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后间隙入路行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切除术

来源 :健康指南·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入路;乳腺后间隙
  [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手术方法,为临床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43例,采用乳房后间隙手术入路,切除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对其手术切口设计、手术步骤、手术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均一次切除全部肿块,16例患者放置引,术后引流量小于10 ml后48~72 h拔除,所有病例无积液和积血,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切口呈线状且隐蔽,乳房外观形态良好,乳房未扪及硬块和结节,乳头和乳晕感觉良好。结论 乳房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手术方法可行,手术效果满意,可供临床参考采用。本文由权威期刊WWW.QWQK.CN收集整理。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入路;乳腺后间隙
  乳腺纤维腺瘤是妇女的常见疾病,特别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根据文献报道9%~10%女性有乳腺纤维腺瘤,而多发性占10%~15%的患者,同侧及对侧多发概率相等,外上象限是纤维腺瘤的好发部位。左乳发病率略高于右侧[1]。常规手术切除留下了不小的疤痕,影响美观,成为一些女性不可磨灭的阴影。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43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经乳房后间隙入路行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3例,均为女性。年龄16~43岁,平均221岁。未婚14例,已婚未育23例,已婚已育6例。其中左侧22例,右侧16例,双侧5例,所有的病例肿块均位于乳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限,一次切除肿块单侧最多5个,平均36个,双侧最多9个,平均58个。术中及术后病理切片诊断双侧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5例,单侧乳腺多发纤维腺瘤31例,单侧乳腺多发纤维腺瘤伴腺病6例,单侧多发纤维腺瘤伴乳腺钙化1例。选用腋缘切口29例,乳房下皱襞切口14例,切口长度5~7 cm。
  12 手术方法
  121 切口设计 每例患者均需常规乳房检查和术前彩超检查相结合后,明确肿块的数目和位置,并在术前皮肤上标记肿块的位置,若肿块多位于上象限,选择腋缘切口,若肿块多位于下象限,选择乳房下皱折切口。
  122 手术步骤 切开皮肤后,采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浅筋膜层达胸大肌浅面,继续电刀游离乳腺后间隙,术者一只手在乳房后间隙,另一只手在乳房表面协助扪查术前标记的肿块,直至游离的范围可以扪查到术前标记的所有肿块。切除时助手将肿块推向切口方向并固定,先处理距切口最远处肿块,切除时在乳腺的背面用电刀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乳腺组织,避免损伤乳管,显露肿块后缝线牵引,于肿块旁05 cm连同正常乳腺组织完整切除,切除后创腔仔细止血后1/0丝线逐层缝合,边距在3 mm以内,再由远及近,逐个切除所有的肿块。依据手术的剥离范围和出血的多少,必要时放置05 cm直径的多孔硅胶引流管于低位引出,术后接低压负压吸引器。切口都采用5/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术后绷带加压固定5~7 d。
  2 结果
  43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均一次切除全部肿块,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16例患者放置引流管,均于术后引流量小于10 ml后,48~72 h拔除。所有病例无积液和积血,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切口呈线状且隐蔽,乳房外观形态良好,乳房未扪及硬块和结节,乳头和乳晕感觉良好。
  转贴于权威期刊 http://www.qwqk.cn本文由权威期刊WWW.QWQK.CN收集整理。
  3 讨论
  乳房是由表面的皮肤、皮下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及乳腺组织构成,形成锥形或半球形的乳房外形。乳房的后方为浅筋膜的深层,与深部的胸大肌表面之间存在一个潜在的腔隙性结构,为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故乳房与其后方胸大肌之间,有一定范围的相对移动,这个自然的间隙结构,称为乳房后间隙,为乳房手术的解剖标志[2]。乳房后间隙的作用是使乳房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动,并使这种移动得到缓冲,故也称乳房下滑囊。乳房后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和淋巴管[3]。这一间隙提供了从乳腺背面切除肿块的条件,游离后乳腺腺体移动度增大,提供了手术切除时肿瘤的必要显露。而支配乳头的神经主要来自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其走行在浅筋膜内,于左乳4点钟、右乳8点钟方向进入乳头、乳晕区[3]。而采用腋缘切口和乳房下皱襞切口的乳腺后间隙入路,可避免此处神经的损伤,保留了乳头的感觉,以利于参与性活动和哺乳期泌乳。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的最常见良性肿瘤,各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后不复发[4-7]。手术遵循整形外科手术原则,注意无创伤操作,沿瘤体包膜分离,只切除瘤体组织,手法轻柔,层次清晰,对周围组织创伤小,切除组织少,逐层缝合,缝合严密,不留死腔,术后乳房形态影响不大。对距乳头乳晕较远的腺瘤,手术切口可以适当延长,皮下剥离时范围可以扩大,通过拉开皮肤和瘤体两侧牵引显露腺瘤位置,用长组织剪剪除腺瘤。常规的前入路手术行乳腺多发纤维腺瘤切除,虽操作简单,但会在乳房上遗留多个明显的瘢痕。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而乳腺作为性征器官,对术后的美容要求逐步提高,需要我们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B 超引导下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主要用于乳房微小病灶的定位活检诊断,还可进行微创手术切除[6]。微创系统用于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创伤小,减少病人的痛苦,刀口仅 3 mm,远期伤口疤痕微小,几乎看不见,外观效果满意,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其适用于肿块较小,特别是临床无法扪及的肿块,以及多发肿块、常规手术后会产生较多手术疤痕而影响美观的病人[7]。但它对肿块大小的有限制,一般用于小于25 cm的肿块,对B 超引导下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的彻底性和复发还存在争议。而经乳房后间隙入路手术能一次完整彻底切除肿块,不受肿块大小的限制,配合电刀使用保持术野的清晰。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的切开乳腺组织有利于保护乳腺导管不受损伤,助手推移包块并缝线牵引有利于显露包块,而且由于腺体切口和缝合多在深面,术后乳房表面不易扪及硬块和结节,保持了乳房的圆润外型,手感较好。避免了前入路手术损伤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可能,保留了乳头的感觉。所以对于乳房多发性纤维腺瘤行手术切除的患者,选择乳房后间隙入路能一次完整彻底切除肿块,美容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覃彩团,黄凤碧红外乳腺诊断仪在乳腺疾病的应用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6):429-430
