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他,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地牵着你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
亲情,就在那眉眼顾盼间,就在那浅浅的微笑里,就在那一首首抒情的小诗中……
没有树的院落,就像没有父亲的家,空荡荡的。我发现时,春天已到了。
那些树,是父亲种的,就像我和姐姐,有着各自葳蕤的时光。岁月不居,姐姐已结婚生子,我也将在城市安家。如同那些树,我们终要长到分杈的年纪,然后分道扬镳。现在,父亲卖掉它们,手刃了那段时光。他把钱全部交给我,刚好够买一间卧室。
我买了新房,父亲卖掉了心房。我顾不了这么多,一如父亲和家的衰落。在他面前,我总像个孩子般没用。父亲总有他的办法,即便对我天文数字的房贷,他眼也不眨一下,淡淡地对我说,你工作你的,我想办法。卖掉树,父亲去打工了。这是他的办法。他终于明白,那块地能养活全家,却填补不了我的城市生活。虽然他谙熟农事,在田地里游刃有余,但到了城里,他就像迷途的孩子般,不知所措。
父亲走了,我回家收拾“残局”。树枝凌乱地散落一地,乍绿还黄。枝桠上,叶芽迈着整齐的步子,正饱满地跑向春天,到我面前,却戛然而止。我把它们捡起、码齐、放好,就像收集那些弥足珍贵的往事一样。
清理好树枝,接着便是树根。树是齐根锯断的,硕大的伤口,像父亲在喊我。我虽然听不见,但从那些年轮里,我能清晰地分辨出那些逝水流年:枣树清瘦,是父亲给我种的,因为我嘴馋;桃树细腻,是父亲给母亲种的,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桃树避邪;槐树匀称,是父亲给姐姐种的,因为姐姐喜欢吃槐花……哪一棵是父亲种给自己的?我仔细辨认,这些让他疼痛不已的树,竟没有一棵是他给自己种的。
扒完树根,坐在寂寞的院落里,我有种被掏空的感觉。
母亲喊我烧水。如今家里只剩下母亲,我一回家,她就喊我做这做那。我知道她并不想我干多少,只想我在她面前,让家有些回音和气息。母亲做着饭,数落着父亲:“是不是又跑丢了,也不打个电话。”吵闹一辈子,她还是关心他。
我拨通父亲的电话问:“习惯吗?”父亲不屑地说:“有啥不习惯的,工地的活,比种庄稼容易,钢筋扎好,往地上一种,就会长出大楼……”父亲变得很健谈。他总是这样,再艰难的事,也说得轻描淡写。
父亲忽然问:“家里的树发芽了吗?”我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或许他忘了,家里的树都卖了。父亲喃喃道,应该发了。我轻轻问:“还迷路吗?”他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说:“不迷路了,我找棵大树,就有了方向。”说起那树,他又来了精神,滔滔不绝起来。我没想到,竟然是棵异乡的树,引领着他走进城市,而我只能远远地旁观着。
我决定给父亲种棵树,帮他收留那些渐渐老去的时光,让他能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葛亚夫,选自《盛开年选·2013散文卷》)
阅读手札
读后涟漪
1.从全文看,标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你怎样理解第三段的画线句?
3.自选角度,赏析第五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5.请以“感恩,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有关亲情的小作文。要求: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好,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說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
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有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
回来时,我偷偷地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包。娘看见了,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回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丑丑的小狗,并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刚开始,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
于是,趁娘不注意时,我隔个一两天就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这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可真长,我捏的小狗都有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刚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儿,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作者芦芙荭,选自《最具中学生人气的微型小说名作选》)
阅读手札
因为有家,因为有深沉的牵挂,生命才不会因为无根而枯萎。
选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家三口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了同一时间——个把月的故事,表现了一家人彼此间深深的思念。
读后涟漪
1.文中共写了“我”几次“偷偷”的行为?
2.文中两次写到娘“笑了”。请联系上下文,简析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选文主要写了在“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有关的叙述。请简要说说这段文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小说中的三个人物——“我”、娘、爹各有个性,请分别说说这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5.想一想,选文以“扳着指头数到十”为题,有什么好处?
