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窍而振全局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198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这两年,一位后生小子,其书法作品连连在国内各大书展中获奖,因之名声鹊起,于是大家送他一个雅号:“获奖专业户”。此人就是“80后”的在读研究生曹恩东。
  书法是国粹,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东方古老文明的符号。彩陶刻画而甲骨辞,钟鼎石鼓而秦篆汉隶,魏晋章草而隋唐行楷,尽管时风不居,节物各异,书法呈现的时代性大异其趣,如秦汉之尚势、魏晋之品韵、隋唐之尊法、宋元之崇意等。但作为中国文化之核心的核心,书法始终得风气之先,不仅实用性延亘至今,其审美价值也如夜雨无声,渗透、涵养、濡染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国家认同感和东方欣赏心理,其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是其他任何民族艺术形式都无可比拟的。以方块字为造型的书法意识,已化为我们民族的血液和灵魂,成为中国元素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
  中国书法承载的民族文化太厚重了,书法造就的艺术殿堂太辉煌了,一个个历史巅峰太巍峨了,令人敬畏。如若没有悟性和胆识,没有传承和厚积,没有长年累月的临池和苦练,想要涉足其间且登临得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学界才有“人书俱老”的共识,才有“幼承庭训”的赞美,才有“笔冢飞誉”的佳话。而现在的曹恩东,却完全打破了这个旧律,他没有显赫的家学源渊和身份背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他没有积久的磨炼和厚重的积累,从学书到频频获奖,仅仅十年;他没有学富五车的宏肆和广博,和一位普通求学青年一样,中学而师专,而专升本,而研究生,一直苦于生存、忙于学业,鲜有余睱去苦读中外名著,广涉经史典籍。然而他的书法艺术却像得天独厚之灵苗一样疯长,获得各种奖项似乎如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这些在大多数习书者的翰墨生涯中可望而不可及,甚至终其一生也难登堂奥的殊荣,对曹恩东来说已不是十分希罕的事了。
  这自然引起书坛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好奇,各种揣测之词便在坊间不胫而走。
  二
  新世纪是世界历史上变化最大、最迅速、也最具革命性的崭新时代。政治、经济形态的巨变,必然带来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书画艺术当然不能例外,而且以其异常灵敏的感觉和灵性,往往领风骚于先导。
  曹恩东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产儿。他呱呱坠地时,正值中华大地萌动大变革之际,他成长的脚步,都是紧扣着这个中华历史上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脉跳。开放的胸襟,改革的锐气,宽松的环境,各种文化思潮从碰撞到交融、从排斥到互补、从迷茫到清晰,都给他的艺术生命注入强烈的时代气息,他几乎是抓住了每一次命运之神向他伸来的援手,一步步走出穷乡僻壤,和同龄人中许多其他领域的出类拔萃者一样,把自己对书画的爱好当作敲开理想之门的巨大动力,心有所寄,目不旁视,一心朝那个虽然朦胧但非常确定、虽然玄秘但充满憧憬的目标跋涉。
  显然,自信是他破浪启航的舵。
  而这个自信.正是社会转轨、经济文化转型时期对一大批来自社会底部的草根阶层们改变命运最为难能可贵的启迪和转机。只要有梦,就会摆脱困境,实现辉煌。同时,自信也是思想的种子。
   曹恩东不是高考状元,也不是名校翘楚,他身上没有一点光环,但他从不羡慕别人,从未哀叹命运,从不自暴自弃、菲薄气馁,而是认准了目标,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耕耘。仿佛是一种宿命,他从临池不辍的乐趣中,找到了生命的归宿。晨昏不计,冬夏不废,一杆毛笔带着生命的寄托与体温,与宣纸喁喁对语,大师们满含血泪的倾诉,和无以伦比的才华,带着遥远的风,浸润着他年轻的心。他在撇捺点划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在左冲右突中体味真理的价值,在谐调与矛盾中把握美的感受。他把这个变革时代所能提供的最前沿、最多元、最具挑战性的新锐思想,当作雷达,360度地扫描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精髓,滋养灵魂。
