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言语美策略”是钱冠连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策略包括提供意象,意义上求新,说白话,语不及,调动感官美好感受,反说碰撞等等。本文就是运用其中的策略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语言美。
关键词:言语美策略 张爱玲 《倾城之恋》
钱冠连在他的《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了“言语美策略”这一概念。言语美策略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形式美、特征隐退;在话语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作为审美媒介,以提供意象(或图示或形象)或以其他手段引起听话者的美感。
一、提供意象
在讲话过程中,说话人给出交际信息的同时,还构造出一些图像、图示或情景来,正是这些东西(不是形式美)生成美感。这时的话语除了它的使用角色外,还充当了审美媒介和刺激听话人生成美感的刺激物。例如:《倾城之恋》中的“城”有“真实存在之城”与“心城”之分。表面上,“城”应指香港城,其实还另有一现实之城——白公馆的所在地上海。与之相映照的还有无形之城——白流苏与范柳原各自的“心城”。
无论是理解现实之城,还是心城,都应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消极面来看,“城”是一种禁锢,限制着城中之人的活动。因而从城内走出,即是对既有桎梏的叛离,意味着重获自由的新生;但由积极面看来,“城”在造成桎梏的同时,未尝不是提供了另一种防卫保护作用——在强敌压境之际,让城中子民有所依归。
真实的上海城,代表的是传统、守旧。“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对白流苏造成了制约和压抑。从另一角度看,“城”不仅是造就白流苏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的环境,也是“为了让柳原在没有得到她”的情况下,能够“带了较优议和条件”,回到她身边的唯一栖身之所。真实的香港城虽然开放洋化,是流苏可以摆脱旧社会的开放之地,可是弥漫其中的浮华风气、轻薄言行,却使她在“枉担了这个虚名(范太太)下”,感受到另一形式的心理压迫和禁闭。此外,二人的“心城”乃是为了不同的打算,彼此攻防而筑起的心理防线——两人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始终不肯冒失。退守于防线之内,故可保距离以保安,但却失去真心相待的机会;走出防线以外,虽可获得真情,但也有被对方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被抛弃的危险。
二、意义上求新
对素来就有的老一套的思想与观念的偏离。例如:“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灰尘吊子。”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声音,一般都会用“洪亮”“低沉”等词语,调动的是人们的听觉器官,而此句话却用了“视觉颜色——灰暗;触觉——轻飘”,将声音比喻成了可视的“断断续续的灰尘吊子”,这更加形象地表达了流苏的心情。在四奶奶指桑骂槐的攻击下,流苏再一次感到家里亲情的冷漠。在她落迫之际,家人非但没有用亲情温暖她,反而落井下石,这种彻骨的悲哀凄凉,使她把鞋上的一枚针扎进了手里也不觉得疼,小声道:“这屋子可住不得人!……住不得了!”而她又能栖身何处呢?
三、说白话
说大白话——话面简单质朴,话里藏着深刻而新鲜的思想,即“语深若白,巧语带补”。例如: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第一句“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实际上说的是上海实行“夏时制”,借此主要想说明“公共时间”与“个人时间”的差异与对立。故事大多发生在白公馆的老时间里,与外面人家的时间不搭界。在白公馆老时间里,时钟的秒针每走动一下,白流苏就会感到生命提前结束了一秒,这种生命虽然是了无生趣的,乏味无奈的,但流苏并没有失去渴望,她渴望着顽强的生命力,灿烂的人生路,她并不想在“老时间”里凄凉地了结此生。流苏希望能通过她与柳原的婚姻关系走出白公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要走出白公馆的老时间,走进大家的公共时间。后一句大白话的意思是上海城代表着传统封建势力,与现实脱节的、没落的、悲哀的生命必定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四、语不及
意及语不及,说话人在字面上没有说出的话,听话人能立即悟出。即俗语所说“语不点明而意思明”。例如:流苏听不得“吃饭”这两个字,心里一阵刺痛,硬着嗓子,强笑到:“多谢嫂子——可是我这会儿身子有点不舒服,实在不能够见人;只怕失魂落魄的,说话闯了祸,反而辜负了您待我的一片心。”
语不及的是:不想见四奶奶和三爷,增添我的悲伤。在与四奶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后,流苏元气大伤,已经倍感委屈悲伤的她,不想再见到刚才指桑骂槐,说她没有人心廉耻的四奶奶,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不知又会触动家中哪位“亲人”的敏感神经,引来一场不必要的风波,只道是“身子有点不舒服,不能够见人”作为推辞。
