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常态背景下,因为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加之结构性减税的实施,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而财政刚性支出却不断增多,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在这种背景下,详细分析新常态的大趋势和大环境,探索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成为了很多地方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探究,找出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完善对策,希望能够为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1 新常态下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1 高质量经济发展对财政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增速有所降低,各个行业发展都更加关注质量,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国内产能结构过剩、经济形势低迷等问题,开始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实施降税清费等措施,为企业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也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国家财政调控经济的成功经验以及党的奋斗结果,证明在国家治理中财政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要想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发挥财政的创新引导作用。同时,还要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财政资金,所以必须要对财政收入来源进行拓展,深化推进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1.2 财政收支矛盾日趋扩大,亟待关注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国家长时间推行促改革、稳增长、调结构等政策,加上结构性减税、经济增速下降等问题导致财政减收等,使得政府财政收支面临着更大的缺口。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财政的在国家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受到了不利影响,难以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提升财政收入成为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
2 新常態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财政刚性支出不断提升
我国政府历来对民生问题较为关注,在多次会议中都提出要改善民生,并对这一内容作出了规划,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收入民生资金规模逐渐扩大、比重也不断提升。根据相关信息可知,在2016年我国政府在全国民生投入中占支出比重达到了75%,2018、2019年又持续有所提升,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养老、脱贫等,这导致国家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加剧了财政支持规模,使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2.2 地方债务规模较高为财政风险营造了契机
近年来,因为受到公共服务需求提升、事权下放、地方现实发展需求、盲目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债务扩大的现象,而国家明确说明不为地方政府债务兜底,这导致地方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对于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地方政府不加强财政分析,不能为财政可持续发展探索较好的路径,那么将会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2.3 生态文明建设导致财政职责范围得到拓宽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而要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需要着眼于环境承载力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对经济增速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还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这会导致财政支出面临新的挑战,使财政职责范围得到了拓宽,为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3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完善对策
3.1实现财政体制可持续化
第一,要构建事权与支出责任相符合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这就要求政府要对事权“清单”进行明确,对不同级别政府公共支出责任进行清晰界定,以更好地调动政府积极性。比如,要对市场、政府、社会活动边界进行确定,对政府支出责任、事权范围等进行明确。还要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健全,提升对财力薄弱区域的支撑力度。如提升对贫困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对转移支付结构进行科学调整等,并做好监管,保障资金良好落实。第二,要构建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与规模稳定相协调的财税体系。需要通过稳定税负对财政支出规模进行稳定,并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以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在绩效管理方面还要构建“三位一体”的模式,对预算加强管理,更好地对资金进行运用。第三,要健全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对财政风险进行科学预防。比如,要提升地方债的具体发行额度,并加强配套制度改革;针对于贷款构建科学的预警机制;促进地方债置换流动性的提升等。
3.2实现预算可持续化
第一,要加强预算公开,对“三公”经费公开进行制度化规定,切实提升预算公开的详细性。第二,要解开地方政府的速度情结,避免出现竭泽而渔的情况。要对预算管理重点进行转移,从收支平衡不断向政策和支出预算方面拓宽。第三,要对新旧债务进行科学衔接,对融资平台风险进行释放。第四,要构建跨年度预算的机制,有效实施中期财政预算管理。在设定预算指标的时候要全面分析实际情况,并对上一期预算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将此作为依据来确定指标。且在控制年度总赤子规模的同时,还要针对于年度预算超赤字构建跨年度补偿机制。
3.3实现税收体系可持续化
首先,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税收计划的制定,维持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比例。一方面,政府相关人员可以运用GDP税收负担率法进行税收计划的编制,对不同地区经济税收规模进行反应,降低不平衡影响,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经济税源信息进行调查与了解,借助于新技术对收入进行预测,加强税收分析,提升税收计划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其次, 要对税源提升监控力度,掌握税收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要对税源做好事中、事前和事后监控,为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最后,地税部门还要对征管工作重心进行调整,尽量提升税源总量。
4结语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要想推动地方财政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其挑战进行总结,找出财政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虽然当前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财政管理将会更为科学,财政可持续发展目标会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尔茜.新常态下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及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16(11)