  他知道基础的重要,“麻布衫上难绣花”。学书十年,从唐楷开始,用功之勤,费纸之多,仅大学一年级所习楷书毛边纸,接起来可围操场一圈。此后逐渐全面系统地遍临各朝代的墓志、造像、摩崖等,强化和丰富基础。2008年,为习草书,每天用一刀毛边纸临帖,掌握技法,增强线条的质感。他在用笔临池的同时,更在用思想掘进。他从不盲目临帖,而是有选择、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临,选中一帖,掌握吃透,以此为基础,广览博涉,触类旁通。积累无疑是重要的,但思想比积累更重要,缺乏思想引领的积累,只会产生匠人。曹恩东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他在用思想耕耘。这样,他便从一开始就和别人拉开了距离。“行成于思”,这是千古不变之理。
  三
  红尘滚滚的商业时代,亳无厌足地追逐利益最大化像一阵飓风,卷起整个社会的浮躁,各界都如此,艺术界尤甚。安贫乐道者不是被视为傻冒,就是被当作异类。艺术教育的滑坡、创新思维的枯萎、艺术质量的低迷、大师级人物的难于出现等,盖源于此。
  在这种大的氛围中,曹恩东却能独守清贫,不为时惑,不为利诱,浸心临池,劳勘是很难做到的。曹恩东出身农家,过惯了清贫的生活,他感恩时代,让他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和父母比,衣食无忧,他已经满足了,所以他知止。正如《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思想正是这不刊之论的保姆。
  说穿了,曹恩东的“得”,来之于他的“适可而止”,不被物化世界所困扰,缺少一般青年人所追慕月下花前的浓情蜜意,没有红灯绿酒、吞云吐雾的潇洒,或者呼朋引类、放浪形骸的逍遥,他沉溺于书法艺术世界,居陋室而心游八荒,处蜗居而笔耕不辍,从发现中寻找趣味,从欣赏中获得快乐。志笃,则意定;情深,则心悦。曹恩东从学书中体味到的是大雅、大乐、大趣,非唯物欲之乐者所可比拟。有思想则有定力,有定力则必有所得。
  四
  艺术辩证法是美学的最高智慧。曹恩东文化与思想的路标,从一开始就引向艺术哲学的核心理念:辩证思维。
  无论他的从艺之道、创新观念,还是他对书法艺术规律性的把握;无论他对书道的宏观鸟瞰,还是微观透视;甚至无论人生观还是艺术观,都闪射着辩证思维的光辉。
  谈人生,他说他目前还穷,但够吃够花就足够了,因此谢绝了父母从土地里抠出的血汗钱。而艺术的饥渴感,却使他夙夜辗转,梦寐以求。谈获奖,他说当然高兴,但并未手足舞蹈,忘乎所以,而是感到压力更大,对书法艺术更敬畏,许多大师让他不能望其项背。谈书艺,他的辩证思维更有趣,更具开创性。他说楷书要动,草书要静。楷书是规整美和均齐美的艺术,但容易给人以呆板的感觉,把楷书写得活起来,就有了神韵;而草书的线条龙飞凤舞,如果无休止地飞动下去,往往容易给人以狂和躁的感觉,造成审美疲劳,飞动中如果寓于静穆,动静相映,就趣味自生。
  进入微观,曹恩东认为,成功的楷书作品应有魂、有体。何为魂,魂者动也,动即是活,是线条的运动,体积之力发。何为体,行、草、篆、隶之备有,使楷中有行之动、草之简、隶之古、篆之力。
  关于草书,曹恩东认为成功的草书创作,不是线条简单地快速书写,而是在线条的轻与重、粗与细、长与短的节奏中,在笔锋的转与折、逆与顺的交替中,在空间与时间的双向掘进中,在激情与理生的碰撞中,一次性完成而不可复制。其完成的作品,要给人以宏大、静穆感,而不是无休止的运动感。作品要透出楷之稳、行之劲、隶之朴、篆之圆活。
  总之,曹恩东的思想开窍,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二元对立统一朴素辩证思维的浸润和启悟,结果一通百通,开一窍而振全局,快速崛起。我很欣赏小曹的一句口头禅:艺术书法不仅要靠笔头来练,更要靠脑袋来想。
  学书在法,其妙在人。
  曹恩东还年轻,书艺无涯,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学养还嫌不足,笔力还不够厚重老辣,自家面目的经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现和积累等。好在小曹始终是头脑清醒的,在传统文化的修养上,在知识面的扩充上,正在按计划与书法同步跟进,希望既不要在被讥讽和诋毁中颓丧消隐,也不要在掌声和鲜花中陶醉止步,保持目前旺盛的发展态势,向更高峰勇敢登攀!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浙江省常山县为例,从构建和谐政府、和谐企业的角度出发,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探析和研究,旨在为中小县城的和谐社会构建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和谐社会;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100-02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清林少穆书联》的具体修复过程进行了详实阐述,分析了传统修复中遇到的揭命纸、全色等技术问题,同时针对修复后书联的保存、保护难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清林少穆书联》;字画文物;文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86-04    《清林少穆书联》现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收藏,该书联画心长144厘米、宽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云南省蒙自县人民调解的民间纠纷为视角,调查了该地区民间纠纷现状,并通过分析该地区民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调解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间纠纷;云南省蒙自县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92-03    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人民群众之间