五、调动感官上的美好感受
美感,首先是感官上的美好感受,言语描绘是调动感官活动的情景过程。此时的言语是激活审美思维的刺激物,引起听话人的美感。例如:
上了楼,到了她自己的屋里,她开了灯,扑在穿衣镜上,端详她自己,还好,她还不怎样老。她那一类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它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下颌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来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阳台上,四爷又拉起胡琴来了。依着那抑扬顿挫的调子,流苏不由得偏着头,微微飞了个凤眼,做了个手势。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走一步路都仿佛是含着失了传的古代音乐的节拍。
这里调动的是:视觉感受。回到娘家生活,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感到生活无望,可从镜中却瞥见自己眉清目秀,小得可爱。在镜中的表演,是作品情节的一个转折,也是人物思想性格发生变化的最初体现。若说在此之前流苏还是家里的一个“出气包”,一个自怨自艾的无用女人,走投无路。在徐太太有意撮合的暗示下,她正从悲伤中摆脱出来,尽管前途还不明朗,但她已经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生存做一番努力了。二十八岁的年龄不算小,缺少交际圈子是她的弱点,但当她发现自己还相当可爱时,她的早已丧失的自信心回到了自己的躯干中,又像一种酵母促使她的生命发热。是的,流苏在此开始表演了,可她暗示的是:如果她不去“表演”,枯守家中,只能坐以待毙。而后不怀好意地阴阴一笑,是在嘲笑“忠孝节义”,不能说她是了不起的反封建战士,可为了生存,她自发的反抗传统的道德准则,是合乎人性常态的一种表现,不能否认她身上还有渴望生存的力量,尤其是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会聚集自身的全部力量,做最后的一搏。这种为了生存而奋力拼搏之美要比镜中姿态容貌之美更能使我们感动。
六、反说碰撞
反说碰撞:用正正经经的语调,堂堂皇皇的样子说出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错误命题,造成话语形式与深层内容的强烈碰撞、错位,人们感兴趣的不是错误命题的本身,而是话语深层内容。它的特点是:产生幽默与机智的美感。例:“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显然错误的命题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中的“成全”二字。可是是什么成全了她,又成全了她什么呢?这中间的逻辑是荒唐怪诞的。“什么”成全了她?是流苏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吗?不是,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命运。两人的结合证明的不是对命运的主宰,而是命运对个人的任意摆布。在这个不能控制的命运的映衬下,个人努力可怜;又成全了她什么呢?战争的爆发,既炸毁了香港城——文明世界中的种种人为建筑,也同时粉碎了人际之间因自私、贪婪、虚伪而建筑的重重防线。呼啸而过的子弹,打得才子佳人走投无路。“莽莽的寒风通过虚空的虚空,这里是什么都完了,剩下点断墙颓垣,失去记忆的文明人在黄昏中跌跌绊绊摸来摸去,像是找着点什么,其实是什么都完了。”正因为什么都完了,一切攻守策略均无用武之地,她才体会到,“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都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患难之中见真情,原先只想要婚姻不懂爱情的流苏,与期盼爱情不想要婚姻的柳原,都因此走出了由一己之私构筑的“心城”,于是,在流苏“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之后,画上了看似完美的句号——她得到了她的婚姻。然而,“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所以纵使失败,未必绝望。纵使成功,未必恒久。尽管看似成功的获得了婚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尽管一刹那的彻底谅解,够一对平凡夫妻在一起和谐地生活个十年八年,但之后呢?在这个“无爱之城”中,她将如何自处呢?谁知道?也许结局早已注定,过程还要自己诠释!
以上就是用言语美策略分析的《倾城之恋》中的文学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呈现的载体,它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作品的主题。从语言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有利于读者更为正确、客观地把握作品。
参考文献:
[1]钱冠连.美学语言学——语言美与言语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爱玲.张爱玲经典作品选[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 社,2002.
