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字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清•林少穆书联》的具体修复过程进行了详实阐述,分析了传统修复中遇到的揭命纸、全色等技术问题,同时针对修复后书联的保存、保护难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清•林少穆书联》;字画文物;文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86-04
  
  《清•林少穆书联》现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收藏,该书联画心长144厘米、宽30.4厘米,原裱天头23.5厘米、地头15厘米、两边各1.6厘米,为红色洒金笺,通体掉色。因年久金粉变黑,上、下联颜色差异较大,上联偏黄,下联偏红,画心处有蝇粪、污渍及少量油渍,画心右上角大面积缺损(6厘米×49厘米),左上角有小面积缺损(6.2厘米×5.8厘米),均有修补痕迹,画心有多处折痕、裂纹,裂纹处有明显全色痕迹。
  作者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林则徐是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他一生酷爱书法,早年临池学书,楷书学欧阳询,行书学褚遂良、虞世南,也许是为欧阳询、虞世南的人品、书品所打动,林则徐的书法也沿袭了欧字妍紧拔群、虞字温润圆动的风格,这些特点在《清•林少穆书联》中有充分表现。从这一点来说,林则徐不是书法史上的一个开拓者或创新者,而是传统书法的继承者与守卫者。
  历代流传至今的大量珍贵名人字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博物馆主要藏品之一。此次修复的《清•林少穆书联》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修复工作中,修复人员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馆藏文物管理条例》,制定出了详细的修复方案,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原则,真实保留原有文物的历史信息,使其恢复本来面目,延长了书画的寿命。修复过程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保护手段,以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一、书联纸质纤维分析及病害现状图绘制
  (一)纸张纤维成分测试
  在画心残缺处边缘取样,采用XWY-VI型多功能纤维测量系统,测画心宣纸纤维成分,具体操作如下:
  1.载玻片与盖玻片的处理
  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浸泡于75%酒精中,20分钟后取出,用棉布擦干待用,要防止将棉布纤维留在玻片上。
  2.试样制备
  将纸片浸润后取少量样品,取样时,需小心以防撕断纤维。用手指将湿浆揉搓成小球,然后放在载玻片上,滴两滴碘氯化锌试液,用镊子小心将纤维分散开,尽量使之分散均匀,斜放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试液。
  3.纤维分析
  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画心宣纸纤维成分主要有稻草和檀皮。稻草一般特征为纤维细短,有锯齿状表皮细胞,与碘染色剂作用多成蓝紫色;同时,檀皮的一般特征为纤维细长,壁上有横节纹,与碘染色剂作用多成暗酒红色。
  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此书联纸质由韧皮纤维、檀皮、茎纤维与稻草混合制浆而成,纸面有涂层(红色撒金)。因此,可确定书联的画心纸为手工宣纸。
  (二)病害图绘制
  修复人员参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纸质文物修复标准草案》绘制病害图,具体方法是:在文物正面覆上一张透明的硬pvc膜,用各种颜色的油性笔及不同标识符号标注出文物上的不同病害,如污迹、水渍、虫蛀、破损、残缺等;除了绘制手绘病害图外,还使用了photoshop软件,绘制电子版病害图。
  二、修复原则与方案
  (一)维持作品原状
  文物修复不是使文物返老还童,而是消除文物隐患、维持原貌。在消除文物有害因素的前提下,应尽量不改变文物的原有状态,不能因清除病害而使文物面目全非。要特别维护标志文物珍贵价值的遗存,凡有价值的古代信息遗存,应极力保存下来。如装裱材料、杆、轴头、覆被纸等,可能直接关系作品真伪;历史年代、造纸工艺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对文物的保护以及搜集鉴定证据,也十分重要。此外,不能急于求成而草率处理,必须慎重,严防造成隐患。同时,不可忽视对作品附件的保护,这样才能做到“修旧如旧”。
  (二)新技术、材料的应用
