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艺术是通过客观世界丰富信息下的物质材料及某种特殊工具加以一定的技巧和表现,在与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创造下的成果。所以有句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在围绕艺术的过程中,强调艺术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大量的思考和提炼概括出艺术创作的形式及表现,就如广场上的雕塑、电脑里的游戏、音响里的音乐、墙壁上的画;这也许都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也有句话说“艺术创造离不开生活基础”。而艺术自身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的审美,它的性情,它的功能及它和美的关系都包含在艺术创造之中,我们不仅要正确的面对它,体会它,还要深刻的认识到它在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
关键词:艺术创作;生活;审美
一、艺术创作与生活
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保罗克利曾说:“艺术不是反应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而是要把那些看不到的事物创造出来”。就如同我们面对生活的客观感受,面对内心的主观感受,再添加我们个人感情的同时,通过艺术的形式而表现出来。它是伴随我们诞生进入文明时期的最早的人文形态,就是因为诞生了最早的人文心态,因此物质与精神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保证,如生活发展中所产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但物质与精神之间,因为需要满足的程度不同,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在某一时刻而巧妙地发生变化,一般是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之后才会考虑到精神上的需求,就如人如果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就不会考虑陶冶情操的这种精神需求,所以艺术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必然产物是在生活中可以慢慢体现出来的。画画是人类最早的精神需求,它的出现记载着人类发展的精神空间,随着生活的发展人们精神世界不断丰富,是人们生活下一种精神世界的体现。石鲁的《学画录·生活章》曾说到“为画而生活则画死,为生活而画则画活。当有生活而求画,不当欲画而讨生活。直接参加生活 使能将生活一入内心;间接旁观生活只能将生活陈列与画面。”
艺术创作是需要在专业的理论知识中与生活不断碰擦,从而结合自身感受不断的实践,在三者相结合的情况下不断的转变而来的。如哲学中著名的语句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里的唯一途径,而理论则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出来、碰撞出来的经验中加工完成的,并且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投身实践。这也体现了本质的问题——一切都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安静的感受自然,这不仅是我们创作的源泉,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和表达美的一种天然的艺术环境。这种艺术环境更是我们创作的丰富资源。
二、艺术创作与创造
在艺术的创作与创造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现实生活都要做出一种客观的、理智的现实反应,其目的都是为了人们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而所做出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而在大部分艺术的创作都是关于人的,无论是感情,还是需求,这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它揭示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真正的艺术品都是作者创作的情感寄托。在创作和创造中“创”本来就是从无到有的新模式、新方法的诞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新起点,新开端;“造”则是按照一定的法则,规矩,程式,往往是指限定的行为模式,一般指的是物质;“作”指的是随机与精神相关的创作,创造的本身是物质,而创作的最后是境界,是一种精神需求。就如同在电影院里播放的电影,开始是由最规整的3:4 屏幕转变为max屏幕再变为3D屏幕,后来为了增加更真实的效果就把座椅改变为带有振动效果作用的按摩椅,体验视觉感观下的风雨雷电真实感受,这就是在艺术创作里,在一个非真实的空间而体验一个真实的环境。通过人为形式创造所模仿的客观世界,所表达的思想境界就是艺术,而呈现整个过程便是艺术创作。
艺术有多种多样的创作形式,在近些年的艺术市场上,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艺术创作也进入了一种自觉状态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在乎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形式,只是把最终结果当成一种审美之外的情趣。在艺术创作中单纯的从绘画角度看艺术创作,其创作表现的是生活中的自然美,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再一次的重塑和显现。比如,法国农民画家米勒的作品《晚钟》里讲述了一个这样的生活镜头:在一个夜色朦胧的环境下,有一对农民夫妇,在田间静静的站着,两个人都低下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停放着一辆手推车和一只倒在地上的篮子。在不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在田间默默祈祷。当我们观察到这幅画时,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它描绘了法国19世纪乡村的典型生活情景,在这幅绘画创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劳动人民那种质朴善良的内心,还有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这幅画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那种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艺术家在政治层面上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创作一定实在某些特定背景下,结合现实之后进行艺术的转变从而形成艺术作品。艺术创作在通过對我们现实生活中周围事物关系中的一些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反映出一定社会现象,表达作者自己的创作思想。在我们古典园林的创造中,表达再现自然山水一直是造园者不断追求的思想。在社会动乱不安,政治变革混乱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及文人雅士提倡了隐逸之风,在政治混乱时期,他们隐居山林为以后园林的建设埋下崇尚自然的伏笔。唐朝的经济繁荣,宋朝的山水写意,明清的国力鼎盛都为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向往自然,悠然忘归,不为金钱名利所诱惑的一种高风亮节。在园林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我们感受道了政权生活中的明争暗斗和在朝势力的波涛汹涌,而渴望归隐山林迫切的生活愿望。