[3]杨泽.阅读张爱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金宏达.回望张爱玲•镜像缤纷——反传奇〈重读张爱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5]余斌.张爱玲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刘锋杰.想象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秦雪,徐州师范大学泉山校区文学院)
关键词:言语美策略 张爱玲 《倾城之恋》
钱冠连在他的《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了“言语美策略”这一概念。言语美策略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形式美、特征隐退;在话语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作为审美媒介,以提供意象(或图示或形象)或以其他手段引起听话者的美感。
一、提供意象
在讲话过程中,说话人给出交际信息的同时,还构造出一些图像、图示或情景来,正是这些东西(不是形式美)生成美感。这时的话语除了它的使用角色外,还充当了审美媒介和刺激听话人生成美感的刺激物。例如:《倾城之恋》中的“城”有“真实存在之城”与“心城”之分。表面上,“城”应指香港城,其实还另有一现实之城——白公馆的所在地上海。与之相映照的还有无形之城——白流苏与范柳原各自的“心城”。
无论是理解现实之城,还是心城,都应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消极面来看,“城”是一种禁锢,限制着城中之人的活动。因而从城内走出,即是对既有桎梏的叛离,意味着重获自由的新生;但由积极面看来,“城”在造成桎梏的同时,未尝不是提供了另一种防卫保护作用——在强敌压境之际,让城中子民有所依归。
真实的上海城,代表的是传统、守旧。“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对白流苏造成了制约和压抑。从另一角度看,“城”不仅是造就白流苏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的环境,也是“为了让柳原在没有得到她”的情况下,能够“带了较优议和条件”,回到她身边的唯一栖身之所。真实的香港城虽然开放洋化,是流苏可以摆脱旧社会的开放之地,可是弥漫其中的浮华风气、轻薄言行,却使她在“枉担了这个虚名(范太太)下”,感受到另一形式的心理压迫和禁闭。此外,二人的“心城”乃是为了不同的打算,彼此攻防而筑起的心理防线——两人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始终不肯冒失。退守于防线之内,故可保距离以保安,但却失去真心相待的机会;走出防线以外,虽可获得真情,但也有被对方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被抛弃的危险。
二、意义上求新
对素来就有的老一套的思想与观念的偏离。例如:“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灰尘吊子。”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声音,一般都会用“洪亮”“低沉”等词语,调动的是人们的听觉器官,而此句话却用了“视觉颜色——灰暗;触觉——轻飘”,将声音比喻成了可视的“断断续续的灰尘吊子”,这更加形象地表达了流苏的心情。在四奶奶指桑骂槐的攻击下,流苏再一次感到家里亲情的冷漠。在她落迫之际,家人非但没有用亲情温暖她,反而落井下石,这种彻骨的悲哀凄凉,使她把鞋上的一枚针扎进了手里也不觉得疼,小声道:“这屋子可住不得人!……住不得了!”而她又能栖身何处呢?
三、说白话
说大白话——话面简单质朴,话里藏着深刻而新鲜的思想,即“语深若白,巧语带补”。例如: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第一句“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实际上说的是上海实行“夏时制”,借此主要想说明“公共时间”与“个人时间”的差异与对立。故事大多发生在白公馆的老时间里,与外面人家的时间不搭界。在白公馆老时间里,时钟的秒针每走动一下,白流苏就会感到生命提前结束了一秒,这种生命虽然是了无生趣的,乏味无奈的,但流苏并没有失去渴望,她渴望着顽强的生命力,灿烂的人生路,她并不想在“老时间”里凄凉地了结此生。流苏希望能通过她与柳原的婚姻关系走出白公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要走出白公馆的老时间,走进大家的公共时间。后一句大白话的意思是上海城代表着传统封建势力,与现实脱节的、没落的、悲哀的生命必定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四、语不及
意及语不及,说话人在字面上没有说出的话,听话人能立即悟出。即俗语所说“语不点明而意思明”。例如:流苏听不得“吃饭”这两个字,心里一阵刺痛,硬着嗓子,强笑到:“多谢嫂子——可是我这会儿身子有点不舒服,实在不能够见人;只怕失魂落魄的,说话闯了祸,反而辜负了您待我的一片心。”
语不及的是:不想见四奶奶和三爷,增添我的悲伤。在与四奶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后,流苏元气大伤,已经倍感委屈悲伤的她,不想再见到刚才指桑骂槐,说她没有人心廉耻的四奶奶,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不知又会触动家中哪位“亲人”的敏感神经,引来一场不必要的风波,只道是“身子有点不舒服,不能够见人”作为推辞。
五、调动感官上的美好感受
美感,首先是感官上的美好感受,言语描绘是调动感官活动的情景过程。此时的言语是激活审美思维的刺激物,引起听话人的美感。例如:
