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备受关注的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将启幕。而在此前的宣传“预热”中,一则有关中国艺术家的消息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据英国卫报报道,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多位中国艺术家进入肯尼亚国家馆展览,而肯尼亚本土艺术家只有一位。对此,有人认为可以理解,有人则指出这种中国式的“艺术镀金”是一种“文化耻辱”。
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展览,威尼斯双年展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据悉,在此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肯尼亚国家馆主推中国艺术家,包括秦风、史金淞、李占洋、蓝正辉、李纲等。与肯尼亚有关的艺术家只有两位参展—一位是居住在瑞士的肯尼亚后裔,另一位则是住在肯尼亚的意大利人阿曼多·坦奇尼。另外,肯尼亚国家馆的赞助商也是中国南京的一家企业。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中国艺术家第一次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肯尼亚馆上了。早在2013年,肯尼亚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场馆的参展艺术家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据了解,2013年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是其百年历史上中国项目出现最多的一届,由中国艺术家组成的大大小小平行展有近十个,参展艺术家300多人,还有些艺术家推出了自己的个展平行展,以及一些形形色色的外围展。中国艺术家进驻国外馆,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就曾引发一些争议。只不过相比之下,当年舆论更多的话题是集中在大批中国艺术家的平行展、外围展的出现上。
而时隔两年之后,中国艺术家能代表肯尼亚当代艺术吗?为何让肯尼亚本土艺术家错失良机?是文化输出还是文化殖民?中国艺术家为何热衷国际大展,无孔不入……诸多评论和争议再次让中国艺术家处于风口浪尖。
对于威尼斯双年展肯尼亚国家馆的现状,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肯尼亚馆策展人桑德罗·奥兰迪在4月9日于南京举行的肯尼亚国家馆参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艺术是世界的,是超越国籍的。全球大背景下的文化互动非常正常,部分西方媒体的狭隘观点是不成立的。”据悉,也正是她,在2013年带着陈文令、奉正杰、范勃、何玮明、吕鹏、罗灵和刘可艺术小组等8位中国艺术家参展肯尼亚馆。
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威尼斯双年展上诸多的国家馆早已经打破了国家的界限,可以由场馆管理方和策展人选送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参展。意大利人桑德罗·奥兰迪作为威尼斯双年展策展团队的资深成员,近年来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在意大利的有力推手。不过该人士也坦言,虽然外界盛传的多数中国艺术家花钱参展,至今也没有确切数字统计和相关调查公布,但中国艺术家参展的浓厚功利色彩却是不争的事实。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每届的双年展只有主题展览才真正被国际艺术界所重视,包括国家馆及周边的展览在内只是“正餐过后的小甜点”,因此也能够解释肯尼亚馆为何请那么多中国艺术家而未受干涉的原因。令业界担忧的是,中国艺术家蜂拥而至参展,功利性诉求成为最主要的目的。
麻辣评语
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奥奎·恩维佐表示:“我没有亲眼目睹上一届的中国现象,但是,既然他们来了,为什么不让他们展出呢?不过关于这个现象,我可以不予置评么?威尼斯双年展毕竟是一个艺术界的盛事,艺术家们很自然地想找到这么一个空间,甚至花钱去租一些场地展现自己和作品,这本身无可厚非,这也属于我们的双年展,有史以来的一部分——巨大的平行展,从这一部分来说,艺术家并没有做出格的事儿。”
新浪网
在北京在3画廊负责人季晓枫看来,整个威尼斯双年展就是一套商业运作。所有展览都涉及资金问题,运营方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赞助人,赞助人制度是全球通行的、主流的艺术运营制度,如果对此不能建立合法性观念,中国的当代艺术是没有希望的。有几个中国艺术家通过参展威尼斯回来之后身价倍增了?“镀金”背后的潜台词是拿威尼斯的参展经历来忽悠国内的收藏家,但请不要把藏家当傻子,尤其是新一代藏家多半都有很好的判断力。大部分参展的中国艺术家,甚至包括很多策展人对威尼斯双年展的运作系统并没有那么熟悉,以为去了威尼斯就算是成功了。
《华夏时报》
上海Arthub Asia中国当代艺术馆馆长乐大豆表示:“我知道有很多艺术家花钱到威尼斯参展,原因在于威尼斯参展许可对于中国内地藏家的巨大价值。假如中国艺术家能告诉别人他们参加过著名的双年展,那他们的作品就能卖出高价。威尼斯成了中国很多机构在境内给其艺术家定位的某种品牌。威尼斯实际上是中国市场。”
腾讯网
2015年双年展非洲国家肯尼亚打算再次主推中国艺术家。这些人都没有去过非洲,作品中也未曾涉及非洲。它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2013年就发生过这种事。肯尼亚第一次参展也绝大部分是中国人。“2013年上一届双年展上我是评委,肯尼亚馆杂乱无章。” 尼日利亚现代艺术中心的创始人奥拉比西·席尔瓦在“脸书”上写道,肯尼亚馆就是“一个昏暗的房间里挤满中国和意大利艺术家,中间有那么几个(肯尼亚艺术家)”。
澎湃新闻
在内罗毕,对于中国艺术家代表肯尼亚参展的消息,这里的人不仅觉得这是艺术上的失败,而且是错失良机。内罗比的艺术家汇集与驻留项目Kuona Trust的负责人西尔维娅·吉奇亚表示:这令人心痛。她很失望参观威尼斯双年展的37万名艺术爱好者将看不到肯尼亚当代艺术作品。吉奇亚说:“中国人跟肯尼亚视觉艺术有何相干?”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
微言微语
@ 王庆松
就是人多,非常多,中国艺术家比在望京草场地看到的还多。在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交流,世界各地的人都跑过来,这种氛围让人激动,会产生兴趣,比网络、广告传播更有效果。
@ 山外天
这当然是商业运作的结果。换言之,肯尼亚馆被中国土豪艺术家“承包”了。其实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已经集体代表过肯尼亚了。呵呵,艺术家们是想证明艺术无国界吗?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蹭红毯”,或者另一种形式的维也纳金色大厅镀金?
@ 狂热视觉
现在艺术家都不好好创作,到处搞营销。中国人已经疯了,只要是国家馆名义就觉得牛,哪怕是肯尼亚。中国应该收购所有的国家馆,努力把威尼斯双年展变成全国美展。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艺术小白
地球人已无法阻挡得了中国人急迫的国际性大展参展情结。更准确地讲,是需要参展的履历证明。这种参展背后所追求的商业价值观其实与文化诉求及原办国毫无关系,实际上,这彰显了中国艺术市场的需求与价值体现。而中国艺术市场也因跨国资本的介入而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 大F
十年前,受体制等因素影响,艺术家通过画廊等机构来运作走进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殿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近年来,社会的多元化让艺术圈也受到影响,在资本力量的作用下,不依附体制,出国办展赚个“名头”并不是多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