  在修复过程中,需不断引进新技术、材料,但文物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是作为文物原状应保留的内容。
  使用新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新材料的使用范围要逐渐缩小;新材料要具有能实际操作的可逆性;修复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在工艺完成之后,应清除干净,不可残存在文物上;经处理后仍伴随文物的新材料和新生物,不能给文物带来不利影响。
  
  三、修复技术与方法
  (一)挑刮污物
  把字画平铺在裁板上,裁去旧绫边及天地头。用小刀尖轻轻刮掉画心处的蝇粪、黑点等污物。原签条要求复原,拆开时要特别注意接口不受损伤。操作时,用水润湿接口处,轻轻揭下。
  (二)淋洗画心
  《清•林少穆书联》画心为红色洒金笺,通身掉色,由于制作工艺原因,其涂层在宣纸表面,附着力有限。这样的画心应掌握以下原则:不用热水浸烫,尽量减少冲洗次数。用热水浸烫不仅涂层会脱落,而且附着其上的颜色墨迹也会随涂层的脱落而脱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画心去污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只有在水冲洗不能及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因为化学药品多有腐蚀性,一旦使用不当,不仅对涂层脱落起到催化作用,而且也能使墨色润化脱落,使画心受损,从而降低文物的保存寿命。
  (三)揭托纸
  画心揭取时工作人员一直沿用传统工艺,采用水油纸来固定画面。这种方法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水油纸是用元书纸刷桐油所制,其制作工艺比较繁复。书画修复工艺对水油纸质量要求较高,目前所制的水油纸在强度等方面均不理想,并有异味,在刷胶矾时也容易被刷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率不高。在实际操作中,水油纸要用浆糊刷在画面上使之固定,以避免绢丝经纬的移动。这样在揭取、托补完后就需要把残留在画面上的浆糊用手搓掉。在这道工序中,即使工作者仔细小心,也同样存在着把绢丝搓坏或把画面颜色搓掉等隐患。另外,桐油因其油性吸附力很强,在水油纸用完揭掉时,极易把画面上的颜色带下来,这一点尤其在修复重彩画时更为明显。而且桐油不易完全干燥,也容易渗到画面上,由此造成二次污染、损伤。
  在具体揭取画心时,在洗净的画心正面衬刷一层化纤纸(化学纤维纸,是一种人造纸,其强度在使用中很理想)来固定画面,其原理是用海藻胶把化纤纸刷在画面上起到固定作用,其优点在于化纤纸为人造纸,有不同规格厚度可供选择,其强度在使用中很理想;海藻胶(一种海藻,又名石花菜)的胶性要比制浆糊小,用后不必用手搓浆,它既可以使纸张牢固地与画面相粘合,又不会造成画面颜色缺失。
  润揭画心时,将画心正面向下反扣在画案上,刷平、刷实,揭掉原褙纸及命纸。揭时先从没有画意的部位进行试揭,摸清难易程度。此书联用糊较厚,不能一片片揭下,要用手搓一点揭一点,逐次揭净、揭匀;画心残破处面积较大,裂纹较多,应顺茬细心、慢慢揭取。
  (四)补残缺
  在进行补缺操作时,应先揭掉原褙纸、命纸及残破处原补后(画面上的残缺,裂纹都显露出来了)。修补时,要本着“帘纹宁窄勿宽,绢纹宁细勿粗,质地宁薄勿厚”的原则,选择与画心厚度、光度、色度相似的单宣,将画心左、右上角的残缺补齐。其具体方法是:把洞口的边缘用小刀刮薄,将选配好的补料刷上浆水,对准帘纹平放在残缺处,垫高丽纸排刷牢实,趁湿时用刀轻轻刮掉补料的多余部分,刮成一个斜坡面,使洞口周围的厚薄与画心厚薄一致,有利于全色、接笔效果,保证修补处与画心的整体感。
  (五)托画心
  将染好的托纸按尺寸放整齐(画心宽加两边局条宽),润潮待用;然后上浆水。此上联纸质较厚,裂纹、残破较多,所以,上浆水第一遍要浓一些,第二、三遍要稀一些。在画心的裂缝处多润些浆水,用排笔尖或毛笔轻轻将其挤凑在一起,称“碰缝”。然后吸掉多余的浆水,上好浆后晾一会,使水分蒸发(浆性更粘),再上好托纸。
  上好托纸,排实、刷平后,裁出宽约1寸的纸条。用毛笔在画心四边搭浆,将纸条依次刷在画心四周。为了对画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避免下墙及方裁时损伤画心,垫高丽纸吸水、排实,轻轻揭起画面一角,将整张画从案台上揭起,反扣在高丽纸上,然后接掉化纤纸。将画正面向下扣在画案上,把托纸刷、墩、排实,再将画面向上,放在案面上晾干。
  (六)隐补
  待托好的画心晾干后,再将画心处小的破洞和裂缝用与画心厚度、光度、色度相似的薄宣纸修补(裂缝处的补纸裁出宽约0.3厘米的补条),因小破洞和断裂处不便做刮口处理,用与原画心相同的补料补画心,再用厚浆粘合;由于干后补处硬度大,舒卷时容易断裂,用稍薄的补料修补破洞和裂缝处,既能减少补处的厚度又能起到补处不显的效果,又能加固画心,使画心书卷柔顺平整,不宜折裂,利于收藏。
  然后将画正面向下平放在拷贝台上,画心处的裂纹会显现出来,将补条刷上稠浆贴在裂缝的中间,垫纸用手按实;补完后,用双手在画心褙面推挤又会出现一些在拷贝台下看不到的折痕,用铅笔在折痕处轻划出痕迹,贴好补条。
  (七)套胶矾
