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步入大数据时代,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平台等信息技术思考问题、解决困难成为一种趋势。在社会发生大变革之际,公共安全维护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而新的维护工作为这些创新技术提供新的应用平台。同时,新阶段在创新技术、治理结构方面发生巨大改变,以此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社会治理活动的改变,帮助政府快速改变管理策略,有效应对新的危机和问题。因此在新时代,应以新信息技术应用为研究对象,不断完善公共安全维护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管理能力
1 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推动广公共安全管理活动的开展,成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标志。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平台等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维护中必不可少的利器。全面推动城市公共安全维护与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将信息化的最新成果运用于日常公共安全维护中,已成为公共安全维护的新思路和重要议题。
特别是公共安全维护出现新问题后,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虽然中国在新问题出现时迅速采取措施,暂时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情况还不容乐观,这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但在此期间,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政府公共安全维护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有助于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维护体系,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2 信息技术在公共安全维护中的不足之处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安全维护提供了技术工具,提高了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但新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其本身的发展将增加公共安全系统的复杂性,使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特别是一些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用突袭式的“体检”方式检验了数字治理和智慧城市等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管理水平。在见证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短板,不正视这些问题,就无法很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更无法高效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维护公共安全。
2.1 信息共享问题
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虽然为公共安全维护提供了利器,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分散、割裂和碎片化的数据大大制约了其应用潜力。我们这里所讲的大数据涉及政府内部不同地区、层级和部门的数据共享,也包括各类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因为协调和标准的缺失,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所选择的技术和系统有所不同,保持各自为政的状态,不利于保持数字治理的集中化,显然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在业务管理、数据共享方面保持较大的阻碍。例如,电信运营商由于自身所控制的大数据并不健全,只有在工信部的协调下,才能进行用户信息的整合管理;又如,街道和乡镇开始重复使用不同功能的软件,尽管能为本地区管理提供便利,但是却难以保持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融合管理。
2.2 智慧政务建设问题
公共安全事件爆发后使掌上办事、非接触办事、线上监管、云视频逐渐成为新的政务服务工作习惯。特别是城市大脑,面对突发事件,能高速运转,成为公共安全维护的重要支撑。显然,部分城市并未建立“平时 战时”的管理模式,更多的保持常态化进行运转,显然在战争状态并未完全发挥作用。部分地区、部门在组织政务管理工作时尽管具备完整的功能性,但是并未全面应用;远程办公虽然灵活方便,但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却鲜有使用;特别是在事件过后的复工复产的审批时甚至出现红章、意见满纸的纸质表格,凸显出“放管服”改革大力破解的行政审批问题在新情况下大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进一步拷问数字治理跟不上公共安全管理的进程。
2.3 智慧社区(即网格化)建设问题
社区是公共安全维护的基层组织、末梢神经。在公共安全事件爆发时,各地社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做法,使智慧社区建设大放异彩,有效推动公共安全工作进网入格,筑牢了公共安全防控的社区防线。同时也暴露了社区数字治理体系和能力缺点:社区公共管理并不具备基础的数字治理能力,数字化发展的今天依然选择使用“人海策略”;数字治理在服务上级的同时,服务居民和自主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应进一步通过“互联网 大数据”,加强智慧社区数据的采集、挖掘、利用、增值,打通社区数据与部门数据,实现统一标准、即时共享、精准联动,让智慧社区成为数字时代公共安全维护的基础支撑。
2.4 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问题
公共安全维护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虽然在公共安全防控时,广大人员日益奋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人员管理上的问题。如一些管理人员存在惯性思维,盲目采取手工操作和人海战术,“互联网 ”思维、大数据意识薄弱。管理型科技人才紧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術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尤其是大数据战略的落地,更需要业务与技术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因人才培养、引进和保障机制不完善,高精尖人才难觅,人才匮乏、创新乏力已成了制约公共安全维护的关键因素。尤为重要的是“缺人”已成为社区普遍面临的基础难题,要想把社区(网格化)建设成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牢固阵地,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3 以公共安全防控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维护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面对公共安全防控中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聚焦5G、云计算等“新基建”,以“大数据 政府部门 社会力量”,提高公共安全维护水平,助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1 实现数据共享,做实“大数据平台”