上了楼,到了她自己的屋里,她开了灯,扑在穿衣镜上,端详她自己,还好,她还不怎样老。她那一类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它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下颌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来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阳台上,四爷又拉起胡琴来了。依着那抑扬顿挫的调子,流苏不由得偏着头,微微飞了个凤眼,做了个手势。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走一步路都仿佛是含着失了传的古代音乐的节拍。
这里调动的是:视觉感受。回到娘家生活,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感到生活无望,可从镜中却瞥见自己眉清目秀,小得可爱。在镜中的表演,是作品情节的一个转折,也是人物思想性格发生变化的最初体现。若说在此之前流苏还是家里的一个“出气包”,一个自怨自艾的无用女人,走投无路。在徐太太有意撮合的暗示下,她正从悲伤中摆脱出来,尽管前途还不明朗,但她已经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生存做一番努力了。二十八岁的年龄不算小,缺少交际圈子是她的弱点,但当她发现自己还相当可爱时,她的早已丧失的自信心回到了自己的躯干中,又像一种酵母促使她的生命发热。是的,流苏在此开始表演了,可她暗示的是:如果她不去“表演”,枯守家中,只能坐以待毙。而后不怀好意地阴阴一笑,是在嘲笑“忠孝节义”,不能说她是了不起的反封建战士,可为了生存,她自发的反抗传统的道德准则,是合乎人性常态的一种表现,不能否认她身上还有渴望生存的力量,尤其是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会聚集自身的全部力量,做最后的一搏。这种为了生存而奋力拼搏之美要比镜中姿态容貌之美更能使我们感动。
六、反说碰撞
反说碰撞:用正正经经的语调,堂堂皇皇的样子说出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错误命题,造成话语形式与深层内容的强烈碰撞、错位,人们感兴趣的不是错误命题的本身,而是话语深层内容。它的特点是:产生幽默与机智的美感。例:“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显然错误的命题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中的“成全”二字。可是是什么成全了她,又成全了她什么呢?这中间的逻辑是荒唐怪诞的。“什么”成全了她?是流苏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吗?不是,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命运。两人的结合证明的不是对命运的主宰,而是命运对个人的任意摆布。在这个不能控制的命运的映衬下,个人努力可怜;又成全了她什么呢?战争的爆发,既炸毁了香港城——文明世界中的种种人为建筑,也同时粉碎了人际之间因自私、贪婪、虚伪而建筑的重重防线。呼啸而过的子弹,打得才子佳人走投无路。“莽莽的寒风通过虚空的虚空,这里是什么都完了,剩下点断墙颓垣,失去记忆的文明人在黄昏中跌跌绊绊摸来摸去,像是找着点什么,其实是什么都完了。”正因为什么都完了,一切攻守策略均无用武之地,她才体会到,“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都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患难之中见真情,原先只想要婚姻不懂爱情的流苏,与期盼爱情不想要婚姻的柳原,都因此走出了由一己之私构筑的“心城”,于是,在流苏“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之后,画上了看似完美的句号——她得到了她的婚姻。然而,“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所以纵使失败,未必绝望。纵使成功,未必恒久。尽管看似成功的获得了婚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尽管一刹那的彻底谅解,够一对平凡夫妻在一起和谐地生活个十年八年,但之后呢?在这个“无爱之城”中,她将如何自处呢?谁知道?也许结局早已注定,过程还要自己诠释!
以上就是用言语美策略分析的《倾城之恋》中的文学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呈现的载体,它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作品的主题。从语言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有利于读者更为正确、客观地把握作品。
参考文献:
[1]钱冠连.美学语言学——语言美与言语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爱玲.张爱玲经典作品选[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 社,2002.
[3]杨泽.阅读张爱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金宏达.回望张爱玲•镜像缤纷——反传奇〈重读张爱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5]余斌.张爱玲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刘锋杰.想象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秦雪,徐州师范大学泉山校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