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链脂肪酸在慢性肾脏病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宿主-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1].肠道菌群的代谢紊乱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如肥胖、2型糖尿病、炎性肠病、心血管疾病等[2],同时也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3-4].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占95%.SCFAs不仅在肠道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作为信号分子,进入全身循环,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SCFAs在CKD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报道1例产前诊断13号染色体复杂嵌合型结构畸变的病例,并深入探讨其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 孕早期超声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胎儿绒毛及羊水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孕早期超声发现胎儿颈项透明层4.7mm,绒毛标本G显带核型结果为mos 46,XX,del(13)(q22)[10]/46,XX,-13,+mar[6]/46,XX,der(13)t(10;13)(q22;q22)[4],CMA检测结果显示存在两种基因拷贝数的
Y染色体增多症发生率约1‰,大多因受精的精子在减数分裂Ⅱ期不分离导致,少数来自于合子后的有丝分裂错误(嵌合型)。单纯Y染色体增多症胎儿的流产风险不高,结构异常比例升高,但出生后的临床表型差异极大,从无症状到畸形、语言运动发育迟缓、社交障碍等。本文结合4家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实验室诊断的Y染色体增多的产前诊断、外周血以及流产病例共89例病例以及既往相关文献报道,对Y染色体增多症的产前诊断、临床表型、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为产前诊断以及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