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有一点就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建设与国民的结合不够好,以至于我国很多国民的文化素养较低。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品质,使得人们内心的积淀能够得到固化,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道德,实质上就是人们持之不变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其不会因为现实社会的变化而动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德育 内在联系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需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同时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道德素养与品格素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切实与德育融合,在德育教育中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更好的提高现代德育工作质量,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下,中华儿女心与心都紧紧的凝聚在一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哲理名言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成为了我们的人生导向,精神依靠。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深深地滋养着我们,如果学习和掌握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我国国民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着我们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传统文化至今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追求和思想观念[1]。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等优良传统,时至今日仍然都是都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精神动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为代表,汲取其中的精髓而形成的文化,其中包括诸多对自然、人文科学、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引导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培养人道德的目的,比如形成良好的自强、爱国、宽容等道德品质,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二.现代德育的功能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人的心理、思想、政治、观念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政治教育即有目的的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念和信仰,而道德教育指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德育具诸多功能,对个体而言,其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以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对社会而言,德育可以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品德优秀的合格公民,对教育而言,德育处于导向的地位,其解决的是方向和社会需要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注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之时,却忽视了德育,现实的德育危机促进社会反思[2]。就目前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物质丰富但是精神颓废,社会风气也有所败坏,这就需要我们对当前的德育教育进行反思。只有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以及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关系
文化中蕴含着德育功能,德育具有内在的文化属性。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更多的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从这一点来说,文化与德育具有相似的育人功能和目标,都是要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文化的发展也就对德育的基本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德育就在于其可以有效的引导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由此也可以看出德育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在文化的基础上,德育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比如文化中的德育具有民族凝聚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等。首先,价值导线功能,文化可以引导德育对象自觉主动接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人物质生活、精神信仰的精髓,所以其中也蕴含着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而这也是德育价值导向功能的体现。其次,行为约束功能。文化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通过知识体系规范人的行为,使得人可以有效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约束一般分为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有形约束就是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制约束人的行为,而无形约束更注重的是引导教育,促进人自觉形成行为习惯。而精神上的引导和树立就需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完成。最后,民族凝聚功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团结和凝聚的源泉,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在社会成员之间就逐渐积淀出一种集体精神,这种集体精神让我们同仇敌忾抵御外侮,万众一心建国创业。在传统文化的不断影响和熏陶下,我国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思维习惯、价值追求等都有着相同的一面,而这种一致就可以曾强社会和民族的凝聚力。
德育是在文化形成之后产生的概念,所以说德育应属于文化的产物,通过文化不断的提升从而形成德育的概念,由此也可以发现,德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教育人、引导人、感化人,也离不开德育这一内在核心,因此,在文化中可以体现出德育,在德育中也一定可以体现出文化。就从德育教育的内容来看,无论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需要依托于文化为载体,所以说,德育具有内在的文化属性[3]。由于德育内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所以其也发挥起了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使命,在德育的发展下,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比如德育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引领着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德育还提升了文化的品质以及增强了文化的认同感。
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内容上的联系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在内容上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1.“三观”教育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德育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内容,德育教育如果不注重引导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那么其他的道德问题、习惯问题、社会风气等诸多问题都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在“三观”教育中,世界观教育在于引导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观教育在于引导人们形成正确集体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在于引导人正确的认识人生理想、人生道路,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4]。而在现代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眼于与“三观”教育的内容,比如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死、荣辱、公私等问题都给出了很多精辟的观点,至今这些观点对我们“三观”的形成都有着一定影响。再比如在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明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诸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的思想中,所表达的都是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其引导人们要有博爱精神、集体主義精神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德育 内在联系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需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同时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道德素养与品格素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切实与德育融合,在德育教育中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更好的提高现代德育工作质量,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下,中华儿女心与心都紧紧的凝聚在一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哲理名言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成为了我们的人生导向,精神依靠。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深深地滋养着我们,如果学习和掌握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我国国民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着我们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传统文化至今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追求和思想观念[1]。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等优良传统,时至今日仍然都是都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精神动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为代表,汲取其中的精髓而形成的文化,其中包括诸多对自然、人文科学、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引导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培养人道德的目的,比如形成良好的自强、爱国、宽容等道德品质,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二.现代德育的功能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人的心理、思想、政治、观念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政治教育即有目的的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念和信仰,而道德教育指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德育具诸多功能,对个体而言,其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以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对社会而言,德育可以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品德优秀的合格公民,对教育而言,德育处于导向的地位,其解决的是方向和社会需要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注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之时,却忽视了德育,现实的德育危机促进社会反思[2]。就目前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物质丰富但是精神颓废,社会风气也有所败坏,这就需要我们对当前的德育教育进行反思。只有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以及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关系
文化中蕴含着德育功能,德育具有内在的文化属性。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更多的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从这一点来说,文化与德育具有相似的育人功能和目标,都是要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文化的发展也就对德育的基本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德育就在于其可以有效的引导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由此也可以看出德育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在文化的基础上,德育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比如文化中的德育具有民族凝聚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等。首先,价值导线功能,文化可以引导德育对象自觉主动接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人物质生活、精神信仰的精髓,所以其中也蕴含着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而这也是德育价值导向功能的体现。其次,行为约束功能。文化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通过知识体系规范人的行为,使得人可以有效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约束一般分为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有形约束就是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制约束人的行为,而无形约束更注重的是引导教育,促进人自觉形成行为习惯。而精神上的引导和树立就需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完成。最后,民族凝聚功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团结和凝聚的源泉,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在社会成员之间就逐渐积淀出一种集体精神,这种集体精神让我们同仇敌忾抵御外侮,万众一心建国创业。在传统文化的不断影响和熏陶下,我国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思维习惯、价值追求等都有着相同的一面,而这种一致就可以曾强社会和民族的凝聚力。
德育是在文化形成之后产生的概念,所以说德育应属于文化的产物,通过文化不断的提升从而形成德育的概念,由此也可以发现,德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教育人、引导人、感化人,也离不开德育这一内在核心,因此,在文化中可以体现出德育,在德育中也一定可以体现出文化。就从德育教育的内容来看,无论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需要依托于文化为载体,所以说,德育具有内在的文化属性[3]。由于德育内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所以其也发挥起了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使命,在德育的发展下,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比如德育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引领着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德育还提升了文化的品质以及增强了文化的认同感。
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内容上的联系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在内容上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1.“三观”教育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德育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内容,德育教育如果不注重引导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那么其他的道德问题、习惯问题、社会风气等诸多问题都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在“三观”教育中,世界观教育在于引导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观教育在于引导人们形成正确集体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在于引导人正确的认识人生理想、人生道路,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4]。而在现代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眼于与“三观”教育的内容,比如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死、荣辱、公私等问题都给出了很多精辟的观点,至今这些观点对我们“三观”的形成都有着一定影响。再比如在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明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诸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的思想中,所表达的都是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其引导人们要有博爱精神、集体主義精神等。