三、艺术创作与审美
吴冠中说过:艺术家是对美认识最深刻的一群人。这群人是为了让艺术更好的发展,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好的满足,他们本着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创造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一种趋势,一种发展方向,是一种带有特殊含义被需要的文化形态。而审美则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各个阶层的本质特征。艺术家在审美面前所产生的反应是来自于周围事物的感觉。艺术的眼光审视美是有别于其他社会人文形态的基本特征,是精神层次内在客观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自己”这便告诉我们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多多少少便是你自己的抽象的体现。日本学家汤川秀树就将发现区别于发明,将他归于艺术并共同取决于直觉。
艺术创作所产生出来的声、光、色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手段最终则是通过审美体验来实现其价值存在的。这是一种满足审美的心里过程,是自我结合客观世界根据经验和依据做出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自我检测。席勒的美学观点认为:精神这种高度的宁静与自由,和力量、朝气相结合,这就是真正艺术作品应该使我们超脱所处的心境,也是真正审美品质最可靠的试金石。他认为无论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多么的广泛和深刻,它对精神都只是起着限定作用,框架形式对人的整体发挥才具有作用,才有希望得到真正的审美自由。
四、艺术创作的娱情性
在日常的生活中,艺术创作如同生活经验一样,对生活所掌握的认知是创作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创作的内容和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艺术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渗透于我们的生活,那就是娱乐游戏。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交流,也是在我们无意间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娱乐性的空间里它也带有一定文化范畴,无论任何游戏在娱乐功能上都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佛洛伊德曾经对人们的梦与幻想做过有关研究,研究显示梦与幻想是精神游戏,他认为成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游戏活动,当孩童长大以后表面上看是停止了游戏,丢弃了来自游戏本身所产生的乐趣,事实上他只不过是丢掉了游戏具化的实际物体之间的某种联系,开始用幻想来代替游戏而已。所以成人在自己的幻想中“建造海市蜃楼”这种想象,这种想象被称作白日梦。因此有种说法为:艺术源自于人的梦幻。在艺术活动中,其本质是一种带有娱情性的精神游戏,一切的创造力都源于想象,想象是创造力的根本。游戏则代表着人们的精神需求是一种态度的陪伴,所以艺术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必然需要,他开创了人们的文明先河。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作品自身都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情感的熏陶,艺术创作就是面对客观物质世界中发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真正的情感表达。在思想的起伏中,感情的波动下,追求艺术创作下的结晶。认真生活,不断探索和追求艺术的价值,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追求美与奉献。
参考文献:
[1]张文熙.美术创作.[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关键词:艺术创作;生活;审美
一、艺术创作与生活
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保罗克利曾说:“艺术不是反应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而是要把那些看不到的事物创造出来”。就如同我们面对生活的客观感受,面对内心的主观感受,再添加我们个人感情的同时,通过艺术的形式而表现出来。它是伴随我们诞生进入文明时期的最早的人文形态,就是因为诞生了最早的人文心态,因此物质与精神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保证,如生活发展中所产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但物质与精神之间,因为需要满足的程度不同,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在某一时刻而巧妙地发生变化,一般是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之后才会考虑到精神上的需求,就如人如果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就不会考虑陶冶情操的这种精神需求,所以艺术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必然产物是在生活中可以慢慢体现出来的。画画是人类最早的精神需求,它的出现记载着人类发展的精神空间,随着生活的发展人们精神世界不断丰富,是人们生活下一种精神世界的体现。石鲁的《学画录·生活章》曾说到“为画而生活则画死,为生活而画则画活。当有生活而求画,不当欲画而讨生活。直接参加生活 使能将生活一入内心;间接旁观生活只能将生活陈列与画面。”
艺术创作是需要在专业的理论知识中与生活不断碰擦,从而结合自身感受不断的实践,在三者相结合的情况下不断的转变而来的。如哲学中著名的语句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里的唯一途径,而理论则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出来、碰撞出来的经验中加工完成的,并且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投身实践。这也体现了本质的问题——一切都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安静的感受自然,这不仅是我们创作的源泉,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和表达美的一种天然的艺术环境。这种艺术环境更是我们创作的丰富资源。
二、艺术创作与创造