  经托补及贴折条后的画心,在背面刷由黄明胶(以牛皮胶和骨胶为常用)与明矾(用矾矿石烧成)配对的胶矾水,上胶矾水的目的是为了色度均匀,全色时着色不漏不浮。上完胶矾水后把画抬空,垫化纤纸排刷两遍,排刷时要把画心刷平整,目的是为了让胶矾水完全吸透在画心上。此书联缺损处面积较大,为防全色时不易着色,所以要在画心正面刷一层淡胶水,然后晾在高丽纸上。
  晾干后,根据贴画木板的长度,分段贴平画心。然后将画心背面上部打潮、刷平,再将高丽纸打潮刷在其背面,三边抹稠浆正面向上贴在木板上。画心下部,上下垫衬干宣纸用地杆收卷起来,放尺板用重物压住。等晾干后,再用小刀刮去破洞、折裂处的黑口,以便全色时方便。画心边口缺损处,依据画心的完好处,以直角尺用竹启子轻划痕迹。最后在痕迹内填补颜色。
  (八)全色
  先观察整张画面旧气、色调,用中国画颜料藤黄、曙红加少许墨。先调出基调色,颜色宁浅勿深。全色时,用白宣纸擦擦笔,这样既可看清颜色是否合适,又可吸去笔尖上的水分。一般从小洞开始补全,观察比较,摸清色路,缺什么色加什么色,最后全补大洞。
  全色时,采用“干笔”与“湿笔”相结合的方法。“干笔”与“湿笔”并无一固定概念,只是指在控制笔尖上所含的颜色的水分、纸与绢质地不同,所吸收水分的性能也不尽一样。在纸本画上全色,水分可多一些;而在全绢本画时,笔上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此外,全完一笔,不要马上在原处接第二笔,这样容易使水分都堆在一起;要等水分吸渗完,再接第二笔,这样可看清颜色是否准确。笔者认为,笔法大致可分为涂、抹、点。尤其是在破洞处周围颜色花花斑斑的不均匀处,点完后效果和周围非常相似。补色湿时深,干时浅,经过三、四遍添补调整,接口顺好色泽,一个破洞就无影无踪看不出来了。
  同时,全色时还应注意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全补颜色,不能死盯着一处全补,刻意追求所补之色是否和周围完全一致。这样有时虽然某处全得很好,但却不能照顾到总体,因为画心全好后,是要看整张画的气息,所以要有全局观。可以把每一个破洞、残缺看成是一个点,而整个画心是一个面,把点与点相连、点与面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画面完整、统一。
  全补破洞处,一定要用快刀把周围的黑口刮一下,这样才能避免全色时出现“黑口”。而很多破洞周围都有许多裂纹,把这些裂纹用笔尖仔细添上颜色,这样就可以使所全部的颜色和周围相衔接,有时可把破洞处周围的颜色烘一下;另外,字迹缺损处,要按原作的笔路特点和风格填补,根据原件的特征、风格、着色特点,细心斟酌,反复揣摩,掌握要领,才能落笔。
  完成整个全色后,对大面积的缺损处需做出洒金效果,其具体方法是:将硬纸卷成筒状,把接口处用胶带粘住,做成纸筒,用一块托好的绢抹上稠浆绷在下开口处;待完全干透后,用尖器扎若干个大小不等的眼,然后将铜箔片和黄豆放入筒内,顺时针方向摇晃,铜箔粉就会从眼里撒落在已刷过淡胶水(其比例为1克胶、60毫升30℃水)的纸面上,然后垫衬宣纸用棕刷刷实。
  (九)接笔
  对于字迹缺损处,应按原作的笔路特点和风格填补。因为书画家几十年的个人习惯、独特见解,加上多年的苦练与探索,要想全接的和原笔法神韵相同,有相当难度。根据原件的特征、风格、着色特点,盲目接笔只会弄巧成拙,如没有要求或依据,应当保留原状。
  (十)后续工序
  后续工序包括托镶料、褙纸,将选配好的镶料绢和两层褙纸托好、染色晾干后待用;方画心、下料,下墙后,将画心方裁取正,根据画心尺寸,裁配好镶料;镶完后,配包首,覆活、贴墙、下墙、砑装、装天地杆、穿画带、贴封头、缝绑画带、复原原签条。
  四、分析与讨论
  (一)染配命纸
  染成后的命纸颜色相比画心浅一点为好,这样有利于全色。因《清•林少穆书联》存在颜色差异,上联偏黄,全色时可用红色压住,下联偏红,全色时用黄色压不住,所以,命纸用矿物颜料曙红加藤黄再加少许墨反复调配好。染纸时应留出纸面约2寸不刷染料作为搭口,便于晾晒,先用排笔沾染料在案面上刷同宣纸同样大的一块,再用排笔将宣纸刷在案面上,把颜色均匀的刷在纸上。每次上纸用棕刷排平,用排笔蘸少许颜料在较浅处补色。刷上一张宣纸后再上颜料,依次全部染完后,整体翻身,让矿物质颜料充分沉淀,晾干待用。
  (二)制糊
  装裱修复所用的浆糊要粘度适中、洁净、防蛀,同时,还要具有较好的粘附性、侵湿性、成膜性和可逆性,其质量直接影响裱件优劣。它是整个装裱工艺中的一项关键性材料,也是影响裱件质量的第一步。治糊时加入适量的明矾,不仅可稳定书画的墨色,加强抻力,而且还可降低裱件的吸湿性,防止受潮脱落,悬挂时也较为平展,不会因天气变化而发生变形。同时,也可增加浆糊的粘度,并有防腐蚀、避虫蛀、易于揭裱之功效。可采用开水冲烫法制浆:将面粉放入器皿中,按100克面粉、1克明矾的比例将明矾倒在面粉上,一次性倒入少量温水,用木棒朝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直至没有疙瘩,呈稀糊状。将80℃开水加入浆盆中,边冲边用力搅拌,充分调和,使浆糊由稀变稠拉出浆丝,再倒入开水淹没浆糊,待10分钟左右,颜色由白变淡黄,变为熟浆,表面发出光亮,略有透明感为最佳,再将多余的水倒掉。趁热分团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方面防止浆面结层干裂,另一方面可借助低温水层阻隔浆面与空气接触,防止腐败并泄其暴性。
  (三)保存环境
  1.温、湿度
