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这一形势,本文将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校际协作自主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1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1.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思想。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信息加工理论
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是以加拿大心理学家温内(S.H.Winne,1995)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提出的,该理论用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自主学习。在信息加工理论者看来,学习使个体调节自己的信息加工及反应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学生用于调控信息加工的规则控制系统日趋精确、完善,这样的规则系统构成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在自主学习的成分过程中,如自我监控的准确性、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学习策略的运用等,存在发展上的差异。信息加工理论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1.3 交往教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系统的交往教学理论思想。交往教学理论强调交往、互动、对话、合作、交流、沟通、尊重和理解的教学方法。在交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互相邀请的姿态共同设计教学目标,共同创设教学环境,共同参与教学环节,共同讨论教学话题,共享对文本的不同见解和认识,以语言为工具,以对话为方式,以文本为中介,视交往、合作、互动、沟通为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资源和财富,并在交往互动中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豍交往教学理论为自主学习过程中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的建构
2.1 教学模式建构的一般方法
从模式论看,有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种方法。教学建模主要采用定性建模的方法。我国学者查有梁在《教育建模》一书中,提到了定性建模的基本成序。
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模目的,明确建立教育模式所达到的目的;(2)典型实例,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一个较好的、较典型的案例;(3)抓住特征,从理论上分析案例,概括出基本特征和基本过程;(4)确定关键词,进行语义比较,确定表述这一模式的关键词;(5)简要表述,通过讨论,征求意见,对这一模式给出简要的定性表述;(6)具体实施,在教育中具体实施这一模式,要充分体现出模式的特征和过程;(7)形成子模式群,通过教育实践的检验,针对不同情况有所“变换”,从而形成一系列更为具体的子模式群;(8)建模评价,将设计与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得建模成功与否的结论,以便改进。
上述每一个阶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所有上述过程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要经过反复修改、反复检验、反复总结,最后才能建构一个较好的教育模式。豎
本文将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查有梁先生提出的定性建模方法,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所涉及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整合、归纳出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
2.2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的建构
我们首先要明确建模是目的,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接下来,我们要对典型实例进行分析。经过考察,笔者选定了南京大学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作为典型案例,通过一个学期的跟踪调查和行动研究,基本上掌握了该门课的教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门课的教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自主、交流与合作、课堂面授和校际协作”这几个关键词。经过反复比较,觉得用“自主、交流与合作”比较好。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简要表述为:基于校际协作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生生、师师交互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简单概括即可表述为“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还可以演绎出一系列的子模式。例如: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模式(教师发布学习提纲—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不同学校的师生展开网络交流讨论—总结个人心得体会);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模式(师师交互—确定学习内容—发布学习提纲—生生交互—根据共同兴趣分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学习资源交互—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等等。
3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与评价体系
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笔者得出了与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三条实施原则”与“一套多元化评价体系”。
3.1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3.1.1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教师讲授的内容应该是系统的,系统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从而内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个体认识水平的高低与认知结构是息息相关的。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既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掌握知识,又有益于知识技能的广泛迁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因此,系统性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有益于学生知识结构的自我建构和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
3.1.2 教学平台的交互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需要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做支撑。交互性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一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E-mail、BLOG、BBS、QQ群、虚拟学习社区等功能,加强校际之间师生的互动交流,以及相关教学信息的反馈,使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掌握知识。
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师生、生生之间充分地合作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互动、讨论的学习氛围,完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活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3.1.3 学习过程的合作性和探究性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提倡开展“问题讨论”、“专题制作”和“主题研究”等类型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信息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小组学习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2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根据《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多元化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即“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自评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分析和判断,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自我调节。自评的内容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教师也应该非常重视,这是师生之间间接沟通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因所在。
他评是指教师评价、导学评价和组员评价。组员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也是对学生合作精神的评价。导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进行评价,也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评价。教师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体表现的评价,教师评价的关键是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