在艺术的创作与创造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现实生活都要做出一种客观的、理智的现实反应,其目的都是为了人们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而所做出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而在大部分艺术的创作都是关于人的,无论是感情,还是需求,这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它揭示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真正的艺术品都是作者创作的情感寄托。在创作和创造中“创”本来就是从无到有的新模式、新方法的诞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新起点,新开端;“造”则是按照一定的法则,规矩,程式,往往是指限定的行为模式,一般指的是物质;“作”指的是随机与精神相关的创作,创造的本身是物质,而创作的最后是境界,是一种精神需求。就如同在电影院里播放的电影,开始是由最规整的3:4 屏幕转变为max屏幕再变为3D屏幕,后来为了增加更真实的效果就把座椅改变为带有振动效果作用的按摩椅,体验视觉感观下的风雨雷电真实感受,这就是在艺术创作里,在一个非真实的空间而体验一个真实的环境。通过人为形式创造所模仿的客观世界,所表达的思想境界就是艺术,而呈现整个过程便是艺术创作。
艺术有多种多样的创作形式,在近些年的艺术市场上,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艺术创作也进入了一种自觉状态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在乎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形式,只是把最终结果当成一种审美之外的情趣。在艺术创作中单纯的从绘画角度看艺术创作,其创作表现的是生活中的自然美,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再一次的重塑和显现。比如,法国农民画家米勒的作品《晚钟》里讲述了一个这样的生活镜头:在一个夜色朦胧的环境下,有一对农民夫妇,在田间静静的站着,两个人都低下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停放着一辆手推车和一只倒在地上的篮子。在不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在田间默默祈祷。当我们观察到这幅画时,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它描绘了法国19世纪乡村的典型生活情景,在这幅绘画创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劳动人民那种质朴善良的内心,还有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这幅画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那种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艺术家在政治层面上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创作一定实在某些特定背景下,结合现实之后进行艺术的转变从而形成艺术作品。艺术创作在通过對我们现实生活中周围事物关系中的一些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反映出一定社会现象,表达作者自己的创作思想。在我们古典园林的创造中,表达再现自然山水一直是造园者不断追求的思想。在社会动乱不安,政治变革混乱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及文人雅士提倡了隐逸之风,在政治混乱时期,他们隐居山林为以后园林的建设埋下崇尚自然的伏笔。唐朝的经济繁荣,宋朝的山水写意,明清的国力鼎盛都为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向往自然,悠然忘归,不为金钱名利所诱惑的一种高风亮节。在园林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我们感受道了政权生活中的明争暗斗和在朝势力的波涛汹涌,而渴望归隐山林迫切的生活愿望。
三、艺术创作与审美
吴冠中说过:艺术家是对美认识最深刻的一群人。这群人是为了让艺术更好的发展,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好的满足,他们本着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创造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一种趋势,一种发展方向,是一种带有特殊含义被需要的文化形态。而审美则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各个阶层的本质特征。艺术家在审美面前所产生的反应是来自于周围事物的感觉。艺术的眼光审视美是有别于其他社会人文形态的基本特征,是精神层次内在客观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自己”这便告诉我们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多多少少便是你自己的抽象的体现。日本学家汤川秀树就将发现区别于发明,将他归于艺术并共同取决于直觉。
艺术创作所产生出来的声、光、色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手段最终则是通过审美体验来实现其价值存在的。这是一种满足审美的心里过程,是自我结合客观世界根据经验和依据做出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自我检测。席勒的美学观点认为:精神这种高度的宁静与自由,和力量、朝气相结合,这就是真正艺术作品应该使我们超脱所处的心境,也是真正审美品质最可靠的试金石。他认为无论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多么的广泛和深刻,它对精神都只是起着限定作用,框架形式对人的整体发挥才具有作用,才有希望得到真正的审美自由。
四、艺术创作的娱情性
在日常的生活中,艺术创作如同生活经验一样,对生活所掌握的认知是创作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创作的内容和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艺术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渗透于我们的生活,那就是娱乐游戏。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交流,也是在我们无意间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娱乐性的空间里它也带有一定文化范畴,无论任何游戏在娱乐功能上都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佛洛伊德曾经对人们的梦与幻想做过有关研究,研究显示梦与幻想是精神游戏,他认为成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游戏活动,当孩童长大以后表面上看是停止了游戏,丢弃了来自游戏本身所产生的乐趣,事实上他只不过是丢掉了游戏具化的实际物体之间的某种联系,开始用幻想来代替游戏而已。所以成人在自己的幻想中“建造海市蜃楼”这种想象,这种想象被称作白日梦。因此有种说法为:艺术源自于人的梦幻。在艺术活动中,其本质是一种带有娱情性的精神游戏,一切的创造力都源于想象,想象是创造力的根本。游戏则代表着人们的精神需求是一种态度的陪伴,所以艺术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必然需要,他开创了人们的文明先河。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作品自身都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情感的熏陶,艺术创作就是面对客观物质世界中发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真正的情感表达。在思想的起伏中,感情的波动下,追求艺术创作下的结晶。认真生活,不断探索和追求艺术的价值,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追求美与奉献。
参考文献:
[1]张文熙.美术创作.[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