  书画类文物都是卷在轴上存放的,日久会产生卷曲力,如果库房内温度过高就会使书画中的水分蒸发而导致书画干裂、发脆、变色;如果湿度过高,纸和纤维吸潮能力强,易受潮,就会出现发霉现象,污染画面。为了保持室内的温、湿度,应在室内配制温、湿度计,以便随时监测室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
  2.可见光及紫外线
  书画类藏品在光的照射下,都会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光线对书画的影响一是光辐射热对纸纤维材料的耐久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纸张弹性减弱、变脆,纸张变黄、粉化剥落等;二是光氧化作用。当纸张中的纤维素发生光氧化反应时,使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字迹、颜料等会产生褪色现象;三是可见光中紫外线。因其能量较高,会导致纤维内分子结构断裂。因此,需要将书画装入与之配套的画盒、画套内,减少光线损害。
  3.防霉、防蛀
  霉菌和虫害对文物的危害极大。要预防霉菌和虫害的发生,就要使文物库房和展厅保持自然通风,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书画在装裱时,所用的浆糊为虫害的生长提供了生长资源。因此,书画在入库、入柜之前要先进行消毒处理,书画柜也要消毒,还要在柜内定期投放杀菌杀虫剂。
  4.有害气体
  有氧存在并有光照的情况下,纤维质地会发生氧化作用,生成易粉碎的氧化纤维。亚硫酸是极不稳定的化合物,有漂白作用,可导致书画中的颜料和字迹褪色。还有硫酸、二氧化弹、氯气等都会导致纤维素内部结构的破坏而加速藏品的老化。
  5.其他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与温、湿度,氧气,PH值,光线等都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调节这些环境因素,可抑制霉菌微生物的生长,使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因此,要正确选择书画库房的地址,以有效防止有害气体与灰尘入侵。
  
  五、结语
  中国传统书画修复历经千年,沿传至今,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发展、变化,其优点得到了验证,不完善的地方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慢慢显现出来,比如在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上,也许会和传统发生冲突,但重要的是在理念上对这些新生事物的接受与吸纳。
   传统修复的步骤是固定的,每个人学来的东西也是一样的,但为什么修复师的水平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对知识、技能掌握存在个体差异。修复人员的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修复人员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既是一个艺术鉴赏者,同时也应具备历史、化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文物修复理念要与时俱进,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文物修复工作者的责任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更要将传统发扬光大,这就需要文物修复工作者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敢于创新、敢于否定,将中国的传统书画修复技艺与国际接轨。
其他文献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西点,与渤海边上的山海关和北京的居庸关同为长城世上的重要关隘。  第一眼看到嘉峪关,给我的印象是,它的外观与山海关和居府关迥异,没有一丝相似之处。  嘉峪关关城的后半部分是生活区,中轴线上是关帝庙,关羽神像是部队的保护神,每次出征都要烧香祭拜,求关老爷暗中保佑,退敌凯旋。北面是嘉峪关最高统帅游击将军的官邸,门楼虽然不算高大,但有石狮守护,虎虎生威,颇有气势。前院有议事厅、书房等,
期刊
[摘要]羊牧隆城是北宋天禧元年(1017)曹玮经营“六盘山外”过程中带领军民于葫芦河上游修筑的“山外四寨”之一,后来改名隆德寨并成为德顺军防区下的一个重要镇寨。本文根据宋人范育关于地名“聚卜结隆”为蕃语,“十八为‘聚卜结’,谓谷‘隆’,盖言诸谷共凑一川耳”的语言现象,分析“羊牧隆”、“邪没笼”是由蕃语“羊牧(邪没)”和“隆(笼)”两个词构成的地名;“羊牧”意为黑水,“羊牧隆”就是黑水河谷的意思。羊
期刊
[摘要]伊斯玛仪派(亦称七伊玛目派)是一个对伊斯兰教和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宗教哲学派别。帕米尔塔吉克族伊斯玛仪派以极其复杂的宗教哲学和打上神秘主义烙印的组织结构闻名于世,肯定人的理性与侧重世俗主义是帕米尔宗教文化的实质内容。公元11世纪,纳赛尔霍斯罗乌(NaserKhosrow)在帕米尔传播伊斯玛仪派以后,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正宗伊斯玛仪派宗教哲学的伊斯玛仪派兼收并蓄,形成了其独特的
