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日前正式发布。至少可以梳理出十个关键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中国未来五年和更长时间的发展进程及前景。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另一方面,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展望2035年,围绕6大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的一大重点。
纲要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船重工718所副所长郭建增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促进两个市场更好联通。
纲要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列为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纲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广阔,红利巨大。”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此次五年规划,排在首位的“经济发展”类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凸显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纲要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中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说。
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纲要所列的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等。
“创新驱动”类各项指标也全面升级: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认为,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创新手段解决“卡脖子”问题,力争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
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出。随着中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生产、生活、生态,换句话讲它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战略工作的总抓手。”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
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对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对保障粮食、能源资源和金融安全等作出具体安排。其中,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
纲要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这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充分体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表示,涉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卡脖子”重大攻关项目,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按照“揭榜挂帅”的要求予以推进。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纲要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表示,新型城镇化将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转变。
纲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在绿色生态方面,虽然指标数由原来10项减到5项,但全部为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森林覆盖率达到24.1%等,这些“硬核”指标充分彰显发展的“绿色”底蕴。
“绿色发展包括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投资等,是一个绿色的体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20项,涉及民生福祉的就有7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
其中,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2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为三项新增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这些指标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民生领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另一方面,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展望2035年,围绕6大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的一大重点。
纲要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船重工718所副所长郭建增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促进两个市场更好联通。
深化改革开放
纲要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列为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纲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广阔,红利巨大。”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高质量发展
此次五年规划,排在首位的“经济发展”类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凸显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纲要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中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说。
创新驱动
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纲要所列的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等。
“创新驱动”类各项指标也全面升级: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认为,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创新手段解决“卡脖子”问题,力争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
乡村振兴
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出。随着中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生产、生活、生态,换句话讲它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战略工作的总抓手。”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
安全发展
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对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对保障粮食、能源资源和金融安全等作出具体安排。其中,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
纲要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这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充分体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表示,涉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卡脖子”重大攻关项目,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按照“揭榜挂帅”的要求予以推进。
新型城镇化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纲要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表示,新型城镇化将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转变。
绿色发展
纲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在绿色生态方面,虽然指标数由原来10项减到5项,但全部为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森林覆盖率达到24.1%等,这些“硬核”指标充分彰显发展的“绿色”底蕴。
“绿色发展包括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投资等,是一个绿色的体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
民生福祉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20项,涉及民生福祉的就有7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
其中,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2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为三项新增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这些指标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民生领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