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二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三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兴趣 情境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如第一册拼音教学,怎样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适应活泼好动,见识多的现代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佳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声母g的揭题设计,先课件出现一只美丽的花环。问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环,这些花草都是谁采来的?接着课间演示两只鸽子飞来衔住花环。(板书g)原来是鸽子妹妹做的,它们衔住花环想干什么呢?请学生想象鸽子姐妹俩的对话。(它们打算把花环献给龟兔赛跑中得了金牌的小乌龟)通过多媒体动画,师生共编故事,引起学习兴趣,能收到良好的认知效果。
2、精心设计导语,创景激情。如义务教材第五册《燕子过海》的第二段教学,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后,已失去学习研究的兴趣,然而教师如果这样设计导语:海有多大?(引读“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可是,可爱的小燕子却要飞越无边无际的太平洋。它们要从——(引读:“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去。”)它们不分昼夜的飞呀飞呀,你们可知道,在它们到达目的地之前,他们飞过大海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艰难。小燕子那种不怕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这节课我们就在课文中找一找学一学小燕子这种精神。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情与景交融一体,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探索,重新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事物演示同样也可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效果。有些课文内容比较具体,有条件进行事物演示,教师不妨尽量采用此法,使课文所描绘的事情“看得见,摸得到。”如教《乌鸦喝水》一课,谈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怎么会升高”这一问题时,我拿来一些瓶子和一些石子,直接按照课文所介绍的过程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认真琢磨这一实验原理,很自然地得出“石头占据了水的位置,使水升高”这一结论,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4、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同样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讲课文遇到既不能运用电教手段,又无法进行实物演示的情况,教师要采用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的办法,力求课文内容立体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产生直观感觉,以求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述方法。
1、反复朗读法。一些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教师只需稍作点拨,通过反复朗读,即可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教师先请学生带着“课文是讲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什么事”的问题,听老师范读,然后由学生自己多次朗读,弄明白“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样互相帮助的”。每次朗读均要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先要求正确(不加字,漏字),再要求读流利(不读破词,破句)。朗读形式要多种多样,可视情况先后分别采用轻声齐读全文或句段,分组读,角色读,指名读等。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学生越读越流畅,越读越有感情。进行最后一次表演性朗读时,学生会个个进入角色,形成教学高潮。通过这样不断地朗读课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弄懂词语的含义,体会句子的感情,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显得异常的轻松、和谐和活泼。
2、拉近距离法。有些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比较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把课文所反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拉近。如教《太阳》这篇课文,不妨先把太阳直径,温度以及与地球的距离等有关基本数据列出来,并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物体比较,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太阳的无比巨大,并以比为契机,激发他们对浩瀚宇宙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表演法。有些课文有人物有情节,或是没人物采用拟人手法,有较强的故事性。这类文章较活泼,对小学生具有独特魅力。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充当课文中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求较快地理解课文。如教《东郭先生和狼》、《狼和小羊》等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法”,学生情绪高涨,课堂上笑声、掌声不断,充满欢快气氛,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弄懂课文的意思,掌握有关词语,并能较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4、重点突破法。有些课文“高潮”明显,有最易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节,段落。讲课时教师最好“颠倒次序”,暂时不讲课文其他内容,而是直奔重点所在。《景阳冈》一文“打虎”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教师可先精心导读,再引导同学探讨前面“喝酒”一段为何要极力铺垫的问题。这样一开头就引人入胜,学生兴趣上来后,热情提高,思维活跃,再向“两翼拓展”时,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总之,教师备课要有的放矢,要根据课文独具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以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1、鼓励点滴进步。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同,程度参差不齐,我班每个学生的得分都是纵向比较得到的,也就是说自己与自己比。如某个小朋友的书写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了,就得5分,但也许比他写得好的小朋友却只得了4分。这样做,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学习兴趣提高了,信心十足。过一段时间,再让小朋友互相找差距,从而进一步提高要求。
2、培养差生自信心,让差生也获得成功的快乐更为重要。让差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要紧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许多教师习惯在课后把差生留下来补课,这无异于不断提醒他们:“你是差生,你是差生。”使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如人,再加上游戏娱乐时间会因补课而相应减少,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信心的信心。可见课外补课不是辅导差生的好办法。辅导差生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稍有成绩及时表扬,使差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成绩也就上去了。
3、树立和蔼可亲的自我形象,消除胆怯学生的畏惧感。差生一般较敏感、脆弱,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尽量让他们学得愉快。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不能让他们游离于课堂教学氛围外,一旦发现走神了,需要运用巧妙、积极的办法及时把他们拉回来。和这些学生对话,尽可能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调,进行必要的批评时,则要采取“和风细雨”的形式,并要把握“总体肯定,局部否定”的原则,让他们觉得自己仅仅是偶尔闪失,其实也是很不错的。
4、尽可能为差生提供说话机会。每个班级中往往都有几名胆怯学生。他们由于胆怯而不敢说话,锻炼机会少,就说不好话,进而会发展到不愿说话,口头表达能力难以提高,同时影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胆怯学生大胆发言,享受“畅所欲言”的开心,对克服他们的胆怯心理,提高心理素质非常有利。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尽可能为他们多提供说话机会。课堂教学时,针对胆怯学生很少举手的特点,要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即使不举手,也不放过让他们锻炼的机会,估计胆怯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回答。同时,要多创造“说话形式”,“强迫”胆怯学生开口。课堂教学中,可安排同桌对话,小组轮流说;课外活动时,可组织大家轮流讲故事、轮流提问题等。胆怯儿童说话时,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主要有一点值得肯定的,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即使说错了,教师也要付之以微笑,让他们以为自己本来是很会说话的,只不过偶然讲得稍稍有点不妥罢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够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善学、乐学,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5期.
