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实施探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创新学习体系,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重点,也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究性学习贵在“探究”,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潜能,而且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阅读中质疑是探究性学习的“钥匙”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其成败之处在于“质疑”,质疑犹如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共鸣。
从课题处启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一上课,教师就指着课题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谁毁灭了‘圆明园’?”“‘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现在怎样?”听了学生的提问,教师在题目的边上打上大问号,并及时表扬了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议论,使学生一下子抓住课文的要点,拓宽了思路。
关键词上激疑。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如:课文《再见了,亲人》“雪中送炭”一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自读课文,朝鲜老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情谊就不难领悟到了。
从重点句中导疑。重点句是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重要内容,点明文章主题和承转的作用。如教《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找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重点句,围绕它质疑,学生就指出“‘狭路’是什么意思?”“‘狭路相逢’是什么意思?”“‘勇’表现在什么方面?”学生对这些重点句一旦理解,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在阅读指导中“扶”与“放”是探究性学法的关键
引导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能否处理好“扶”与“放”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搞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扶”就是要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预先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情境并帮助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捕捉问题的意识。让学生经过探索后去亲自发现和领悟问题。在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中,应考虑三个因素:①课文本身的内容和意义值得学生去挖掘、探究。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有能力探究。③学生通过力所能及能够获得探究信息。这样学生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效益。
“放”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自主学习。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匆匆走过场。二要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三要引导学生往深处想,不浅尝辄止。四要联系生活实际与常理去思考反常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从教师的引导过渡到独立探究学习,自行梳理问题,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探究性学习目的。
三、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是搞好探究性学法的前提和保障
在运用探究性学法指导小学生阅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教师做到“探究性地教”,学生才有可能做到“探究性地学”。所以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师是否能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教师是否具有探究创新能力?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能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方法以及进行哪些自学辅导?教师能否及时纠正、调整教学策略……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创新精神,因此,在运用探究性学法指导学生语文阅读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阅读中质疑是探究性学习的“钥匙”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其成败之处在于“质疑”,质疑犹如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共鸣。
从课题处启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一上课,教师就指着课题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谁毁灭了‘圆明园’?”“‘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现在怎样?”听了学生的提问,教师在题目的边上打上大问号,并及时表扬了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议论,使学生一下子抓住课文的要点,拓宽了思路。
关键词上激疑。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如:课文《再见了,亲人》“雪中送炭”一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自读课文,朝鲜老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情谊就不难领悟到了。
从重点句中导疑。重点句是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重要内容,点明文章主题和承转的作用。如教《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找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重点句,围绕它质疑,学生就指出“‘狭路’是什么意思?”“‘狭路相逢’是什么意思?”“‘勇’表现在什么方面?”学生对这些重点句一旦理解,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在阅读指导中“扶”与“放”是探究性学法的关键
引导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能否处理好“扶”与“放”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搞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扶”就是要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预先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情境并帮助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捕捉问题的意识。让学生经过探索后去亲自发现和领悟问题。在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中,应考虑三个因素:①课文本身的内容和意义值得学生去挖掘、探究。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有能力探究。③学生通过力所能及能够获得探究信息。这样学生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效益。
“放”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自主学习。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匆匆走过场。二要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三要引导学生往深处想,不浅尝辄止。四要联系生活实际与常理去思考反常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从教师的引导过渡到独立探究学习,自行梳理问题,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探究性学习目的。
三、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是搞好探究性学法的前提和保障
在运用探究性学法指导小学生阅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教师做到“探究性地教”,学生才有可能做到“探究性地学”。所以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师是否能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教师是否具有探究创新能力?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能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方法以及进行哪些自学辅导?教师能否及时纠正、调整教学策略……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创新精神,因此,在运用探究性学法指导学生语文阅读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