期刊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我和友人与河西走廊的名城有了从仰视到亲密的经历。出兰州,经永登,雄阔壮美的大地尽展姿容。微风和煦,群山叠嶂;田野如织,油菜如锦。抛去都市的尘嚣,让繁杂的心融入白云盛放、绚烂莹玉的天空。伴着西去的风、飘逝的云,那风味独具、广博浑厚的历史文化的古铜色包浆向我们层层掀起。  武威是甘肃城市的一个亮点,说它是一个文化名城当之无愧。文达陇右、清幽西北的文庙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明清
期刊
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高原上,却耸立着一处神奇瑰丽、多姿多态的丹霞地貌景观,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造化神奇。  这就是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西来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山位于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相交处,属六盘山支脉。因其山势险峻、峰岭奇异为道教异人青睐,更因其气象万千、气势雄伟的丹霞地貌景观为天下人注目,入选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之列。  中国的丹霞地貌以南方为盛。而地处北
期刊
在我的心目中,黑河是个博大的体系,它从高大的山系喷薄而出,流戈壁、过盐泽、穿凹地,收纳万川之水,神奇地点化了荒芜的沙漠。广阔的区域内,绿洲勃起,葱翠的光泽就像熠熠生辉的宝石。  黑河是一条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的八宝山,依次汇聚了山丹河、梨园河、摆浪河、讨赖河之水,穿莺落峡、平原堡、临泽、高台,跨镇夷峡进入金塔境内,过营盘又注入居延海,总长800多公里。  黑河流入金塔的天仓之后,折向西北茫茫的戈壁
期刊
猎鹰,鹰猎。一个古老遥远的故事。老得不由地让人想起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徙的时光。驯养鹰隼,指望这猛禽的捕获而饱腹,填补食物匮乏以为生计,是古老游牧渔猎民族的一种生态选择。那时,鹰隼完全充当着为主人猎取食物、养家糊口的猎手角色。驯养鹰隼完全是一种谋生工具。  当历史的脚步走近21世纪,文明之光穿过落后愚昧的樊篱,照射到人类和自然的每一个角落,曾经被人类肆意杀戮的野生禽兽开始受到关怀,其生命同人类一样被
期刊
[摘要]范振绪是曾享誉陇上甚至京华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甘肃书画大家。关于他的研究文章虽然不少,但都是“意乖言拙,未详其旨”。本文从传统文人角度入手探析范振绪的书画艺术,通过对其“古到极点就是新到极点”的山水画“四王情结”和书法“苏味遗韵”的分析,得出人心进入古的境地,作品也就能够体现这一境地。这就是他对中国书画艺术“吐纳传统”式的真继承、真发扬,也是我们真正理解范振绪艺术思想之所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符号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核心问题。正是符号功能建立起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也正是因符号现象构成了人类文化世界。本文通过对传统舞蹈“拧”、“倾”、“曲”、“圆”等形态符号的研究,与太极所揭示的人文价值相对应,提出了中国传统雕塑中最为本质的造型原理和形态机制。  [关键词]雕塑;符号语言;太极图景;本体自足  [中图分类号]J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
期刊
[摘要]对于鲁迅先生《过客》的解读向来是鲁迅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对于《过客》意义之探寻是否穷尽,没有人可以作出定论。有关“两性中心世界”的话题,在《过客》的研究中似乎未曾引起学界足够注意。本文就《过客》中暗含的“两性中心世界”问题作一浅显探讨。  [关键词]《过客》意象;两性世界;鲁迅研究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6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