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的“三步读”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d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朗读
  
  一、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扫除知识障碍,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1.指导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如朱熹在《养正类篇》中说的“凡读书……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
  2.读课文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切不可让学生读上一篇就草草收兵,让读书仅仅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读出感受,读出味道,读出情形。
  3.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一味地让学生读、读、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怠倦,指导学生朗读,要在读的形式上想点办法,如举行朗读比赛,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分角色朗读等等,创造情景,营造氛围。有了多种形式的读,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在读中逐步感受到文章的魅力,读出文章的品味,这样保证了朗读的质量,学生自身也得到进步。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二步。有感情朗读,这是对学生情感熏陶,艺术感染有效载体,也是学生理解,感情课文的主要手段。
  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要以理解课文内容为基础,同时感情朗读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随着朗读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语文文字的内涵,作者思想感情有着新的感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时阅读教学渐进“佳境”。教师应适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在“读与思”中去咀嚼语文文字的滋味,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体验文章的情感,让学生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在感悟中受到艺术的感染,情感的熏陶。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要在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注意句子的停顿,把握好重音,控制好语速,运用好语调,把文章所蕴育的感情读出来。
  3.感情朗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文章的理解、情感体验也就有着不同。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们的独特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引导鼓励学生品读课文
  
  读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品读的过程中,品读出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内涵,品读出文章的神韵,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情感共鸣,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在品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牡丹区北城中心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