(本版参考答案见第31版)
亲情,就在那眉眼顾盼间,就在那浅浅的微笑里,就在那一首首抒情的小诗中……
没有树的院落,就像没有父亲的家,空荡荡的。我发现时,春天已到了。
那些树,是父亲种的,就像我和姐姐,有着各自葳蕤的时光。岁月不居,姐姐已结婚生子,我也将在城市安家。如同那些树,我们终要长到分杈的年纪,然后分道扬镳。现在,父亲卖掉它们,手刃了那段时光。他把钱全部交给我,刚好够买一间卧室。
我买了新房,父亲卖掉了心房。我顾不了这么多,一如父亲和家的衰落。在他面前,我总像个孩子般没用。父亲总有他的办法,即便对我天文数字的房贷,他眼也不眨一下,淡淡地对我说,你工作你的,我想办法。卖掉树,父亲去打工了。这是他的办法。他终于明白,那块地能养活全家,却填补不了我的城市生活。虽然他谙熟农事,在田地里游刃有余,但到了城里,他就像迷途的孩子般,不知所措。
父亲走了,我回家收拾“残局”。树枝凌乱地散落一地,乍绿还黄。枝桠上,叶芽迈着整齐的步子,正饱满地跑向春天,到我面前,却戛然而止。我把它们捡起、码齐、放好,就像收集那些弥足珍贵的往事一样。
清理好树枝,接着便是树根。树是齐根锯断的,硕大的伤口,像父亲在喊我。我虽然听不见,但从那些年轮里,我能清晰地分辨出那些逝水流年:枣树清瘦,是父亲给我种的,因为我嘴馋;桃树细腻,是父亲给母亲种的,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桃树避邪;槐树匀称,是父亲给姐姐种的,因为姐姐喜欢吃槐花……哪一棵是父亲种给自己的?我仔细辨认,这些让他疼痛不已的树,竟没有一棵是他给自己种的。
扒完树根,坐在寂寞的院落里,我有种被掏空的感觉。
母亲喊我烧水。如今家里只剩下母亲,我一回家,她就喊我做这做那。我知道她并不想我干多少,只想我在她面前,让家有些回音和气息。母亲做着饭,数落着父亲:“是不是又跑丢了,也不打个电话。”吵闹一辈子,她还是关心他。
我拨通父亲的电话问:“习惯吗?”父亲不屑地说:“有啥不习惯的,工地的活,比种庄稼容易,钢筋扎好,往地上一种,就会长出大楼……”父亲变得很健谈。他总是这样,再艰难的事,也说得轻描淡写。
父亲忽然问:“家里的树发芽了吗?”我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或许他忘了,家里的树都卖了。父亲喃喃道,应该发了。我轻轻问:“还迷路吗?”他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说:“不迷路了,我找棵大树,就有了方向。”说起那树,他又来了精神,滔滔不绝起来。我没想到,竟然是棵异乡的树,引领着他走进城市,而我只能远远地旁观着。
我决定给父亲种棵树,帮他收留那些渐渐老去的时光,让他能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葛亚夫,选自《盛开年选·2013散文卷》)
阅读手札
读后涟漪
1.从全文看,标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你怎样理解第三段的画线句?
3.自选角度,赏析第五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5.请以“感恩,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有关亲情的小作文。要求: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好,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說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
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有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
回来时,我偷偷地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包。娘看见了,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回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丑丑的小狗,并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刚开始,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
于是,趁娘不注意时,我隔个一两天就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这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可真长,我捏的小狗都有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刚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儿,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作者芦芙荭,选自《最具中学生人气的微型小说名作选》)
阅读手札
因为有家,因为有深沉的牵挂,生命才不会因为无根而枯萎。
选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家三口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了同一时间——个把月的故事,表现了一家人彼此间深深的思念。
读后涟漪
1.文中共写了“我”几次“偷偷”的行为?
2.文中两次写到娘“笑了”。请联系上下文,简析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选文主要写了在“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有关的叙述。请简要说说这段文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小说中的三个人物——“我”、娘、爹各有个性,请分别说说这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5.想一想,选文以“扳着指头数到十”为题,有什么好处?
(本版参考答案见第3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