[2]朱斌、邓海涛.乡镇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J].当代农村财经.2017(01)
1 新常态下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1 高质量经济发展对财政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增速有所降低,各个行业发展都更加关注质量,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国内产能结构过剩、经济形势低迷等问题,开始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实施降税清费等措施,为企业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也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国家财政调控经济的成功经验以及党的奋斗结果,证明在国家治理中财政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要想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发挥财政的创新引导作用。同时,还要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财政资金,所以必须要对财政收入来源进行拓展,深化推进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1.2 财政收支矛盾日趋扩大,亟待关注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国家长时间推行促改革、稳增长、调结构等政策,加上结构性减税、经济增速下降等问题导致财政减收等,使得政府财政收支面临着更大的缺口。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财政的在国家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受到了不利影响,难以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提升财政收入成为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
2 新常態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财政刚性支出不断提升
我国政府历来对民生问题较为关注,在多次会议中都提出要改善民生,并对这一内容作出了规划,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收入民生资金规模逐渐扩大、比重也不断提升。根据相关信息可知,在2016年我国政府在全国民生投入中占支出比重达到了75%,2018、2019年又持续有所提升,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养老、脱贫等,这导致国家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加剧了财政支持规模,使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2.2 地方债务规模较高为财政风险营造了契机
近年来,因为受到公共服务需求提升、事权下放、地方现实发展需求、盲目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债务扩大的现象,而国家明确说明不为地方政府债务兜底,这导致地方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对于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地方政府不加强财政分析,不能为财政可持续发展探索较好的路径,那么将会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2.3 生态文明建设导致财政职责范围得到拓宽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而要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需要着眼于环境承载力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对经济增速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还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这会导致财政支出面临新的挑战,使财政职责范围得到了拓宽,为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3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完善对策
3.1实现财政体制可持续化
第一,要构建事权与支出责任相符合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这就要求政府要对事权“清单”进行明确,对不同级别政府公共支出责任进行清晰界定,以更好地调动政府积极性。比如,要对市场、政府、社会活动边界进行确定,对政府支出责任、事权范围等进行明确。还要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健全,提升对财力薄弱区域的支撑力度。如提升对贫困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对转移支付结构进行科学调整等,并做好监管,保障资金良好落实。第二,要构建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与规模稳定相协调的财税体系。需要通过稳定税负对财政支出规模进行稳定,并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以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在绩效管理方面还要构建“三位一体”的模式,对预算加强管理,更好地对资金进行运用。第三,要健全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对财政风险进行科学预防。比如,要提升地方债的具体发行额度,并加强配套制度改革;针对于贷款构建科学的预警机制;促进地方债置换流动性的提升等。
3.2实现预算可持续化
第一,要加强预算公开,对“三公”经费公开进行制度化规定,切实提升预算公开的详细性。第二,要解开地方政府的速度情结,避免出现竭泽而渔的情况。要对预算管理重点进行转移,从收支平衡不断向政策和支出预算方面拓宽。第三,要对新旧债务进行科学衔接,对融资平台风险进行释放。第四,要构建跨年度预算的机制,有效实施中期财政预算管理。在设定预算指标的时候要全面分析实际情况,并对上一期预算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将此作为依据来确定指标。且在控制年度总赤子规模的同时,还要针对于年度预算超赤字构建跨年度补偿机制。
3.3实现税收体系可持续化
首先,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税收计划的制定,维持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比例。一方面,政府相关人员可以运用GDP税收负担率法进行税收计划的编制,对不同地区经济税收规模进行反应,降低不平衡影响,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经济税源信息进行调查与了解,借助于新技术对收入进行预测,加强税收分析,提升税收计划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其次, 要对税源提升监控力度,掌握税收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要对税源做好事中、事前和事后监控,为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最后,地税部门还要对征管工作重心进行调整,尽量提升税源总量。
4结语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要想推动地方财政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其挑战进行总结,找出财政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虽然当前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财政管理将会更为科学,财政可持续发展目标会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尔茜.新常态下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及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16(11)
[2]朱斌、邓海涛.乡镇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J].当代农村财经.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