首先,以公共安全防控为契机,在现有各类信息应用的基础上,以大数据应用为关键抓手,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加大建设、深化应用,积极探索把健康码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积极摸索后续各地公共安全维护、城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方式、打造公共安全维护的亮丽名片。 3.2 坚持“平战”结合,打造城市智慧治理的新典范
要推动智慧政务流程的提升,以用户服务为中心重构优化各类政务系统,特别是聚焦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围绕智能化公共安全维护建设,突出数字治理的功能性和应用性,搭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风险控制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检测平台,力争早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3.3 赋能基层组织,打造网格化治理的“金字招牌”
公共安全维护的最终对象是人,而社区是人员管理的基层组织,要想使公共安全管理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化网格化治理。首先应利用信息技术将社区治安组织管理方式创新,优化人员力量,实现人、地、物、信息联网,實现高效管理,用技术手段克服组织间沟通协调成本,同时监测社区内各居民点的安全状况,动态管理社区公共安全,为网格行政执法、网格服务质量减负增效。在加大基础投入的基础上,要大力建设“社区云”和数字化社区管理,增强街道和社区的数字治理能力。通过一次次公共安全防控阻击战掌握更多的经验教训,为平台建设和网络化中心发展提供基础,将网格化社会治理结构做得更细致、更实在、更有深度,全力打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3.4 加快技术融合,提高智慧管理水平
公共安全防控事件的出现,政府和企业开始应用创新技术,建立全新的使用场景。借着新基建的东风,我们应加快技术创新和治理变革,以促进公共安全维护的数字化转型。
首先,应大力发展智慧健康管理模式,加强AI医疗,发展智能家居及穿戴设备。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国民慢性病频发的当下,AI医疗无疑是人工智能的极佳落地场景,不仅可实现远程医疗,还缓解了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压力。同时智慧家居及穿戴设备带来的无接触交互方式,带给人们更安全、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既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人力成本,又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安全管理的效率。
其次,要合理布局,提高公共卫生场所的服务水平。倡导功能布局、新风系统、给排水等的智慧设计,如“最少触碰式”的电梯、水龙头、马桶开关设计、智慧厕所建设等,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服务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大规模使用区块链可回溯技术,为公共安全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分析,追根溯源。
3.5 强化数据意识
关键词: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管理能力
1 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推动广公共安全管理活动的开展,成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标志。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平台等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维护中必不可少的利器。全面推动城市公共安全维护与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将信息化的最新成果运用于日常公共安全维护中,已成为公共安全维护的新思路和重要议题。
特别是公共安全维护出现新问题后,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虽然中国在新问题出现时迅速采取措施,暂时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情况还不容乐观,这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但在此期间,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政府公共安全维护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有助于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维护体系,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2 信息技术在公共安全维护中的不足之处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安全维护提供了技术工具,提高了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但新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其本身的发展将增加公共安全系统的复杂性,使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特别是一些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用突袭式的“体检”方式检验了数字治理和智慧城市等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管理水平。在见证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短板,不正视这些问题,就无法很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更无法高效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维护公共安全。
2.1 信息共享问题