期刊
“十二五”期间,甘肃不仅要做大做强丝绸之路游线、华夏文明黄河游线、大香格里拉游线三条国家精品旅游线路,还将破除瓶颈,加快完善旅游交通建设。甘肃省于2010年制定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就提到如上计划。  该意见提到的重点任务中,不仅要着力打造国家精品线路,还将培育甘南一陇南——定西一白银—庆阳红色旅游、天水一陇南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
期刊
[摘要]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文物安全面临着很大的危险。为此,博物馆保卫部门必须改变原有观念,切实提高安保人员素质,以确保文物安全。本文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作了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管理;科学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84-02    博物馆是文物、标本、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也
期刊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艺术。年画是中国民俗的形象反映,是节日文化风俗的典型体现。  民间年画因风俗节日而兴起,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畜平安和祈福迎新、驱灾辟邪的愿望。    年画的演变    年画的起源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如东汉蔡邕《独断》所载,汉代“常以岁竞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弓箭),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以日本京都科学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了日本的文物复制、仿造、修复、保护技术,以期对我国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有所禆益。  [关键词]日本;文物保护;文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90-02    在最近几年的工作中,笔者曾多次与来自日本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工作交流。通过交流,
期刊
[摘要]作为现存部头最大、距今最早的一部起居注,《万历起居注》向来受到明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该书版本众多,但皆非原刊足本,且分藏于大陆、台湾、日本等地,错简、脱字、衍字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到研究者的阅读、利用。南炳文、吴彦玲先生新近出版的《辑校〈万历起居注〉》(2010年1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则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缘于近水楼台,笔者率先浏览了《辑校〈万历起居注〉》,并从辑残补缺、文本校
期刊
[摘要]李商隐诗歌代表了晚唐诗歌的一个高峰,为唐诗之绝唱,但因用典精工繁多,又存在多义难解的现象。这主要因为诗人一生遭际曲折难言,许多事和心迹都无法明说,所以形成了诗歌朦胧隐晦的特点。《锦瑟》诗为李商隐的代表作,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历来解说纷纭。本文联系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基于牛、李两党之间党同伐异的现实背景,结合其心境来解读《锦瑟》,可以看出诗歌为诗人心迹之表露,同时也是诗人政治悲剧和心灵创作的折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浙江省常山县为例,从构建和谐政府、和谐企业的角度出发,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探析和研究,旨在为中小县城的和谐社会构建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和谐社会;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100-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