构为“一环,三区,多点”。
   “一环”:由救灾通道沿淮路、中兴路、西部通道快速路和合淮阜高速公路形成城市救灾环道,当灾害发生时,外部救援可以通过救灾环道到达城市的各个组团,使其救援能够快速的进入市区;
   “三区”:在防灾避险规划中将淮南市分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南部新区进行避灾绿地布局,满足灾害发生时市民就近寻找避灾点的避灾心理,也方便灾后指挥调度与重建;
   “多點”:在各分区布置防灾避险绿地点,按照中心防灾绿地、固定防灾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在各分区进行布局,根据三种类型防灾绿地的服务半径和范围不同进行合理布局,使其满足各分区的同时做到满足疏散淮南市人口的需求。
  4.2 防灾避险绿地布局内容设想
   淮南市中心防灾绿地:结合淮南市分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南部新区进行规划布局。东部城区以龙湖公园、淮河公园为中心防灾绿地;西部城区以丁山公园为中心防灾绿地;南部新区以青年公园、城南公园为中心防灾绿地。
   淮南市固定防灾绿地:结合淮南市分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南部新区进行规划布局。东部城区固定防灾绿地为滨河公园、老龙眼公园、泉大公园、淮化公园、洛涧公园;西部城区固定防灾绿地为西城公园、谢家集公园、南塘公园;南部新区固定防灾绿地为西北片区公园、东北片区公园、西南片区公园、东南片区公园、淮南儿童公园、淮南民俗文化公园、中央公园、中心体育公园。
   淮南市紧急防灾绿地:淮南市紧急避难所总有效面积1303.1公顷,其中东部城区有效面积823.5公顷,西部城区有效面积479.6公顷。
   疏散通道分为救灾通道和避灾通道。
  参考文献
   [1]徐波,郭竹梅.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8(11):56-59
   [2]邱巧玲.古德泉. 国内外防灾绿地之比较与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建设[J]. 中国园林,2008(11):71-75
   [3]苏幼坡. 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 世界地震工程,2004(12):27-29
   [4]杨文斌.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J]. 自然灾害学报2004(2):126-131
   [5]苏春生,苏幼坡. 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J].世界地震工程,2005.(3):37-39
   [6]张丽梅. 天津市避难场所人均用地指标取值研究[J]. 城市规划,2005(3):30-33
   [7]周天颖,简普任. 紧急避难场所区位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之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1(3):17-20
   [8]白伟岚, 韩笑. 落实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作用——以北京曙光防灾公园设计方案为例[J]. 中国园林,2006,(8): 14-20
   [9]唐进群,刘冬梅. 城市安全与我国城市绿地建设[J]. 中国园林,2008(8):01-0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在目前的10KV架空线路和配电所的接地体中,人工接地体仍占相当的比例。由于人工接地体易被盗窃、腐蚀和破坏,从而给设备的安全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自然接地体不仅能够很好地避免环境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可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人工接地体;自然接地体;架空线路;配电房;接地装置    配电房与架空线路的接地体既有人工接地
期刊
【摘要】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标志着一个项目的实施的开始,在合同签订阶段把握几个重要的问题,对于防范风险和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本文对合同签订阶段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合同双方在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防范意识。  【关键词】施工合同;签订阶段;问题分析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步发展,承发包双方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双方都忽视合同签订阶段。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规范承发包双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电子产品的普及,对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建筑物的雷电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划分防雷保护区、避雷针、防雷接地、设置等点位连接。本文究其在应用在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保护;措施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通讯系统向数字化、控制化和集成化方向的发展,雷电的影响以及造成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
期刊
摘要:新建铁路南宁至广州客运专线NGZQ-6标故哨顶1号隧道在DK229+460处出现了冒顶塌方,综合分析地质,施工等因素并通过力学模型分析了塌方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具体工况,采取了洞外地表处理,洞内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以及开挖预留核心土等方法,有效地处理了塌方并顺利渡过塌方地段。  关键词:隧道工程;塌方冒顶;超前小导管注浆  1、前言  在近年来铁路客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选线标准的不断提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针对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施工方资质及其承包问题,主要电气设备和材料质量问题,施工质量问题,电气安装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在施工前一定要弄清质量问题的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电气;工程造价;施工质量;预防  电气安装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住宅
期刊
摘要:混凝土是当前建设工程施工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在城市建设领域中应用广泛,民用建筑,工业厂房,水利工程,设计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更危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混凝土施工技术备受建筑施工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配料浇筑  1概述: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劳动力加快流动和住房制度的深刻变革,我国住房市场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我国必须针对住房市场的特点,对住房市场发展和住房改革做出基本的判断,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完善。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住房市场 特征 完善 策略  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了住房制度全面改革的漫漫征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实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结合实例,针对丘陵地区城市内河自身特点对截留制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一系列技术措施.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敷设  当前,污水管网的设计和建设中存在很多难题,最大的难题就是对丘陵地区现状合流制管渠系统的改造。丘陵地区城市大多依河而建,地势高低起伏,高差较大,由于歷史原因,城区内并无完整的排水系统,大多通过合流制管渠将雨水和污水就
期刊
【内容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开展工程质量检查,主要目标是为了及早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隐患,解决在初始状态,全过程控制工程质量,保障建筑工程优质。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同步开展质量检查,严格把关,进行跟踪验收活动,以踏实的态度、科学的工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查;质量;保障  在建筑企业的发展中,质量是立身之本,而工程质量检查在保障工程优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部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地下式箱式变电站逐步从大城市走向中小城市。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具有节省地表空间、维护简单方便等特点,可以适应于各种各样的地形和条件,与周围环境形成完美的整体。其优势已经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市政建设和奥运场馆、世博会场馆等大型赛事的场地建设之中显露无疑。可以预见,在今后我国城乡大融合的进程当中,地下式箱变的潜力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因此,对其技术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