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虽然为公共安全维护提供了利器,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分散、割裂和碎片化的数据大大制约了其应用潜力。我们这里所讲的大数据涉及政府内部不同地区、层级和部门的数据共享,也包括各类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因为协调和标准的缺失,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所选择的技术和系统有所不同,保持各自为政的状态,不利于保持数字治理的集中化,显然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在业务管理、数据共享方面保持较大的阻碍。例如,电信运营商由于自身所控制的大数据并不健全,只有在工信部的协调下,才能进行用户信息的整合管理;又如,街道和乡镇开始重复使用不同功能的软件,尽管能为本地区管理提供便利,但是却难以保持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融合管理。
2.2 智慧政务建设问题
公共安全事件爆发后使掌上办事、非接触办事、线上监管、云视频逐渐成为新的政务服务工作习惯。特别是城市大脑,面对突发事件,能高速运转,成为公共安全维护的重要支撑。显然,部分城市并未建立“平时 战时”的管理模式,更多的保持常态化进行运转,显然在战争状态并未完全发挥作用。部分地区、部门在组织政务管理工作时尽管具备完整的功能性,但是并未全面应用;远程办公虽然灵活方便,但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却鲜有使用;特别是在事件过后的复工复产的审批时甚至出现红章、意见满纸的纸质表格,凸显出“放管服”改革大力破解的行政审批问题在新情况下大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进一步拷问数字治理跟不上公共安全管理的进程。
2.3 智慧社区(即网格化)建设问题
社区是公共安全维护的基层组织、末梢神经。在公共安全事件爆发时,各地社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做法,使智慧社区建设大放异彩,有效推动公共安全工作进网入格,筑牢了公共安全防控的社区防线。同时也暴露了社区数字治理体系和能力缺点:社区公共管理并不具备基础的数字治理能力,数字化发展的今天依然选择使用“人海策略”;数字治理在服务上级的同时,服务居民和自主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应进一步通过“互联网 大数据”,加强智慧社区数据的采集、挖掘、利用、增值,打通社区数据与部门数据,实现统一标准、即时共享、精准联动,让智慧社区成为数字时代公共安全维护的基础支撑。
2.4 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问题
公共安全维护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虽然在公共安全防控时,广大人员日益奋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人员管理上的问题。如一些管理人员存在惯性思维,盲目采取手工操作和人海战术,“互联网 ”思维、大数据意识薄弱。管理型科技人才紧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術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尤其是大数据战略的落地,更需要业务与技术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因人才培养、引进和保障机制不完善,高精尖人才难觅,人才匮乏、创新乏力已成了制约公共安全维护的关键因素。尤为重要的是“缺人”已成为社区普遍面临的基础难题,要想把社区(网格化)建设成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牢固阵地,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3 以公共安全防控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维护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面对公共安全防控中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聚焦5G、云计算等“新基建”,以“大数据 政府部门 社会力量”,提高公共安全维护水平,助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1 实现数据共享,做实“大数据平台”
首先,以公共安全防控为契机,在现有各类信息应用的基础上,以大数据应用为关键抓手,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加大建设、深化应用,积极探索把健康码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积极摸索后续各地公共安全维护、城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方式、打造公共安全维护的亮丽名片。 3.2 坚持“平战”结合,打造城市智慧治理的新典范
要推动智慧政务流程的提升,以用户服务为中心重构优化各类政务系统,特别是聚焦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围绕智能化公共安全维护建设,突出数字治理的功能性和应用性,搭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风险控制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检测平台,力争早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3.3 赋能基层组织,打造网格化治理的“金字招牌”
公共安全维护的最终对象是人,而社区是人员管理的基层组织,要想使公共安全管理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化网格化治理。首先应利用信息技术将社区治安组织管理方式创新,优化人员力量,实现人、地、物、信息联网,實现高效管理,用技术手段克服组织间沟通协调成本,同时监测社区内各居民点的安全状况,动态管理社区公共安全,为网格行政执法、网格服务质量减负增效。在加大基础投入的基础上,要大力建设“社区云”和数字化社区管理,增强街道和社区的数字治理能力。通过一次次公共安全防控阻击战掌握更多的经验教训,为平台建设和网络化中心发展提供基础,将网格化社会治理结构做得更细致、更实在、更有深度,全力打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3.4 加快技术融合,提高智慧管理水平
公共安全防控事件的出现,政府和企业开始应用创新技术,建立全新的使用场景。借着新基建的东风,我们应加快技术创新和治理变革,以促进公共安全维护的数字化转型。
首先,应大力发展智慧健康管理模式,加强AI医疗,发展智能家居及穿戴设备。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国民慢性病频发的当下,AI医疗无疑是人工智能的极佳落地场景,不仅可实现远程医疗,还缓解了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压力。同时智慧家居及穿戴设备带来的无接触交互方式,带给人们更安全、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既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人力成本,又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安全管理的效率。
其次,要合理布局,提高公共卫生场所的服务水平。倡导功能布局、新风系统、给排水等的智慧设计,如“最少触碰式”的电梯、水龙头、马桶开关设计、智慧厕所建设等,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服务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大规模使用区块链可回溯技术,为公共安全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分析,追根溯源。
3.5 强化数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