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23日,一座环境优化、技术先进的大型垃圾分类焚烧发电厂在北京门头沟区鲁家山矿区南区开工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以及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出席了奠基仪式,并为项目奠基。北京市四套班子领导一起为一个项目开工建设奠基并不常见,领导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该项目的重要性,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北京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新的阶段的开始。
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厂占地约190亩,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及可再生能源焚烧发电的环境保护工程,建成后日处理垃圾3000吨,将成为北京市现有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鲁家山速度彰显政府决心
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是全世界每个大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北京市现在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其环境的竞争力越来越受重视。北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在垃圾处理层面上表现得日益突出。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垃圾量持续上升,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和垃圾处理结构不合理。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难度大,一般从立项到建设通常需要5至6年的时间。但是在鲁家山,这里开创了鲁家山速度。据北京市发改委资源环境处处长张玉梅介绍,对于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北京市发改委实施了绿色通道,用三个月完成了原需一年的各项前期审批、准备工作。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方法,也彰显出政府提高垃圾处理水平的决心和能力。
项目开工取得突破进展
记者在开工奠基仪式上见到了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陈玲,她早早来到了现场,一直面带笑容,表情愉快。“奠基仪式很顺利,很成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把‘十二五’一系列资源化项目做好。”
陈玲副主任说,鲁家山垃圾处理焚烧发电项目是今年新选址的垃圾,也是目前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垃圾厂中规模最大的,预计2012年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处理门头沟、石景山、丰台和海淀区等西部地区的经分类收集预处理后的生活垃圾。鲁家山垃圾分类焚烧发电项目使北京市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北京市环境建设赢得了时间。
门头沟区的服务大局观
众所周知,垃圾选址一直是困扰北京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记者在奠基仪式上一见到门头沟区区长王洪钟,就立即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王区长曾任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对于北京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意义了然于心。他告诉记者压力确实很大,门头沟区政府为项目的推进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门头沟区是革命老区,曾为首都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一盆火”,为改善首都环境、建设西部生态屏障做出了较大贡献。在新一轮首都建设发展中,门头沟区委、区政府从首都环境建设的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在项目选址、环评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工。下一步,门头沟区将进一步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加快潭柘寺镇路网及鲁家山区周边市政道路建设,为项目建设高效运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首钢转型发展一拍即合
鲁家山区是首钢即将停厂的石灰石矿区,奠基仪式就在山中的一块平地上举行,四周山体还堆积着大量矿石。项目的顺利推进,与首钢正在实施的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可谓一拍即合。
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继民告诉记者,当前,首钢正在按照中央、北京市的重大决策,全力推进搬迁调整,钢铁业新的布局调整已基本完成,在北京的产业开始进入实施转型发展。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首钢实施转型发展高端产业和都市产业的重要项目之一,由首钢总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由北京市政府和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各出资50%共同投资建设。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经营期为30年。首钢将此项目定位于环保产业,它在加快北京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可循环利用发电,产生新的能源,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世界先进水平的垃圾焚烧厂
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布局原则是“紧凑、节能、环保、先进”,项目设计的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均达到北京2008和欧盟2000等国内外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其中废水实现了零排放,每年产生的10万多吨炉渣在用于制造建材后做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垃圾焚烧后的余热也没有浪费,预计每年可发电4.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达3.2亿千瓦时,并可向周边居民供热。厂房、烟囱等项目主体建筑,在规划设计时特意采用了科幻前卫的造型,今后可让前来参观游览的市民特别是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资源循环再利用等高科技环保技术。
对于公众关注的垃圾焚烧产生的二英问题,该项目有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指标作管理支撑。该项目的烟气净化采用“半干法脱酸+袋式除尘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相结合的烟气净化工艺,并辅以活性炭和干性脱酸药剂喷射系统。净化处理后的烟气经烟囱排放,其排放指标能够满足北京市地方和欧盟最新最严格的标准,优于国家生活垃圾焚烧环保标准。
项目一期投资21亿元,设计4台750吨/日的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炉及2套3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余热发电相当于每年节约14万吨标煤。其焚烧年产炉渣可用于制备建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而年产飞灰(预计4.2万吨)将直接送危险废弃物处理厂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
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极大提升北京西部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当地环保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为首都西部增添了一座集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绿色能源、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城市垃圾处理循环经济园区。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里程碑
郭金龙市长在奠基仪式上对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开工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鲁家山项目是北京市运用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一项重点工程,对于优化处理结构、提高处理能力、破解处理难题,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北京市政府自2009年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后,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思路,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更是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看作是为广大群众办的一件实事。近年来,由于北京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市在创新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加快设施建设、动员市民广泛参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有效成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步提高,城市核心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开始下降。
“十二五”时期,按照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北京市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按照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与末端治理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加大力度,构建垃圾分类收集、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重点解决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难题,确保北京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安全无害化处理,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责任编辑:黄荔)