[2]《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关键词] 兴趣 情境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如第一册拼音教学,怎样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适应活泼好动,见识多的现代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佳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声母g的揭题设计,先课件出现一只美丽的花环。问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环,这些花草都是谁采来的?接着课间演示两只鸽子飞来衔住花环。(板书g)原来是鸽子妹妹做的,它们衔住花环想干什么呢?请学生想象鸽子姐妹俩的对话。(它们打算把花环献给龟兔赛跑中得了金牌的小乌龟)通过多媒体动画,师生共编故事,引起学习兴趣,能收到良好的认知效果。
2、精心设计导语,创景激情。如义务教材第五册《燕子过海》的第二段教学,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后,已失去学习研究的兴趣,然而教师如果这样设计导语:海有多大?(引读“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可是,可爱的小燕子却要飞越无边无际的太平洋。它们要从——(引读:“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去。”)它们不分昼夜的飞呀飞呀,你们可知道,在它们到达目的地之前,他们飞过大海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艰难。小燕子那种不怕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这节课我们就在课文中找一找学一学小燕子这种精神。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情与景交融一体,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探索,重新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事物演示同样也可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效果。有些课文内容比较具体,有条件进行事物演示,教师不妨尽量采用此法,使课文所描绘的事情“看得见,摸得到。”如教《乌鸦喝水》一课,谈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怎么会升高”这一问题时,我拿来一些瓶子和一些石子,直接按照课文所介绍的过程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认真琢磨这一实验原理,很自然地得出“石头占据了水的位置,使水升高”这一结论,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4、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同样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讲课文遇到既不能运用电教手段,又无法进行实物演示的情况,教师要采用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的办法,力求课文内容立体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产生直观感觉,以求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述方法。
1、反复朗读法。一些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教师只需稍作点拨,通过反复朗读,即可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教师先请学生带着“课文是讲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什么事”的问题,听老师范读,然后由学生自己多次朗读,弄明白“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样互相帮助的”。每次朗读均要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先要求正确(不加字,漏字),再要求读流利(不读破词,破句)。朗读形式要多种多样,可视情况先后分别采用轻声齐读全文或句段,分组读,角色读,指名读等。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学生越读越流畅,越读越有感情。进行最后一次表演性朗读时,学生会个个进入角色,形成教学高潮。通过这样不断地朗读课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弄懂词语的含义,体会句子的感情,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显得异常的轻松、和谐和活泼。
2、拉近距离法。有些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比较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把课文所反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拉近。如教《太阳》这篇课文,不妨先把太阳直径,温度以及与地球的距离等有关基本数据列出来,并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物体比较,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太阳的无比巨大,并以比为契机,激发他们对浩瀚宇宙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表演法。有些课文有人物有情节,或是没人物采用拟人手法,有较强的故事性。这类文章较活泼,对小学生具有独特魅力。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充当课文中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求较快地理解课文。如教《东郭先生和狼》、《狼和小羊》等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法”,学生情绪高涨,课堂上笑声、掌声不断,充满欢快气氛,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弄懂课文的意思,掌握有关词语,并能较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4、重点突破法。有些课文“高潮”明显,有最易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节,段落。讲课时教师最好“颠倒次序”,暂时不讲课文其他内容,而是直奔重点所在。《景阳冈》一文“打虎”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教师可先精心导读,再引导同学探讨前面“喝酒”一段为何要极力铺垫的问题。这样一开头就引人入胜,学生兴趣上来后,热情提高,思维活跃,再向“两翼拓展”时,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总之,教师备课要有的放矢,要根据课文独具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以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1、鼓励点滴进步。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同,程度参差不齐,我班每个学生的得分都是纵向比较得到的,也就是说自己与自己比。如某个小朋友的书写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了,就得5分,但也许比他写得好的小朋友却只得了4分。这样做,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学习兴趣提高了,信心十足。过一段时间,再让小朋友互相找差距,从而进一步提高要求。
2、培养差生自信心,让差生也获得成功的快乐更为重要。让差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要紧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许多教师习惯在课后把差生留下来补课,这无异于不断提醒他们:“你是差生,你是差生。”使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如人,再加上游戏娱乐时间会因补课而相应减少,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信心的信心。可见课外补课不是辅导差生的好办法。辅导差生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稍有成绩及时表扬,使差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成绩也就上去了。
3、树立和蔼可亲的自我形象,消除胆怯学生的畏惧感。差生一般较敏感、脆弱,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尽量让他们学得愉快。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不能让他们游离于课堂教学氛围外,一旦发现走神了,需要运用巧妙、积极的办法及时把他们拉回来。和这些学生对话,尽可能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调,进行必要的批评时,则要采取“和风细雨”的形式,并要把握“总体肯定,局部否定”的原则,让他们觉得自己仅仅是偶尔闪失,其实也是很不错的。
4、尽可能为差生提供说话机会。每个班级中往往都有几名胆怯学生。他们由于胆怯而不敢说话,锻炼机会少,就说不好话,进而会发展到不愿说话,口头表达能力难以提高,同时影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胆怯学生大胆发言,享受“畅所欲言”的开心,对克服他们的胆怯心理,提高心理素质非常有利。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尽可能为他们多提供说话机会。课堂教学时,针对胆怯学生很少举手的特点,要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即使不举手,也不放过让他们锻炼的机会,估计胆怯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回答。同时,要多创造“说话形式”,“强迫”胆怯学生开口。课堂教学中,可安排同桌对话,小组轮流说;课外活动时,可组织大家轮流讲故事、轮流提问题等。胆怯儿童说话时,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主要有一点值得肯定的,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即使说错了,教师也要付之以微笑,让他们以为自己本来是很会说话的,只不过偶然讲得稍稍有点不妥罢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够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善学、乐学,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5期.
[2]《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