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计算机编程语言课是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抽象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课后不肯花时间,久而久之,导致听不懂,给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计算机编程语言不理解,渐渐地就失去兴趣,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与学不能衔接起来。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编程语言课不好上已经成了教师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笔者谈几点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2 围绕“让学生快乐学”的教学理念进行案例式尝试教学
在教学时笔者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每节课都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活动的程序,让学生在尝试中享受成功,在尝试中掌握知识点,把“为认识而学”改变为“为操作而学”,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5个环节。
2.1 准备练习程序设计课的准备练习一般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在上一个课时中所做的一个小程序,比如一个计算机器、一个打字游戏程序等,使学生再现相关知识;然后拿出已精心设计准备好的尝试练习,让学生完成,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尝试”,从而起到唤醒思维、承前启后的作用。
2.2 提出问题(展示案例)提出问题的关键是激起求知欲望,激发创新思维。例如在进行“打字游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在上一个课时中已学习文字的移动、下降速度的控制,而如何实现键盘输入,并比较输入文字与显示文字是否相同,再将显示文字隐藏等则成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此时向学生直接展示打字游戏的效果,一定会马上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他们自己也会迫不及待地向教师提出问题:这些怎么操作?有一种强烈的跃跃欲试之感,这样就会成功地把学生引入尝试阶段。
2.3 尝试练习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做一做,自行学习新知识,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尝试中创造自信,享受成功。
2.4 效果评价引导学生讨论: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程序是否有可改进的地方?教师适时地给以评价,在整个尝试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5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中关键的地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讲解,其目的是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系统地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中职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尝试成功”课堂模式教学,学生能一直保持良好学习状态,为自己能编写出一段播放音乐的播放器而雀跃,为自己能设计游戏软件而欢呼,使学生能融入到设计领域中学本领、练技能。尝试教学的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带来更多成功的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的活力,使师生共同享受成功。
3 充分利用阶段性作业方式巩固理解编程思路
计算机编程语言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科目,若教师在讲解时不将实用的特点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学完计算机编程语言时就会有“学得无用”的想法,而阶段性作业方式提供了传递的途径。因此,笔者采用阶段性作业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实践自己的编程技巧。所谓阶段性作业方式,指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群学习结束后,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习题,让学生完成程序的编写。当然,这个习题一定要涵盖知识群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以通过调查、讨论等学习方式,独立或协作完成程序编写。程序完成后,还要和学生一起,评价所完成的任务并完善它。这样,学生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群,又在每一个学习阶段能看到自己的实用性学习成果,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的知识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教师在布置阶段性作业时,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将所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实际的问题中。如学完选择结构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出生时间得出所属的星座。这样,既增加题目的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以上2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笔者认为在职业高中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中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时间,适当减少教师讲授理论课程的时间。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对理论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对编程产生兴趣,获得探索的满足感,将知识转变为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
计算机编程语言课是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抽象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课后不肯花时间,久而久之,导致听不懂,给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计算机编程语言不理解,渐渐地就失去兴趣,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与学不能衔接起来。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编程语言课不好上已经成了教师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笔者谈几点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2 围绕“让学生快乐学”的教学理念进行案例式尝试教学
在教学时笔者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每节课都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活动的程序,让学生在尝试中享受成功,在尝试中掌握知识点,把“为认识而学”改变为“为操作而学”,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5个环节。
2.1 准备练习程序设计课的准备练习一般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在上一个课时中所做的一个小程序,比如一个计算机器、一个打字游戏程序等,使学生再现相关知识;然后拿出已精心设计准备好的尝试练习,让学生完成,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尝试”,从而起到唤醒思维、承前启后的作用。
2.2 提出问题(展示案例)提出问题的关键是激起求知欲望,激发创新思维。例如在进行“打字游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在上一个课时中已学习文字的移动、下降速度的控制,而如何实现键盘输入,并比较输入文字与显示文字是否相同,再将显示文字隐藏等则成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此时向学生直接展示打字游戏的效果,一定会马上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他们自己也会迫不及待地向教师提出问题:这些怎么操作?有一种强烈的跃跃欲试之感,这样就会成功地把学生引入尝试阶段。
2.3 尝试练习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做一做,自行学习新知识,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尝试中创造自信,享受成功。
2.4 效果评价引导学生讨论: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程序是否有可改进的地方?教师适时地给以评价,在整个尝试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5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中关键的地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讲解,其目的是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系统地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中职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尝试成功”课堂模式教学,学生能一直保持良好学习状态,为自己能编写出一段播放音乐的播放器而雀跃,为自己能设计游戏软件而欢呼,使学生能融入到设计领域中学本领、练技能。尝试教学的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带来更多成功的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的活力,使师生共同享受成功。
3 充分利用阶段性作业方式巩固理解编程思路
计算机编程语言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科目,若教师在讲解时不将实用的特点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学完计算机编程语言时就会有“学得无用”的想法,而阶段性作业方式提供了传递的途径。因此,笔者采用阶段性作业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实践自己的编程技巧。所谓阶段性作业方式,指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群学习结束后,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习题,让学生完成程序的编写。当然,这个习题一定要涵盖知识群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以通过调查、讨论等学习方式,独立或协作完成程序编写。程序完成后,还要和学生一起,评价所完成的任务并完善它。这样,学生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群,又在每一个学习阶段能看到自己的实用性学习成果,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的知识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教师在布置阶段性作业时,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将所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实际的问题中。如学完选择结构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出生时间得出所属的星座。这样,既增加题目的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以上2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笔者认为在职业高中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中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时间,适当减少教师讲授理论课程的时间。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对理论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对编程产生兴趣,获得探索的满足感,将知识转变为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