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厂占地约190亩,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及可再生能源焚烧发电的环境保护工程,建成后日处理垃圾3000吨,将成为北京市现有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鲁家山速度彰显政府决心
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是全世界每个大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北京市现在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其环境的竞争力越来越受重视。北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在垃圾处理层面上表现得日益突出。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垃圾量持续上升,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和垃圾处理结构不合理。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难度大,一般从立项到建设通常需要5至6年的时间。但是在鲁家山,这里开创了鲁家山速度。据北京市发改委资源环境处处长张玉梅介绍,对于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北京市发改委实施了绿色通道,用三个月完成了原需一年的各项前期审批、准备工作。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方法,也彰显出政府提高垃圾处理水平的决心和能力。
项目开工取得突破进展
记者在开工奠基仪式上见到了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陈玲,她早早来到了现场,一直面带笑容,表情愉快。“奠基仪式很顺利,很成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把‘十二五’一系列资源化项目做好。”
陈玲副主任说,鲁家山垃圾处理焚烧发电项目是今年新选址的垃圾,也是目前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垃圾厂中规模最大的,预计2012年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处理门头沟、石景山、丰台和海淀区等西部地区的经分类收集预处理后的生活垃圾。鲁家山垃圾分类焚烧发电项目使北京市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北京市环境建设赢得了时间。
门头沟区的服务大局观
众所周知,垃圾选址一直是困扰北京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记者在奠基仪式上一见到门头沟区区长王洪钟,就立即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王区长曾任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对于北京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意义了然于心。他告诉记者压力确实很大,门头沟区政府为项目的推进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门头沟区是革命老区,曾为首都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一盆火”,为改善首都环境、建设西部生态屏障做出了较大贡献。在新一轮首都建设发展中,门头沟区委、区政府从首都环境建设的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在项目选址、环评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工。下一步,门头沟区将进一步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加快潭柘寺镇路网及鲁家山区周边市政道路建设,为项目建设高效运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首钢转型发展一拍即合
鲁家山区是首钢即将停厂的石灰石矿区,奠基仪式就在山中的一块平地上举行,四周山体还堆积着大量矿石。项目的顺利推进,与首钢正在实施的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可谓一拍即合。
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继民告诉记者,当前,首钢正在按照中央、北京市的重大决策,全力推进搬迁调整,钢铁业新的布局调整已基本完成,在北京的产业开始进入实施转型发展。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首钢实施转型发展高端产业和都市产业的重要项目之一,由首钢总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由北京市政府和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各出资50%共同投资建设。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经营期为30年。首钢将此项目定位于环保产业,它在加快北京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可循环利用发电,产生新的能源,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世界先进水平的垃圾焚烧厂
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布局原则是“紧凑、节能、环保、先进”,项目设计的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均达到北京2008和欧盟2000等国内外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其中废水实现了零排放,每年产生的10万多吨炉渣在用于制造建材后做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垃圾焚烧后的余热也没有浪费,预计每年可发电4.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达3.2亿千瓦时,并可向周边居民供热。厂房、烟囱等项目主体建筑,在规划设计时特意采用了科幻前卫的造型,今后可让前来参观游览的市民特别是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资源循环再利用等高科技环保技术。
对于公众关注的垃圾焚烧产生的二英问题,该项目有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指标作管理支撑。该项目的烟气净化采用“半干法脱酸+袋式除尘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相结合的烟气净化工艺,并辅以活性炭和干性脱酸药剂喷射系统。净化处理后的烟气经烟囱排放,其排放指标能够满足北京市地方和欧盟最新最严格的标准,优于国家生活垃圾焚烧环保标准。
项目一期投资21亿元,设计4台750吨/日的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炉及2套3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余热发电相当于每年节约14万吨标煤。其焚烧年产炉渣可用于制备建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而年产飞灰(预计4.2万吨)将直接送危险废弃物处理厂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
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极大提升北京西部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当地环保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为首都西部增添了一座集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绿色能源、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城市垃圾处理循环经济园区。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里程碑
郭金龙市长在奠基仪式上对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开工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鲁家山项目是北京市运用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一项重点工程,对于优化处理结构、提高处理能力、破解处理难题,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北京市政府自2009年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后,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思路,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更是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看作是为广大群众办的一件实事。近年来,由于北京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市在创新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加快设施建设、动员市民广泛参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有效成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步提高,城市核心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开始下降。
“十二五”时期,按照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北京市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按照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与末端治理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加大力度,构建垃圾分类收集、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重点解决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难题,确保北京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安全无害化处理,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责任编辑:黄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