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实践,彰显个性,培养兴趣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区教研时听了外校一节作文辅导课,张老师以本校文学社采风所写的文章为例,引导学生练习写景文章的写作。同去听课的老师皆感触颇深,笔者回来后也因感而发,在这里跟大家研讨学习。
  陈钟梁先生说:“通过正常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与社会生活、学生人格塑造有密切关系的语文教育,是完全可以发展学生个性的。如果连作文这项教学活动都没有个性的话,其他教学活动就很难赋予个性了。”可见,作文教学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会显得泛白无味。培养素质人才就是一句空话。
  可现实中,农村学校有的连阅览室都没有,学生受到的文化熏陶少,素质与城里学生相比较低,作文教学效果令人堪忧。笔者分析了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写作兴趣不浓,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文作文,作得人头痛”,这句在学生中颇为流行的口头禅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对写作“一怕二厌三应付”的态度。这种状况既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学生才能产生作文的灵感。这时写作主体产生了“我要写”的想法,其心理处于最佳势态,其对写作的满腔热情不仅能触发文思汹涌奔流,而且还将引发写作主体坚韧的写作意志和顽强的写作毅力,满怀信心地去克服重重困难,走向作文成功之路。“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其实许多老师从未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花过功夫,同时绝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写日记、周记的兴趣。要知道一个学期几篇课内作文不能全面反映中学生的生活,而日记则可以把生活与写作、作文与做人疏通。借助日记可以学习观察、积累素材、锻炼文笔、砥砺思想,这都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可这么多的学生和老师却忽视了,或者说重视不够,几篇课内作文又怎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二、语言运用能力偏低,不能准确表达意思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文教育。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我们一些语文教师却认为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语文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才谈得上语文能力,而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教师甚至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语法教学上,这样的结果反映在作文教学上,必然导致学生语感不强、语言运用能力低,作文中病句多,前言不搭后语的多,语言表达“心欲言而口不达”的多,语言表达欠严密的多。这么说,并不是否认语文知识对提高语文能力的必要辅助作用,只是想表明语文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它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极强。无论是复杂的语言成品(如一篇文章),还是简单的语言成品(如小孩子的一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既包含思想,又包含情感,还包含着语言组合规则及语言运用方法等,许多作家并不钻研语言知识而照样写出好作品来就是明证。周德藩副主任在南通会议上指出:“语文就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这句话如能引起所有语文老师的重视,相信初中生作文写作中的这些语言毛病就会少得多了。
  语言和思维的矛盾也是语言表述不清的原因。有的同学思维敏捷、清晰,但语言贫乏、不丰富,造成了“心会而口难传,意有而笔不达”的现象,有的同学却是思维不清晰以致不知如何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述。不管怎么说,语言和思维的矛盾存在于学生中。老师如能在这两方面花些功夫,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写出语言通畅的作文。
  俗话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除了学生的原因外,很大的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缺少实践指导,导致学生闭门造车。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可惜很多老师为应试教育所累,整日把学生关在学校里,语文教学成了狭隘的封闭式教育。刘国正先生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只有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才能在写作中注入社会生活的活水。作文教学这棵树也才会枝繁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一些老师脱离生活纯技巧地进行作文指导,实在是事倍功半。因为即使有再绝妙的技巧,而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是不可能激起写作的冲动、产生写作灵感的。
  学生的文面美观整洁可以在教师的强调下有所改变,写作兴趣、语言运用却不是闭门造车、光强调就能行得通的,它需要语文老师的实践指导。这次张老师带本校文学社的学生去实地采风,以实物进行指导,回来之后又以学生写的作文为范文进行讲解,并且让去的学生和没去的学生进行交流研讨,作文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笔者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也是深有感触。在学生刚进入初一时,就对他们进行计划,教他们学会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别人的作文对比,从中悟出谁的语言比较生动和有特色。这样的实践指导和对比教学,既彰显了个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一两个学期后,他们自己也就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并一步步提高了作文能力。
  引导实践,彰显个性,培养兴趣,相信这种方式能让我们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真正显出实效。
其他文献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比如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因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笔者不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也能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呢?逻辑性、条理性、准确性和启发性强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十分重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顾问的教师,要有效地与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情感等信息的沟通,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保持学习兴趣,就必须合理与巧妙地使用教学语言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建立化学概念,验证化学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很多弊病,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缺乏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演示化学实验时,教师必须克服实验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克服重现象轻描述的弊病,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的能力  高中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而一节40分钟的语文课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有效教学,应该关注“三环节两方面”。所谓“三环节”,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所谓“两方面”,即“教师、学生”。    一、两方面课前准备    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是机会,那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是战争,那
课堂练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教学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以及作业题和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课堂练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它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方法。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供高质量的练习呢?对此,笔者谈了几点看法。  一、例题精选精讲,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理顺解题思路、明确解题规范,
[摘 要]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国家,一直重视教育的发展,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美国人对自己的基础教育质量也十分不满意,批评声音一浪高于一浪。事实到底如何?美国基础教育正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应该如何把握和认识美国基础教育呢?特点和优势又是什么呢?美国基础教育有三大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多元化的体系;二是灵活、自由、充满选择性的机制;三是全人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多元化的
毕业至今,笔者从教已有7个年头。期间,笔者曾在3所私立学校工作过,接触过各种校本的研修。2009年9月,笔者考取了江西省第一届特岗教师,被分配到横峰县新篁学校。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笔者在新篁学校陆续参加过几次校本研修,也申报过县级、市级课题。回忆这几年的校本研修工作,笔者感触颇深。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①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②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但是他们所取得的效果都不是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时俱进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提高地理课教学的效果,除了激发兴趣,还要讲究课堂艺术。巧用谐音可以调节气氛,“话”龙点睛则可三全其美。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兴趣 教学语言 谐音 教学效果    语言是联系师生的桥梁与纽带,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教学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艺术,仅仅只有准确、科学,不一定能吸
究竟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不是在问“生命”的含义是什么,也不是在追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而是在探究“生命”本身有什么意义。人的“生命”从人类受胎开始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始于人的受胎成形,也不是天生现成的,而是人在有所自觉之后才开始自己构画赋予的。诚如诺齐克(Nozick)所说的:“一个人根据某种计划来构画他的生命,就是赋予生命意义的方式:只有有能力这样构画他的生命的人,
在实践中,课堂教学极易误入两个极端:一是“固步自封”“穿新鞋走老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二是把课堂变成随意创新的“天堂”。本文就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把新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做了浅显的研究与探讨。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