  [2] 王向义,钟 纯,聂云飞,等 乳房固定结构的解剖[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4):637-639
  [3] 李 翔,刘丰春乳头、乳晕区神经分布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解剖与临床,2003,8(1):13-15
  [4] 翟宏军,汪 静,蒋力生,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临床初步观察[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 11(3):254-255
  [5] 郭同荣,项昌峰 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J]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14(6):316
  [6] 蔡清萍,王 强,王伟军,等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旋切术及其临床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4):258-259
  [7] 周 坚,王红鹰,邹 强,等 乳腺良性病灶的微创手术[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4):314-316转贴于权威期刊 http://www.qwqk.cn
其他文献
【摘 要】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及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健康需求的增高,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护患纠纷也日益增多。如何避免纠纷的发生,现根据临床工作提出了一些避免护患的纠纷措施。  【关键词】 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1 以人为本
期刊
[ 录入者:kslunwen | 时间:2012-05-28 17:13:09 | 作者:论文发表 | 来源:www.kslunwen.com | 浏览:111次 ]  【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就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 遗传、精神、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等是高血
期刊
摘要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 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PC自美国学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时间, 已得到世界范围同行者普遍认可。随着社会发展,健康需要PC,PC也是中国传统药师的出路。分析了在我国推行PC是可行的、必然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AMI尿激酶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和肝素钠治疗。结果两组组间的t - PA、PA1、血管再通率、CK- MB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尿激酶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论文网 Www
期刊
关键词: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SM)。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个月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对氨水杨酸(PAS)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
期刊
[摘要]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医学毕业生就业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学毕业生的质量,同时这也是他们寻求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简述医学院校从学生就业服务的角度提升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拓宽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从多方面促进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 医学院校;就业服务  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矛盾凸现,最直接的表现是短期内毕业生数量的成倍增
期刊
【摘 要】 目的 分析乳腺包虫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乳腺包虫囊肿的认识。方法 对1987~2008 年我院收治的23 例乳腺包虫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结果 23 例乳腺包虫囊肿中,有12 例被误诊,误诊率相对较高。结论 对乳腺包虫囊肿的认识不够是造成误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乳腺;包虫囊肿  乳腺包虫囊肿临床上比较少见,尤其是地处中原地区的医院。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转运策略,体现“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具体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120的转运措施。结果 48例患者均安全从下级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治疗,途中无病情恶化病例及死亡病例。结论 强调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转运要以综合治疗为主,120的医生应加强与转出医院及接收医院的交接,以保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连续性,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期刊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护理要点,为临床子宫肌瘤的治疗及术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及护理要点,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单发肌瘤8例,多发肌瘤2例。肌瘤中肌壁间肌瘤2例,浆膜下肌瘤7例,阔韧带肌瘤3例,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2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
期刊
【摘要】 回顾总结了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包括术前访视,麻醉手术中的舒适护理,手术中体位的舒适护理,手术中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手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搬运病人的舒适护理,术后访视的几个方面阐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手术室 应用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