关键词校际协作自主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1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1.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思想。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信息加工理论
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是以加拿大心理学家温内(S.H.Winne,1995)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提出的,该理论用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自主学习。在信息加工理论者看来,学习使个体调节自己的信息加工及反应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学生用于调控信息加工的规则控制系统日趋精确、完善,这样的规则系统构成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在自主学习的成分过程中,如自我监控的准确性、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学习策略的运用等,存在发展上的差异。信息加工理论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1.3 交往教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系统的交往教学理论思想。交往教学理论强调交往、互动、对话、合作、交流、沟通、尊重和理解的教学方法。在交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互相邀请的姿态共同设计教学目标,共同创设教学环境,共同参与教学环节,共同讨论教学话题,共享对文本的不同见解和认识,以语言为工具,以对话为方式,以文本为中介,视交往、合作、互动、沟通为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资源和财富,并在交往互动中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豍交往教学理论为自主学习过程中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的建构
2.1 教学模式建构的一般方法
从模式论看,有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种方法。教学建模主要采用定性建模的方法。我国学者查有梁在《教育建模》一书中,提到了定性建模的基本成序。
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模目的,明确建立教育模式所达到的目的;(2)典型实例,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一个较好的、较典型的案例;(3)抓住特征,从理论上分析案例,概括出基本特征和基本过程;(4)确定关键词,进行语义比较,确定表述这一模式的关键词;(5)简要表述,通过讨论,征求意见,对这一模式给出简要的定性表述;(6)具体实施,在教育中具体实施这一模式,要充分体现出模式的特征和过程;(7)形成子模式群,通过教育实践的检验,针对不同情况有所“变换”,从而形成一系列更为具体的子模式群;(8)建模评价,将设计与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得建模成功与否的结论,以便改进。
上述每一个阶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所有上述过程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要经过反复修改、反复检验、反复总结,最后才能建构一个较好的教育模式。豎
本文将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查有梁先生提出的定性建模方法,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所涉及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整合、归纳出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
2.2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的建构
我们首先要明确建模是目的,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接下来,我们要对典型实例进行分析。经过考察,笔者选定了南京大学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作为典型案例,通过一个学期的跟踪调查和行动研究,基本上掌握了该门课的教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门课的教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自主、交流与合作、课堂面授和校际协作”这几个关键词。经过反复比较,觉得用“自主、交流与合作”比较好。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简要表述为:基于校际协作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生生、师师交互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简单概括即可表述为“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还可以演绎出一系列的子模式。例如: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模式(教师发布学习提纲—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不同学校的师生展开网络交流讨论—总结个人心得体会);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模式(师师交互—确定学习内容—发布学习提纲—生生交互—根据共同兴趣分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学习资源交互—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等等。
3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与评价体系
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笔者得出了与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三条实施原则”与“一套多元化评价体系”。
3.1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 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3.1.1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教师讲授的内容应该是系统的,系统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从而内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个体认识水平的高低与认知结构是息息相关的。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既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掌握知识,又有益于知识技能的广泛迁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因此,系统性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有益于学生知识结构的自我建构和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
3.1.2 教学平台的交互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需要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做支撑。交互性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一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E-mail、BLOG、BBS、QQ群、虚拟学习社区等功能,加强校际之间师生的互动交流,以及相关教学信息的反馈,使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掌握知识。
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师生、生生之间充分地合作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互动、讨论的学习氛围,完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活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3.1.3 学习过程的合作性和探究性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提倡开展“问题讨论”、“专题制作”和“主题研究”等类型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信息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小组学习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2 基于校际协作的“自主—交流—合作”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根据《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多元化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即“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自评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分析和判断,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自我调节。自评的内容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教师也应该非常重视,这是师生之间间接沟通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因所在。
他评是指教师评价、导学评价和组员评价。组员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也是对学生合作精神的评价。导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进行评价,也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评价。教师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体表现的评价,教师评价的关键是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